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

現時印度中信奉印度教的人口多達九成,其等級深嚴,分爲婆羅門、剎帝利、吠舍與首陀羅四種姓,婆羅門地位尊崇,但權利只在廟中,世俗裡的掌權者乃是剎帝利,即國王、貴族和武士階級。

他們的宗教嚴格規定了高等種姓神聖不可侵犯,如若有違,則在今生會受到嚴厲懲罰,罪至斬首,還可以被降低階層,甚至淪爲賤民!

賤民位於四種姓之下,又稱爲“不可接觸者”,其人身權利是連牲畜都不如,不被當作人看待,打個比方,婆羅門是大神的嘴、剎帝利是大神的雙臂,吠舍與首陀羅分屬大神的腿腳,則賤民就是大神拉出的屎了!

這種規定下,低種姓的人見到高種姓的人過路得避道,低頭,不敢衝撞。

所以當那些吠舍與首陀羅爲主的阿三們見到東南軍大規模地衝來時,不由得魂飛魄散,手酥腳軟,都不敢打了!

華人的皮膚白啊!

華人雖是黃色人種,但皮膚比起南印度的婆羅門還要白,有許多到達印度的華人女子,膚白貌美,甚至被視爲女神,成爲三哥的夢中情人。

在印度看一個人種姓高低,往往從膚色裡分辯出來。

皮膚越白,種姓越高,當阿三兵見到一大羣“剎帝利”向他們兇猛地撲來時,阿三骨子裡的自卑、對於高種姓的畏懼是與生俱來,哪敢對戰。

但又不想坐以待斃,被“剎帝利”白白地殺掉,唯有逃跑。

儘管他們隊伍中間也有不少的剎帝利,在那裡厲聲阻止,又罵又鞭的,卻根本沒法止住阿三們逃跑的腳步,最後,連他們也逃了。

已方剎帝利都跑了,敵人是多麼強大的啊,阿三們跑得更歡了,重新演繹出其疾如風的場面來,把什麼東西都掉個精光,飛快地跑遠,東南軍望塵莫及,感覺到連自己的子彈都追不上他們!

看到前線部隊在隘口那裡一窩蜂地往後跑,三將軍沃爾馬將軍巴爾將軍潘迪特將軍目瞪口呆,作聲不得。

巴爾手往後摸一摸自家貴臀,想起奧朗則布冷厲的眼睛,不禁一陣哆嗦!

此時陣營全都亂了,又近天黑,等整頓好隊伍時已經不堪再戰,三將軍唯有下令收兵回營。

他們與其他高級軍官垂頭喪氣到後軍去見二王子奧朗則布,奧朗則布面沉如水,大發雷霆,足有十分鐘之久。

擋在當面的東南軍不過上萬,已軍足足十萬,還打不下來,安有是理!

奧朗則布脾氣溫和,講究風度,現在也HOLD不住了。

想想就有氣,正主兒都沒有見上面,打來打去都打不下來,損兵折將,浪費時間,很可能誤了自家大事。

奧朗則布不客氣下令拿下三將軍,每人贈上三十皮鞭!

衆目睽睽下就那麼地痛打起來,打得他們舊傷沒去,新傷又來,PP都被打爛了。

唉,這碗飯真不好吃!

當着王子的面前行刑,還是綠綠執鞭,下手沒個留情。

他們不顧體面地呻吟出聲,面子丟盡。

打畢後,三將軍已經痛到不能自行站立,各由兩個士兵扶着站在帳內聽候處理。

“明天!”奧朗則布惱怒無比地豎起一根手指頭道:“明天你們再不拿下前面隘口,本王就將你們降爲士兵!”

知道阿三是什麼貨色,想的是找人替換他們會更令他失望,奧朗則布一直給予他們機會,現在已經等不及了。

嚇!

三將軍離開王子金帳,回到自家軍帳內,把高級軍官們都召集起來,三將軍趴在榻上與他們見面。

衆人見着他們的慘樣,不由得面面相覷。

巴爾將軍有氣無力地道:“我也不多說了,明天要是傍晚前拿不下前方隘口,你們會比我們更慘,相信我們吧!”

話中威脅的意思顯露無遺,這下麻煩大了!

