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

孫承宗趕到養心殿的時候,朱由檢的臉色有些蒼白。

“孫愛卿,昨日的事情,朕有些愧疚,這件事情,不能夠瞞着蘇愛卿,朕想着,還是要讓蘇愛卿知曉啊。”

“皇上,昨日臣也思考了很久,皇上有此擔憂,臣以爲不足爲奇,皇上自登基以來,時時刻刻操勞,殫精竭慮,如今剿滅了流寇,各地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此乃皇上之功勞,蘇大人鎮守邊關,手握重兵,一言一行都關乎我大明的興旺,多受一些責難和猜忌,也是應該的,臣以爲蘇大人是能夠理解的。”

“愛卿如此說,朕心裡更加的愧疚啊,朕自登基以來,經歷很多的事情了,若不是蘇愛卿力挽狂瀾,剿滅流寇,朕還要無比頭疼,如今的局面總算是好一些了,可諸多的猜忌,令朕有些無所適從了。”

孫承宗低着頭,沒有說話,這樣的猜忌,牽涉到皇權穩固的事情了,誰都不會輕易開口說話的,作爲臣子,若是不能夠理解這樣的事情,那就是笑話了。

“孫愛卿,你曾經想着到大淩河城去看看,朕也很想去看看啊,可惜朕不能夠輕易離開京城,這一次,朕想着你代表朕,到大淩河城去看看,同時也將京城裡面發生的事情,告訴蘇愛卿,你要告知蘇愛卿,朕是相信他的。”

“臣遵旨。”

“此去大淩河城,路途遙遠,孫愛卿多多保重身體。”

朱由檢說到這裡的時候,稍微停頓了一下。

孫承宗感覺到機會來了,自己已經是七十七歲的年紀,精力確實不行了,內閣首輔的事情,必須要考慮了,曾經和皇上說過幾次,但皇上都沒有鬆口。眼前就是機會了。

“臣感謝皇上的憐惜,臣年歲大了,這些年來,愈發的感覺到力不從心了,朝廷事情繁多,臣身爲內閣首輔,生怕耽誤了朝政。有悖皇上的重託,臣想着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懇請皇上恩准。”

朱由檢沉默了一會,終於開口了。

“孫愛卿年歲大了,朕也是於心不忍啊,孫愛卿早就該頤養天年了。這些年的操勞,朕感覺到孫愛卿愈發的蒼老了,這一次,朕也不準備強迫孫愛卿了,孫愛卿如此的操勞,令朕想到了徐愛卿啊。”

朱由檢說到的是徐光啓,徐光啓也是因爲年紀大了。最終病逝在內閣大臣的任上的,那個時候,正是朝廷最爲艱難的時候。

孫承宗沒有說話,其實他現在的年紀,已經超過了當年的徐光啓,徐光啓是七十二歲的時候病逝的,自己已經是七十七歲了。

“孫愛卿有此等的想法,朕也不能夠勉強了。還望孫愛卿爲朕舉薦內閣首輔的人選啊。”

朱由檢以前中意的內閣首輔,是唐世濟,但這一次的事情,令他改變了決定,朝廷之中需要平衡,但這種平衡,若是影響到了朝政了。損害了大明的利益了,那就不是好事情了,唐世濟的內心有了很大的變化,成爲了內閣首輔。必然和蘇天成產生矛盾,朝廷內外不和,內閣首輔和薊遼督師產生矛盾,這是很致命的事情,要是兩人的矛盾激化了,可能會動搖大明的根基,這種事情是絕對不能夠出現的。

所以說,朱由檢想着孫承宗能夠推薦人選,當然,他的內心,也是有人選的。

“皇上,臣斗膽了,臣推薦兵部尚書楊嗣昌,出任內閣首輔。”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這是真心的微笑,看來孫承宗的確是從大明朝廷穩定的角度出發的,若是孫承宗提議劉宗周出任內閣首輔,朱由檢會非常的不舒服,也會傷心。

“愛卿爲何舉薦楊嗣昌啊。”

“皇上,臣本來是要舉薦唐大人的,不過後金奸細的事情,令臣覺得,唐大人處理有失誤的地方,至少應該是站在中間的立場看待此等的問題,不偏不倚纔是正道,先入爲主肯定是會失着的,若不是皇上當機立斷,這件事情,一定會影響到我大明的穩定。”

“臣以爲,劉宗周大人乃是一帶大儒,學問是不用說的,可學問和實際還是有些區別的,劉大人過去沉湎於學問,處理事情有失圓滑,此乃主持朝政之大忌。”

“內閣大臣之中,餘者皆可不提了,或者是年歲大了,或者是體力不濟了。”

“臣舉薦楊大人,乃是因爲楊大人有着不錯的能力,且熟悉朝政,能夠很好的輔佐皇上,且楊大人熟悉軍務民政,能夠把握遼東之局勢。”

朱由檢頻頻點頭。

“愛卿說的是啊,此次到大淩河城,回到京城之後,朕就同意愛卿致仕了。”

經過十天的奔波,孫承宗終於來到了寧遠。

一路上,孫承宗有着太多的感慨了,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他有着格外不同的心情,想當年自己主政遼東的時候,與後金的廝殺是小規模的,幾起幾復,都是因爲遼東的戰局,特別是大淩河之戰,是導致他最終回家的主要原因。

