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

蘇天成在登州、萊州和青州忙碌,皇太極也沒有閒着。多年來,投奔大清的漢軍,地位一直都是有些低下的,這也是因爲漢軍的戰鬥力一般,同時漢軍的將領,也普遍受到歧視,特別是在滿人權貴看來,這些漢軍的將領,不想着報效自家的主子,卻選擇了投降,品質肯定是不好的,這樣的人,不值得重用。

內心深處,皇太極也有這樣的看法,他對來投降的漢軍,歡迎的儀式是非常隆重的,規格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大清國成立的時候,敕封孔有德爲恭順王,耿仲明爲懷順王,尚可喜爲智順王,這個舉措,震驚了滿人權貴,在很多公開的場合,皇太極一再強調,必須要重視漢軍,包括漢軍的軍官。

皇太極之所以這麼做,是認識到了漢人的重要性,漢人文武大臣,比滿人官員更加熟悉官場裡面的潛規則,在治理國家方面,能夠提出來很好的建議,他很清楚,漢人來投靠,自己必須要做出來足夠的姿態,要不然是留不住漢人的。

不過皇太極的苦心,也有遭遇挫折的時候,不少已經投降的漢軍軍官,有些再次叛逃,離開了後金,甚至願意放棄軍隊,回到大明去過普通人的日子,這裡面的原因,還是因爲政策沒有真正的落實,皇太極明確了不少優待漢軍的政策,可惜這些政策,需要滿人官員來執行,這樣的情況下,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落實到位的,投降的漢人和軍官,包括朝中的大臣,遭遇滿人的歧視和凌辱,對大清國慢慢的失望。寧願放棄一切,離開大清國。

皇太極的認識畢竟是不一樣的,他內心裡面,不會百分之百的信任漢軍,但他做出來的姿態,是完全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須這樣做,滿人不多,想要征服大明,就必須要團結漢人,集聚到他身邊的漢人越多,對於大明王朝的打擊就越大。

爲了讓投降的漢軍放心,皇太極甚至制定了一條政策,漢官漢軍投降與否。大清國不得勉強,願意投降的,大清國歡迎,予以重任,不願意投降的,可以自行離去,就算是投降之後又離開的,也不與追求。甚至再次來到大清國,也是歡迎的。

這一條措施。皇太極用高壓手段落實了。

而且,爲了改善漢軍的地位,皇太極甚至懲戒了歧視漢軍的多爾袞和多鐸等人,因爲這樣的手段,大清國對漢軍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

這就是皇太極英明和偉大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不是心願,也不管自己是怎麼想的,只要對大清國有利的事情,就必須要去做,因爲他是皇帝。他必須爲了大清國的未來考慮。如果他僅僅是爲了滿族權貴,那麼大清國就不可能有未來。

關寧錦防線穩固了,蒙古那邊的局勢,也不是很好,旅順的水師,正在建設的過程中,眼前的局勢表明,大清國暫時沒有進攻大明的機會,這樣的時候,皇太極是不會閒着的,大清國必須要發展,不能夠停滯不前。

這個時候,皇太極想到了建立漢八旗。

滿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建立起來了,而且滿八旗的驍勇,誰都是知道的,八旗制度,是父皇努爾哈赤創建起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軍事建制,極大的整合了大清國的軍隊,增強了戰鬥力。甚至可以說,八旗制度是後金能夠立國、大清能夠建國的根本之所在。

八旗制度,不僅僅是軍事制度,更是軍民合一、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最爲關鍵的是,大清國朝廷裡面的文官,絕大部分都是出自於八旗軍的,譬如說代善、多爾袞等人,既是八旗旗主,也是朝廷裡面的高官。

漢軍隸屬於滿八旗,這種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漢軍的一種蔑視。

孔有德率領的漢軍,總人數是最多的,高峰時期,達到了五萬人,可惜在大淩河城之戰中,損失大半,剩下的漢軍,留在瀋陽,皇太極將其編入了鑲黃旗旗下,耿仲明率領的漢軍,總人數接近三萬人,尚可喜率領的漢軍,總人數兩萬六千餘人,這還沒有計算編入到水師之中的漢軍,也就是說,爲大清國效力的漢軍,總人數達到了七萬人,這麼龐大的隊伍,設立漢八旗,是完全可行的。

如何的設立漢八旗,皇太極早就有所考慮,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被敕封爲王了,不可能擔任漢八旗的固山額真,皇太極不可能將漢八旗的固山額真,悉數都敕封爲王,若是耿仲明和尚可喜擔任固山額真了,餘下漢八旗的固山額真,不可能與兩人平起平坐,這裡面肯定是會出現麻煩的。

