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

世人總謂破題最難,其實高務實覺得這些人的問題,主要在於他們讀書“鑽得進去,跳不出來”。破題一道,在高務實看來有三個關鍵:思想的高度、概括的力度、語言的精度。

這三條,放在後世,是對什麼人的基本要求?

寫文案的公文秘書。

好比有個中央的精神傳達下來了,作爲公文秘書要秉承這些精神轉成當地的文件,需要什麼呢?

需要能着眼全局看待問題,這叫思想的高度;洋洋灑灑幾萬言,那是對全國而言,而他所處的地方有哪些是可以對應的,得完美的提煉出來,這叫概括的力度;遣詞造句、行文習慣符合時代潮流和當下所需,這叫語言的精度。

高務實當年就是幹這個出身的。

所以,對高務實而言,時文也是如此,無非是換成八股文這個體裁罷了,難在何處?

他幾乎想也沒想,就提筆在草捲上寫下破題:

“道本乎天,修而廷獻也。”

這第一篇文章,高務實寫得頗爲隨意,全文的亮點其實就在破題一句。

至於爲什麼這樣,但不是高務實不重視,這其實是很多前輩以及師兄們教他的經驗。

大多數的考官都是科場過來人,深知鄉試的考生在寫第一篇文章之時很多都還沒有睡醒,而由於一天要考完七篇文章,所以也很難又回頭仔細檢查、更正的機會,所以一般而言,不僅文氣不足,甚至某些時候還會法度不嚴,很難斷定一個考生的真實水準。

那麼怎麼辦呢?有經驗的考官在看一位考生的頭一篇文章時,只會把精力集中在破題上,看考生這篇文章的破題水平如何。如果破題破得好,一般就可以斷定這個考生的水平是不會太差的,那就可以繼續看他後面的文章了。

如果破題破得不對,或者不好,那麼接下去的文章,考官也就不會抱持多大的期待——一般來說,除非第二篇文章全文極佳,否則取中就有些難了。

這就是高務實第一篇文章專注於破題的緣故。破題之後,就可以寫得隨意一些,畢竟考官人數有限,兩三天時間要看那麼多考卷,你當人家真會逐字逐句審視推敲?

只要破題夠好,後面的一般就是“晃一眼”,看看有無大的違規,沒有就算過了。

但這僅限於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就不能這麼操作了,因爲這兩篇會是考官集中精神重點考察的文章。

因爲一般而言,第一篇迷迷糊糊寫完了,人也應該清醒得差不多了,精神開始集中,文思開始噴涌,所以接下來兩篇最爲關鍵。

然後從第四篇到第七篇,又進入了“不那麼要緊”的範疇,因爲通常這個時候,考生的才氣、精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思維也進入了疲乏期,文章自然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高務實因爲身邊有許多考試經驗十分豐富的前輩和師兄在——其實他們的監考和閱卷經驗也很豐富——所以他是非常清楚今天考試的重中之重何在的。

首重第二篇,次重第三篇!餘者不足論矣,只要不出大的失誤就行。

高務實拿起第二篇的題目一看,上面只有四個字:

道之以德。

這句話高務實當然很熟悉,出自《論語·爲政第二》,全章書是“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裡的“道”是引導的意思,“政”是法治禁令,齊是一律之意,也就是用刑律來統一人的行爲,使之不犯法。免於刑罰,而無所羞愧,雖不敢爲惡,而爲惡之心未嘗忘。禮,是品節禮法,以道德教育要求,民恥於作惡,格是至的意思,即能做到,意在強調道德。

讀四書不能光知道本文本意,要想考得好,朱注必須清楚,朱注怎麼解答這段話呢?

朱熹注爲:“政者,爲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此其相爲始終,雖不可以偏廢,然政刑能使民遠罪而已。德、禮之效,則有以使民日遷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使徒恃其末,又當深探其本也。”

這一題,是個深層次的的考題,哪怕在高務實前世,也還是法制禁令和道德教育二者不可缺一,雖然在歷史上各個時代之中,二者程度不是等同,但實際上總未超越孔子所說的範圍。

而題目只出後三句,可見重點在於論“道之以德”三句,其論政對比“禁之”、“引之”、“法立”、“身率”,以及推論“見責”、“見棄”、“慚愧”、“勉強”、“自然”的層次。

所以這一題的重點就不僅僅是破題可以看出好壞的了,而是在於觀點,也就是“講道理”。

講道理的主要看起比和後比,高務實的主要精力也集中於此二處。

他的起比是這樣寫的:

禁之勿爲小人,與引之共爲君子,其意同而厚薄分焉。天下爲意之厚者,爲不忍負耳。而此不忍負之心,遂足驗天良於草野。

法立而使之避,與身率而使之從,其情同而淺深判焉。天下惟情之深者,爲不能忘耳。而此不能忘之見,已足流教化於大同。

意思清楚,論點明白。但這還不夠,因爲這還只是相當於後世議論文擺明觀點,還要進一步補充說明,那就要看後比了:

但見愚者奮之於前,愚者化之於後,以爲見責於國典,猶可言也。見棄於聖人,不可言也。有可棄之實,而聖人不遽棄之,則尤不能安也,而愧悔之心交集矣。

且由愧悔而生勉強,勉強而至自然,以爲負罪於朝廷,猶可言也。負疚於吾心,不可言也。有省疚之明,而吾心終益疚焉,則尤不能安也,而修能之念彌殷矣。

……

鄉試雖然比道試要緊得多,但高務實深知考場諸多門道,仍然考得極快,到下午放頭牌時,他便第一個交了卷,被開門放出。

這幾天是不會知道考試結果的,高務實出門毫不留戀,急着回去吃午飯——這次考試的午飯是考場準備,不許自帶,理論上花的全是朝廷的錢。但朝廷小氣慣了,河南又不甚富裕,是以午餐只是兩個烙餅、幾片五花肉和幾塊時鮮瓜果。高務實這一世比前世有錢萬倍,早就奢侈慣了,見那五花肉端上來都成冷盤了,哪裡吃得下,所以就啃了幾口餅子,等着早點交卷回客棧補餐。

但由於他是第一個交卷出場,仍然被安排“禮樂”,一路吹吹打打地送回了住處,又浪費了些時間。跟着他來的家丁也不好上前,只能一路跟着,回到那所被他包場的小客棧。

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29章 複雜第066章 溶洞私語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273章 倒臺第100章 忽悠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
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29章 複雜第066章 溶洞私語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273章 倒臺第100章 忽悠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