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

(?)????歷史上的白桿兵,是很有名氣的,他們最先出名,是在萬曆二十六年的平播之戰,當時播州宣撫使楊應龍勾結九個苗族部落反叛,朝廷派大軍前去剿滅,播州地形複雜,崇山峻嶺居多,白桿兵適應山地作戰,常常翻越崇山峻嶺,出其不意,給予叛軍沉重的打擊。令白桿兵名聲大震的是渾河血戰,時間是萬曆四十四年,渾河血戰的背景不一般了,明軍經歷了薩爾滸大戰,畏懼後金韃子,根本不幹迎戰,這樣的情況下,白桿兵主動渡過渾河,與後金韃子展開血戰,殺死後金韃子數千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

之後的收復四城之戰,就是錦上添花了。

白桿兵遭遇慘敗,是在崇禎十七年,敗於張獻忠的手下,三萬白桿兵全軍覆沒,唯有秦良玉單人單馬逃出來了。

不過歷史已經發生改變,張獻忠命喪江寧營的麾下,按說白桿兵不會有這等的遭遇了。

蘇天成開始擔心了,難道說這世界上真的有宿命論,難道說白桿兵真的要遭遇到慘敗,乃至於全軍覆沒嗎。

這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搏殺,一面是精心準備的流寇,一面是倉促進攻的白桿兵,兩軍人數懸殊過大,白桿兵的駐地在重慶忠縣,離開忠縣到夔州府達州和東鄉、新寧一帶去作戰,沒有羣衆基礎,就算是驍勇,也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來最大的戰鬥力。

就算是江寧營全面展開攻擊,也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面對熟悉地形,有着天時地利人和的流寇,除非江寧營有着人數上面的絕對優勢,可惜這一點是不存在的。

人民戰爭的力量。蘇天成是非常清楚的。

到了這個時候,他只能夠是暗自祈禱,秦良玉和馬祥麟兩人千萬不要有什麼意外,否則自己還真的是良心上過不去了。

秦良玉率領兩萬六千白桿兵,已經進入了夔州府的新寧一帶了。

回到達州之後,馬祥麟已經準備好了。白桿兵整裝待發,就等秦良玉的命令了。

出發之前,秦良玉也仔細思索了蘇天成所說的話語,雖然有些道理,但征伐歷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幾乎都帶有冒險和賭博的成分,白桿兵經歷了那麼多的戰鬥,特別是在渾河之戰的時候,明知道沒有勝算。但還是義無返顧,軍士需要有這樣的精神。

所以,秦良玉還是做出來了決定,大舉進攻流寇。

蘇天成總督五省軍務,按說這樣的行動,必須要稟報的,可秦良玉一意孤行,想着用事實來說話。就算是搏殺之後,遭遇到懲罰。也心甘情願。

大軍出發的時候,天氣不是很好,春季總是多雨的,而且下起來就是好幾天的時間,白桿兵早就適應了這樣的天氣,沒有慢下來。

離開忠縣。剛剛進入夔州府武寧的時候,白桿兵就遇到了小股的流寇。

雙方交手的過程中,流寇顯然是沒有什麼防備,落荒而逃,沿着梁山的方向。朝着新寧逃去,秦良玉很是興奮,命令大軍緊追不捨,一定要不斷剿滅流寇。

追擊持續了四天的時間。

這期間,白桿兵的行軍速度大爲加快,有些時候,甚至來不及偵查周圍的情況。

秦良玉指揮過多次的戰鬥,有着不一般的自信,這一次白桿兵幾乎是傾巢出動了,接近三萬大軍,就是流寇悉數來進攻,也是能夠抵擋的,加之作爲前鋒的馬祥麟,不斷的摧毀小股的流寇,性情慢慢背挑動起來了。

兩個主帥都沒有想到觀察地形和戒備的事情。

這是他們高度自信的表示,畢竟長期在四川生活,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可也就是因爲這樣的自信,一步步將他們帶進了深淵裡面。

大軍到達新寧之後,終於遇見了一股規模不小的流寇,對方大約有兩千多人,這比起沿路遇見的幾十人或者是百來人的小股流寇,情況肯定是不一樣了。

馬祥麟隨即率領先頭部隊,展開了進攻。

但這一股的流寇,戰鬥力不一般了,很是頑強,而且輕易打不垮,馬祥麟率領的先頭部隊,足有五千人,可對付這兩千人,居然遭遇了困難,這與戰場的地形有着很大的關係,四周都是高山,道路狹窄,大軍不能夠展開。

雙方僵持了一天。

流寇最終還是朝着達州的方向撤退了。

馬祥麟暴跳如雷,好不容易有了戰機,卻眼睜睜的看着消失了,流寇就是不願意和自己正面作戰。

帶領中軍的秦良玉,命令身邊的親兵,給馬祥麟帶去了命令,追擊逃竄的流寇,不要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馬祥麟作戰勇猛,有勇有謀,讀過不少書,按說是應該冷靜下來的,至少要稍微分析一下,爲什麼沿路都是這樣的情況,流寇似乎在指引着白桿兵前進的方向,從武寧開始,連續五天的時間過去了,白桿兵都是跟着小股的流寇追擊,來不及偵查情況,甚至來不及做出來相應的部署。