如何有效的建立漢八旗,關乎到大清國的命運,皇太極是絕不會小視的。

如何平衡這裡面的關係,皇太極所依靠的,還是范文程的建議,范文程幾乎成爲了皇太極最爲信任的大臣了,在出謀劃策方面,甚至超過了代善和多爾袞等人。

皇太極考慮也是有道理的,他不管怎麼信任范文程,都不會對自身的地位造成威脅,也不會對自己的後代造成威脅,范文程是忠心耿耿的,一心爲大清國的繁榮富強努力,不管范文程是不是有私心,在爲自己效力方面,無可挑剔。

范文程提出來的一些建議,效果確實很好,特別是皇太極將代善和多爾袞調離瀋陽之後,局勢迅速穩定下來了,諸多的滿族權貴,很快就老實了,如今進入了暫時和平的時期,皇太極對范文程,就更加的倚重了。

大殿之上,衆人都散去之後,皇太極留下了范文程。

“文程,朕這些天,一直都在思索建立漢八旗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如何考慮的。”

范文程知道這件事情,皇太極已經要求他思考了。

范文程內心,也有一個掙扎的過程,他很希望漢軍能夠強大起來,在大清國有着一席之地,但這種強大,必須限定在某種範圍之內,若是過於強大了,肯定是損害到大清國的利益了,滿族權貴是不可能讓漢軍強大起來的,更不會讓漢人的勢力佔據上風,若是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漢軍的滅頂之災,哪怕是皇太極都無法維護的。

當然,這種情況,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出現的,依照漢軍的實力,遠不是滿八旗的對手,甚至不是蒙八旗的對手,可不管是滿八旗還是蒙八旗,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人員不足,滿人和蒙古人,與漢人比較起來,微不足道,隨着時間的推移,漢軍佔據上風,只是早晚的問題。

換做應對其他人,范文程根本是不會考慮的,直接贊成就可以了,未來如何發展,那是未來的事情,不需要現在考慮。

但范文程不能夠這麼做,他面對的是一代明君,皇太極文武雙全,睿智過人,恐怕早就考慮好成立漢八旗的相關事宜了。

代善和多爾袞離開瀋陽之後,范文程的地位強了很多,一些滿族權貴看見他了,也是笑着打招呼的,上朝的時候,大家見面更是客氣,這背後的原因很是清楚,因爲皇太極對他是越來越信任,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了,一些滿族權貴上了奏摺,提出了建議,皇太極會直接詢問,是不是問過文程了,若是他范文程表過態的,皇太極都會贊成的。

這種無以復加的信任,是巨大的壓力,令范文程更加的小心謹慎,一心爲了大清國的發展,一心爲了皇太極,就是想着提升漢人在大清國的地位,也是爲了增強皇太極的實力,增強皇太極在漢人中間的統治威力。

在成立漢八旗的事情上面,范文程想到的,主要還是皇太極如何能夠控制漢八旗。

“皇上,奴才以爲,成立漢八旗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此漢人能夠直接進入到朝廷裡面做事情,直接爲皇上效力,奴才以爲,從我大清國的長遠出發,漢八旗的建立,還是仿照大明朝的比較好一些。”

“哦,文程爲什麼有這樣的認識啊,說說看。”

“奴才以爲,漢八旗成立之後,八旗軍中間的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等軍官,都是不能夠直接進入朝廷的,軍官與文官需要區別對待,軍官重點在於軍隊的建設方面,文官重點是在朝廷裡面出謀劃策,治理民生,漢八旗的這方面,與滿八旗和蒙八旗有些根本的不同,奴才以爲這是最爲根本的東西。”

皇太極滿意的點頭,他也是這樣考慮的,滿八旗的軍官,不可能不進入朝廷,大清國就是以滿人掌控國家爲主的,大清國首先是滿人的大清國,其次纔是蒙古的大清國、漢人的大清國,何況滿人人數不多,驍勇之士,悉數都在八旗軍裡面。

蒙八旗的情況,也不一樣,雖說蒙八旗的軍官,同樣是出身尊貴的,但蒙八旗所處的地方不一樣,茫茫的大草原之上,環境惡劣,人口同樣不多,而且部落之間,時常發生衝突,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強大起來。

但漢八旗就不一樣了,只要機會合適了,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發展,乃至於形成威脅。(未完待續。。。)

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91章 慘敗第53章 目不忍睹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69章 昏頭了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252章 北平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42章 人市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080章 暗戰(1)第866章 兩重天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614章 剪不斷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75章 小王爺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29章 救贖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493章 宿命論(2)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6章 如願以償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406章 募捐(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
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391章 慘敗第53章 目不忍睹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69章 昏頭了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252章 北平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42章 人市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1080章 暗戰(1)第866章 兩重天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614章 剪不斷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75章 小王爺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1029章 救贖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493章 宿命論(2)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6章 如願以償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406章 募捐(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