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在封建王朝中,君王的慷慨是難得的美德。

君王收天下供養爲已用,要滿足自己窮奢極欲,衣食住行無一不美,衣服是最頂級的絲綢,食物要精,而且必須鋪張浪費,以示皇家氣派,住是花費的大頭,要修建宮室之美,不是天宮,勝似天宮,行則前呼後擁,無數臣子相隨,動用人力財力無數。

還有大量的身邊人要照顧,老婆、小老婆們和兒孫們,七大姑八大姨的,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大批文臣武將嗷嗷待哺,資源是有限的,給了他們,還能有多少分給老百姓?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顏常武卻能夠兩者兼顧,他兩中華政權實行嚴格的稅收制度,不象可憐的明朝皇帝收不上稅,東南國乃至於新明的稅吏如虎似狼。他又搞自營---例如菸草專賣,還動用黃金武警部隊在兩中華大搞黃金白銀,大力發展經濟,鼓勵生育和消費,實現了收入的良性循環。

如此政權得到了海量的銀元,不僅滿足了身邊人的需要,還能夠分潤天下,民衆大收其利。

譬如東南亞是離島的環境,不象新明是東面臨海,西邊高山大漠,北面是冬將軍統治的西伯利亞,南邊是瘴氣密佈的熱帶雨林,這樣封閉環境正好搞大一統,而東南亞各海島天生就有分離的傾向。

如朱真真所言,顏常武用臺灣的財富征服了東南亞,還將東南亞的大量財富留給了他的臣民,要贏得臣民的心,沒有什麼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

顏常武與朱真真言笑兮兮,兩人吃過早餐,稍事休息,王府總管來稟報說車隊已經準備好了,於是夫妻倆宣佈擺駕靈谷寺還願。

靈谷寺位於南京紫金山東南坡下,始建於天監十三年,爲公元514年,現在是1656年,迄今已過千年,是南朝梁武帝爲紀念著名僧人寶誌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初名爲開善寺。

明朝時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爲爲“天下第一禪林”,爲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其實在南京的名寺不少,有棲霞寺、雞鳴寺、宏覺寺、定林寺等,都是歷史悠久的名寺,香火很旺,不過靈谷寺有朱元璋的親賜寺名,就脫穎而出,隱約有成爲老朱家家寺的趨勢。

監國公主朱真真曾到靈谷寺進香,當時由於新明國內局勢不穩,海外通訊不暢通,顏常武久沒聲息送回來,結果是謠言滿天飛!

當然不會是好話,哪怕顏常武軍勢赫赫,朱真真向臣民給予他們好處,照樣說顏常武是大海賊、亂世奸雄,是活曹操,恨不得他早點灰飛煙滅。

讓朱真真心煩意亂,在靈谷寺內她向佛祖誠心祈禱後,在掣籤時中了一個上上籤!

她將此籤示衆,並表明待顏常武回國後與他一起到靈谷寺還願。

顏常武勝利歸來,就在回來的第二天,夫妻倆到靈谷寺上香。

顏常武與朱真真坐上馬車而行,自然是暢通無阻,從獅子山的東南王府到得紫金山有十公里,馬車速度僅一個小時的事兒.

到得山下,只見紫金山上的樹已開花,紅的、紫的、白的和成片的綠色鑲嵌在一起,將整片山坡點綴得多姿多彩。

雖然南京很發達,但紫金山有王氣,不作大開發,原野上褐色的土地和綠色的莊稼,在夏日中也是爽心悅目。那莊稼地之間,炊煙繚繞雞犬相聞,人間煙火讓山水景色更加親和,叫人輕鬆,顯示出朱明王朝的太平。

到得山腳下,顏常武與朱真真下了馬車,坐上滑竿,讓人擡上山。

本來敬佛宜在山腳下自行走上山,以示心誠,但顏常武夫妻非一般人,不必遵照此規矩。

道路已經戒備,但山腳下都是人,顯然今天求神的人很多,寺廟少不得又是日進斗金。

聽聞至尊要來上香,南京的普羅大衆也來趁熱鬧,待會兒的話,顏常武的腦海裡不禁浮現出一個場景……人們拿着手機和相機噼裡啪啦一陣亂照,就是人頭擁擁,大人看人頭,小孩子看屁股,好多的人,中國特色!

