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

沙城當然不是沙巴克城,此地位於張家口西北一百二十里,此城南邊不遠是興和,興和是蒙古人前往張家口互市的重要落腳點。

而沙城本身,大抵便在昔日元中都附近,在後世屬於張家口市張北縣。

元中都始建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七月,是著名的蒙元四三大都城(和林、上都、大都、中都)之一。

它的建造者爲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海山當時急於要建成中都,爲加快進度,“發六衛軍萬八千五百人”、令“上都衛軍三千人”加入施工,“罷不急之役”以保中都建設。

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即建成宮城,從開工到建成宮城僅用了十三個月,可以說創造了古代宮殿建築的奇蹟。後又加建宮城角樓、皇城和郭城,使其在當時成爲蒙元時期繼和林、上都和大都之後的又一帝國都城和皇室避暑、遊獵勝地。

不過元中都作爲都城時間很短,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猝逝,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繼位。其對武宗勞民傷財建設中都很是不滿,爲順應民意,繼位不久即下詔“罷城中都”。

元中都作爲都城僅僅三年,之後僅作行宮使用,後來的元英宗、泰宗、文宗、順帝等多位元帝都曾到此巡幸、議政、作佛事。至正十八年(1358年),存世僅五十年的元中都被紅巾軍燒燬,成爲廢址。

自此,元中都就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直到600多年後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其遺址才被重新發現。

但此地並未因此完全成爲文明荒漠,因爲它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有區位優勢的,乃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融處,北面和西面都是廣袤的漠南蒙古(內蒙古)草原。

畢竟在元代時,這個當初被叫做旺兀察都的地方,曾經是個地廣草盛、湖泊衆多、天鵝大雁天上飛、狍子野鹿地上跑的美麗草原。

但高務實來到此處時,這裡既非草地茂盛的草原,也看不見雄偉闊達的元中都,留給他觀賞憑弔的,只是漫漫黃沙中露出的一些斷壁殘垣。

幸好,元中都雖然被紅巾軍一把火給燒了,但木質的建築好燒,磚石與黃土壘成的城牆卻不好燒,因此這裡現在還依稀有些城市的痕跡。

黃沙,古城,斑駁破落。這便是高務實此刻眼中的沙城——難怪它現在被叫做沙城,還真是沙中古城。

“先生,學生一直想不明白,當初海山即位時,大元已經有大都和上都,漠北還有和林,爲什麼還要建中都?”

問這句話的人,是個十歲孩童,穿着一身典型的明人服飾,操着一口山西腔調的漢話,但他年紀雖小,卻不騎小馬,而是騎在一匹高駿的寶馬之上,絲毫也沒有驚慌之意,彷彿騎馬對他而言就和走路一樣簡單。

這孩子,便是把漢那吉的長子額爾德木圖,而他口中所稱的“先生”,那自然便只能是大明的六首狀元高務實了。

對於元史,後世人瞭解得很少,高務實也一樣。實際上,元、明、清三朝的國史都有很多的問題,譬如元修宋史資料太少,清修明史篡改過甚,而明修元史的問題則在於,當時編修時間過於倉促,以至於多采用墓誌、神道碑、家傳、行述等現成史料堆砌,而且出於衆手,連裁剪雕琢的時間都沒有給史官准備,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堆砌混亂之處。

如隨得隨抄,前後重複,失於剪裁;又不彼此互對,考定異同,時見牴牾。

如本紀或一事而再書,列傳或一人而兩傳。同一專名,譯名不一。史文譯改,有時全反原意。沿襲案牘之文,以致《河渠志》、《祭祀志》出現了耿參政、田司徒、郝參政等官稱而不記其名。又據案牘編宰相年表,僅刪去其官銜而不予考訂,以致有姓無名。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此時畢竟是明朝,而高務實這個翰林官在此前纂修《大明會典》時,不可避免地要查元史(如某項制度的來歷),所以他的元史水平倒是比穿越前提高了不少。

幸好提高了,要不然這位被把漢那吉在兒子面前吹噓成“天下第一才學”的高六首,今日豈不是要在新學生面前丟面子?

高務實一邊信馬由繮地走着,如同逛旅遊景點一般看着這故元的廢都,一邊溫和地道:“你問的這個,要從海山爭得帝位說起。”

同樣的問題,額爾德木圖以前也問過他父親把漢那吉,但把漢那吉是個奇葩,他對元史的瞭解還不如對大明的瞭解多,自然回答不了兒子的問題,因此眼下高務實這樣一開口,額爾德木圖就大喜過望,規規矩矩拱手道:“還請先生指點。”

高務實暗暗點頭,這小子別的不說,他老爹尊重文化的優點倒是繼承下來了。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二月,故元的第二任皇帝成宗鐵穆耳病死。其皇太子德壽早夭,亦無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現空缺。按照蒙古舊制,暫由正宮皇后卜魯罕攝政,由她召集宗親大臣舉行庫裡臺大會,另選新君。”高務實差不多算是現學現用,拿着前年學到的一點元史,就開始在學生面前講述起來。

