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

出發的日子終於到了,儘管說朱審馨依依不捨,儘管說春屏已經快要生小孩了,可聖明難違,蘇天成還是要離開京城,趕赴河南府了。

值得欣慰的事情也是有的,朝廷同意張溥出任河南府同知,這已經非常不簡單了,同知是正五品的品秩,張溥被剝奪了庶吉士的品秩,這一次擔任河南府同知,算是橫空出世了,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張溥成爲了蘇天成最爲得力的助手之一了。

蘇天成已經給孫承宗寫信了,建議劉宗周和鹿善繼啓程,前往河南府,在河南府創辦中興學社的分社,這個分社的意義非同一般,目的就是要統一北方士大夫、官僚士紳的思想認識,雖說北方的學術水平,遠不及南方,讀書人也不是很多,但這裡的士紳富戶還是不少的,家族觀念特別濃厚,幾乎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認識。

暗線突然送來了情報。

蘇天成大爲吃驚,也開始感覺到緊張了,回到京城這段時間,他幾乎沒有收到暗線的情報,包括流寇和後金的情報,都是寥寥無幾,倒是身處山海關的黃在勝,送來了幾份情報,說是秋收季節快要到了,估計滿洲八旗和蒙八旗可能要出動了,進入關內搶一些糧食,這種情況很是普遍,後金就算是出動,也不是大規模的,基本都是小股人馬。

蘇天成將自己關在書房裡面,心情忐忑的打開了信函。

看着看着,他的臉色開始發白。

這是有關流寇的情報。

高迎祥等人,在陝西的活動很是頻繁,經過幾個月的休養生息。流寇的力量再度開始壯大起來,在陝西境內,他們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反觀朝廷的軍隊,榆林衛參與了剿滅流寇的事情。可這些衛所的軍隊,軍紀敗壞,與流寇的正面接觸,沒有取得多大的戰績,卻殺良冒功,謊報軍情。

按照洪承疇的計劃。朝廷大軍駐守在漢中府和鳳翔府,和榆林衛遙相呼應,他們固守城池,一步一步朝着中心腹地推進,從南北兩面夾擊流寇。

這本是不錯的安排,可惜貫徹的不好。

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洪承疇統領的朝廷大軍,人數銳減,從年初的七萬餘人,下降到目前的三萬人,其餘的軍士,回到了各自所屬衛所去了。

因爲朝廷拿出來的銀子有限,洪承疇嚴令府州縣供給大軍的開銷。這就給陝西的府州縣增加了壓力,各府州縣無奈,只能夠是進一步加重農民的負擔,陝西本來就是貧瘠之地,府州縣這樣的做法,理所當然的引發了反彈,百姓對朝廷大軍的看法,更加不好了。

流寇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百姓中間,加大了宣傳的力度。堅持殺富濟貧的策略,他們進攻城池的時候,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大力鎮壓官僚士紳,繳獲錢糧之後。還適當的接濟百姓。

可恨的是,流寇撤軍之後,朝廷軍隊竟然追究百姓的責任,認爲接受救濟的百姓,悉數都是串通流寇的,殘酷的進行了鎮壓。

馬上就是秋收季節了,流寇已經做好了準備,要打大戰了,他們選定了三個地方,延安府城、慶陽府城和平涼府城,計劃在七月到八月之間,攻打下來一個府城,以此來振奮軍心。

看完這些情報,蘇天成氣得摔碎了茶杯。

他想不到,堂堂名將洪承疇,竟然如此的目光短淺,流寇改變策略,這不是小事情,任何的一個優秀指揮員,都應該分析到其中的危險,不管是什麼軍隊,必須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否則,你就是有着精良的裝備,最終也是有可能敗下陣來的。

流寇中間,確實有人才。他們抓住了關鍵,只要贏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他們就有生存的空間,不管朝廷大軍如何的圍剿,他們最終都是有出路的。

流寇計劃攻打府城,這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他們連中都鳳陽都敢於侵犯,更不要說陝西境內的府州縣了,可蘇天成卻察覺到,這個情報不是很準確。

流寇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確實需要激勵軍心,增強戰鬥力,可選擇攻打府城,不是明智的決定,要知道,若是府城遭遇攻擊,衛所軍隊,絕不敢袖手旁觀,一定會傾力支援的,府城也不是那麼容易攻打下來的,萬一前面沒有攻打下來,後面朝廷的援軍到了,流寇將陷入最大的被動之中。

鋪開了隨身攜帶的地圖,蘇天成開始仔細的看起來,以至於朱審馨進入了書房,他都沒有注意到。

“夫君,臣妾熬了雞湯,給你補補身子,明日就要到河南府去了,臣妾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再次見到夫君。”

朱審馨將青花碗放在了桌上,開始動手撿地上的碎片。

地上有碎片,證明蘇天成的心情很不好,發過脾氣,摔碎了茶杯,聰明的朱審馨,並沒有直接過問,朝廷裡面的大事情,她是不會干涉的。

蘇天成連忙幫着撿地上的碎片。

“夫人不要多心,剛剛想到了一些事情,有些氣憤了,沒有能夠控制住,沒有多大的事情。”

