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

那馬士英在東南國深受教誨,知道東南國以經濟爲先,“福利”爲輔,以什麼豬的屁論英雄,越高越好,高的就是大英雄,否則就是前明官員的嘴炮專家。

既然如此,他就懂得有的放矢。

在東南國,他被當成了重要閣臣來培養,在各部轉職,清楚各部業務,對於如何發展經濟。

而次輔楊天生則是東南國王后楊鶯兒之父,以海商做掩護,兼職海盜,待他女婿得國後,楊天生搖身一變,洗白了當起大官,先任職建設部,負責基建工程,先後歷任經濟部,主管經濟發展,又轉到福利衛生部,對於改善民衆生活深有體會,業務純熟!

王侯將相豈有種乎,他認真任職,力圖青史留名。

他很勤奮,懂得抓住這個機會!

兩人搭檔,一主內一跑外,竭力把國民經濟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姚明恭執政是守成和穩定,那麼馬士英-楊天生執政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改革階段。

漕運改海運!

漕運,是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內陸交通運輸系統,主要是指由南向北,通過京杭大運河運送官糧、軍糧以及重要的大宗物資到達封建王朝統治中心北京的系統性工程,包括開發運河、製造船隻、徵收官糧、軍糧等。

漕運萌芽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明代漕運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明朝對漕政管理極爲重視,建立了從朝廷到州縣的管理機構,“行漕法規”也得到健全和完善,產生了支運、兌運和直達制度。

通過漕運,把南方豐富的物資運往北方,尤其是帝都,從而穩定了北方的統治。

新明以來,雖然京師南移,但是明朝在北方邊境用兵、建設,進入東北大地搞開發,需要的物資不減反增,甚至超過了北京帝都時期。

但是漕運的麻煩多多,一曰淤塞,黃河水患頻繁,泥河滾滾涌入大運河,漕運船隻將被困住,不能按時到達京城,此時糧價就會飛漲,影響很壞;二曰“浮收”。在漕運過程中,損耗在所難免。官府不願承擔,便將其攤派給百姓。有時,徵糧官在規定數外直接多收40%——50%,民衆不滿,“鬧漕“事件不斷;三曰“缺錢”,漕糧開拔,需要兵丁押船護送。官府支付的全程運費只有每船200兩,標準多年不變,而物價上漲很快,差旅費不足的兵丁們只好向沿途官府攤派,並將這筆錢最終轉嫁給老百姓;四曰既得利益者,漕運開通,從官到民,都靠水吃水,固然官員賺大錢,小民也得靠這條漕運度日,他們人數不少,形成了一個堅定的利益集團……

漕運不利,南方的糧食要歷盡艱險,曠日持久,從蘇杭運到京城。各省每年解送進京的漕糧日漸減少,倉儲積存日漸空虛。京師地區的糧食供應危機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歷代明朝皇帝對於漕運的麻煩心知肚明,在永樂年間,曾經嘗試漕運改爲海運,利用海船把物資從南方運到北方,收到良好的效果。

明朝開國至永樂年間,海運一直是南糧北調的重要手段,奈何阻力非常大!

單是利益集團涉及到的就有官員、兵丁、商人、漕幫、船民等等不下百萬之衆,想要海運,得先把這百萬民衆搞定再說!

他們還有官員爲他們張目,反對海運,理由有四:風大浪急、海盜出沒、糧食易黴、成本較高。

大多數是胡說八道,如說海運成本高,實際上海船一條頂倆是小事,大的海船一條頂上百條漕船,所需要人手很少。

關鍵是海運多能順暢抵達,而漕運只要河道堵塞,那漕船過不來,京城陷入饑饉。

至於糧食易黴,這個也好說,只要做好包裝,就能夠有效地抵禦發黴,還有風大浪急,海上年年都有商船往來,有船毀人亡的事,運河裡也多有險阻,歷年都有船隻遇險沉沒,船伕家破人亡,豈能只是海運有危險,漕運就沒事?

海盜出沒?!

以前確實是大問題,現在嘛,也不看看,東南國就是海盜建立的國度!

漕運改海運是一項既定方針,姚明恭執政數年,已經爲廢除漕運作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與準備,推行這項改革是水到渠成。

改革最大阻力是利益集團,爲此,首先對付官員,馬士英使用雷霆手段,把那些海運並不熱衷的中央有關官員與相關的地方官員全部調走。

例如戶部郎中葛世振,明崇禎十三年的進士榜上的探馬郎,以文詞巨麗,又經世而出衆,其上奏兵餉之事,稱“增兵不如練兵,加餉不如清餉”之語,極得帝心,崇禎皇帝曾將其名書列於御屏,後葛世振請假省親告歸,甲申變後,葛入南京出仕,其管理財政是有二把刷子,但堅決反對漕運改海運,結果去職。

又有地方大員袁樞,爲浙江巡撫,其父乃大明故兵部尚書袁可立,素有才幹,還是東南國的堅定擁躉,影響力很大。

但他不同意走海運,結果被調往中央任職,被搬走了。

諸多官員逐一過關,次輔楊天生親到杭州主持會議,逼着各路官員表態,不從者盡皆調任。

作爲政治靠山的官員們一去,民衆就好辦了許多,部分的漕運人員轉爲海運助力,負責倉儲、搬運等工作。

楊天生大興基建,修路、修橋、修水壩、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吸收大量漕運人口!

這方面他是老手,駕輕就熟,在漕運一線的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建設。

如此民衆去了打工,有了出路,就不怕民變了。

還有移民!

中國人雖有“故土難移”的習俗,但也得看清楚,在漕運地區的移民,到東北給地一百畝一戶四口人,到東南國的給地五十畝一丁,還有安家費十個銀元,土地可以傳之子孫!

不得不說,土地的誘惑力巨大!

適時在民衆中開展“開枝散葉”的宣傳,民衆移民踊躍。

海運的時機成熟,於公元1653年正月,楊天生親蒞上海,部先後,申號令,各州、縣剝運之米,魚貫而至,鱗次而兌,浹旬得百六十餘萬以大舟二百餘啓運。

他告祭風神、海神、天后,集長年三老,犒酒食銀牌而遣之。

可謂萬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動黿龍踊躍。

二月底,海運船隊順利抵達天津。

從此,海運正式成爲了南糧北調的手段,而漕運於次年停止!

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67節 好漢來投第93節喜與悲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攻略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295節 得手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238節 樹倒猢猻散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243節遇敵必戰!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768節 破堅城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363節 殺倭!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1445節 硬剛(一)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744節 爲何反?第1782節 大維齊爾的不安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256節 三天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
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217節 一招制敵(一)第1418節 雄關難過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67節 好漢來投第93節喜與悲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攻略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295節 得手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238節 樹倒猢猻散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927節 佛祖的感召!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696節 高度集權的君主之路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243節遇敵必戰!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987節 肉呢?肉在哪裡?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768節 破堅城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363節 殺倭!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1445節 硬剛(一)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744節 爲何反?第1782節 大維齊爾的不安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256節 三天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