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文人集 團

大明政客sodu

宜興縣城周府。

周康已經回來了,此刻,他正在書房裡面,向周延儒詳細稟報一切的情況,包括江寧縣的變化,以及自身的理解等等。

周延儒聽得非常仔細,神情嚴肅,一直都沒有插話。

出現這樣的情況,的確是很少見的,周延儒思考問題的時候,或者是要做出來重大決定的時候,臉上纔會出現如此的神情,看見這樣的情況,周康知道,自家老爺,一定是想到了不少的事情,估計是要做出來一些決定了。

周康剛剛稟報完畢,周延儒就開口了。

“周康,蘇天成沒有留你吃飯,你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啊。”

“老爺,在下沒有什麼想法的,在下覺得,蘇天成如此的處理,是很合適的。”

“嗯,看來你的認識,還是很不錯的,蘇天成盛情接待了你,說出來這邪,意味深長啊,看來我還是沒有能夠特別注意到蘇天成,假以時日,蘇天成必然能夠名動我大明,不管是溫體仁,還是我,都比不上他啊。”

“老爺,您爲何這樣說啊。”

“你想想,蘇天成纔多大的年紀,弱冠之年,當初選擇了外放,就已經是非同一般了,且不說他立下的這些功勞,光看江寧縣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他是文武兼備的,而且在處理官場上諸多事宜之時,有着自身的認識,這樣的俊傑,我還是第一次遇見啊。”

周康點點頭。他跟隨在周延儒的身邊,見到了太多的官吏。內心也是有着如此想法的。

“周康,辛苦你一趟,你馬上到廄去,找到陳於泰,陳於泰呆在廄,沒有什麼出息了,若是我預料不錯,他很快就要被排擠了。甚至會辭去官職,老實說,陳於泰的能力,遠不及蘇天成,當初明確他爲狀元,不是明智之舉啊,不過事情已經是這樣了。只能是想辦法補救了。”

周康再次點點頭,當初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朝廷裡面,陳於泰一直都是緊緊依靠自家老爺,如今,自家老爺辭官回來了。陳於泰不可能有好的處境。

“陳於泰的能力還是有的,在翰林院一年的時間,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但眼光也是有些高的,不符合實際情況。加之皇上對他期望很大,可實際上。陳於泰沒有做出來多少的業績,一切的光芒,都被蘇天成掩蓋了,溫體仁成爲了內閣首輔,肯定是要進行一番清理的,有些官員,善於見風使舵,可陳於泰不行,他不能夠這樣做,所以說,他的前途,基本上沒有了,你馬上到廄去,找到陳於泰,叫他馬上請求外放,直接要求到應天府,最好是到江寧縣,哪怕是做縣丞,也是可以的。”

“老爺,這樣做,恐怕有些不妥啊,陳公子是殿試狀元,到了江寧縣,做七品的縣丞,傳出去了,恐怕被人家笑話的。”

“唉,你怎麼也有這樣的看法啊,這不是笑話不笑話的事情,陳於泰跟着蘇天成,必然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也藉機打磨一下他的性格,如若不然,按照他現在的性格,肯定是被貶斥回家,一輩子都不要想着能夠做事情了,對比眼前的遭遇,還有今後的前途,這點的委屈算什麼啊。”

“老爺,在下擔心,陳公子不一定有這樣的認識啊。”

“這我知道,我已經寫好了一封書信,你找到陳於泰之後,直接交給他,叫他認真看看,同時,你也多和他說說,你也見過很多事情了,知道該怎麼說的。”

待到周康接過了信函,周延儒再次開口了。

“一定要耐心,說服陳於泰,這是最好的機會了,蘇天成已經舉薦江寧縣縣丞盧天明瞭,按照我的理解,盧天明很有可能直接進入六部了,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機,今後就不好說了。”

薑是老的辣,周延儒的考慮,不可謂不深遠,將陳於泰安排到蘇天成的身邊,本身的意思,就是留下來力量,蘇天成得到提拔,是遲早的事情,依照陳於泰的身份,下一步就是接任江寧縣知縣了,在這樣的地方,耐心做事情,哪怕不要有什麼創新,按照蘇天成安排好的道路,一步步的發展,再次進入廄,擔任重要職務的時間,指日可待。

這些道理,周康是明白的,以退爲進,在自身處於不利的情況下,找尋最好的途徑,爲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最爲明智的選擇。所以說,他的任務是很重的,陳於泰是殿試狀元,翰林院從六品的修撰,到江寧縣來,出任七品的縣丞,怎麼都是不可想象的,要做通這個工作,可不簡單。

蘇天成也在考慮。

江寧縣的發展,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但千萬不要以爲,江寧縣發展了,自己就算是成功了,可以將這裡的經驗,複製到其他的地方去,這肯定是不行的。

