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

雖然說府州縣衙門奏報,流民的情況,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可蘇天成還是有些不放心的,讓柳敬亭到漢中府和延安去看了看,柳敬亭看到的情況,都是不錯的,至少流民都已經暫時安置了,官府給予了救濟,不存在餓死人的情況。

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聽到了柳敬亭的稟報,蘇天成放心了不少。

要說蘇天成這個巡撫,表面看,恐怕是所有巡撫中間,最爲輕鬆的一位,他很少過問具體的每一件事情,總是拿捏大的方向,具體的事情,悉數讓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他給諸多知府的建議,也是這樣的,不要完全沉湎到具體的事情之中,要多多關心身邊的大事情,所謂的大事情,就是老百姓生活情況,官吏是不是認真做事情等等。

可是不是辛苦,只有蘇天成自己知道,他感覺到,自己恐怕比所有的巡撫都要辛苦,因爲目標不一樣了,其他的巡撫,只要按照朝廷的要求,署理政務就可以了,可自己不行,每到一個地方,都要關心百姓的生活,如果說百姓過於貧窮,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且因爲時代不同了,他特別關注軍隊的事情,沒有強悍的軍隊,什麼都保不住。

內心深處,蘇天成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改變官吏的認識。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事情,輕易不敢提出來,幾千年來,官吏都是對上面負責的,說白了就是對皇上負責。一切都看着上面,若是上級對你不滿意了。怎麼做都是沒有用的,你照樣丟官,甚至是丟掉性命,蘇天成的想法有些不同,官吏要對上面負責,令行禁止,這是必須的,但官吏更應該對下面負責。就是對老百姓負責。

這和建設家庭的認識差不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富裕,爲了家族,願意做出來奉獻,那是因爲他知道,他必須對自己的家人負責,其實當官也是一樣。你必須對轄區內的老百姓負責,既然是父母官,就有責任和義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家天下的明朝,一切都是屬於皇家的,這個認識,輕易不敢提出來。若是宣揚開來了,人家就真的認爲你是要造反了。

不過蘇天成知道,機會成熟的時候,他是會推行這樣的認識的,也只有這樣。讓老百姓來評價官吏,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官吏的仕途了。恐怕各級的官吏,才能夠真正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必須爲老百姓辦事的。

陝西的情況,稍微穩定一些了,蘇天成想到了自己的表態。

流寇逃竄到四川去了,根據暗線得來的情況,流寇的發展很是不錯,闖王李自成確實有本事,不僅很好的整合了流寇諸多的頭目,而且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在四川的龍安府、保寧府、夔州府和潼川州等地方,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了。

四川總兵官秦良玉,多次率軍圍剿,無奈流寇經過整合之後,戰鬥力大爲增強,而且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擁護,明朝軍隊遭遇了幾次的失敗,爲此四省總督鹿善繼還遭遇到朝廷的訓斥,也曾經集合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圍剿,沒有什麼成效。

根據暗線的稟報,流寇的人數,重新超過十萬了,這些軍士,大都經歷過了戰鬥,遠不是以前在陝西時候的戰鬥力了。

四川的實際情況是,官軍無力完全剿滅流寇,和流寇形成了對峙的局面,零星的戰鬥時有發生。

潛伏在流寇內部的暗線,分析出來的情況是,李自成很是謹慎,一直都在集聚力量,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在四川開始大規模的進攻,甚至直接佔領重慶府,與朝廷對抗,四川歷來被稱爲天府之國,這裡的地形複雜,三國時期,蜀國依靠這裡的地形,延續多年,險些成就了霸業,李白的《蜀道難》表明了這裡易守難攻的局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如果任由流寇在四川發展,一旦真正形成氣候了,將是明朝的最大隱患了。

蘇天成的注意力,慢慢轉到流寇身上了,北邊暫時沒有大的戰事,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強了北邊的軍事部署力量,在撥付軍餉方面,向山海關、大同一帶傾斜了,後金得知孫承宗出任了內閣首輔,加強了山寧錦防線之後,也變得老實了很多,以前經常出動的滿洲八旗,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蹤跡了。

至於說榆林、寧夏一帶,滿洲八旗更是不敢涉足,這裡有江寧營和明朝新軍,戰鬥力都是異常強悍的,到這裡來騷擾,就是自找苦吃。

孫承宗寫了三份信函,委婉的提到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於剿滅流寇的事宜,言鹿善繼和秦良玉等人,感覺到很是吃力,四川的局勢,慢慢變得不穩定,很有可能成爲第二個陝西,第二件事情說到了北邊的後金,雖然後金一段時間沒有進攻,但他們加緊在錦州寧遠一帶的建設,明朝在山寧錦一帶,也就是控制着幾座孤城,其餘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後金實際控制,特別是失去旅順港口之後,明朝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沒有能力擴張,能夠守住山寧錦幾個據點,就很不錯了。

