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誰與爭鋒(3)

牽涉到朝廷的大事情,蘇天成也是很注意的,有些觀點可以說,有些觀點不能夠說,黃道周的問題在於,不管是不是能說,清一色都說出來,最終落得削職爲民,就是想着做事情,也沒有機會了,自己不在乎那些虛名,需要實實在在的做事情,需要扭轉歷史的進程,逞匹夫之勇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的。

“黃大人,在下沒有貶低袁崇煥的意思,相反,袁崇煥是一個品德高尚、無私無畏的人,可他的悲劇也在於品德高尚、問心無愧,自認爲國爲公,以至於做事情的時候,毫無顧忌,就是在做錯事的時候,也是那麼的理直氣壯、那麼的坦蕩自如,這種行爲,對我大明朝造成的傷害,遠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消除的。”

“這種意識的最大可怕之處,是對於後來人的影響,不知道有多少的文武官員,以廷辯爲榮,哪怕是爲了芝麻大的小事情,都要據理力爭,不惜被廷杖,以期待獲得所謂的清流之稱號,獲得世人的崇敬。這種風氣正常嗎,任何的朝廷大事,都要爭論好久,全然不顧百姓的疾苦,逞一時之勇,耽誤和失去的是什麼,是老百姓的疾苦,是國家的基石,這種反常的情況,不值得深思嗎。”

“佛祖曾經說過,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身爲朝廷官員,若是沒有捨己爲人的想法,談何爲國爲民,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文武官員應該想到一些什麼。應該做一些上面,好多的官員不明白。甚是可悲。”

黃道周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蘇天成的這些話語,好像是針對他的,可又沒有點名。

到了這一步,蘇天成若是不能夠給出來明確的理由,黃道周是不會罷休的。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不管理由是如何的充分,都有四大惡果。”

“第一。開官員自行其是、破壞國家法制之先河。無論毛文龍是不是有罪,是不是該被斬殺,都應該由朝廷來決定,絕非他袁崇煥來決定,保持朝廷的權威性,這是基本的道理,難道袁崇煥不明白嗎。”

“毛文龍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大明朝正一品的武官,袁崇煥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不過是正二品的文官,以文官身份督師,手持皇上給予的尚方寶劍。不經過奏報,直接殺了同樣手持尚方寶劍的毛文龍,這是什麼行爲。”

“尚方寶劍的作用,是在軍情緊急的時刻,遭遇重大事情。必須馬上處理,來不及上奏朝廷。否則延誤軍機,釀成大禍,再說了手持尚方寶劍,只能夠斬殺四品以下官吏,試問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是在什麼情況下。”

“如果各地的巡撫、將軍,都按照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在重大事情上面,擅自主張,擅自斬殺文武官員,結果如何,在下以爲,就是形成割裂分據的局面,上下一盤散沙,其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造成了官員與官員之間、將領與將領之間,軍士和將領之間的不信任。”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會產生兩張看法,一種認爲他是爲了國家,另外一種,認爲他是誅殺異己。且不說這樣的認識如何,如果我大明的文武官員,乃至於軍士,相處之時,時時刻刻都要相互防備,提心吊膽,隨時提防被上司或者是同僚殺掉,那還怎麼抵禦外敵,還怎麼齊心協力。特別是在戰場上,將士之間,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了,這樣的軍隊,需要被敵人打垮嗎,自己就垮掉了。”

“第三,嚴重打擊了文武官員的積極性。”

“人無完人,誰都有缺點,最好的做法,是給每個人機會,不冤枉浪費一個有用人才,也不放過一個無能平庸之輩,最大限度的給予每個人表現和施展才能的機會,調動每個人最大的積極性,這樣就不會浪費人才。如果開了濫殺官員之風氣,其結果是人人自危、不敢任事,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不知道黃大人作何感想。”

“第四,令皇上無所適從。”

“這是最爲可悲的,也是最爲嚴重的後果。想當初,皇上是多麼的信任袁崇煥,要銀子給銀子,要糧餉給糧餉,可袁崇煥都做了一些什麼,他信任了皇上嗎,斬殺毛文龍,這麼大的事情,他不奏報,他只要皇上信任他,至於說是不是信任皇上,他不在乎,憑着自身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是多麼的令人齒冷。”

“即或是普通朋友之間,信任也是相互的,沒有誰絕對信任另外一方的,信任也從來不是單方面的,這種信任關係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黃大人,你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你最爲信任的朋友,背叛你,甚至利用你的信任,爲所欲爲,你卻無可奈何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態。”

“綜上所述,在下以爲,袁崇煥該殺,不管他建立了多大的功勳,也不管他的品德如何的高尚,他的所作所爲,已經動搖了國家的根基。”

黃道周的臉色發白,這些問題,他從來沒有想到過,不知道年紀輕輕的蘇天成,爲什麼會想到,而且這些理由,都是能夠站住腳的,上行下效,如果真的開了擅自斬殺文武官員的風氣,造成的惡果,可能比蘇天成說的還要嚴重。