江寧縣的情況特殊,這裡是京畿縣,以前大明朝的廄,商賈雲集,經濟基礎是很不錯的,所以說,在這樣的地方做事情,只要方向準確了,往往是事半功倍,可到了其他的地方,就不一定了,比如說北方的廣大地區,利用這樣的辦法,想要發展經濟,肯定是不行的。

經濟發展,有着自身的規律,關鍵是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再說了,大明朝危如累卵,面臨的問題太多了,必須要從根本上,予以改變,可這種改變,是驚天動地的,改革必然要牽涉到官僚士紳集團的利益,肯定是要引發他們的反彈,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夠有這樣的動作。

所以說,發展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先軍政治,也就是大力發展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平息內外的騷亂,剿滅流寇,剿滅後金,待到局勢稍微穩定之後,再來想辦法,對大明的官僚集團動手。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自己的身邊,必須有一幫強有力的支持者,這些人,還必須是有着非常不錯能力的。

大明朝畢竟是文人集團把持的,所以說,還是要團結一部分的文人,形成一個截然不同的文人集團,這些文人,能夠分佈大明各省,在廄裡面,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要做到這一步,談何容易。

蘇天成自己不過是六品的知縣,在廄裡面,根本就沒有話語權,江寧縣的地方太小,舉薦官員,也是有困難的,迄今爲止,他僅僅舉薦了盧天明和孫傳庭,相信這兩人,很快會有新的職務了,至於說留在廄的熊子酵鄧輝,還需要蟄伏,無依無靠的兩人,不可能到重要的職位上面,鄧輝還需要參加會試,發展的步伐更慢。

身邊的劉仲基,還是不錯的,但也需要參加鄉試、會試和殿試,尋求正牌的出身,否則,也只能夠是在基層混,最多能夠做到知縣,算是逆天了。

他曾經想到了東林書院。

通過劉雲清,來改變東林書院,讓東林書院的學子,按照自身的想法來發展,這可以成爲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可目前的情況看,這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劉雲清的影響有限,要不是自己和黃道周的那一番辯論,相信東林書院,至今還不回有學子主動到縣衙來做事情的。

江寧縣幕僚集團,已經是蘇天成儲備人才的基地了,劉雲清的手下,有了四十多人了,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東林書院的學子,平日裡和劉雲清的關係,就很不錯的,通過好多次的接觸和辯論,這些人的想法,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加之江寧縣的變化,確實是很大的,這些人到了江寧縣縣衙,算是脫離了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的魁首錢謙益,本來是有着一寫法的,但黃道周卻支持這樣的做法,認爲蘇天成的見識不一般,東林書院的學子,可以做出來自身的選擇,加之新上任的範景文,不是東林黨,也不是復社的成員,同樣是支持蘇天成的。

如果是和平年代,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也是可以的,經過幾年的時間,慢慢發展,水滴石穿,但身處明末,蘇天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如果不能夠快速的做出來一些事情,恐怕還沒有等到他施展手腳,大明朝已經轟然倒地了。

所以說,團結同窗,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是最爲便捷的辦法。

朝廷裡面的官員,蘇天成暫時不會考慮,這些官員,大都是人精,見風使舵,有着牆頭草的本能,難以有自身的認識,那些給事中和御史,更是一根筋,以彈劾官員爲榮,甚至不顧及發展的大局,見識也有限,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要爭論好半天的。

蘇天成不會想到,他的思想,與周延儒的某些想法,不謀而合。

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周延儒不是笨蛋,確實是有着一定的見識的,也是一心爲着朝廷考慮的,至於說個人的能力,那是另外的話題了。(未完待續。

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83章 抉擇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90章 大場景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772章 海戰(2)第414章 傷情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581章 尊嚴第551章 辯解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1079章 明志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791章 偶遇(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48章 辯解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18章 大比武(3)第616章 理還亂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166章 迅雷(1)第476章 啓動第684章 都會算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44章 戰果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030章 妥協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7章 授官第117章 秦淮河(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167章 迅雷(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993章 整合(1)第158章 籌謀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493章 宿命論(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281章 變化(2)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52章 大度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
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83章 抉擇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90章 大場景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772章 海戰(2)第414章 傷情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581章 尊嚴第551章 辯解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1079章 明志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791章 偶遇(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48章 辯解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18章 大比武(3)第616章 理還亂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166章 迅雷(1)第476章 啓動第684章 都會算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44章 戰果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1030章 妥協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7章 授官第117章 秦淮河(1)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167章 迅雷(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993章 整合(1)第158章 籌謀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493章 宿命論(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281章 變化(2)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52章 大度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