“卜魯罕和左丞相阿忽臺擬擁立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爲君,乃召其入京輔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孫則試圖擁立海山兄弟。於是哈剌哈孫和從懷州(河南沁陽)先趕回北京的愛育黎拔力八達(後爲元仁宗)發動政變,拘捕了皇后卜魯罕、左丞相阿忽臺和阿難答——這兩人後來都被處死。

此時,懷寧王海山還在青海,哈剌哈孫和諸王闊闊出、牙忽都等和答己想擁立海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爲帝,但迫於長兄海山強大的軍事壓力,愛育黎拔力八達沒有繼位,而只是以監國之名義執掌朝政,後擁立其長兄海山爲帝。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在上都登基,爲了報答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擁立之功,封其爲皇太子兼領中書令,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

不過關於這一點,你是蒙古人,應該聽說過後續的事,至大四年,元武宗海山猝死,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爲仁宗,在位九年,但他死後並未按照約定傳位給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傳給了其子碩德八剌(元英宗),打破了叔侄相傳的誓約。這個做法也導致後來故元長達二十年殘酷而血腥的爭位鬥爭……”

額爾德木圖點頭道:“是的,這些事學生知道。”

高務實輕輕頷首,繼續道:“海山登基後,爲了擺脫上都和大都舊貴族的掣肘,儘快樹立自己的權威,方便聯繫漠北從徵時的蒙古諸王貴族,因此登基僅十天,便下詔‘建行宮於旺兀察都之地,立宮闕爲中都’。

但是,海山本人過於沉溺於酒色,至大四年正月初八,在位不足四年的海山,出人意料地猝死在大都玉德殿,年僅三十一歲。元武宗死後,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了皇位,是爲元仁宗。仁宗繼位後,很快宣佈罷建中都,但仍作行宮使用,後任多位皇帝也曾到此巡幸、議政。至正十八年,紅巾軍燒燬中都宮闕,使其成爲廢址,嗯,便是如今我等眼前的沙城。”

額爾德木圖若有所思地道:“也就是說,海山修中都,和隋煬帝去江都的情況類似?”

高務實微微一怔,然後笑了起來:“你還知道隋煬帝?”

額爾德木圖微微挺胸:“當然知道。”

高務實笑着問:“何以爲煬?”

“呃……”額爾德木圖一時語塞,撓頭道:“這個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美諡。”

“《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衆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高務實說罷,瞥了額爾德木圖一眼:“你覺得李唐給的這個惡諡,適合楊廣嗎?”

“好像還挺適合的吧?”額爾德木圖依然有些撓頭。

高務實並不直言適合或者不適合,而是道:“楊廣的‘煬’這個諡號是唐高祖李淵給的,其實,楊廣還有其他三個意義完全不同不同的諡號。

第一個是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繼位後,給楊廣上諡號曰‘明’,廟號世祖,這應該算是最正規的一個諡號,那麼也就是說,楊廣應該是隋世祖明皇帝。

巧合的是,王世充篡位建鄭,殺害楊侗後,給楊廣的諡號和李淵給楊侑的諡號一樣,都是‘恭’,也就是隋恭帝。

另外,夏王竇建德聽說王世充篡位後,與他斷絕關係,轉頭給楊廣上諡號曰‘閔’,也就是隋閔帝。木圖,你可知道這四個諡號的之間有何區別?不同的人,爲何給了他不同的諡號?”

額爾德木圖搖頭道:“區別肯定是有好有壞,但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差別這麼大。”

高務實笑道:“無他,彼之甘露,我之鳩毒,反之亦然。煬,着重點是昏與暴;明,着重點是功與業;恭,着重點是讓與謙;閔,着重點是思與哀。”

額爾德木圖似懂非懂,還是有些茫然,問道:“那爲什麼着重點不同呢?”

高務實答道:“李淵起兵反隋,乃是以臣子造反,他必須強調楊廣之所爲天怒人怨,天命已不在隋,因此着重說楊廣的昏與暴;越王楊侗是隋室正統,自然要強調楊廣的功與業;王世充屬於篡位,爲了獲得一些正統性,不得不強調楊廣的讓與謙;竇建德自詡忠義之人,而楊廣畢竟是其故君,因此強調自己對楊廣的思與哀。”

他說到此處,笑了起來:“你看,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看來,便有這麼多完全不同的形象,所以說,蓋棺定論何其難也。”

額爾德木圖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忽然有些緊張地問道:“先生,你說,額赤格將來……”

“你父親麼?”高務實笑了笑:“打贏這場仗,我保他必有美諡。”

----------

感謝書友“攬月123”的月票支持,謝謝!繼續求個訂閱和各種票票~

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251章 取勃固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04章 京營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98章 回柳州!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8章 幕後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47章 有詔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229章 指點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10章 高夫人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47章 不與聞第117章 意外第087章 “生意”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04章 京營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57章 財迷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29章 基本就緒
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251章 取勃固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04章 京營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98章 回柳州!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8章 幕後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47章 有詔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229章 指點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10章 高夫人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47章 不與聞第117章 意外第087章 “生意”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04章 京營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57章 財迷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29章 基本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