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

皇帝賜宴是很高的賞賜,歷來皇帝都很少與臣下一同用膳,到大明時,這些事情都有非常嚴格的規矩。就拿通常所謂的賜宴來說,按照規格的不同,就有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之分,前三種屬於常例賜宴,而小宴則基本是皇帝對臣下的特例賜宴。

宮廷宴會不同於尋常,尤其是朱元璋因爲出身低賤,得天下之後尤其重禮,因此有明一朝對於宴會的規格是有明文規定的:大宴行九爵禮,中宴儀同大宴,但進酒七爵,常宴儀同中宴,但百官一拜三叩頭,進酒或三爵,或五爵爲止。

但是很顯然,隆慶臨時起意留高務實一起用膳,只是“順便”而已,跟這三種高大上的宴會完全不同,所以不可能是大宴、中宴或者常宴,而只能是小宴。

雖然小宴按理說對於舉行日期、地點、規格等均無明文規定,但是就種類來說,小宴也有各種不同。一般而言有遊宴、召對賜宴、征伐賜宴、殿衙落差或者公差賜宴或者賜食。

高務實今天所獲得的陪皇帝、太子一道用膳,看起來應該屬於召對賜宴,只是這裡頭多了一個李貴妃,那就極其少見了。想必隆慶也是覺得,對於高務實這樣一個年僅七八歲的“孩童”,有些常例倒也不必格外在意。

“自古禍亂之原,每生於壅蔽,而壅蔽之害,常起於上下之不交”,是以前賢聖王“每以通達下情爲先務,君臣之間日相接見”。

有明一朝,皇帝於臣僚接觸會面的方式之中,最多的也是召對。皇帝通過對臣僚的召對賜問,使“君德下接,臣德上達”,有此則“上下交而爲泰”,德業之成可期也。

召對不屬於朝議,因而也沒有固定的地點,往往出於皇帝的興致或者需要,其內容一般有三點:對政務的諮詢、吟詩作賦、談論經史。前者是現實的需要,後兩者則是對經筵的一種補充。

高務實今天所獲得的賜宴,如果要分類,大概就是這最後一種。

孟衝與申時行等人走後,其餘各家子弟也都由馮保安排了人送回各自府第,文華殿中便只剩下皇帝、太子、李貴妃與高務實四人——馮保和其他隨侍左右的中官不算,他們此刻如果沒有皇帝問話,基本上是不能主動開口的。

但皇帝還沒問話,卻偏偏有一名太監開口了,不過他是問皇帝:“萬歲爺爺,今日膳食的菜色規制是按……?”

這句話是尚膳監掌印太監問的,他也是沒辦法,實在是職責所在不得不問。雖然宮裡對於大幾十種各類宴席的菜色都有明確的規定,但今日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特例,因此他也不敢隨意定下一種就上。

其實如果只是隆慶夫妻、父子這三位,倒是好辦,因爲他們要麼不會關注這些“閒雜小事”,要麼就是不熟悉大明宮廷內那浩如煙海一般的典章制度,自己挑一種說得過去的按例辦理,也不會有什麼礙難之處。

麻煩就麻煩在今天有文臣在場——高務實雖然年幼,但剛纔已經被那許多狀元、進士誇出花來,這位尚膳監掌印太監又不是個被當做秉筆太監培養,從小宦官時期就在宮裡跟着“前輩”們讀書的人,他也不知道高務實根本不可能多麼瞭解他負責的這檔子事,還生怕被高務實挑出毛病來。

隆慶一聽,也有些發愣,想了想才道:“給高愛卿按日講酒飯賜宴。”然後又彷彿想起了什麼,補充道:“原本應該有酒五鍾,因高愛卿年幼,且罷。”

那尚膳監掌印太監鬆了口氣,皇帝有旨意就好辦了。

日講酒飯一般是每桌有酒五鍾,湯三品,菜四色,飯一份。奉旨去掉酒的話,相當於只加了四道菜和三盅湯,再一份飯和一副碗筷罷了,好辦得很,於是連忙領旨下去準備了。

這時隆慶才笑着對高務實道:“高愛卿,你的才學朕方纔已經見識過了一二,今後太子進學,你這侍讀學士可要多多幫襯着他。”

這句話明顯帶有調侃的意思,畢竟高務實就算真的因爲隆慶帝“金口玉言”當了官,但他的主職也應該是太子伴讀,而不是那個“假侍讀學士”,但太子伴讀只是剛纔順口新設的一個官,連品級都沒有。

而侍讀學士那是真有品級的,而且雖然正經品級不高,只是從五品而已,可是要知道,在翰林院,最高品級的官翰林學士,也只是正五品,而他是有參加廷推資格的!

翰林學士一下,真正的侍讀學士只有兩人罷了。高務實現在的這個“假侍讀學士”雖然只是個掛名的榮譽官,但榮譽官也是可以拿來正式稱呼的,剛纔申時行不就已經改口稱呼高務實爲“高侍讀”了麼?

官場嘛,就是這樣,你頭頂上哪個名銜聽起來最厲害、最尊貴,別人一般都會拿這個頭銜來稱呼你。就好比戚繼光真正的職務是總兵,但戚總兵哪有戚少保這個加銜聽起來威風霸氣?所以後世尊敬戚繼光的人,常常都稱呼他爲戚少保。清末時期袁世凱都已經幹上北洋大臣這種實權第一的職務了,人家不也稱呼他爲袁宮保?

高務實聽了隆慶這句話,當然知道這裡頭有客氣的成分,但多半也還是有一部分真心誠意,不由得正色道:“微臣雖德薄才淺,但既蒙陛下所囑,自當盡心竭力,好好做這個伴讀。”他這句話不甚文氣,主要還是怕說得完全不像個孩子。

隆慶笑道:“好,好,高先生家的麒麟兒,朕是放心的。”轉頭又朝李貴妃道:“愛妃有什麼話要叮囑麼?”

李貴妃也露出微笑,看着高務實道:“此前本宮曾聽說過高愛卿你,高愛卿還是張四維張侍郎的外甥?”

高務實腦子反應不慢,一下就想到這可能是上次自己在大舅家碰到國丈李偉,然後李偉不知什麼時候在女兒面前提了這麼一嘴的緣故。不過這不要緊,甚至還是好事,畢竟李偉跟張四維交好,他應該不會無緣無故在女兒面前說自己的壞話。

於是道:“回貴妃娘娘,是,張公鳳磐乃是微臣大舅。”

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9章 關係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1章 定調子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08章 隱情(下)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94章 無間道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12章 入城式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49章 不急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8章 恩憲?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147章 不與聞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16章 推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
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9章 關係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1章 定調子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08章 隱情(下)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94章 無間道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12章 入城式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49章 不急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8章 恩憲?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147章 不與聞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16章 推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