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功敗垂成(1)

陝西興安,這裡靠近陝西最南端了,毗鄰湖廣、甘肅。

朝廷大軍在這裡雲集。

張溥跟隨陳奇瑜,從湖廣的上津出發,進入了陝西的漢中府,直插漢南,沿途的時候,四省的軍隊,源源不斷的傳來了消息,他們都朝着漢中府而來,直接前往漢南了。

在漢中府的洵陽,陳奇瑜和盧象升帶領的朝廷軍隊,遇見了大股的流寇,雙方交鋒之後,流寇徑直朝着興安州方向去了。

陳奇瑜敏感到,這是很好的機會,馬上發出了軍令,要求所有的軍隊,都朝着興安州的方向集結,四面圍堵流寇。

這個過程,張溥始終參與了,他感覺到,陳奇瑜的指揮,還是得當的,如果說能夠在興安州一帶,圍剿流寇的主力,那是最好的機會了,一路上,他研究了興安州的地形,發現這裡屬於山區地帶,雖說不利於大兵團的作戰,但流寇也無法擺開架勢,而且在山區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堵住四邊的道路,流寇插翅都難逃。

陳奇瑜和張溥不知道,他們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陝西境內的流寇,得知朝廷十五萬大軍前來剿滅他們,還是有些心慌的,畢竟剛剛遭遇了損失,雖說回到了陝西,好多的流民,加入了流寇的隊伍,人員迅速的壯大,但這些流民,幾乎沒有作戰的能力,真正和官兵展開廝殺了,不過是炮灰。根本起不來多大的作用。

而且朝廷這次是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圍剿流寇。所以說,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陝西境內的流寇,開始朝着漢南集中,力圖再一次的進入湖廣、四川甚至是南直隸,實現再一次的分兵,偏偏他們的行動,慢了一些。遭遇到了明軍的主力。

這裡面,有着張溥的功勞,張溥建議,所有的軍隊,直接朝着漢南而去,不要在上津集結了,這爭取到了時間。朝廷軍隊的動作很是迅速,出乎了流寇的預料。

兩邊的大軍在洵陽碰面了,流寇不敵後退了。

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闖將李自成、革裡眼賀一龍、曹操羅汝才、左金王藺養成、射塌天李萬慶、改世王許可變、混十萬馬進忠、過天星惠登相、橫天王、順天王、九條龍等流寇的首領,都集中在了興安州。

足足十二支起義軍,七十二營的流寇。

流寇號稱五十萬人,兵力是明朝軍隊的三倍以上。

朝廷的追兵。還在路上,流寇的諸多首領,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以曹操羅汝才爲首的一幫人,認爲軍隊要離開興安州,殺出一條血路。前往石泉一帶,經過西鄉。越過大巴山,尋機進入到四川,擺脫目前的困境,以混十萬馬進忠爲首的一幫人建議,直接殺到紫陽,從鹽廠關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以高迎祥爲首的一幫人,對這樣的方案,提出來了質疑,想要越過大巴山,不是嘴上說說那麼容易的,幾十萬的人馬,在深山峻嶺中間穿梭,其中還有好多的新兵,說不定隊伍會拖垮。

畢竟朝廷的軍隊裝備充足,而且神機營實在厲害。

這樣的爭論,持續了一個時辰,最終,七十二營兵分兩路,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纔等人,帶領十二營,共計八萬餘人,留在興安州,尋找機會,突破官軍的包圍,其餘六十營,以馬進忠爲首,前往紫陽,到鹽廠關一帶,伺機穿過大巴山。

兩路軍隊若是能夠突圍,在河南滎陽再次集結。

留下來的十二營,可謂是流寇的精銳部隊了。

陳奇瑜和盧象升的動作,是非常迅速的,他們迅速趕到了興安州,兩人帶領的軍士,一共有五萬多人,戰鬥力是很不錯的。

剛剛進入到興安州,距離州城還有二十多公里的時候,他們就和流寇的主力碰撞了。

這是一次血腥的碰撞,依靠着神機營的力量,流寇損失慘重,不得不後退。

這一次的碰撞,陳奇瑜、盧象升和張溥等人,都敏感的意識到了,他們真正的遇見了流寇的主力部隊了,圍剿流寇的機會來臨了。

陳奇瑜馬上發出了軍令,四省圍剿流寇的軍隊,加快行進的速度,迅速趕赴興安州,不得延誤。

可惜的是,四省的軍隊,進入了漢中府之後,沿路想到的,就是如何的斂財,老百姓遭了秧,隊伍的行進速度,也慢下來了。

這樣的情況,張溥早就提醒過,可惜陳奇瑜沒有特別的重視,還認爲張溥是書生氣。

更加殘酷的廝殺開始了。

高迎祥等人,急於打敗官軍,或者說撕開一條道路,帶領大軍突圍,可這一次,官軍也卯上勁了,死死的咬住他們,就是不後退,而且神機營的殺傷力,特別大。

兩天時間過去,朝廷其餘的軍隊,終於靠過來了。

有趣的是,馬進忠帶領的六十營軍士,輕鬆的突破了防線,順利到達了紫陽一帶,朝着鹽廠關的方向而去了,不知道高迎祥得知了這個消息,作何感想。

高迎祥等人率領的流寇,已經沒有辦法逃走了,爲今之計,是在大山裡面躲藏起來,繼續找尋機會,突破朝廷大軍的包圍。

遺憾的是,他們選到的地方,是興安州的車廂峽。

車廂峽山勢陡峭,道路崎嶇,兵馬行走都很困難,這樣的地方,是不利於作戰的,流寇不擔心朝廷大軍發起攻擊,但是,他們忽略了一條,車廂峽前後的峽口不大,若是有軍隊堵住了峽口,在得不到糧食補給的情況下,軍隊很容易崩潰。