於是,阿三們作了認真的準備,約定天一亮就吃早餐,吃過早餐就出隊,部隊輪番出擊,計劃周詳,嚴明軍紀……很是花費了一番功夫,在軍中鼓勵士氣,先登隘口者有重賞,敢後退者……除了當場懲罰,還將被降級。

這裡的降級不是降軍職,而是階級,即有可能從吠舍與首陀羅降爲賤民!

是夜,前方隘口東南軍的軍營裡燈火通明,刁斗按時打響,士兵巡邏,還有一些人在做着維護工作。

而在阿三軍營裡則較晚才睡下,點起了火把,官兵們按部集中,軍官們在傳達上級軍令,嚴令明天誰都不能缺席做孬種,軍官們更是一個個地當衆表態明天要英勇作戰。

樓歪了,劇本拿錯了,仿如東南軍戰前表決心那樣,阿三居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

沒辦法,屁股開花的威脅下,誰都不想嘗試那滋味。

軍官們更恐嚇士兵們道如果膽敢逃跑,必定嚴懲不貸。

“死也要死在敵人的陣地上!”軍官嚴厲地道。

“可是,那些華人老爺都是大人啊(剎帝利)!”一位老兵怯生生地道。

“他們根本不是大人!”軍官吼叫道:“他們是敵人!”

環顧四周的士兵,軍官強調道:“他們並不信奉真神,他們不是大人!”

老兵則低聲道:“可是,大人就是大人!”

一想到自己要向那些大人們開戰,萬一傷到他們,來世可就要成爲賤民,許多士兵當晚就睡不着覺,唯有向自己的神祈禱明天別對上他們。

儘管軍官們再三聲明說華人不是剎帝利,要一時片刻哪能扭轉這種看法,要知道戰前華人在印度就是牛B哄哄的,所到之處皆歸屬於剎帝利階級,真要惹上他們,連婆羅門都敢捉起來!

懷着一顆顆忐忑不安的心,士兵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天色矇矇亮,軍營裡的號角聲叫醒了他們,精神不振地爬起來,洗漱什麼的,排隊拿取餅子,打水,打點自己少得可憐的裝備,等待着即將到來的戰鬥。

軍官們叫罵着,拿皮鞭抽打士兵,讓他們集隊。

哪怕是站得規規矩矩的士兵也捱揍,軍官們只是在展示自己威風。

好不容易纔把隊伍集合,然後出營,軍官們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整頓隊伍,讓士兵們拿出象樣的陣勢向着隘口開進,決心好好地打上一仗,不論那些華人是什麼人,都要把他們拼下去,讓他們知道厲害!

行進的路上,都是振臂高呼宗教口號的部隊,聲音此起彼落,氣氛熱烈無比。

“報!”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是前鋒尖兵!

以往阿三軍都不注重尖兵,前進時不清場,沒有偵察,吃的苦頭多,也就重視起來。

尖兵臉色嚴肅,看上去不是什麼好的徵兆。

很快地,大軍上上下下都知道消息了。

前面隘口空無一人,東南軍撤離了!

阿三們在風中凌亂,就在他們想好好地打上一仗時,敵人消失了!

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556節 彼伏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211節劉之鳳歸心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761節 黃金艙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2020節 帶路黨很有用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第837節 加九錫(二)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1852節 兩老賊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1236節 南柯一夢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684節 誰是獵物(二)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02節張龔氏(一)第2099節 偷水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2073節 顏常武謎之微笑第744節 腿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548節 在天津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68節落子(三)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713節 爭地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235節敢犯持吾令旗者之人,雖遠必誅!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
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556節 彼伏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211節劉之鳳歸心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761節 黃金艙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2020節 帶路黨很有用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第837節 加九錫(二)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1852節 兩老賊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1236節 南柯一夢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684節 誰是獵物(二)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02節張龔氏(一)第2099節 偷水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2073節 顏常武謎之微笑第744節 腿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617節 向葡萄牙人求援第548節 在天津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68節落子(三)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713節 爭地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399節 奧朗則布來摸華人屁股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657節 天津保衛戰之填溝壑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235節敢犯持吾令旗者之人,雖遠必誅!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