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節 東南王徵倭

下關碼頭上彩旗招展,鑼鼓喧天,南京的臣民們正在歡送東南王率軍離京前往倭國。

此處可遠遠地望見獅子山東南王王府的金頂,金光籠罩着南京,正如東南王的力量籠罩了東南大地,籠罩了大明!

隨他一道征伐的虎賁之師,個個體格健壯,訓練有素,他們軍姿挺拔,精神煥發,應答東南王的口令時響亮有力,出動時動作矯健有力。

出征的將士,留守的軍人都目不轉睛看着顏常武,他衆望所歸,得到了軍隊上上下下絕對的信任,那是因爲他不斷的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他是戰神!將士們深信,這次出征也是如此!

軍隊給予了顏常武最大的信任和依賴,其他人誰都辦不到,就是他帶領着軍人們,南征北戰,橫掃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直到大明海內外,勝利的喜訊不斷傳來,他身經百戰、無一敗績!

得來的是顏常武在軍中,已經相當於神的存在,因爲只要他帶兵,總會勝利!

“大明萬歲!”“爲東南王而戰!”“我軍萬勝!”

軍人們的歡呼聲響徹雲霄,讓大地爲之戰慄!

百姓亦跟隨歡呼,整個下關碼頭上盡是一片歡騰。

百姓們的眼睛同樣雪亮,他們看到的是東南王出臺的一項項新政策讓民衆得利,民衆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正如軍隊跟隨他會享受到勝利,民衆跟他走,就有銀元!

軍民們的反應表明了他深得軍心與民心,而參與歡送儀式的官吏同樣表現出一片歡欣鼓舞。

看似都是忠誠的,當然,中間有人不爽是必然的,然而東南王的力量呈一邊倒的壓倒性優勢,唯有默默忍受,強顏歡笑。

碼頭周邊,一片歡騰,顏常武也被此刻的宏大光輝的氣息影響,心中光明的一面急劇膨脹。

他站立碼頭旗杆基座上讓萬衆矚目,聽他大聲道:“國內平靖,國外海波不興,周邊環境良好,方有大明的興旺蓬勃……”

“本王非窮兵黷武、喜好乾戈,但有日本國暴民肆虐,威凌君父,大逆綱常,萬千百姓生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明與日本國向有良好關係,日本國每年向大明輸入金、銀、銅數額巨大,對於穩定大明財政經濟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國動亂不利於大明經濟的發展!兩國關係友好,本王與日本國更是姻親,豈能坐視不顧?更不忍見日本國內生靈塗炭!

和平、發展是硬道理,我們的發展離不開國外環境安定,本王決意出兵日本國!”

官吏民衆跪伏,紛紛道:“王爺言之有理!”

馬士英等大臣在後面靜靜地看着,並沒有干涉顏常武,顏常武的身份高貴,統冶者都高人一等,走過的道路叫做御道,他人不可行走,他們往往只與高官貴族說話,與普羅大衆的交流少之又少居然在庶民面前公開演講,這在朝政上十分罕見的,也就是顏常武有心幹這事。古人雖口口聲聲說得民心得天下,民爲貴君爲輕等等說法,但真正把平民當回事的人並不多。

一些官員則在心中暗笑,面前的這位老大現在倒是客氣地稱呼日本國,私底下則是口稱倭國從不絕口。

顏常武撥劍出鞘,劍出東方,對着軍民們喊道:“我們是正義之師,堂堂正正出兵,勝利與榮光從來都屬於這個旗號,這次也不例外,我大明必勝,我軍必勝!”

“必勝!必勝!”萬衆將士官吏民衆高聲吶喊,一浪接一浪呼喊,呼聲直衝雲霄,喊聲地動山搖,大江水面戰慄!

軍隊士氣高漲,陷入了一片狂熱的狀態,看樣子顏常武真是叫他們去幹什麼都成,他指向哪,就打向哪!

上刀山,下火海,一往無前!

這樣的氣氛下,誰還敢計較顏常武剛纔的那句“我大明”,他將自己排在了大明之前,大明成爲他的囊中物,如此的不臣之語,大臣們聽得麻木了,有的人甚至背後說着“王爺你倒是篡位啊,別光打雷不下雨!”

在祭祀過媽祖娘娘和海龍王后,神官表明已得神佑,部隊出動!

有張有馳,輕快的軍樂聲中,軍人們健步登艦,這是一支龐大的艦隊,首先有二十八條戰列艦---耀武揚威去的,可憐倭國只得小,哪有鉅艦大炮,對上明軍根本沒得打!

再有大量的巡航艦和巡防艦護航,還有運輸艦運送三萬雄兵,其中兩萬步騎(含一千二百騎兵)和一萬海軍陸戰隊,大將就有周全斌、顏典、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六件,皆是能征善戰之輩,統御力高,可以說兵將齊備,裝備精良,就看倭倭如何消受這批天兵天將的戰鬥力了!

作秀的只有顏常武和五千軍,三萬人密密麻麻,要是都排隊上艦的話到可以從早上到晚上第二天再出發,畢竟是風帆船啓動不是件易事。

所以除開作秀的部隊,其餘入倭參戰部隊在各地海邊的基地上陸續啓航,也有歡送儀式,當然不如現在如此熱鬧,但起碼有當地軍政人員及民衆送行,大明同樣實行先軍政治,軍人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均豐厚,成爲年輕人從業追捧的對象。

艦隊啓航,運輸艦甲板上擠滿了這次出征的軍人們,他們向着岸上歡送的人羣們揮手告別,當中包括了兩個倭人阿部賢六和石原喜之郎,他們矮小的身軀上穿着東南軍的現代式軍裝而不是大明軍袍。

阿部賢六是那個久在南京居住的倭國高幹子弟,他曾經見着東南王,向他進言出兵倭國之事,至於石原喜之郎則是他的好友,從倭國來給阿部賢六。

他們都被東南軍海軍徵召,成爲少尉參謀,軍前效力,畢竟華人到達倭國後需要帶路黨、翻譯……

兩個倭人欣然從命,這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事,既然上國有召,敢不從命!

穿着裁剪合身的軍裝,東南軍軍裝本來就威武,他們穿上後,配上軍刀神氣活現地在甲板上走動,尤其是阿部賢六,更以這次明軍出動到自己家鄉救苦救難的功臣自居,全然沒有想到自己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翻譯官,畢竟他來中華多年,一口南京口音的中文說得順溜,而他的家鄉話倭語,已經忘記得七七八八了!

第2094節 退兵第254節到呂宋之別樣心思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219節Show實力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243節 夜茶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80節大海戰(二)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924節 華人文弱?!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1950節 一賠十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1180節 步兵衝騎兵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954節 上桅樓第1744節 爲何反?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167節落子(二)第313節 媽祖娘娘顯靈了!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24節刺客(二)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116節 皇帝最大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66節戰後之事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
第2094節 退兵第254節到呂宋之別樣心思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219節Show實力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888節 攻打馬六甲城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243節 夜茶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284節 朱由榔歸天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195節 海盜本色(一)第180節大海戰(二)第896節 東南立國(一)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924節 華人文弱?!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1950節 一賠十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1180節 步兵衝騎兵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954節 上桅樓第1744節 爲何反?第2031節 瓦希裡狙殺帕夏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1103節 此消彼長也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856節 落實政策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167節落子(二)第313節 媽祖娘娘顯靈了!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24節刺客(二)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116節 皇帝最大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66節戰後之事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