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節 殺吳惟華

吳惟華這廝,聽起來是漢名,也有點來歷。

他先祖本蒙古人,永樂年歸順大明,朱棣賜名“吳”。

皇帝親自賜姓,非常光榮,他的家族也榮寵不斷,可惜子孫不爭氣,晚節不保。

吳惟華是順天(北京大興)人,隨其兄降清,於多耳滾入京時,拜迎馬首,自薦願往山陝各地招撫,因隨徵太原、大同等地有功、封恭順侯。

此人恬不知恥地道:“我祖上乃蒙古人,與漢人並不齊心!”

完全不顧他家族早就漢化的事實,甚至他的名字帶有“華”字,須知華夷之分,華是漢人。

吳家長期與明朝漢人家族通婚,蒙古的血絲早就淡化得不得了,他祖宗要是知道他這麼的忤逆,只怕要跑出來打他!

清人讀得書少,對他的話以之爲然,又因他卑躬屈膝,是好奴才的料子,遂對他委以重用。

在韃子的支持下,吳惟華名爲大同僞軍的監軍,實爲主帥,負責管理大同僞軍五千人。

姜瓖名爲大同僞軍的主帥,實爲帳前聽用的偏將、傀儡,管理軍隊的權利一點也無,反倒得聽吳惟華的命令,還得對他笑臉相迎,以免他給清人打小報告,痛苦不堪。

吳惟華一心做狗,深得清人信任,在清人看來,有了吳惟華在營中,大同軍就俯首貼耳,放心使用,這就有護糧的任務,否則糧食重要,一般“政審”不過關的部隊是不會分配到這個任務。

所以,姜瓖對吳惟華起了殺心,要趁這次對禹城下手之機,幹掉吳惟華。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

當時大同軍駐五千人,分爲三個營,中營二千人,左右營各一千五百人,那天的傍晚飯點時分,左營突然發生喧譁,吵嚷嚷一片。

居中營的吳惟華聽到動靜,派親兵去打探,不久後,親兵回營,說因爲伙食問題而軍士們與營將發生爭執,營將無法控制場面。

吳惟華一聽就頭痛了,巧婦難爲無米之飲,倒也不能怪軍士們發火!

這年頭,做狗不易,狗糧不足是妥妥的。

清兵入關,北方大亂,農民死於戰亂、或者逃散,土地多有丟荒。

而且清人得到政權後,開始圈地!

清朝有一種比拆遷還可怕的東西叫做“圈地”,清朝入都北京後,爲解決八旗官兵生計,決定強佔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順治元年十二月規定,近京各州縣漢人無主荒地全部圈佔。

說是“無主”,管他有沒有主,旗人攜繩騎馬,大規模圈量佔奪漢人土地,有主之地照圈不誤,圈到的就是旗人的,導致農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同時還強迫漢族農民投充(即依附滿族貴族)。

在這種情況下,土地生產力能有多好可想而知。

缺糧,各地缺糧。

不過,軍糧匱乏,不缺八旗兵的,而那些僞軍的伙食則不那麼好。

以前明軍的伙食是辛酸,吃到的米麪質量很糟糕、裡面有砂石蟲子黴米粗糠稗子和老鼠屎樣樣俱全。油水極少,副食經常爲零,有瓜菜吃是不錯了,有時乾脆吃野菜,實在什麼都沒有,只好用鹹菜熬一鍋湯,大家一勺一勺湊合吃,這還是好的,大多數情況下連鹹菜都沒有,就是鹽水泡飯。

清人奪鼎,算是新朝,沒想到僞軍的伙食裡的砂石蟲子黴米粗糠稗子和老鼠屎比以前更多!

究其原因,清人根本沒把僞軍當成自己的軍隊,很輕視僞軍,他們給自己養的狗的伙食還好過給僞軍的,至少養的狗還有肉吃。

他們也不怕僞軍造反,看死了僞軍的本事----如果沒有東南軍攻陷北京的話,那麼韃子們是對的!