遼東的情況,孫承宗還是熟悉的,但這一次,進入山海關之後,他驚奇的發現,遼東確實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以前從來沒有感受到的。

從天啓年間開始,因爲遼東的戰事頻繁,這裡幾乎看不到百姓,也就是城池裡面,有着一些生氣,城外的老百姓,根本無法立足,後金韃子時刻騷擾,老百姓根本不敢種地,紛紛逃往了關內,就是駐紮在城池、據點和堡壘的軍士,也是很少出來的,四百里地的關寧錦防線,顯得非常的荒涼。

可現在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山海關到寧遠,兩百里路程,沿途看到了無數的窩棚,還有不少的人在田間地頭勞作,有些在清理耕地,有些在開墾耕地,這些窩棚,肯定就是百姓居住的地方了。

蘇天成曾經上奏朝廷,說到了安置十餘萬漢人的事情,包括十幾萬的軍屯戶,專門從事耕作的事宜,孫承宗有些不敢相信,二十多萬人,哪裡安置,關寧錦防線,時刻要提防後金韃子的騷擾,雖說奪回了大淩河城,但後金依舊可以出動八旗軍。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這一下,孫承宗完全相信了。

距離寧遠城尚有十餘里地的時候,孫承宗看見了蘇天成。

因爲身體的原因,孫承宗不可能走得很快了,基本都是走走停停,一千里地,居然走了十天的時間,確實是年紀大了。

孫承宗和蘇天成直接進入了督師府。

孫承宗是開門見山,該說的話是一定要說的,隱瞞也沒有用,發生在京城的事情,他有責任和義務告訴蘇天成,而且需要蘇天成理解這件事情。這是皇上的重託,也關係到大明朝的穩定,這麼大的事情,最終還是要透露出來的。

孫承宗說完之後,第一次感覺到緊張,不管怎麼說,蘇天成畢竟年輕,年輕人都是有火氣的,在外面拼殺,流血流汗,卻還要遭受到猜忌,內心是不可能好受的,不過在他看來,蘇天成並非是一般的年輕人。

蘇天成很快開口了。

“大人的意思,晚輩是明白的,大人放心,晚輩不會放在心上的,這一次,皇太極突然進攻登州和萊州,晚輩也感覺到了,皇太極絕非一般人,胸中有千鶴啊,以後,還會有很大的事情發生的,晚輩和皇太極的較量是不會停止的,不管是明面的還是暗地裡的,都會時時刻刻進行的。”

孫承宗總算是放心了,他清楚,蘇天成說話是很慎重的。

“坤元,老夫已經向皇上提出來了,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老夫年紀大了,實在是力不從心了,這些年來,老夫沒有做多少的事情,深感羞愧,也要讓賢了,說實話,老夫想着舉薦你出任內閣首輔,可惜時機不好啊。”

“晚輩也覺得,大人應該要歇息了,大人擔任內閣首輔這些年,做了太多的事情了,剿滅了流寇,平定了北方諸省,大人的功勞,想必皇上是知曉的。”

“這些都不用說了,老夫退下來了,唯一擔心的就是遼東啊,遼東的情況複雜,坤元若是得不到內閣的全力支持,是很難有所作爲的,只要有人質疑,彈劾就會不間斷,如此的情況下,還如何固守遼東、剿滅後金啊,老夫舉薦的內閣首輔人選,乃是兵部尚書楊嗣昌,好在楊大人知曉遼東的局勢,知道如何經營遼東的事宜。”

蘇天成輕輕嘆了一口氣,這一天遲早是要到來的,孫承宗的年紀,的確不適合繼續擔任內閣首輔了,必須要退下來了,但楊嗣昌成爲了內閣首輔,肯定有不利的地方,歷史上的楊嗣昌,也有些好大喜功的味道,而且還有些排斥異己的味道,當然了,自己的情況不同了,楊嗣昌就是出任了內閣首輔,也不敢輕易動自己一根指頭的。

“坤元,老夫知道你的想法,不過這一天遲早是要來的,老夫還想着,能夠在有生之年,看見你剿滅後金韃子啊。”

“大人,晚輩一定會努力的,大人身體健朗,一定會看到這一幕的。”

第1185章 行動(2)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186章 行動(3)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69章 心結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67章 歸屬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16章 理還亂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448章 誓師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3章 痛下殺手第128章 上任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034章 聖旨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258章 花絮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384章 說情團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371章 探究第123章 唐海泰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843章 慘敗(1)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46章 夜襲(1)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395章 畢懋康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081章 暗戰(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69章 昏頭了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190章 稱帝(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225章 贖身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414章 傷情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27章 無力迴天(5)
第1185章 行動(2)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1186章 行動(3)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69章 心結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67章 歸屬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616章 理還亂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448章 誓師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3章 痛下殺手第128章 上任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034章 聖旨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258章 花絮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384章 說情團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371章 探究第123章 唐海泰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843章 慘敗(1)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46章 夜襲(1)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395章 畢懋康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081章 暗戰(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69章 昏頭了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190章 稱帝(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225章 贖身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414章 傷情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1027章 無力迴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