“夫君考慮的都是大事情,臣妾不會過問的,只盼着夫君注意身體,夫君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夠有絲毫的閃失,否則臣妾也活不下去了。”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看着朱審馨。

“夫人是不是想到什麼事情了,有什麼要說的,儘管說出來。”

朱審馨看了看蘇天成,終於開口了。

“夫君,臣妾兩次見到了皇上和皇后娘娘,這樣的殊榮,就是臣妾這等的身份,也是輕易得不到的,臣妾高興的同時,也爲夫君擔心啊,臣妾能夠享受到這些殊榮,都是夫君的功勞,夫君爲朝廷做事情,臣妾本不該多嘴的,可臣妾實在是擔心啊。”

蘇天成聽懂了。

原來朱審馨擔心他,皇上器重大臣,本來是好事情,但過分的殊榮,就意味着不一般的責任,若是不能夠建功立業,不能夠做出來大事情,這份器重,就會成爲沉重的負擔。

“夫人,你不要擔心了,我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也一定會注意自身的安全的,我還要看着蘇明劼長大成人,光耀門庭啊。”

朱審馨擡起頭,眼睛裡面有了淚花。

“夫君能夠這樣想,臣妾就放心了,這一別,不知道多長的時間,才能夠再次見到,夫君不要擔心家裡的事情,臣妾一定會做好的,春屏也快了,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臣妾也想過了,孩子稍微大一些了,就送到夫君的身邊。”

“呵呵,這些事情,暫時不要說了,幾年之後,到底是什麼情況,我都不知道,只是這府邸裡面的事情,辛苦你了,蘇二童本來是很不錯的,我也想着將他留在京城,不過我那邊缺乏人手,我已經給晉王寫信了,將以前你身邊的人,派遣到京城來,有了這些人的輔助,你能夠輕鬆很多的。”

朱審馨走到了蘇天成的面前,輕輕的靠在了蘇天成的胸前。

“夫君抱抱臣妾。”

朱審馨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動作,蘇天成每天都要這樣抱抱她,時間長了,她感覺到了安全,只要被蘇天成抱在懷裡,天大的困難也不怕。

蘇天成的心裡,也不好受,可沒有辦法,這是朝廷的規矩,朱審馨實際就是人質,被看押在京城,防止自己出現二心。

張溥、劉仲基、鄧輝、羅昌等人,悉數坐在廂房。

“諸位,明日我們就要出發了,此行有家眷跟隨,所以說,我們兵分兩路,張大人、劉大人和鄧大人跟隨我,快馬趕到河南府,五十名親兵跟隨我們,餘下的親兵,護衛家眷,羅千戶負責。”

劉仲基和羅昌是清楚的,蘇天成做出來這樣的安排,肯定是河南府有什麼事情了,需要儘快的趕回去,張溥和鄧輝,還不是很清楚,他們看見劉仲基和羅昌沒有說話,也就不會多嘴問了。

“諸位不用擔心,河南府沒有什麼事情,一切都很好,馬上就是秋收時刻了,託皇上的福,老天保佑,今年風調雨順,小麥的豐收在即,甘薯和玉蜀黍的情況,更是不錯,如此河南府的百姓,能夠保證吃飽飯了,只要老百姓有飯吃,就不會鬧事,河南府就能夠穩定,我等所以要快馬加鞭,趕到河南府,就是要保證秋收的順利進行。”

“張大人,你我之間的交談不少了,有關河南府的情況,你知道了不少,心裡應該有數了,到了河南府之後,我的重心,可能是偏向於江寧營的,府衙的事情,你要主動負責,很多的時候,你是要負責全面的事宜,這方面,你不要推辭,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大膽做事情就是了。”

“鄧大人,你在京城的時間不短了,見過了不少的事情了,你本就是出身普通人家,深知百姓疾苦,我就不多說了,到了孟津縣,好好署理政務。”

“劉大人,你我共事的時間很長,你擔任過江寧縣主薄,熟悉政務,到了靈寶縣之後,你是一縣的主官,和過去相比,有了不小的變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夠署理好一縣的政務,將來就能夠主持府州的全局。”

第115章 在路上(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68章 血戰(2)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704章 隱患第3章 痛下殺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08章 恩榮宴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510章 刺激(2)第495章 宿命論(4)第369章 算計第1079章 明志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92章 會試第67章 歸屬第1189章 稱帝(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273章 驚奇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710章 囑託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44章 慘敗(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39章 廟會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417章 訓斥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6章 老乞丐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675章 計中計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10章 刺激(2)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772章 海戰(2)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1章 鹿鳴宴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
第115章 在路上(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68章 血戰(2)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704章 隱患第3章 痛下殺手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08章 恩榮宴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510章 刺激(2)第495章 宿命論(4)第369章 算計第1079章 明志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92章 會試第67章 歸屬第1189章 稱帝(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273章 驚奇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710章 囑託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44章 慘敗(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39章 廟會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417章 訓斥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6章 老乞丐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675章 計中計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10章 刺激(2)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772章 海戰(2)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1章 鹿鳴宴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