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蓋州上任

遼東一共有五位兵備,高務實是其中之一,獨主遼南。

之所以說“主”,是因爲理論上能與他並掌遼南的海蓋參將孔東儒是個武將,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實際地位遠不如他這個文官。

另外,所謂海蓋參將,顧名思義,只負責海州和蓋州,更南邊的金州和復州便不在其轄區,比起高務實的轄區直接少了一半。

再有便是,兵備這個職務,本身就具有監軍之責,既然是監軍,監的是誰?自然是誰駐此地便監誰的軍,如今嘛……主要便是海蓋參將孔東儒了。

我既有責任監督你,你敢不聽我的?就好比巡撫一職(說確切點應該是差遣),其在大明,本身初設之時便是爲了監督當地官員,結果慢慢就成了當地的主官。

巡按同樣如此,它是監督包括督撫在內的全部當地官員,雖然礙於本身級別實在太低,而且任職年限僅僅只有一年,沒能成爲地方主官,可是看看高務實在廣西時的威風就知道,“監督”這個詞在大明的厲害之處。

“兵備”一職,或者說這一差遣,本身並非大明祖制,追溯其源頭,乃在洪熙元年或正統元年——因爲史學界有爭議,這個就不多說。

總之此職並非祖制,那也就是後來的“空降”官,所以兵備之下,沒有相關衙門和屬員,只是當其成爲地方上集行政、軍事、司法等多位一體的絕對主官之後,該地區的其他文武官員實際上也就都成了他的僚屬。

但高務實甫一上任,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他手底下很缺文官,尤其是負責地方行政的文官。

遼東的體制,一直是軍管體制,沒有州縣設置。譬如眼下高務實的秋冬駐地蓋州,它的官方稱呼是“蓋州衛”,也就是說,這是個衛所,剩下的海州、復州、金州,也都是如此。

這也就是說,這些地方的行政,居然是掌握在衛所手中的,而衛所的指揮使們,通通都是武官,大多還都是世襲的武官出身。

坐在兵憲衙門書房,正仔細審閱歷任苑馬寺卿兼金復海蓋兵備們所留下文書案卷的高務實忽然一拍大腿!

“臥槽,我算是明白爲什麼紅朝的北大倉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地區遼東,在明朝居然始終養不活自己,持續兩百年一直都需要關內給它輸血,一直到‘遼事大亂’之後,全國爲它輸血——這地方軍管啊,它怎麼發展得起來?指望那羣只知道把軍戶搞成自家農奴的衛所世官,能建設北大倉?做夢啊!”

可是……怎麼辦呢?上疏請設立文官基層體制?只怕不行。

九邊地區實行軍管,這是條祖制,本身督撫和兵備道的設置就已經是在祖制的基礎上不得不增添出來的,再想繼續往下設立很困難。

這是因爲督撫和兵備道的設立有其時代特殊性,原先洪武年間在九邊地區設立有大量的塞王,但隨着靖難之役、朱棣稱帝,塞王逐漸內遷,邊境的軍權集中於總兵,造成總兵事權過大,這纔開始用督撫來分權和壓制。

但後來發現,剛剛設立的督撫在軍權方面,大抵只能在後勤等事發揮作用,對總兵大權的分割程度依然不足,於是便又設立了兵備道。

所以,督撫在九邊地區行事軍事大權,實際上是通過兵備道來完成的——倘若督撫麾下的兵備道不配合,總兵們就沒法調動任何一名衛所兵,更無法調撥糧草、軍械等各項物資,此時總兵們能夠調動的,其實就只剩他們的“隨任家丁”了。

但現在如果想要在遼東設立州縣來取代衛所,高務實覺得很難爭取到多少支持,一是因爲祖制,二是因爲思維慣性。

此時的大明官員們一貫把九邊當做護衛中原的邊疆軍鎮,對這些地區的要求是防線穩固,而不是什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

甚至很有可能大部分官員會覺得如遼東這樣的地區,經濟還是不要太發達了——因爲你太發達的話,被蒙古人、女真人搶一次,那個損失不就更大了?

而李成樑這十多年來在遼東的表現,也加深了朝廷官員們的這一印象:李成樑如此能打,也不能保證遼東不被搶,頂多只能在被搶之後去報仇,打回來而已。

那麼反過來就得出一個結論:遼東越發達,就越要被搶,而一旦被搶,就越發資敵。

高務實有些撓頭,這就難辦了啊……

要想朝廷官員們覺得遼東可以大力發展,前提是遼東安定,不會捱打遭搶。而高務實覺得遼東要想不捱打,不遭搶,首先要有強大的實力。

而這種實力不能總是靠着關內輸血達成,必須讓遼東自身有足夠的造血能力才行,否則以這個時代的運輸條件,即便有他高務實給開了海運的掛,畢竟也遠不能和後世那種效率相提並論啊!

這裡頭的運輸損耗算誰的?真以爲京華來承運,就沒有“漂沒”了?無非京華的漂沒是真的漂沒,不會大肆虛報罷了。

高務實深深皺起眉頭,在書房裡來來回回踱步,琢磨着如何創造發展遼東的前提條件。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面色沉肅地站定了,低聲道:“遼東其他地區不安靖,可我遼南還是相對安靖的,我不如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先把遼南打造穩定,搞成一個不是試點的試點,然後以此爲例,說服朝廷上下。

至於沒有足夠的文官……沒有就先沒有吧,萬事開頭難,待我先把幾個衛的高層召集到蓋州來開個會,觀察一下哪些人能湊合用。如果實在連湊合都湊合不了的,那也就別怪我直接架空你們了!”

衛所軍官大多都是世襲來的,關內的世襲指揮使們還經常性交流,甚至跨省交流任職,而遼東這一塊地區因爲地理關係,衛所軍官的交流很少跨地域,基本都是在遼東本地調來調去,所以整體性特別強。

高務實初來乍到,雖是強龍,也不想一來就跟地頭蛇槓上,所以他並不打算大規模跟麾下的衛所武將們過不去,而是打算在萬一他們實在不堪使用的時候,依靠京華的家丁體系暫時架空一下他們的實權——當然,僅止於地方管理方面的實權。

在冊四萬多兵,在孔東儒眼裡居然無一可用,這種情況高務實哪裡能忍?

所以,一方面是把遼南的經濟搞好,至少要富裕到可以自備兵甲武器(當地自購,但不一定是自產),甚至最好還能把糧食問題也一併解決,不管是買還是種。

然後與之並行的,就是真正的“整飭金復海蓋兵備”了。

----------

感謝書友“HAMW05”、“sugarsugar”、“無憂無慮k書”、“堯睿天下”的月票支持,謝謝!感謝書友“fengjiyue”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08章 在宮中第099章 借刀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273章 倒臺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56章 棘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16章 推辭第273章 倒臺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57章 支持(4更)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257章 後續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59章 妖書案?第112章 入城式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257章 後續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
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08章 在宮中第099章 借刀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273章 倒臺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56章 棘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116章 推辭第273章 倒臺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57章 支持(4更)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257章 後續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59章 妖書案?第112章 入城式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257章 後續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