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

京華商社的對手,出在海上。

從隆慶末年高務實建設天津私港算起,到如今已經有將近八年時間了,在這八年裡,高務實再次讓世人見識了點金手的神奇——甚至不止一次。

首先是天津港的崛起讓人瞠目結舌。原本按照旁人想來,所謂漕、海並行,無非是把一部分漕運無法完成的任務轉到海上,而漕運本來就是個虧本買賣,所以海運那邊也應該是無利可圖的。

漕運是不是虧本買賣?肯定是,這一點高務實清楚得很,他前世閒暇時看過關於明朝漕運的幾本專著,通通都認爲漕運肯定是虧本買賣,而且有詳細的數據支撐。

其實大明的漕運,本身就不是一個盈利性的事業,大明朝廷也從來沒有把成本問題當做大事來看待。

比如就漕糧來說,儘管爲了運輸而付出了高昂的費用,但朝廷仍然不時以低於初始的價格在京城市面上出售糧食,這難道是在從成本方面考慮問題嗎?顯然不是,這是從京畿地區統治穩定的角度考慮問題。

勞力的消耗,尤其是維持漕河河道的勞力消耗,常常不在漕運當局的考慮之列。事實上,在全國上下竭盡全力把糧食運到北方的同時,私商卻在淮河地區、湖廣地區把糧食運到南方。

高務實對於漕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本專著裡曾說:“1632年,戶部尚書上奏明廷報告說,大量以實物繳納的稅收還未徵收上來;其中包括清單上由蘇州繳納的蜂蜜,它的價值還不到28兩銀子。這份上奏是在全國納稅欠款超過1700萬兩銀子的情況下提交的。

此外,錢幣流通渠道也能反映出缺乏系統管理。1592年,北京所屬宛平縣向中央政府規定的27個兵站和機構(其中一些坐落在長城上)交貨。可是,全部物品所值不到2000兩銀子;其中一些物品所含價值不到50兩,有一些甚至只有一、二兩。我們對此並不感到吃驚,在漕河管理問題上,明代官僚同樣設置了許多成本大、浪費多的程序。”

漕河也就是大運河,本身是一條人造河流,它的運作效率,不但同黃河的含沙量、高郵湖的水位和華北的冰凍季節有密切關係,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時人的看法及對種種問題的反映。

漕河佔有突出地位並一直是唯一向京城運輸的幹線,主要原因是什麼?在漕河上運輸的物品數量及品種如何?如何管理漕河?怎樣才能不虧本?

高務實很清楚,真正決定這一系列問題的,其實並不是自然環境,而是主導朝廷的思想觀念。

但高務實暫時還搞不定這個問題,別說他現在只是區區一個舉人,就算他現在成了首輔都不行。要搞定這個問題,他不僅需要成爲首輔,還需要皇帝的全力支持,還需要有一大堆的門生故吏、政治盟友,甚至還需要在士林之中擁有崇高的聲望,否則根本無法應對朝野上下的反對之聲。

所以,他只能先避重就輕地把一部分漕運功能轉移到海上——這還是靠着當初高拱這個支持開海的首輔三伯才辦到的。

然而,轉移了這一部分漕運功能之後,天津港就能發達起來嗎?當然不能。

如果光是靠着這一部分海運漕糧的中轉生意,高務實的天津私港頂多能保證不會自己把自己餓死,想要發達肯定不夠。所以高務實一早就準備了配套的辦法,那就是……招商引資。

當然,不是招商引資來天津建廠,而是通過將天津港的設施建設完善,吸引更多的南方商人通過海運把貨物販賣到京師、販賣到整個北方!同時又將北方的貨物通過天津港運回南方販賣。只有形成這種欣欣向榮的南北貿易熱潮,作爲天津港的擁有者,他才能在其中獲得足夠的利潤。

於此同時,高務實也沒有侷限於港口本身,他在天津港開始盈利之後,就開始瞄準更多的優良港口,同時還開始着手建造自己的造船廠。

他依然沿用了此前的老套路,也就是提前購買荒地這個辦法,在環渤海區域內建設新港。迄今爲止已經建設完成的新港口,包括遼東遼河出海口的營口港(這是高務實爲了叫起來方便改的名)、灤河出海口附近的唐山港、山東北部的萊州港以及山東東南方向的膠州港(後世青島)。

這其中,天津港、唐山港、營口港和萊州港四港是他的“環渤海商業圈”計劃的四大支柱港口。

天津港因爲背靠京師,核心地位是肯定的,所以規模也是最大;唐山港的主要意義是往外輸送開平三大廠的產品,民用和軍用都有,不過由於貨物相對單一,市場也還有限,所以這個港口規模是目前最小的一個;萊州港主要承擔向山東買賣貨物的中轉站,因爲目前的山東經濟和人口核心主要在後世濟南一帶的內陸,而萊州相對離得較近;至於膠州港,其實主要是高務實向南拓展的一個“錨地”,它的商業價值本身還比較有限,但它同時還有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成爲高務實的第一個造船基地。

青島港的地理優勢自然是無與倫比的,除了本身就是天然深水良港、避風避浪各種自然條件齊備之外,它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位置本身——往北不遠就是華北,往南不遠就是江南。

高務實把第一個造船基地定在這裡,就是希望在此建成一個既可以生產渤海適用的平底沙船,又可以生產東海甚至南洋適用的尖底海船的全能型造船基地——他畢竟是在幹“私企”,一定得考慮成本問題,能一地多用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這幾大港口完成之後,環渤海商業圈其實就已經算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今,遼東的皮貨、東珠、野參、等物可以輕易通過遼河運抵營口,然後從營口出發,運往天津然後轉運到南方。

南方的絲綢、瓷器、棉布乃至糧食也可以直接運往北方各港,滿足北直隸、山東、遼東等地所需。

開平三大廠的鐵器製品以及水泥,也可以通過唐山港滿足北方各地甚至江南一帶所需……

這樣一個盤活的港口圈,光是駐泊費都能讓高務實賺翻了,何況港口內部許多的倉庫出租、店面出租之類,通通都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啊。

尤其是當高務實把這些生意統一到“京華海貿”名下之後,京華商社自然就沒法一枝獨秀啦!

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90章 去遼陽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95章 破虜(中)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22章 覆滅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221章 抵京第128章 恩憲?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08章 隱情(下)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35章 密奏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10章 高夫人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295章 成婚嘍!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
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90章 去遼陽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95章 破虜(中)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22章 覆滅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221章 抵京第128章 恩憲?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08章 隱情(下)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35章 密奏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10章 高夫人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295章 成婚嘍!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