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

隆慶四年四月初七,高務實與戚繼光會晤於開平西門城樓。

時人聞之,只當是一心向儒將靠攏的戚繼光按照往常習慣,拜訪來到開平遊歷的京城新貴、有着“小翰林”戲稱的高務實高侍讀,除了哂然一笑,別無餘話。惟獨張居正得知消息後,曾蹙眉沉思片刻,但也未曾當做一件大事看待。

然而,後世之人卻對這次會晤頗爲關注,衆多學者紛紛發表各類著述,對此次會晤做出了衆多猜測和推論。那時的史學界主流觀點是,高戚密會一定談及了包括後來明軍的多項根本性改革以及明軍軍事裝備發展更新的許多問題。

其實這個猜測大致沒錯,這一次高務實與戚繼光的歷史性會晤,雖然兩個當事人事後均未對此作出解釋或者說明,但的的確確是達成了一些心照不宣的約定,勉強也算是一份密約了吧。

但是,相對於多年之後才真正發揮作用的軍事制度改革而言,高戚密會還有一些對於當前或者近期就頗有作用的交流,特別是對於一些火器的發展,高務實都對戚繼光進行了一些思維引導。而戚繼光則以天才軍事家的敏銳性,認可了其中絕大部分構想,只是對於高務實表現自己將來將會建立工廠來提供這其中一些武器表露了一些將信將疑的態度——因爲大明的軍工製造,尤其是火器的製造,理論上是由朝廷壟斷,而不許私人涉及的。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高務實表示他會自己想辦法,頂多將來需要戚繼光領銜上疏一道,對此表示聲援即可,具體操辦無須戚繼光擔心。話已至此,戚繼光不好多說,只能表示同意。

高務實與戚繼光談及的武器裝備基本集中在火器之上,對於冷兵器乃至於盔甲之類,幾乎沒有提及。而對於火器的交流,又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

兩人首先談及的不是槍,也不是炮,而是炸彈類武器。炸彈類武器,他們也談了三類,分別是地雷類、水雷類和手雷類。

其實此時的大明,在炸彈類武器上的研發和應用水平上,都可以說遠超西方國家。

譬如採用了機械自動發火裝置的真正意義上的地雷,就是明代中國人發明的。如果要追根溯源,最早期的原始地雷甚至可追溯到宋代,而直到眼下隆慶年間,大明地雷的種類和發達程度均領先西方不少。

高務實當年閒暇時曾就這個問題看過一些書,他記得王兆春所著的《中國火器史》中就曾經介紹說,地雷是明代嘉靖時期曾任三邊總督的曾銑所發明。當然也有些地方,譬如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裡則說,在明代初期1413年焦玉的《火龍經》裡就有機械發火裝置的地雷,但其實《火龍經》應該是嘉靖以後的明人之僞作,假託明初而成。所以,地雷發明者的榮譽還是應該還給曾銑。

“地雷是埋在地下爆炸的火器,創制於嘉靖年間。據《兵略篡聞》記載:‘曾銑在邊,又制地雷。穴地丈許,間藥於中。以石滿覆,更覆以沙,令於地平,伏於地下,可以經月。系其發機於地面,過者蹴機,則火墜藥發,石飛墜殺人’”

地雷被曾銑發明後,迅速被其他人不斷改進,延伸許多新品種。

“據《籌海圖編.經略三》記載,丹陽的邵守德用生鐵鑄成一種地雷,內裝火藥一斗多,並用檀木砧砧至雷底,砧內空心,安火線一根,通出殼外。地雷製成後,選擇敵必經的要路,‘掘地成坑,連連數十,將地雷埋在坑內,用小竹筒引出火線,土掩如舊。’雷中安有發火裝置,敵軍經過時將其踩爆,羣雷震地而起,火炮沖天,雷殼破片如飛蝗四出飛擊,人馬紛紛斃命”。

到了萬曆時期,明代地雷的發展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武備志》卷一百三十就記載了十多種”,這其中有踏髮式地雷,有拉髮式地雷,有點發式地雷,還有絆髮式地雷。而西方使用地雷應該相當晚,真正意義上自動擊發的地雷可能要晚於明代兩百年左右,到日俄戰爭時纔有俄軍使用地雷的記載。

高務實其實在給戚繼光的畫冊中也沒敢拿出太超前的東西來,此次密會也只是初略的談了談一些發火裝置,無論踏發、拉發、點發還是絆發,高務實都給出了簡單的製造方法——其實這個東西沒有什麼難度,只要思路對了,並不難辦,而戚繼光本身就是火器專家,所以高務實也就沒有細談了,畢竟他們倆時間都很緊張,不可能在開平耽誤太久。

但是原本歷史上大明就自己搞出來的一些地雷,譬如踏髮式地雷的代表“炸炮”,拉髮式地雷的代表“伏地衝天雷”,點發式地雷的代表“無敵地雷炮”,絆髮式地雷的代表“萬彈地雷炮”之類,高務實都給出了製造思路。

歷史上的第一枚水雷,也是明人發明的,不過那是在萬曆十八年,名字叫“水底龍王炮”。不用說,高侍讀抄書不倦,把這個初級水雷產品的製造思路也提供給了戚繼光,不過戚繼光表示這東西在北方可能用不太上,建議高務實交給劉顯——戚繼光是個在官場上頗爲敏感的人,顯然他已經知道劉顯實際上已經投效高拱一派的事了。

不過高務實發現,戚繼光在提過了劉顯之後,明顯還有些欲言又止,不禁笑道:“此乃軍國利器,小子雖然不才,也不至於藏私,我知道戚都督一定是希望我把這水底龍王炮的製造方法再多給一個人——廣東總兵俞虛江,是嗎?”

虛江,是俞大猷的別號。

戚繼光見高務實面色如常,並無絲毫不滿,不禁感慨此子年紀雖幼,但論大氣,卻是不遜前賢,也就不多客套,點頭承認道:“劉總戎雖也是南軍,但此刻畢竟遠調貴州,何日再回狼山尚不可斷,而俞總戎則是廣東總兵,一直都在跟倭寇交手,且手底下有一支能征善戰的水軍,他若有此物,必能如虎添翼……如此,則我大明之福也。”

高務實笑着點了點頭,道:“好辦,戚都督可以把我那畫冊中的水雷製造之法派遣穩妥之人親自送去廣州。”

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83章 避蟲湯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12章 東返第143章 致謝?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257章 後續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43章 致謝?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87章 回京嘍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213章 交心第101章 定調子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18章 鎮暹羅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27章 倒潘第040章 瞭解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
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83章 避蟲湯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12章 東返第143章 致謝?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257章 後續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43章 致謝?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87章 回京嘍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213章 交心第101章 定調子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18章 鎮暹羅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27章 倒潘第040章 瞭解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