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啓動

九月十五日,皇上頒發聖旨,這是一份震動朝廷的聖旨。

孫承宗出任文華殿大學士,敕封少師,進入內閣,成爲內閣次輔,劉宗周出任左都御史,敕封太子太保,黃道周出任右都御使,敕封太子太保,三人主持皇室子弟參政議政事宜,宗人府協助,鹿善繼授兵部尚書銜,總督山東、河南、山西、四川四省軍務,負責剿滅流寇事宜,蘇天成出任陝西巡撫,兼任江寧營都指揮使,協助剿滅流寇。

這是一份迅雷不及掩耳的聖旨,朝中文武大臣已經知道,皇室子弟,將要進入朝廷做官了,皇上徹底改變了以前的政策了。

這一份聖旨,表明了兩層意思。

除開皇室子弟將要進入到朝廷,還有一層意思,朝廷準備對流寇發動最後的圍剿了,江寧營進入到陝西,蘇天成出任陝西巡撫,鹿善繼沒有負責陝西的軍務,這說明,蘇天成和江寧營將肩負起剿滅流寇的重要任務。

朝廷裡面的議論是免不了的。

面對着這樣爆炸性的消息,朝廷裡面的震動非同一般。

可這一次,朱由檢非常的強硬,不管是御史,還是給事中上的奏摺,一律扣中不發,甚至在早朝的時候,明確要求了,所有文武大臣,不得擅自議論。

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已經知道自身的任務了,他們回到朝廷,立刻被賦予如此重要的任務,心情可想而知,特別是劉宗周和黃道周兩人,直接進入了高層,被敕封爲太子少保,這樣的責任,非同一般。

所以說,在朝會上面,三人明確表態了。支持皇上做出來的決定,一定完成任務。

三人的威望非同一般,朝中的大臣,有些找不到北了,不知道該怎麼發起進攻了,多年來,朝中的大臣。都是能夠公開駁斥皇上的決定的,可這一次,他們找不到突破口,而且皇上還很明確的表態了,若是有人暗地裡做文章,查出來之後。決不輕饒。

聖旨的震動,不僅僅是在京城,各地的藩王也得知消息了。

這樣的消息,對於藩王來說,非同一般。

多少年了,藩王活着沒有多少的意義,被朝廷養着。就如同養豬一樣,吃了睡、睡了吃,就算是有着天大的本事,也沒有施展的地方,被東廠和錦衣衛盯着,不敢妄動,他們沒有絲毫的政治地位,成爲朝中大臣欺凌的對象。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可以入朝爲官了,這是決定性的轉變,從這一刻開始,他們的政治地位完全改變了,這也說明了,他們是皇室子弟,身份本來就是尊貴的。

各地的藩王。受到的震動,是巨大的。

不少的藩王,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立刻召集家族成員。沐浴焚香,拜祭皇上和祖宗,有遠見的藩王,對家族子弟提出來了嚴格的要求。

晉王朱審烜首先寫下了奏摺,上奏朝廷,奏摺是讚譽皇上的,同時表明了,自己願意爲大明朝的振興,做出來最大的貢獻,接着上奏摺的是福王和福王世子朱由菘。

聖旨下達之後,蘇天成馬上就要離開京城,趕赴陝西省了。

他才二十五歲,這樣的年紀,出任陝西巡撫,成爲正三品的朝廷高官,這是大明朝絕無僅有的情況,這也是皇上的絕對信任和他自身能力的最大體現。

休息的時間只有十天,九月二十五日,蘇天成就要啓程,前往陝西省了,這十天的時間,蘇天成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第一件事情,他需要給孫承宗等人提出來建議,第一批任命的藩王以及藩王子弟中間,不能夠少了晉王朱審烜和福王世子朱由菘。

聖旨明確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負責皇室成員的安排事宜,其實蘇天成也脫不了干係,到了如今,朝中大臣和社會各界都知道,這一條“大逆不道”的建議,就是蘇天成提出來的,也就是說,真正的責任是在蘇天成的頭上的。

蘇天成清楚,孫承宗等人,肯定是要找到他的。

蘇天成沒有等多長的時間。

九月十七日,他來到了紫禁城。

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都在文華殿,除開三人,殿內沒有其他人,看來是經過了專門的準備的,要知道,三人是非常忙碌的,聖旨下達之後,前來拜訪的人,排成了長隊,而且這些人,主要還是宗人府的人,身份不一般的。

孫承宗是從一品的官員,劉宗周和黃道周都是正二品的官員,蘇天成是正三品的官員,在三人的面前,他是下級,所以說,禮節是不能夠少的,這裡是紫禁城內的文華殿,是辦理公事的地方,是需要禮節的地方。

蘇天成規規矩矩的稽首行禮。

“蘇大人,本官和劉大人、黃大人今日請你來,是有着一些事情,想着與你商議的。”

“大人請吩咐,下官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第一個問題,皇室子弟進入朝廷,他們的爵位該如何落實。”

