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氣至廣,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高務實不慌不忙寫下的這兩段,叫做提比。他用“回乎”二字領起,乃以無上文,故直接入題。由於孔子對其弟子一律直呼其名,而顏子名回,字子淵,所以此處不能說“淵乎”,而只能說“回乎”。

“回乎”下爲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數多少是沒有定數的,中後比也是如此,但一般而言起比不宜太長,太長則會侵佔中後比的地位。用意在題前“我、爾”二字盤旋,輕逗用舍行藏而不實作。

高拱雖不以時文見稱於世,但他堂堂當今實學之宗師,昔年也是二甲前茅的時文底子,更兼長期擔任學官、出監考評,對於品評時文制義自然有其獨有的見解。

高務實以上所寫這些,在他看來,格局最高的仍是破題二句,其後的部分,並非以字句精美見長,然而好就好在四平八穩,堂堂正正。

這其實是高拱很喜歡的風格,似他這種可以開宗立派的學問大家,大多不會太喜歡劍走偏鋒的行文,即便那文章華美瑰麗,也非其所喜,是以高拱自己行文的風格也是以穩健大氣著稱。

不僅高拱,張居正行文也是如此,東野先生行文同樣如此。

所以此刻高拱臉上一直掛着笑容,他覺得高務實已經明白自己出這題之前所提示的意思:郭東野行文,立論方正,不飾辭藻,以平靜中見雄渾,於無聲處聽驚雷。你若想得他看重,像以前那樣靠一些“小點子”是沒用的,因爲在郭東野眼中,“機靈”未見得是個褒義詞,只有認真、勤勉、專心這一類詞纔是。

不過,高務實這段話卻讓高拱走了一下神,想到了自己與張居正的關係。

自己和張居正不是也如這段話裡的意思那般,因爲志同道合而互相砥礪前行?

只可惜,你我二人雖志同道合,但你卻太心急了一些……我知你不是甘居人下之輩,可是我大你十餘載春秋,這些年來對你而言也該稱得上亦師亦友,爲何你就如此着急,悄悄摸摸培植私人、挖我牆角呢?更別提人前逢迎,人後詆譭,這種徐階慣用的兩面做派,你張太嶽爲何要學?

唉,你行事如此操切陰狠,倘若真無人壓制,只怕將來縱有功業,也難逃身後罵名呀。

高拱所思,高務實毫不知情,他寫完題比之後,略微思索了一下,蘸了蘸墨,將筆鋒拭正,又寫道:“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此句乃是提比之後出題,高務實仍用“回乎”喚起,將“用舍、行、藏、我、爾”一齊點出,此爲五句,但相題爲之,句數可以伸縮。

他身後的高拱看了這句,不禁感觸更深,面上的笑容也漸漸隱去,暗道:是啊,太嶽,當年我與你不也是這般,一起‘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只是現在你我都當大“用”,也各施其“行”,本以爲是雲開月明之局,誰料豔陽之下,卻總有浮雲蔽日,這究竟是誰的錯呢?

此時高務實思路已順,文章已展,毫不猶豫繼續往下寫道: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間人也。”

此爲提比之後的兩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語,叫起“我爾”,意爲中比地步。惟兩小比,或有用於中比之下,或有用於後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如果不同,則用意也隨之改變。

若說作用,則是使全篇仍爲八股,因爲也有省去這一部分小比,而是全篇文章爲六股的。

不過高務實知道高拱這一題所考校的重點就在於“堂堂正正”,也就是考他的基本功,因此自然不會省去這兩小比。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餘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爲試之,今者轍環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這兩段乃是中二比,是非常重要的闡述全文中心思想之所在,鎖上關下,輕緊鬆靈,向背開合,不過通常來講仍不宜盡用實筆寫實,因此高務實這兩段雖然在說理,卻故意留有言之未盡之意。

高拱在他身後見了,微微一笑,然後又有些皺眉。倒不是行文有什麼問題,而是這中二比的思路和用語,未免太過穩重了一些,絲毫看不出乃是少年人的文章,倒像是三十而立之後的成人所寫就。

高務實怎知自己的文章過於穩重也能讓高拱生疑,他穿越前還真是“三十而立”這個年齡段的人,再加上又是秘書出身,文章寫得穩重實在是正常表現。

此刻他寫得順手,又繼續寫道:“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這句叫做過接,用於中比之後,也就是過到題之末句“惟我與爾”,緊接後比,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承上啓下,沒什麼太多可說。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祇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爲我,爾亦得其爲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之先。此時我不執其爲我,爾亦不執其爲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這兩段乃是後二比,是最見道理的部分。一般來說,每比八句,是因爲此文中比略長。如果中比較短,則後比之文,可以盡情馳騁,往往至十餘句,甚至二十句者也有。

而高務實用題目之中“唯我與爾”這末句,總起“用舍行藏”全題,全文至此而成篇。

高拱看到這一段,眼前一亮,讚道:“好!氣勢舒達,意無餘蘊,猶如久寒之後暢飲一壺溫酒,通體泰然也!”

高務實微微一笑,寫下最後一句,也就是束股:“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高拱長出一口氣,頷首道:“看來這半年來,你雖然諸事旁雜,但這正學倒也未曾放下,我心甚慰。如此,你可以去見東野了。”

高務實也鬆了口氣,問道:“三伯以爲侄兒何時去爲好?”

高拱略微思索,道:“也不要太急,待我先去信一封與他,也好讓他有個準備。另外,你這一去,算起來總得有四個月以上,正好也趁這機會,先去宮裡告假,再把你手頭那些七七八八的事情交待清楚,免得耽誤。”

高務實起身朝高拱微微鞠躬:“侄兒謹遵三伯吩咐,明日便去宮中告假。”

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84章 變色龍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144章 內因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64章 出宮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57章 支持(4更)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57章 支持(4更)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94章 無間道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
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84章 變色龍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144章 內因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64章 出宮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57章 支持(4更)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57章 支持(4更)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94章 無間道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