人多好啊,紅朝太祖說過人多好辦事!

他倒也是興致勃勃,欣賞路邊的花樹、身後的原野,與其是求佛,倒不如是遊玩。

到達了靈谷寺,果然好一座大叢林,寺院建築肅穆,出迎的僧侶寶相莊嚴,倒有一番氣派。

無奈寺外的一些景緻有違觀瞻,小販不少,有賣吃食的,還有還有公然擺攤賣香燭和一些所謂開光飾物。這些東西給遊人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是寺廟經營的商業活動……果然什麼宗教一到中國就變樣了,其它寺廟也好不了多少,想上高香的話你沒錢想都別想!

顏常武記得印度錫克族的金廟,那裡有免費餐吃,進金廟參拜的人都有得吃。

中國寺廟伸手也有好處,那就是中國很少宗教狂信徒,少了宗教上的麻煩,有利於朝廷的統治。

見顏常武東張西望,朱真真怕他不高興,解釋道:“有人提議把這裡都給封鎖了不讓經營,我說給小民多一條來錢的路子不好麼,就沒禁止他們!”

顏常武點頭道:“促進經濟繁榮,是我們的一條根本路線方針!”

路線方針?!

朱真真莞爾一笑,對他的話聽之任之。

靈谷寺的高僧們身穿大紅僧袍,列隊歡迎至尊的到來。

他們合什道:“阿彌陀佛!”

顏常武與朱真真也合什回禮道:“大師們吉祥,阿彌陀佛!”

一進殿宇大門,門廳裡首先是一個木箱,上面寫着:“捐善款鍍金身,結善緣修來世。”

顏常武一伸手,一把金幣就落在他手掌上,還掉了幾枚在地上,發出清脆的叮噹聲。

顏常武把金幣投進木箱中像投硬幣一般“叮叮咚咚”丟進去,旁邊的和尚聽得響,合十道:“善哉、善哉。”

大殿內僧侶於兩旁侍立,只聞香氣但不見上香,這是等顏常武與朱真真上頭注香,侍從與僧侶忙着點香,準備上高香,用檀香所制,粗大無比似兒臂。

顏常武自然不用他動手的,他看着衆人動作,問伴駕的靈谷寺方丈釋靈覺大和尚道:“孤是否需要叩拜?”

此話極有深意,頓時滿殿寂然,大家的目光都望向釋靈覺,讓他如芒刺在背,冷汗真冒!

他牙齒一咬,說道:“王爺不必拜,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好!好!”顏常武也就接過香來,沒有佛前跪下,而是當空鞠躬參拜!

第380節 戰海盜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1681節 天下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第792節 蘇州調研(一)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846節 過關第885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二)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552節 我軍進攻之將軍殞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66節落子(一)第877節 紅毛番攻陸第744節 腿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2094節 退兵第26節陳衷紀不喜反噴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2184章 直落(二)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045節 抓壯丁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66節落子(一)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97節一夜變天第2199章 西洋人第1112節 呸!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23節刺客(一)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473節 南洋香料總公司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53節造船(二)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355節 打·炮·歌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1547節 香菸(一)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240節 蒙古之事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264節荷蘭人的備戰
第380節 戰海盜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1681節 天下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第792節 蘇州調研(一)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317節 阮朝識相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846節 過關第885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二)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552節 我軍進攻之將軍殞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66節落子(一)第877節 紅毛番攻陸第744節 腿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2094節 退兵第26節陳衷紀不喜反噴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2184章 直落(二)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045節 抓壯丁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66節落子(一)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97節一夜變天第2199章 西洋人第1112節 呸!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752節 襲擾塞浦路斯第123節刺客(一)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473節 南洋香料總公司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53節造船(二)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1214節 無奈的沙賈汗第355節 打·炮·歌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1547節 香菸(一)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287節 在寧遠城的活動第1240節 蒙古之事第551節 在南京之董小宛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264節荷蘭人的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