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

要調開譚綸,按理說並不容易,尤其對於趙貞吉而言,這事情並不好辦。

原因有二:其一是,眼下內閣名義上首輔爲李春芳,但李春芳此人大家都明白,“政在徐階則媚徐,政在高拱在則讓高”,所以真正當家做主的其實是高拱,而高拱與張居正不僅本身就是盟友,且對譚綸和戚繼光也頗看重,認爲確實是難得的人才,所以也是大力支持的。

此前譚綸和戚繼光上疏說練兵事權不統一,工作很難開展。張居正得知消息,立刻在京中爲他們二人奔走,並寫信給當地各主要官員,命他們全力配合,不得敷衍塞責、陽奉陰違,而高拱也發話表示支持,所以譚、戚二人才得以完全掌握薊遼,外加練兵大權。

其二是,張居正在內閣本來就負責兵部這口子,他要保譚綸或者戚繼光都是順理成章的事。而趙貞吉作爲總憲,要動譚綸或者戚繼光,就只能找手下人彈劾他們,然後逼內閣動手。

但這樣一來,高拱和張居正肯定不答應,結果就只好“聖裁”。要是沒有高拱和張居正插手,趙貞吉當然不怕“聖裁”,了不起就是上疏請辭,皇帝爲了保證內閣權威,肯定是挽留閣老,事情按閣老的意思辦。但多了高拱和張居正,麻煩就大了,真要是趙貞吉上疏請辭,高拱和張居正勢必也要請辭——那就完了。

只有一個張居正的話,趙貞吉還敢試試看,但多了高拱在裡頭,聖心必然偏轉,到時候走人的肯定不是高、張,而成了他趙閣老自己。

這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要按照常規思路直接把譚綸搞下去很難,除非高拱和張居正聯盟破裂,否則就是癡心妄想、毫無勝算。

常言說得好,硬的不行來軟的,硬刀子切不開,那就軟刀子來磨。

趙閣老雖說此前蹉跎了許多年景,但也幾乎一直都在官場中沉浮,雖然脾氣剛直自負,但些許手段,還是有的。

你譚綸不是功勳卓著、威名赫赫,久有知兵善兵之美名麼?好得很,等我把霍冀這個山西佬搞下去,就把你上調到京師來!當然——兵部尚書你就別想了,讓你做大司馬,到時候張居正和你二人,一個兵部正管,一個兵部堂官,那戚繼光只能更加春風得意,我還怎麼動他?

只要霍冀下臺,那就得照我提的辦法來,如此肯定要有人去協理京營戎政。恰好,高鬍子這廝搞了個兵部四侍郎制,兵部位置夠多,到時候就給你加個左侍郎,去協理京營戎政好了。

哼,少司馬這個位置,不辱沒你譚子理吧?

等你譚綸走了,張居正和戚繼光中間就隔了一層,可以想的辦法就多了。

至於薊遼總督的接任者……

趙閣老想了想,不禁搖頭。這個位置當然很重要,如果可以的話,趙閣老當然也想推薦自己的人頂上去,但是成功機率實在太低,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

朝局現在是明擺着的,如果譚綸去位或者調任,則薊遼總督的人選,要麼出自高拱,要麼出自張居正,掰着手指盤算也算不到他趙閣老一派頭上來。

不過沒關係,不管是誰頂上來,都不可能有譚綸跟戚繼光的關係那樣鐵,什麼事都能給出十足十的全力支持,好得跟穿同一條褲子似的。

戚繼光的事情,調走譚綸就行了,趙閣老思考妥當,也就先放在一邊。

馬芳這邊就不大好辦了,這個人歷來以粗豪忠勇聞名於朝堂,但實際上卻是個很懂爲官的老油條,加上他也是戰功顯赫之輩,要動他不好找理由。

戚繼光那邊,只要譚綸不在,理由很好找——戚家軍軍餉天下最高,錢從哪來的,用到哪去了?而且戚繼光慣會鑽營,行賄這種事情根本少不了,甚至張居正那裡都不知道收了他戚某人多少銀子,只要前面的鋪墊做好,查他一查,還不是一查一個準?

而馬芳和戚繼光的情況就大不相同。衆所周知,高拱不愛財,他爲官幾十年,自己在新鄭老家的地沒多一畝,還是當年他爹高尚賢去世前給兒子們分家時的那個數,幾十年下來原封未動。

可見馬芳跟高拱之間,基本上不會有什麼銀錢往來,了不起就是一點冰敬碳敬,這種事但凡京官誰都會有,拿出來說事就很蠢了——那得得罪多少人?是不是不想混了?

學譚綸這邊的處理,換一個宣大總督當然是個好思路,可惜已經用過一次了——陳其學剛被調走,現在換了王崇古。

想到這事,趙閣老就有些咬牙切齒。原本換走陳其學,就是因爲當初高拱覺得陳其學幹得不錯,對陳其學在宣大的工作頗爲支持,陳其學雖然沒有明投高黨,但所作所爲很符合高拱的意圖——甚至在高拱被徐階逼退之後,陳其學也依然按照之前高拱的治邊思路行事。

所以他趙閣老一上臺就拿宣大陳總督開刀,原因就是覺得你既然不是高黨,我動你高黨反彈不會太強烈,而你所作所爲又完全就是個高黨,拿下來很能震懾一部分人。

趙閣老唯一沒有料到的是,剛把陳其學的罪名落實下來,高拱居然就回來了。

這就不好辦了,因爲高拱一回來就以大學士兼了吏部尚書,雖然之前陳其學已經被定罪,按理說他的政治前途就彷彿已經走到孟婆身邊,就差一口把孟婆湯喝下去了。結果高鬍子回來之後,輕描淡寫的一句“陳其學治邊久矣,雖有小過,不掩其能,着調任兵部侍郎協理京營戎政”,幾乎讓趙閣老前功盡棄。真是氣死個人了!

而且高鬍子似乎看穿了自己的用意,不調別人來宣大,而直接把王崇古這個山西人給調了回來——在有嚴格迴避制度的明朝,官員在原籍本省爲總督是很少見的,也就是高拱這種硬氣天官,纔敢這麼幹。

王崇古既然調任宣大總督,這個位置就不好隨便亂動了:因爲本來高拱與晉黨還只是盟友關係,一旦現在要去動王崇古,晉黨首領楊博眼下沒有實職,估計幫不上大忙,王崇古無奈之下就只好找高拱求援——那等於是逼着晉黨賣身投靠高拱,全面託庇在高拱門下去了。趙閣老的腦子又沒壞掉,怎麼會去幹這種蠢事?還嫌高鬍子手底下實力不夠強?

所以沒辦法,馬芳、趙岢這兩條高家走狗,還真只能從他們自己身上着手。趙閣老嘆了口氣,思考了一會兒,提筆開始寫信。

他趙閣老堂堂總憲,門下有的是御史言官,選幾個人在宣府、大同或者山西的,去查一查馬芳、趙岢二人屁股底下是不是乾淨,那還是容易辦的。

希望能查出點什麼來吧。

你們高家伯侄,近來也太得意了些!

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51章 取勃固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216章 準備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28章 恩憲?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90章 降服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
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51章 取勃固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216章 準備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28章 恩憲?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90章 降服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