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9章 西洋人

且不說他們在感慨,而在南京城內著名的“南堂”裡,油燈下,四名西洋和尚正在談論着大明的新君登基對他們的影響。

南堂,就是南京城內的一座高達20米的巴羅克式大教堂,有如同高高的穹廬,上面繪滿了天使與天國的圖景。內有三間大廳,五座聖壇。聖壇前方皆以欄杆圍繞。教堂牆上掛的鍍金方牌上或繪或寫基督之事蹟,天主戒條,直福八端,慈悲善行。

南堂是新明允許耶穌會修建的大教堂,而西洋和尚就是神父,他們名字是湯若望、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他們就在在中華大地上活動的傳教士,希望讓歐洲的天主教在中華落地生根。

其中最重要的是湯若望(1592年—),字道未,德國人,神聖羅馬帝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和中國科技史上湯若望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他以虔誠的信仰,淵博的知識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採取的是通過科學傳教的策略,在明朝廷曆法修訂以及火炮製造等方面多有貢獻。

南懷仁,字敦伯,又字勳卿,西屬尼德蘭皮特姆(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人,耶穌會傳教士,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穌會,1658年到達南華,之後一路北上,經安南到中國南方,一個月前纔到達南京,與前輩們匯合。

這是一羣可尊重的神父,因爲他們爲他們的理想信念而奮鬥,也不回到歐洲,頗有一種“不成功,就成仁”的意境。

他們在前明與新明傳教,有過成功的例子,如明末重臣徐光啓經過了洗禮,成立基督徒。並且當時皇宮裡甚至有太監也信了教。

還有南華的孫元化也信教!

明代對宗教信仰沒有嚴格管束,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不受限制的,但民間阻力很大,因爲中華非常牛叉,看不起白皮,視之如“鬼”,如果哪個傢伙與白皮好,別人就稱那個傢伙“事鬼!”

所以,外國傳教士當時走的是上層路線,並且改譯教義炫技術迎合明人思想,很受當時歐洲正統詬病。一句話,傳教難!

如今在大明,新朝確定,四神父想的是能否有可趁之機?

說起中國歷史中的宗教,用包羅萬象想必是毫不誇張的,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血液中就含有兼容幷蓄的基因,所以除開本土化宗教道教、儒教之外,由外國傳入的比如佛教、回教、喇嘛教在中國都能找到新鮮土壤。

所以在大明,如果一個富饒人家辦個喪禮,那道士、和尚、喇嘛、薩滿齊上陣的是比比皆是,只有在中國這種極端的情況,每個宗教之間都不會發生激烈的衝突,有許多地方是三聖並立,即孔子、老子和佛祖排排坐,吃香香。

亦即是紅花白藕青荷葉,佛儒道三教原本是一家,這幾乎是外國朋友們不能想象的現象!

多神教的信奉在大明這邊很明顯,而在南華帝國那邊則是信媽祖的佔了九成,剩下的十成則是佛教,並不涇渭分明,信媽祖的很多南華人在佛誕節與觀音誕時也是持齋,給佛祖與觀音娘娘上香,非常和諧。

天主教和基督教則是一神教,在中華大地上,他們想排斥其他宗教,難度可想而知!

但四神父都是心志堅定之輩,決心迎難而上,他們決定想辦法爭取對新皇帝施加影響,以便傳教!

其實南堂的建立正是沾了中國多神教的光,由於多神教的信奉,南堂得以順利建立。

“我們把工作做細緻一些,多向中國的民衆傳播聖教,不能光靠皇帝吧!”南懷仁初來乍到,對大明國情不熟,動問道。

“我的朋友,你也看到了白天的一幕,這就是東方帝王的權勢。在他的國度中,沒有任何人能挑戰他們的尊嚴。他們的意志就是整個國家的意志,相比之下,我們的國王與中國皇帝相比就是渺小的引火蟲和天上的月亮。”湯若望耐心地解釋給他道。

“唯一可以令中國皇帝俯首的是上天,但東方的上天並不是西方的上帝!”湯若望對於中國的‘上帝’與西方的‘上帝’間的區別瞭解很透徹,他寫出了中國字的“上天”讓南懷仁明白。

“中國的每一個皇帝都自稱是天之子。神靈也要得到中國皇帝的認可才能成爲真正的神靈。中國皇帝的權力實際上沒有任何限制和禁忌。整個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私產,萬衆都是他的奴僕。只有皇帝一個人是自由的,其他的人,包括宰相在內,都是他的僕人。”利類思神父亦說道。

安文思神父對中國國情也很熟悉:“是的,歐洲最有權勢的皇帝,法國的路易十三出行時,身邊帶着‘瑞士百人警衛隊’,就以爲排場大到了極點,殊不知中國皇帝每次出門,身邊盛裝的武士最少一萬人!”

“在俄國,伊凡四世也召集由波雅爾、高級教士和封地貴族組成的縉紳會議來制定全國的政治經濟政策;英國更在三百年前確立了議會制度,逐漸形成了王在議會的慣例,國王無權擅自制定和終止法律;在法國,路易十三也無權隨意剝奪別人的生命,而只能把自己瞧不順眼的人送入巴士底獄。反觀在中國,那些權力與中國皇帝根本就是連提鞋都不配。”湯若望說道。

南懷仁明白了:“如果中國皇帝下一道聖旨,要全國傳播我們的宗教,那我們就成功了一大半!”

湯若望手拈鬍鬚道:“孺子可以教也!”

他說的是中國話,其他三名神父亦說中國話,他們在中國傳教,都能說中國話。

“問題是如何得到中國皇帝的信任!”利類思指出道。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

南懷仁帶來的手稿中有大數學家費馬的費馬大定理、費馬小定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還有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蘭人,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他的《雙曲線、橢圓和圓的求積定理》、《論賭博中的計算》(關於概率論的科學論文),還有圓、二次曲線、複雜曲線、懸鏈線、概率的論著。

衆神父看了手稿,一致認好,於是,這些信奉上帝的神父們,就專心致志地研究起科學,打算把科學獻給中國皇帝!

當時中國間諜機關在歐洲也蒐集類似的資料,但由於信息的不發達,間諜搞不到這些資料很正常。

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769節 殺鰲拜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89節定鼎之戰(四)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516節 撤退(一)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79節大海戰(一)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657節 對岸有堅城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1403節 瘋狂的作戰計劃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336節 賀勝利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967節 打了小的,失了大的!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07節移民臺灣2072節 開國大典第1087節 填溝壑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272節 賣帝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954節 上桅樓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
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412節 二王子的表現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769節 殺鰲拜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89節定鼎之戰(四)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516節 撤退(一)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第1079節 海黛入鄉隨俗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79節大海戰(一)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657節 對岸有堅城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568節 驅虎吞狼之老孃捉旗艦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1403節 瘋狂的作戰計劃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336節 賀勝利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1967節 打了小的,失了大的!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07節移民臺灣2072節 開國大典第1087節 填溝壑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350節 督軍大婚!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272節 賣帝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484節 伏擊之硬核緬甸人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954節 上桅樓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