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

三月初七,安南的捷報終於快馬加鞭地送到了京師,除了遼東和薊鎮之外,許久未聞邊喜的大明朝廷一時精神振奮起來。

拿下升龍不足爲奇,拿下清化卻值得大書特書一番,而以“區區”五萬狼兵和一干家丁就拿下升龍和清化,基本已經抵定安南大局,這……這可真是喜從天降、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大喜事啊!

京師官民彈冠相慶,這位高文正公的親侄兒、皇上的十年同窗、大明的六首狀元果然出手不凡,不對,這已經不是出手不凡,這簡直是神來之筆!

爲什麼?因爲高巡按沒花朝廷一文錢,就報了從宣宗算起,到萬曆天子朱翊鈞正好十世的大仇!

這是什麼樣的功勞?

別提什麼安南蕞爾小邦,小邦也可以有大仇!這蕞爾小邦當年硬是逼得大明不能不退兵放棄交趾!

而現在,大仇得報了!

宮裡有知情人士傳出消息,說皇上接到高按臺奏報之時,看完奏章,把奏章猛地往御案上一拍,大喊三聲:“痛快!痛快!痛快!”

又覽奏再三,長嘆一聲:“十世之仇,朕爲祖宗復矣!”

不過宮外得到的消息僅止於此,事實上,朱翊鈞還立刻把內閣閣臣傳至文華殿,又親御文華殿御閣臣議論此事。

所謂議論,無非兩條:朝廷行止,賞功示恩。

賞功方面好理解,高務實、黃芷汀、岑凌及一衆土司,此戰俱有大功,所謂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朝廷不可能沒個表示。

而行止,則比較有意思了。安南拿下來了,要還是不要?

按朱翊鈞的心思,安南若是拿不下來,那也就罷了,既然拿下了,怎能不要?

他這個年紀,正是一門心思想要“搞個大新聞”的時期,如今高務實幫他拿下安南,報了九世之仇(他自己不算),這要不耀武揚威一番,豈不是錦衣夜行?

誰知閣臣們似乎已經先有過一番商議(奏疏先經過內閣),均不認可朱翊鈞提出的“再設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等構想,表示前車之鑑不遠,直接統治交趾還需謹慎。

至於理由,無非還是之前那些理由,比如申時行就表示:“昔日安南年賦不過七萬兩,就鬧得民變四起,朝廷所費不啻十倍有餘,況此地民風懶惰,空有良田,不肯安種,我朝廷若再次收回直轄,將來可有這般餘力餘財,源源不斷往裡填?”

餘有丁對此表示同意,許國也附議了。

張四維想了想,道:“臣記得此前高務實上過一道奏疏,提到過‘或可使土司固安南’之說,不知他就此有沒有更詳細的說道?”

朱翊鈞神色微微一動,但還是不太願意放棄將安南從安南都統司改爲交趾布政司,又朝郭樸望去。

郭樸想要求退,這是大夥兒都知道的事了,就看皇上什麼時候準,或者說看兩宮什麼時候準。他既然一心求退,自然心中坦然、面色淡然,平靜地道:“皇上若肯將高務實一輩子放在安南,那麼老臣覺得,把安南改做布政使司也是可以的。”

朱翊鈞一怔,繼而無奈起來。他現在對郭樸已經不光是敬畏的問題了,關鍵是郭樸一心求退的心境之下,說話少了很多顧忌。

少了顧忌不代表胡說八道,而是過於一針見血,有時候皇帝就會比較爲難。追究是不可能追究的,不說身份資歷了,關鍵是人家本來就是在就事論事,並沒有借題發揮,只是……

比如剛纔這個回答,他看起來是順着皇帝的意思說話:你不是想把安南直轄麼?也不是不可以,讓高務實一輩子鎮守在安南,以他的手段,安南調皮不起來。

可是,朱翊鈞怎麼會肯?高務實是他老早就打定主意要用爲輔臣的心腹、股肱,一直丟在安南算什麼事?

說得不客氣點,安南和高務實,讓朱翊鈞挑,他想都不會多想,直接就會選高務實。

畢竟,把安南收回來直轄,主要還是年輕天子的面子問題。

要論划算不划算,他朱翊鈞難道不知道直轄安南十有八九要蝕本?

況且,把高務實丟在安南,高黨還不得拿奏章把他這個皇帝給淹沒了?那可是他們心目中沒有爭議的“未來領袖”,這麼一個人不呆在內閣,卻被皇帝摁在安南那種“鳥不拉屎的南蠻之地”,這是酬功還是罰過啊?