可惜馬祥麟長時間征戰,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按照母親秦良玉的作戰部署實施的,真正個人考慮的時間不多,戰場的廝殺,容易讓人的腦子變得簡單。

馬祥麟沒有做任何的考慮,就展開了追擊。

一天之後,馬祥麟帶領的先頭部隊,進入了達州的地界。

連續的追擊,連續的強行軍,鐵打的人也會感覺到勞累,白桿兵先頭部隊的五千人,已經是疲憊不堪,強撐支持了。

馬祥麟沒有考慮到這些,一路上都是在催促軍士加快速度。

進入達州之後,部隊的速度有些慢下來了。

馬祥麟感覺到不滿意了,在他看來,軍士疲勞不堪,被追擊的流寇,應該是更加的勞累的,只要大家一鼓作氣,追上了逃跑的流寇,一定能夠戰敗流寇,取得勝利的。

馬祥麟忽略了一個事實,白桿兵從忠縣出發,來到達州,已經行軍一千五百多裡地了,每天休息的時間很少,軍士的體力急劇下降,戰鬥力大大減弱了。

秦良玉率領的中軍,好不到哪裡去,行軍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令人不明白的是,白桿兵去年才遭遇了慘敗,折損八千多人,雖然說是因爲情報的泄露,還有部分衛所軍士的譁變,致使白桿兵中了埋伏,遭遇了慘敗,但那樣的教訓是刻骨銘心的,時時刻刻需要注意的,再次遭遇到流寇的時候,秦良玉和馬祥麟都是要高度警惕的,至少需要分析周圍的環境,做出來一定的部署,可不知道爲什麼,兩人就是沒有考慮到。

或許是沿路追擊,最大限度的激發了秦良玉和馬祥麟的鬥志,他們自信的認爲,白桿兵傾巢出擊,這麼多的軍士,對手還沒有那麼大的胃口,能夠一舉包圍白桿兵的,再說了,流寇畢竟是匪類,哪裡有那麼大的底氣。

達州位於四川東部,被譽爲巴人故里,相對於重慶忠縣等地方來說,達州的地形還是有些特殊的地方,這裡有高山,也有平緩的地帶,整體來說,達州北部山高林密,典型的山區,較爲荒涼,中南部地勢平緩,有些平原的味道。

馬祥麟率領的先頭部隊,朝着中南部地區而去。

一路上的地勢平坦了很多,軍士也感覺輕鬆很多了,道路開始寬闊起來了,四周能夠見到的百姓也慢慢多起來。

馬祥麟沿路詢問百姓情況,被詢問的百姓,得知來到達州的是白桿兵的時候,眼神很是奇怪,好像有些不理解的意思,這一切,馬祥麟都沒有注意。

從忠縣出發的時候,白桿兵一直都沒有聯繫過官府,到了達州,按說應該和官府聯繫的,至少要通報情報,得到當地官府的支持,但秦良玉沒有這樣做。

這一次的征伐,秦良玉沒有稟報,擅自做主,本來就違反了規定,四川境內的各級官府,包括諸多的官吏,都知道江寧營進入了四川,負責剿滅流寇,一切的事情,都是總督蘇天成大人負責,牽涉到戰事,需要有蘇天成的軍令,秦良玉手裡沒有蘇天成的命令,去聯繫官府,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秦良玉是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這個職務不小了,二品的武官,但大明曆來是文貴武輕,文官的地位高很多的,何況秦良玉是土司出身,更加的被那些知府知州看不起了,加之女人本來就是受到輕視的,要不是崇禎皇上特別獎勵和接見過秦良玉,估計各地官府,根本不會理會這個土司出身的總兵官。

此中的情況,秦良玉都是清楚的,所以說,她不會去麻煩當地官府,再說了,白桿兵需要獲得一次大的勝利,可以報仇,也可以用事實驚醒蘇天成。

白桿兵先頭部隊和中軍之間,距離一天左右的路途,這點距離不算什麼,要是加快速度,半天之內,大軍就能夠會和的。

兩軍之間,有不少的傳令使,來回奔波,通報情況,傳達命令,所以說,在秦良玉看來,先頭部隊和在自己身邊差不多的,再說了,馬祥麟驍勇善戰,戰場上,身先士卒,能夠處理諸多的危險情況。(未完待續。。

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20章 頭疼第1118章 硬骨頭(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05章 放心了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34章 聖旨第29章 從容應對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8章 恩榮宴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22章 準備(1)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406章 募捐(2)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774章 海戰(4)第99章 聖眷難測第317章 大比武(2)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824章 準備(3)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579 天降神兵(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030章 妥協第5章 馬市賣馬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39章 故人來(1)第22章 青樓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87章 行動(4)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166章 迅雷(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413章 羣英會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387章 小手腕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60章 震動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579 天降神兵(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45章 部署
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420章 頭疼第1118章 硬骨頭(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05章 放心了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34章 聖旨第29章 從容應對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8章 恩榮宴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5章 原來如此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822章 準備(1)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406章 募捐(2)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774章 海戰(4)第99章 聖眷難測第317章 大比武(2)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824章 準備(3)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579 天降神兵(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030章 妥協第5章 馬市賣馬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39章 故人來(1)第22章 青樓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87章 行動(4)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166章 迅雷(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413章 羣英會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387章 小手腕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60章 震動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579 天降神兵(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45章 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