如此一來,黃道周爲錢龍錫辯解的意見,就顯得很是蒼白了。

“再來說說大人的觀點,也就是孝道爲諸德之本,上至皇上、下至官員,莫不是以孝道治理天下,此乃固本培元、扶正本元,如此就能夠通於四海、光於海內、無所不通。”

“在下承認這個觀點的正確,可任何的話語,都要放到實際情況之中,空口喊出來,沒有任何的意義,唯一能夠標榜的,就是自己是聖人。”

“看看如今的大明朝,內有流寇造反,四方擾攘,外有後金騷擾,虎視眈眈,更兼連年災害,民不聊生,至此危急存亡之秋,士子清流,究竟該做什麼事情,是站在聖人的高度,指點江山,一番空談,唯我獨尊,以博取聲譽爲榮,還是踏踏實實的做事情,一點一點的鞏固我大明朝的根基。”

“或許有些人會認爲,不能夠犯言直諫,總是計較得失之間,是一種實用的功利主義思想,文武官員本或者是讀書人,本就應該關心天下的存亡盛衰,讓浩然正氣盎然充塞於天地之間,不要在乎小事情,要做大事情。”

“這種認爲,在下以爲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恥的,生活在現實社會裡面,卻做着春秋大夢,全然不顧及現實情況,一味的追求所謂的清高、所謂的正直,這類人,不理睬也就罷了。”

“在下給這類人的評價是,守正而不能達變,敢於犯言直諫而闊於事理,律己雖嚴而於事無補,絕非棟樑之才。”

“文武官員,總是有着自身的特長,有忠直的大臣,有奸猾的小人,更有牆頭草,幻想所有人都是謙謙君子,無異於空中樓閣,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已經論證了這樣的觀點,就算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也有小人和君子並存的情況。”

“一味的強調慎獨,強調孝道,纔是捨本求末,重要的還是在於制度的建設,有了完善的制度,文武大臣遵循制度行事,纔是正道。”

“再說中庸之道,古往今來,不少的大臣,犯言直諫,最終身首異處,除開博得了青史留名,做出來了什麼樣的貢獻,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認爲滿朝都是奸猾小人,處處都是小人當道,自己纔是最忠心的,以至於遭受到了衆人的排擠,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下以爲,這樣的認識是可悲的,不能夠轉圜,不能夠變通,好似用幼兒的眼光看待世界,是非曲直,哪裡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的,簡單粗暴的將世間之事,按照好壞來劃分,豈不是要天下大亂,能夠得到支持,那纔是天大的笑話。”

“古人早就說過,識時務者爲俊傑,在下還要補充一句,識時務者,能夠在困難條件下,施展自身的抱負,做出來有利於國家發展、民衆富強之大事,能夠力挽狂瀾,能夠以自身的行爲和力量,改變他人的觀點認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纔是真豪傑。”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蘇天成停下來了,他相信,黃道周已經聽懂了。

雖然說自己的話語,顯得很是尖刻,但面對黃道周這種士大夫,你軟綿綿的說,沒有絲毫的作用,響鼓還需重錘,只有錘擊到黃道周的心靈深處,纔會產生真正的作用。

黃道周這種人,屬於可用之才,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爲國,不管手段是不是正確,這種人都是寶貴的,浪費了實在可惜。

當然,黃道周聽了自己這些話,若還是固執己見,還是想着追逐清流的名聲,還是以犯言直諫爲己任,不管事態如何發展,那就要毫不留情的排斥,這種人,一旦入朝爲官了,造成的危害會更大。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半晌過去,黃道周沒有說話。

他面如死灰,顯然難以很快接受蘇天成的說法,這也難怪,蘇天成累計的是幾百年之後的認識,好多的話語,都點到了關鍵地方,黃道周就是伶牙俐齒,也絕不是蘇天成的對手。再說了,蘇天成拋出的諸多認識,他聞所未聞,腦海裡的思維,都是比較固定的,也是形成了體系,一旦外力入侵,慢慢打破這個體系,是異常痛苦的事情。

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55章 識趣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3章 痛下殺手第728章 江湖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18章 秦淮河(2)第1034章 聖旨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3章 痛下殺手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485章 計劃第623章 行刺第1054章 遼東第584章 情報戰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92章 宿命論(1)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31章 大婚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33章 準備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273章 麻煩事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44章 慘敗(2)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1082章 暗戰(3)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495章 宿命論(4)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413章 羣英會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57章 遇匪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59章 剿匪(1)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794章 邀請函第494章 宿命論(3)第821章 廷議第318章 大比武(3)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239章 故人來(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13章 離去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33章 準備
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55章 識趣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3章 痛下殺手第728章 江湖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18章 秦淮河(2)第1034章 聖旨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3章 痛下殺手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485章 計劃第623章 行刺第1054章 遼東第584章 情報戰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92章 宿命論(1)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231章 大婚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33章 準備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273章 麻煩事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44章 慘敗(2)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1082章 暗戰(3)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495章 宿命論(4)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413章 羣英會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57章 遇匪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59章 剿匪(1)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794章 邀請函第494章 宿命論(3)第821章 廷議第318章 大比武(3)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239章 故人來(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13章 離去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33章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