“高務實不可能一直呆在安南,他此番立有大功,只待御史任期一到,朕就要調回京師大用的。”朱翊鈞這話既是表個態,也是放個風,免得到時候有人跳出來嘰嘰歪歪。

不過大夥兒對這話基本免疫,高務實這次有功是肯定有功的,怎麼賞卻是大問題,調回京大用這個話,暫時聽聽也就罷了,具體還很難說,不過這事兒待會兒再說也不遲。

朱翊鈞見他們都不說話,還以爲衆閣臣是以此沉默來表示抗議,他現在還不大敢跟內閣真正鬧起來,見狀嘆了口氣,道:“那諸位愛卿說說看,安南該怎麼處置?總不能打都打下來了,我大明朝廷卻來個不聞不問吧?”

張四維又接過之前的話題,道:“莫氏也好,黎氏也罷,說起來都是叛臣,不過黎氏乃是舊叛,莫氏當年雖篡黎氏之國,但在世宗時便降服於我大明,眼下乃是我大明之內臣,相較於黎氏,總歸要親一些。不過,臣以爲此事還是需先問明高務實,眼下安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官情民情,纔好做出判斷。”

張四維這話算是滴水不漏了,先論舊過,莫氏黎氏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再論親疏,莫氏比黎氏那倒是好多了;最後再論時局,時局嘛,按照大明的慣例,都是要由當地該管官員先發表看法的。

所以,張四維現在雖然還搞不清高務實究竟是怎麼打算,但有一點很明確:高務實是他的親外甥,只要不涉及到造反之類作死的事,他能幫的肯定會幫襯一把,那麼把主動權交給高務實,就是他現在最需要做的事。

朱翊鈞對這話倒是沒有什麼意見,點了點頭:“這事兒肯定得問高務實的看法,安南本就歸廣西管轄,他是廣西巡按,安南又是他打下來的,不問他問誰?不過,有備無患,朝廷也得先有個基本的態度,譬如說:高務實如果認爲可以改布政司,朝廷要怎麼改?高務實如果認爲不能改布政司,朝廷又該怎麼處置?”

郭樸沒說話,張四維剛剛說完,申時行只好接過話頭,道:“若是廣西巡按認爲該改布政司,想必一定會說明原因,以及該如何改,這一點咱們現在倒是不必過於着急。臣以爲,不妨先議一議,如果廣西巡按認爲安南局勢不穩,或者出於別的原因認爲不能改,則朝廷應該如何應對。”

朱翊鈞點頭道:“申先生說的也對,那申先生不妨先分說分說。”

“臣以爲,安南若不能改布政司,無非還是那兩個原因,亂與窮。這兩點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事,一旦該按認爲安南制度不宜輕變,朝廷還是應該鎮之以靜。不過,莫氏原先只有半個安南,還能老老實實的,倘若有了整個安南……臣卻有些擔心。”

朱翊鈞見幾位閣老都有些深以爲然之色,只好道:“其實在出兵安南之前,高務實曾給朕密奏過這件事,他認爲可以引入土司,壓制或者說制衡安南莫氏。”

這是個新鮮話題,朱翊鈞是從高務實上次的密奏得知的,而諸位閣老顯然是第一回聽見這個設想,不禁都是一愣。

連郭樸都忍不住問道:“所謂引入土司,不知是怎麼樣的一個引入?”

“簡單的說,就是這次隨着高務實出兵的那些土司,都讓他們換地,換到安南去。”

這下子就更新鮮了,申時行詫異道:“讓土司們遠離祖地,這隻怕有些難吧?”

餘有丁也是搖頭:“想法倒是不錯,但臣擔心這事兒不好辦,畢竟故土難離啊……”

而許國對高務實要更瞭解一些,想了想才道:“該按可有說得更詳細些,怎麼個‘換地’之法?”

張四維也忍不住發言,道:“換地什麼的,就跟做生意差不多,這一點臣倒是相信高務實的……只是,安南人又怎麼可能接受?廣西方面的土司,臣記得這次算是大部分都跟着高務實南下去了安南,就算該地土司本人沒去,也多半是派了兵的,這麼多人全部換去安南,安南人自己怎麼辦?”

郭樸也點了點頭,道:“鳳磐的話有道理,桂西、桂南雖然大多都是山區,但地面不小,如果換去安南,安南人自己豈不是要沒有立足之地了?這些土司在桂西桂南,對治下都是一言而決的,換去安南用什麼名義呢?如果仍然是土司,那這樣的權力給到他們手裡,安南百姓又能接受得了嗎?會不會鬧得比永樂朝更嚴重?”

----------

感謝書友“黃金髮123”、“王孫疾”、“年久失修nn”、“高樓日暮”的月票支持,謝謝!繼續求訂閱,求各種票,今天應該還有一章,但看時間,估計有點遲了。

第112章 東返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225章 三策(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68章 幕後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8章 安南人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96章 地雷陣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17章 意外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206章 弒嶽(上)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22章 天壽山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30章 立威(上)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
第112章 東返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225章 三策(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68章 幕後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8章 安南人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96章 地雷陣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17章 意外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206章 弒嶽(上)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22章 天壽山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30章 立威(上)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