山海關一帶的邊軍,實際戰鬥力,確實比不上滿洲八旗,這是實際情況,在北邊一帶,流傳着一句話語: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女真也就是指的後金的滿洲八旗。如果說邊軍和滿洲八旗展開野戰,戰敗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多年以來,明朝依靠的是人數上面的優勢,據守城池,才能夠抵擋滿洲八旗的進攻。

蘇天成知道,孫承宗開始着急了。

他也知道,想着完全建設好陝西,慢慢來剿滅流寇,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孫承宗不能夠等,皇上更是不能夠等,陝西組件了新軍,顯示出來了戰鬥力,寧夏、榆林等邊關地帶,沒有太大的擔憂了,這個時候,江寧營繼續守在陝西,似乎有些多餘了。

再說了,剿滅了流寇之後,江寧營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直接面對滿洲八旗,開始硬碰硬,若是不能夠剿滅滿洲八旗,不能夠打垮後金的政權,江寧營得不到安生。

孫承宗在信函裡面,透露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皇上準備物色薊遼督師人選了,而且這個人選,很有可能就是蘇天成。

這其實就是皇上的態度,想着江寧營能夠今早的剿滅盤踞四川的流寇,接着開拔到遼東去。

薊遼督師可不是隨便哪個都能夠擔任的,主政遼東事務的,一般情況下都是遼東經略,皇上輕易不會任命薊遼督師的。六部的尚書,或者是左右都御使,接受朝廷派遣,到遼東主持大局,任命爲遼東經略,內閣輔臣,派遣到遼東去主持大局的,才能夠被任命爲薊遼督師。

兩者的權限也是不一樣的,雖說都是爲了抗擊後金,保衛北京城。

遼東經略主要爲了遼東的戰事所設的職位,可調動山海關、寧遠、錦州一帶的兵力,危急時刻可以調動北直隸部分衛所軍隊。薊遼督師全稱是督師薊州、遼東、天津、登州、萊州地區的軍事防務,觸角伸到了北直隸和山東等地,權力大很多。

薊遼督師上任之時,手持尚方寶劍,這是鐵定的規矩,遼東經略就不一定了,特殊情況下,皇上纔會賜予尚方寶劍的。

孫承宗在信函裡面透露出來這樣的消息,絕非一般。

按照蘇天成的資歷,沒有人相信能夠出任薊遼督師的,不過皇上在用人方面,對於自己信任的人,還是捨得給予官職的,不管你是年紀很大了,還是年輕人。

皇上有了這樣的心思,說明內心的想法已經很是急切。

大明朝總算是在慢慢擺脫前些年的困窘局面,出現了一些好轉了,這個時候,皇上內心的雄心,一定是高度開始膨脹了,剿滅流寇,繼而滅掉後金,就成爲了當務之急了。

蘇天成不能夠頂着幹,繼續以陝西需要好幾年建設的原因,來忽略皇上和孫承宗的建議。

要知道,朱由檢在這方面,實實在在吃過虧,當年特別信任袁崇煥,直接任命袁崇煥爲薊遼督師,結果毛文龍被殺,滿洲八旗長驅直入,攻到了北京城下,大明王朝差點因此覆滅,當時的袁崇煥,拍着胸脯想朱由檢保證,多少年之內剿滅後金,結果恰恰相反,後金越來越強壯,大明越來越不堪一擊了。

蘇天成也在朝廷拍胸脯了,雖然沒有提到剿滅後金的事情,但剿滅流寇的事宜,是保證過的,雖然還有一年時間,但目前陝西穩定下來了,自己就找不到拖延的理由了。

蘇天成有些苦惱,繼續給他一些時間,他能夠保證,將陝西建設得更好,江寧營更加的驍勇善戰,這麼長時間以來,他暗地裡命令江寧營,從安寧堡和靖邊一帶,進入到河套地區,在茫茫草原和沙漠之中練兵,鍛鍊江寧營的將士,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可惜他可能沒有多少時間了。

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202章 商議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879章 對決(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645章 部署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09章 刺激(1)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490章 近憂第551章 辯解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27章 密旨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23章 唐海泰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81章 變化(2)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20章 面對面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767章 波動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239章 故人來(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054章 遼東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30章 連環計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083章 廷辯(1)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384章 說情團第866章 兩重天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417章 訓斥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
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202章 商議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879章 對決(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645章 部署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509章 刺激(1)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490章 近憂第551章 辯解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27章 密旨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23章 唐海泰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281章 變化(2)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20章 面對面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767章 波動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239章 故人來(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297章 尊嚴之戰(16)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054章 遼東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30章 連環計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083章 廷辯(1)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384章 說情團第866章 兩重天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417章 訓斥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