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

京華商社的對手,出在海上。

從隆慶末年高務實建設天津私港算起,到如今已經有將近八年時間了,在這八年裡,高務實再次讓世人見識了點金手的神奇——甚至不止一次。

首先是天津港的崛起讓人瞠目結舌。原本按照旁人想來,所謂漕、海並行,無非是把一部分漕運無法完成的任務轉到海上,而漕運本來就是個虧本買賣,所以海運那邊也應該是無利可圖的。

漕運是不是虧本買賣?肯定是,這一點高務實清楚得很,他前世閒暇時看過關於明朝漕運的幾本專著,通通都認爲漕運肯定是虧本買賣,而且有詳細的數據支撐。

其實大明的漕運,本身就不是一個盈利性的事業,大明朝廷也從來沒有把成本問題當做大事來看待。

比如就漕糧來說,儘管爲了運輸而付出了高昂的費用,但朝廷仍然不時以低於初始的價格在京城市面上出售糧食,這難道是在從成本方面考慮問題嗎?顯然不是,這是從京畿地區統治穩定的角度考慮問題。

勞力的消耗,尤其是維持漕河河道的勞力消耗,常常不在漕運當局的考慮之列。事實上,在全國上下竭盡全力把糧食運到北方的同時,私商卻在淮河地區、湖廣地區把糧食運到南方。

高務實對於漕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本專著裡曾說:“1632年,戶部尚書上奏明廷報告說,大量以實物繳納的稅收還未徵收上來;其中包括清單上由蘇州繳納的蜂蜜,它的價值還不到28兩銀子。這份上奏是在全國納稅欠款超過1700萬兩銀子的情況下提交的。

此外,錢幣流通渠道也能反映出缺乏系統管理。1592年,北京所屬宛平縣向中央政府規定的27個兵站和機構(其中一些坐落在長城上)交貨。可是,全部物品所值不到2000兩銀子;其中一些物品所含價值不到50兩,有一些甚至只有一、二兩。我們對此並不感到吃驚,在漕河管理問題上,明代官僚同樣設置了許多成本大、浪費多的程序。”

漕河也就是大運河,本身是一條人造河流,它的運作效率,不但同黃河的含沙量、高郵湖的水位和華北的冰凍季節有密切關係,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時人的看法及對種種問題的反映。

漕河佔有突出地位並一直是唯一向京城運輸的幹線,主要原因是什麼?在漕河上運輸的物品數量及品種如何?如何管理漕河?怎樣才能不虧本?

高務實很清楚,真正決定這一系列問題的,其實並不是自然環境,而是主導朝廷的思想觀念。

但高務實暫時還搞不定這個問題,別說他現在只是區區一個舉人,就算他現在成了首輔都不行。要搞定這個問題,他不僅需要成爲首輔,還需要皇帝的全力支持,還需要有一大堆的門生故吏、政治盟友,甚至還需要在士林之中擁有崇高的聲望,否則根本無法應對朝野上下的反對之聲。

所以,他只能先避重就輕地把一部分漕運功能轉移到海上——這還是靠着當初高拱這個支持開海的首輔三伯才辦到的。

然而,轉移了這一部分漕運功能之後,天津港就能發達起來嗎?當然不能。

如果光是靠着這一部分海運漕糧的中轉生意,高務實的天津私港頂多能保證不會自己把自己餓死,想要發達肯定不夠。所以高務實一早就準備了配套的辦法,那就是……招商引資。

當然,不是招商引資來天津建廠,而是通過將天津港的設施建設完善,吸引更多的南方商人通過海運把貨物販賣到京師、販賣到整個北方!同時又將北方的貨物通過天津港運回南方販賣。只有形成這種欣欣向榮的南北貿易熱潮,作爲天津港的擁有者,他才能在其中獲得足夠的利潤。

於此同時,高務實也沒有侷限於港口本身,他在天津港開始盈利之後,就開始瞄準更多的優良港口,同時還開始着手建造自己的造船廠。

他依然沿用了此前的老套路,也就是提前購買荒地這個辦法,在環渤海區域內建設新港。迄今爲止已經建設完成的新港口,包括遼東遼河出海口的營口港(這是高務實爲了叫起來方便改的名)、灤河出海口附近的唐山港、山東北部的萊州港以及山東東南方向的膠州港(後世青島)。

這其中,天津港、唐山港、營口港和萊州港四港是他的“環渤海商業圈”計劃的四大支柱港口。

天津港因爲背靠京師,核心地位是肯定的,所以規模也是最大;唐山港的主要意義是往外輸送開平三大廠的產品,民用和軍用都有,不過由於貨物相對單一,市場也還有限,所以這個港口規模是目前最小的一個;萊州港主要承擔向山東買賣貨物的中轉站,因爲目前的山東經濟和人口核心主要在後世濟南一帶的內陸,而萊州相對離得較近;至於膠州港,其實主要是高務實向南拓展的一個“錨地”,它的商業價值本身還比較有限,但它同時還有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成爲高務實的第一個造船基地。

青島港的地理優勢自然是無與倫比的,除了本身就是天然深水良港、避風避浪各種自然條件齊備之外,它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位置本身——往北不遠就是華北,往南不遠就是江南。

高務實把第一個造船基地定在這裡,就是希望在此建成一個既可以生產渤海適用的平底沙船,又可以生產東海甚至南洋適用的尖底海船的全能型造船基地——他畢竟是在幹“私企”,一定得考慮成本問題,能一地多用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這幾大港口完成之後,環渤海商業圈其實就已經算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今,遼東的皮貨、東珠、野參、等物可以輕易通過遼河運抵營口,然後從營口出發,運往天津然後轉運到南方。

南方的絲綢、瓷器、棉布乃至糧食也可以直接運往北方各港,滿足北直隸、山東、遼東等地所需。

開平三大廠的鐵器製品以及水泥,也可以通過唐山港滿足北方各地甚至江南一帶所需……

這樣一個盤活的港口圈,光是駐泊費都能讓高務實賺翻了,何況港口內部許多的倉庫出租、店面出租之類,通通都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啊。

尤其是當高務實把這些生意統一到“京華海貿”名下之後,京華商社自然就沒法一枝獨秀啦!

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29章 複雜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75章 追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7章 帷幕拉開
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29章 複雜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75章 追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7章 帷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