車廂峽的兩邊,人力很難爬上去的。

不過優勢也有,車廂峽面積巨大,裡面地勢複雜,若是朝廷軍隊進來了,摸不清東南西北,反而會被他們所剿滅。

幾天的戰鬥下來,高迎祥率領的軍士,還有七萬多人,這麼多的人,吃喝拉撒是少不了的,消耗非常的巨大,車廂峽之內,不可能有多少的補給。

進入了車廂峽,查看了裡面的地勢之後,高迎祥等人,反而不着急了,他們認爲,這裡的環境不錯,只要官軍進來了,一定是有來無回的,自己的軍隊,只要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就不會有多大的問題的。

再說了,軍隊帶的糧草,還是充足的,堅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不在話下,相反,朝廷有十五萬大軍,糧草難以爲繼,不可能長期的堅持。

陳奇瑜的中軍帳內,激烈的爭執,也開始了。

不少的軍官建議,殺進車廂峽,徹底剿滅流寇,朝廷軍隊裝備精良,絕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也有一部分的軍官建議,就按照目前的態勢,封堵兩邊的峽口,與流寇對峙,畢竟流寇被封堵在車廂峽之內,前後都沒有出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張溥坐在一邊,很是安靜,沒有說話。

該說的,他提前已經給陳奇瑜和盧象升說過了,流寇進入了車廂峽之後,他已經找到了當地的農戶,詳細詢問了車廂峽之內的地形,農戶說了好長時間,娿沒有完全說清楚,接下來,他又找到了當地的幾個老人,問了車廂峽之內的情況,幾個老人都是搖頭,說這個車廂峽太大了,裡面有不少可以藏身的地方,不過所有人都肯定了一條,車廂峽沒有其他的出路,唯有從兩個峽口,纔有可能離開,峽谷兩邊,都是筆直的山峰,沒有任何的出路。

弄清楚了這些情況之後,張溥已經有了主意,他將幾個老人,帶到了陳奇瑜和盧象升的面前,讓老人介紹了車廂峽的情況。

之後,他說出來了自己的建議,堵住兩邊的峽口,一定要堵死,車廂峽裡面的流寇,插翅難飛,至於說流寇組織突圍,那就更好說了,就地剿滅。

衆多的軍官說出來意見之後,陳奇瑜最後說話了,他一錘定音,十五萬大軍,分守兩邊的峽口,不準進入車廂峽,若是流寇想着突圍,絕對不準放過,誰放走了流寇,就斬下誰的腦袋。

至於說守候峽口期間的錢糧,朝廷統一供給。

此言一出,皆大歡喜。

要求進攻的軍官,無非是考慮到錢糧的消耗,要是都需要自行負責,那是承受不住的,說不定老本都要拿出來的,現在,有朝廷負責了,那就太好了,再說了,守候在峽口,以逸待勞,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

當然了,大家也明白,肯定是不能夠消極怠工的,若是放走了流寇,可能不是自己掉腦袋,家人都要受到牽連了。

這一次的會議,最大限度的統一了思想,效果確實不錯。

會議結束之後,陳奇瑜馬上找到了張溥,讓張溥寫一個奏摺,他要奏報皇上。

這份奏摺很重要,兩個目的,一是報喜,流寇的主力被圍困在車廂峽之內,插翅難逃了,朝廷大軍堵住了峽口,等候剿滅流寇了,二是向皇上和朝廷伸手,十五萬人,吃喝拉撒都要錢糧,朝廷肯定是要負責的。

張溥知道這個奏摺的重要性,用了一整夜的功夫,寫出來了這個奏摺。

陳奇瑜看過之後,非常高興,幾乎沒有修改,就報上去了。

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12章 誤判?(1)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31章 大婚第17章 窮則思變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169章 昏頭了第653章 預判第112章 善後第1192章 稱帝(4)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0章 發榜(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04章 隱患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082章 暗戰(3)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185章 行動(2)第794章 邀請函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4章 準備(3)第482章 大禮第126章 眼藥水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65章 現實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9章 從容應對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1章 未雨綢繆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880章 對決(2)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94章 整合(2)第773章 海戰(3)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30章 連環計第1187章 行動(4)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793章 都不笨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596章 怪異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806章 差別所在
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12章 誤判?(1)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31章 大婚第17章 窮則思變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169章 昏頭了第653章 預判第112章 善後第1192章 稱帝(4)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0章 發榜(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04章 隱患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082章 暗戰(3)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185章 行動(2)第794章 邀請函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4章 準備(3)第482章 大禮第126章 眼藥水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65章 現實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9章 從容應對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1章 未雨綢繆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880章 對決(2)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94章 整合(2)第773章 海戰(3)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30章 連環計第1187章 行動(4)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793章 都不笨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596章 怪異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806章 差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