爲了伙食質量,軍士們鬧過幾次事,以往都被他鎮壓下去,沒想到又鬧起來,營將姜瑄不能阻止。

吳惟華惱怒了,帶着他的親衛隊一百人趕去處理事態。

原來,他居中營時,還有二十個真韃子歸他調遣,這些韃子加上吳惟華的勢力用來控制軍隊還是夠力的。

須知明人恐懼韃子,一個韃子取一縣城,一騎破千都不是件稀罕的事。

然後吳惟華離開了中營,他沒叫姜瓖,因爲姜瓖除了打仗之外,幾乎什麼事情都不處理了,叫他也沒用。

也沒叫到營中的韃子,那些大爺沒空理這些小事。

沒想到他剛一離開中營,姜瓖立即集結人手,將韃子營帳團團包圍,此時韃子們正在帳內開飯,大塊朵頤。

他們設有一個小營,待遇良好,兩韃子住一個帳,而僞軍則是十個人一個帳。

足足二百張弓搭上箭,對準了十個帳!

在左營喧譁聲中,嗖嗖聲大作,二百枝箭一齊射出!

那些韃子做夢也沒想到會在營裡受到攻擊,他們沒穿鎧甲,中箭後流血呼痛。

箭矢射穿帳篷,雖然隔着帳蓬並不一定射得準,但是姜瓖運氣不錯,二百枝箭至少命中十個韃子!

餘下的有三四個韃子怒氣衝衝地持刀衝出來,即被射倒!

任他們天大的本事,中上幾枝箭十幾枝箭,也就乖乖跪低了!

剩下的韃子伏地躲避射來的箭矢,可是狹小的帳蓬能夠有什麼地方逃得了,弓箭覆蓋射擊,污血自帳蓬裡流淌而出……

姜瓖還不放心,射過十輪箭,把各帳蓬紮成了刺蝟!

再讓軍士持矛一一捅過,確保無一個韃子逃生。

那些軍士做起來戰戰兢兢的,可想而知韃子們對他們的壓力有多大!

另一方面,吳惟華到達了左營,發現營中正在打羣架!

都吃不飽吃不好還有力氣打架,讓吳惟華哭笑不得。

他厲聲喝止,着親衛隊持刀鞘拍打打架雙方,阻止他們打下去。

罵的罵,打的打,好不容易平息了事件,一問,不外乎是本來伙食夠差了,營將姜瑄還剋扣,軍士們不服,就與姜瑄的部屬爭鬥起來。

吳惟華雙管齊下,各打一百大板,這邊暫停了姜瑄的職務,那邊將鬧事的人關押起來。

天差不多黑了,他與親衛隊打起了火把,往中營而回。

一進營門,就聽得弓弦聲大作,他暗叫一聲不好,把身邊的士兵扯過來遮擋時,卻哪來得及,身中兩箭!

慘叫聲中,他的親衛隊遭遇弓箭齊射,他們沒披甲持盾,一下子就被幹掉了一半。

對方連射三輪箭矢後,吳惟華一衆還能夠站立的寥寥無幾,其中包括拿士兵擋箭的吳惟華,那個士兵身上釘了不下幾十枝箭,血很快流光了。

“哈哈哈!”一羣人涌出來,當中的姜瓖滿面春風地道:“恭順侯,請了!”

見主謀是姜瓖,又不見韃子兵出來,哪還不知道中了姜瓖的調虎離山之計。

他要造反!

吳惟華痛到倒抽涼氣,悔恨自牙縫裡迸出一句話來道:“姜瓖,你害我,將來舉族受誅!”

姜瓖點頭道:“你這話在以前很有可能,但是現在,韃子已經沒有機會了!”

“我若沒把握,你以爲我敢起事!”姜瓖的臉一沉,喝道:“時辰不早了,來人哪,送侯爺上路!”

一羣士兵擁上前去,長矛齊刺,送這個數典忘祖的狗漢奸下去向他的祖宗們請罪!

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1164節 三年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2094節 退兵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219節Show實力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254節到呂宋之別樣心思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59節搶上風口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2095節 酇伯爵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445節 硬剛(一)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2185章 直落(三)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672節 舊事重演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422節 莫忘渾河!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785節 火槍手痛揍彎刀客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83節遠遠炮擊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
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1164節 三年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2094節 退兵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219節Show實力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254節到呂宋之別樣心思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524節 哪裡都有吳三桂!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59節搶上風口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890節 紅毛番土法上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2095節 酇伯爵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445節 硬剛(一)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2185章 直落(三)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1672節 舊事重演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422節 莫忘渾河!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785節 火槍手痛揍彎刀客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83節遠遠炮擊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061節 最後的維齊爾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