“下官以爲,他們已經有爵位了,不需要繼續落實。”

“第二個問題,皇室子弟,身份特殊,若是入朝爲官了,見到上級官員,或者是同僚之時,該如何對待。”

“下官以爲,皇室的尊嚴還是在的,皇室子弟入朝爲官,主要是需要處理行政事務,署理政務方面,一樣要聽從上級的意見,按照朝廷的敕令、皇上的聖旨做事情,至於說在平日的接觸中間,上級和同僚還是要考慮到其皇室子弟的身份。”

“宗室子弟如何參加科舉考試。”

“除開王世子,其餘諸位宗親,悉數需要參加科舉考試,才能夠入朝爲官的。”

“好,最爲關鍵的一個問題,藩王都有各自的封地,若是做官了,是否在自身的封地做官,還是在異地做官。”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最好的辦法是異地做官,依照下官的認爲,這封地的政策,也該破除了,藩王儘可以在京城,不需要分封到各地,那樣不便於協調和管理。”

孫承宗、劉宗周和黃道周的臉色都很是嚴肅,他們沒有想到,蘇天成的回答這樣的乾脆,如果說取消藩王的封地,實際上是變相的剝奪了藩王的一些權力,藩王離開了封地,或者說封地不存在了,所具有的封地特權,自然也要取消了,讓藩王到京城去居住,表面上看,是對藩王的照顧,實際上是一種監視的舉措,而且,各地的藩王,兼併了很多的土地,若是離開了封地到京城去了,無法管理這些土地,只能夠是賣出去的。

孫承宗首先點頭,蘇天成考慮很是仔細,細節都想到了,既然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做官,那他們也沒有必要呆在地方上了,藩王集聚的最大財富土地,自然就要變賣,這對於緩解土地的兼併,讓諸多的農戶和佃戶有土地耕種,增加朝廷的收入,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宗周和黃道周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半個時辰之後,孫承宗轉移了話題。

“蘇大人,你提出來了這樣的建議,本官和劉大人、黃大人可要吃苦了,本官聽說了,一些藩王已經上奏摺,懇請進京,他們進京的目的,誰都是知道的,偏偏這個時候,你要到陝西去上任了,要不是陝西的情況特殊,本官真的會將你留在京城的,本官知道,你一定是有着人選推薦的,出來晉王和福王世子,還有其他的推薦人選嗎。”

蘇天成笑了笑,除開朱審烜和朱由菘,他確實沒有其他的推薦人選了,自己馬上要到陝西去了,封地在陝西的藩王,只有兩個,一個是封地在西安府的秦王朱存樞,另外一個是封地在漢中府的瑞王朱常浩,這兩個藩王,他不熟悉,根本就不認識,不過,自己提出來了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爲官的建議,相信到了陝西之後,一定能夠得到藩王大力的支持,這些藩王可不笨,知道結交好自己了,子弟很有可能直接入朝爲官的。

“大人,下官沒有其他的推薦人選了,晉王和福王世子,下官都接觸過,確實有能力的,儘管說晉王和下官有着不一般的關係,但下官秉承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原則,只要是有能力的,下官會毫不猶豫舉薦的。”

離開紫禁城的時候,蘇天成的心思已經轉移了,轉移到陝西去了。

明朝的藩王太多了,這也是藩王無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老婆自然就多了,生下的兒女也就多了,幾百年時間延續下來,已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了,要說孫承宗等人,還確實不好安排,職位只有那麼多,好在蘇天成的奏摺裡面,已經提出來建議,不管是誰,進入朝廷做事情的時候,一樣要從下面做起,除開藩王本人,其餘的子弟,安排的時候,可以考慮安排知縣一類的職位,甚至是縣丞、主薄之類的職務。

朱由檢同意了這樣的建議,所以說,在安排人員方面,孫承宗等人的操作餘地是很大的,至於說地方的好壞,那不是蘇天成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280章 變化(1)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369章 算計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05章 募捐(1)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811章 詫異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915章 朝貢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章 老乞丐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413章 羣英會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59章 剿匪(1)第108章 恩榮宴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480章 內耗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648章 夜襲(3)第866章 兩重天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67章 血戰(1)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57章 下狠手(2)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83章 對決(5)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21章 熱鍋(1)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790章 偶遇1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07章 授官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676章 分析第1239章 鉅變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560章 變通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21章 熱鍋(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819章 怒氣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335章 中都鳳陽
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280章 變化(1)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369章 算計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05章 募捐(1)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811章 詫異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915章 朝貢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章 老乞丐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413章 羣英會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59章 剿匪(1)第108章 恩榮宴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480章 內耗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648章 夜襲(3)第866章 兩重天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67章 血戰(1)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57章 下狠手(2)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883章 對決(5)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21章 熱鍋(1)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790章 偶遇1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07章 授官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676章 分析第1239章 鉅變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560章 變通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21章 熱鍋(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819章 怒氣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335章 中都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