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

新明的密摺制度還包括了社會賢達、當代大儒等人,這些人沒有官身,但他們也獲得了密摺奏事的權力。

如此一來,朝廷信息獲得不僅僅包括了官員階級,還有社會各方面人士。

這些人身處地方,他們比起流官更關心本地,朝廷得到第一手地方的資料,皇權也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獲得成功的朱和坪再接再厲,他也加強了特務統治,給予更多的資金,招募更多的人手。

東廠、錦衣衛和經濟情報局都得到了加強,薪水加百分之十,經費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人員也增多了百分之二十。

給出的理由是東南國的放手,東南國力量不過臺灣,臺灣以北的倭國、朝鮮和琉球被納入了新明情報管制範圍,還包括了北方的廣大地區、青海、西藏和新疆以及中亞的幾個汗國、還有北美,這些地方的情報業務主力都由新明的情報機關負責。

東廠負責國內安全,錦衣衛負責國外和軍隊,而東廠,正是TJ負責情報業務。

新明依舊存在TJ,即使是顏常武,也無意改變這個制度。

東南國肯定會在上述地區安插一些特務,但他們的數量不會很多,畢竟東南國情報部門自身的業務量也挺大的。

新明統計衙門的力量也在增強,統計局用於統計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工資水平等,提供第一手翔實的數據,對於統治者治理國家很有好處。

因此原本從屬於戶部,是一個司級單位變成獨立的官署,主官是侍郎級,地位大大提高,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朱和坪發出一道旨意,即官員在提升爲高官官員前,必須有地方任職履歷,並且提升爲內閣要員,必須做過高官主官。

這是對於翰林院的側擊,由於國家尊崇讀書人,翰林院非進士不可入,內閣非進士不能進,有時翰林院士沒有離京,直接轉爲部級主官,很快就能夠進內閣,是一條青雲之路。

現在升任高官官員必須有地方任職履歷,做過地方主官的優先。

隨着新明國民教育的普及化,最終實行了東南國的文官考試製度,取消科舉,翰林院也轉爲了科學院中的國學系,這是一個大改革的方向。

一家報館低調開張,這是官媒,出版報紙叫做《參考消息》,實爲內參。

內參顧名思義就是內部參考,這是一種新聞內參,由國家主辦的報社向各級軍政機關專門呈送的一種新聞報道,不向社會公開發布。

報社的人事不受地方衙門管轄,各地派駐有記者,負責新聞資料的採摘,併發揚到《參考消息》上。

如此官員們多了一條信息渠道,官員當中一些人凜然,因爲《參考消息》並不只是歌功頌德,有的地方或者部務被公開揭露出來,一些官員爲此倒黴,丟了官職!

……

“皇太孫殿下出了最新的旨意,楊天生楊大人卸任內閣次輔職務,加武英殿大學士頭銜,擔任欽差大臣、賜尚方寶劍、負責處理與俄羅斯國外交事務,總督西伯利亞、北海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在禮部值房裡,有人唸了今天出版的《參考消息》。

“哇噻,楊大人可是紅到發紫啊!”有人驚歎道。

他雖然卸任內閣次輔職務到地方任上,但他原本是東閣大學士,現加爲武英殿大學士,聖眷不減反增,令人驚歎!

有人說道:“楊大人的大學士身份,某家知曉一二!”

“說來聽聽,說來聽聽!”其他人叫道。

於是那人就說了起來,說楊天生是如何成爲大學士的經過。

按制,內閣的大學士一共有好幾位,以華蓋殿大學士爲首輔,謹身殿大學士爲次輔,剩下的幾位閣老按照東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由低到高依次遷轉,但到了楊天生做次輔時就出現問題了。

楊天生是什麼學歷?

他是白丁,連進學都沒有,即秀才都不是!

他從不諱言:“俺是海賊,讀得書少,你們不要騙我!”

正常情況下楊天生別說成爲內閣大學士,連內閣邊邊都別想沾。

但既然中國出現了海賊頭的權臣,他要安排另一個海賊做內閣次輔是分分鐘的事情。

有人對他提及祖宗家法,顏常武如是說:“沒有俺,你們連祖宗都沒有了,休想對俺說什麼祖宗家法!沒用!”

於是楊天生成爲了內閣次輔,他的背景驚人,與馬士英能夠打檑臺,從而制約了馬士英。

否則在沒有科道風聞奏事的新明,首輔的權力顯著高於其他閣臣,要不是楊天生給頂着,馬士英就一手遮天了。

不過,顏常武安排了楊天生的職務,但沒安排他的職稱。

有的可以給,有的還是按部就班爲好,一下子驟提高位並不是妥當的事情。

楊天生就任大明內閣次輔後,很快就發現自己沒有相應的職稱,他問諸閣老道:“你們都有大學士的頭銜,就俺沒有?”

當時有個閣老皮笑肉不笑地道:“大明非進士不得進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內閣,我等皆是從進士、翰林、學士、大學士一步步走過來的!”

意思是你楊天生算老幾!

要不是東南王特簡提拔,你連內閣的門都別想進,連參觀都不可能!

“好!”楊天生點點頭,也不爭不鬧。

大夥兒想着他是打落牙齒往肚吞,倒是條好漢。

過得幾天,內閣的公文批示,閣老們依次簽押,意思就是寫意見之後簽名或者按個人私章,輪到楊天生時,他在公文上蓋上了一個印章。

公文批示是從低到高,先一般閣臣,再到次輔,最後是首輔。

馬士英看各閣老的批示,看到楊天生時,正在喝着茶的他大咳起來,咳聲驚天動地,咳到驚動諸人,要請御醫,急報監國公主!

原來楊天生的私章上蓋着“藏春閣大學士楊”的篆書字樣,藏春閣是什麼地方?

馬士英沒去過,但他久在金陵,知道那個地方的名頭響亮,是秦淮河邊一等一的銷金窟,出了名的黃-色架步!

他請來楊天生,苦笑道:“老兄你這麼一個印章蓋下去,你可以不要面子,朝廷的臉面還要不要?”

楊天生冷笑道:“謹身殿大學士爲次輔,此乃朝制,楊某初來乍到,不做謹身殿大學士也沒問題,但連個大學士的頭銜都沒有,楊某這個次輔也做得沒有啥滋味了!”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不給楊天生一個大學士的頭銜,他可以不要面子,可是馬士英不能不要面子,否則你一個華蓋殿大學士的印章旁邊有一個藏春閣大學士楊的印章,真是道美麗的風景線!

蓋了印章的公文要是明發天下,那大明的內閣就成爲天下的笑話。

於是馬士英出面保奏了楊天生成爲東閣大學士,位置雖然偏遠一點,好歹也是個大學士。

南京官場出了這麼一樁事情,一下子就轟動起來,官僚們就知道楊大學士不好惹,從此不輕易與他對壘。

因爲人至賤則無敵!

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260節 猛將兄過時了第1462節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256節 三天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2044節 鐵人軍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268節 路難行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474節 安汶城大變樣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1077節 帥得過分的卡薩維拉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946節 來到失敗之地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781節 回南京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180節大海戰(二)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397節 戰前遐想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96節海洋貿易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744節 爲何反?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19節 奧地利人(一)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680節 途中演習
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95節豐收的季節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260節 猛將兄過時了第1462節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256節 三天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2044節 鐵人軍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746節 統一戰線的形成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268節 路難行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474節 安汶城大變樣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1077節 帥得過分的卡薩維拉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946節 來到失敗之地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781節 回南京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301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二)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180節大海戰(二)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397節 戰前遐想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96節海洋貿易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744節 爲何反?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19節 奧地利人(一)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680節 途中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