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

“陛下,微臣以爲,應該堅決收留把漢那吉!”

說出這句話的人,是高務實。

衆人一齊轉頭,愕然地看着站在最角落裡的這個半大孩子,一時竟然有些不知該說些什麼。

倒不是這句話本身有什麼問題,因爲這句話無論是在場哪位大臣說出來,都沒有任何怪異之處。但說出這句話來的人是高務實,問題就很大了。

按照大家的想法,且不說你這小子的年紀了,就憑你一個無品無級、連青色官袍都是因爲特賞才配穿戴的太子伴讀,怎麼好意思在咱們這些國朝文武巔峰面前誇誇其談?

縱論國事?你在家裡議論議論,甚至去和高拱建議,咱們都懶得管你,可這是在御前,是大明朝廷最高決策之時,你怎敢隨意亂髮議論!

不過,礙於高拱本人在場,衆人愕然看了高務實一眼之後,又下意識朝高拱望去,打算看高拱面對這種局面是個什麼反應。

高拱也有些爲難,在他看來,這樁事原本就是高務實派出的那些家丁搞出來的,雖然仔細想想,事情辦得還不錯,可是問題在於,這樣一來自己的立場就很爲難,因爲無論是誰都會認爲此事必有自己在後指使。

高拱並不怕被人說暗地裡指使這件事,只要事情有利於大明,他無畏人言。但眼下俺答汗連出兵青海都放棄了,反而大軍東返,這代表着邊疆很可能又要面臨一波大戰,這種結果就不能不讓高拱覺得需要仔細權衡:邊疆各鎮是不是有能力守住?京師會不會再次面臨第二次庚戌之變?府庫空虛之下的朝廷是不是有足夠的錢糧支撐起各軍所需?甚至一旦事有不諧,自己作爲主張接納的次輔重臣會不會被羣起攻訌?

等等這一些,都需要仔細權衡。尤其是戰備方面,更是必須和張居正這個分管兵部的盟友好好議一議。可是偏偏這個時候,自己這個歷來聰明的侄兒竟然主動跳了出來,搶在在場所有文武重臣之前明確的表達了態度。

這下子,問題還不止一個,而是起碼有兩個:一是自己被他這一逼,只能支持接納把漢那吉,否則豈不是對天下人說我高拱連自家侄兒都說服不了,所以纔會伯侄二人意見不一?二是這小子雖然有個太子伴讀的名號在,可這並不是被衆人認可的朝廷正式官職,兩位國公和諸位內閣輔臣都沒表態,你着個什麼急?——你就哪怕是個御史言官也還好說啊!

兩相爲難之下,高拱還是打算出言呵斥高務實一句“不分場合”之類的話,但態度還是不要過早表明。只是,當他嘴脣微動,正要說話之時,隆慶帝卻十分突然地搶先發聲,笑着道:“哦?高卿家說得如此肯定,想必定有高論,不妨說來讓朕與諸位大臣聽聽。”

其他人還都只是再次錯愕,心中暗忖:陛下這脾氣也未免太好了些,眼下這格局,哪有他說話的份?

唯有馮保心頭一凜,暗道不妙:糟糕,萬歲現在不光是信重高鬍子到了極點,只怕對這個高家小兒也寵信非凡。剛纔高拱只是微微皺眉,看模樣打算站出來教訓侄兒幾句,萬歲就忍不住出來給高家小兒兜底……直娘賊,這小兒輩到底有什麼妖術,萬歲、娘娘、小爺三口子全給他迷惑住了?真他孃的活見鬼了!

“謝陛下。陛下,接納把漢那吉,臣有上中下三策。”高務實這時,卻彷彿看不見衆人對他的態度,只是面色如常地對隆慶帝躬身一禮道。

隆慶本來只是不想因爲這個局面逼得高拱當衆教訓侄兒不懂事,因爲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影響他們伯侄之間的關係,而隆慶本身是一個極其注重親情的人,他不想看見這一幕。

更何況,這半年下來,高務實的表現讓他十分滿意,李貴妃和太子母子二人也經常誇獎高務實,所以隆慶帝甚至心裡都經常想:這孩子是一個輔臣苗子,一定要好好培養。將來伯侄二人,兩代閣老,放在史書中也是一段佳話,而這段佳話,必成與朕與太子之手,那同樣也是青史留賢名的好事。

但他並沒有以爲高務實就真的能在這種國家大事上有什麼出色的表現,畢竟年紀太小,讀書讀來的道理或許知道一些,可處理國政並不是懂一些大道理就夠了的——這一點他作爲皇帝,理解得格外深刻。

然而現在高務實不僅真有議論要發,而且一來就是“上中下三策”,這就不得不讓隆慶帝真正開始重視起來。

當下,皇帝凝神看了高務實一眼,下意識坐直了身子,問道:“哦?是哪三策,高愛卿不妨一一道來。”

其餘諸位大臣見狀也略感詫異,暫時收起了詰問之念,打算先看看他有什麼說道,再決定行止不遲。

高務實仍然面色平靜,但異常嚴肅地答道:“臣之上策,便是厚待把漢那吉,豪宅美食、官職田舍,均不少他,但嚴禁出入,以此來向天下昭示我大明對誠心慕義而來之人,哪怕是敵酋之子孫,亦能傾心結納,此胸懷四海之仁也。”

“臣之中策,則是將把漢那吉安置在邊境之外而離大明不遠處,讓他招降自己的部衆,享受漢朝時屬國烏桓國的相同待遇,如此待俺答死後,讓把漢那吉去和俺答長子辛愛爭土默川大汗之位,待他兩家相持不下,我大明進可扶持一方,打擊另一方,削弱蒙人實力,退可穩居釣魚臺,坐看鷸蚌相爭而得漁翁之利。”

“至於下策,則是以要殺把漢那吉爲藉口,逼迫俺答退兵。陛下或有不知,這把漢那吉乃是俺答三子鐵背臺吉之子,自幼雙親盡失,爲其祖母一克哈屯一手帶大。而這位一克哈屯視把漢那吉爲心頭肉,偏偏她在土默川各部地位超然,連俺答也不敢輕易駁斥她的意見。因此即便俺答出兵,只要把漢那吉在於我手,則俺答就一定投鼠忌器,雖敢率兵而來,卻不敢縱兵肆掠。”

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09章 喜與憂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205章 政策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13章 交心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98章 回柳州!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85章 議定第130章 故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252章 兄妹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41章 沒轍了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
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09章 喜與憂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205章 政策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13章 交心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98章 回柳州!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85章 議定第130章 故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252章 兄妹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41章 沒轍了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