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節 廟堂風波

如此不敬,這可是兩榜進士,崇禎元年錄取的天子門生!

沒錢的話,兒子都會造老子的反!

旗牌官告辭之後,週六一踱步,獨自一人坐大堂上,呆呆出神。

崇禎朝藥丸了!

在嘉靖年間,大臣們還會給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真心的說:只要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大明朝振興起來,那不過是“瞬息之間”的事情。

而到了崇禎皇帝的時代,整個社會的失望累積出來的頹廢,已經讓大臣們只有兩個選擇了;第一個選擇就是甘願爲氣數已盡,很快就要滅亡的明朝殉葬,以全氣節,例如劉宗周。

另一個就是“上順天意,下應民心”,順天應人,爲改朝換代搏一把,或者直率的說,就是做腐朽沒落的明朝的掘墓人,去創造一個生機勃勃的新時代。

例如孫承宗,這老頭子最看得開,他的理念不是爲顏常武賣命,也不是爲了錢財爵位,而是爲了華人去努力,爭取陽光下的新地盤。

既然大明爛了,他無力改變,那麼就助顏常武開拓東南亞,爲華人找一處安居之地!

可以說,從中國傳統的,還有當時的具體文化環境來講,大多數崇禎皇帝身邊的大臣們,都是在這兩個思想之間來回搖擺的。只是不管搖擺到那端,都是認爲明朝已經“沒什麼戲”了,指不定那天就完蛋了的。

這也是爲什麼明知是海賊的東南府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行其道的道理,不知道有多少官吏豪紳向東南府示好。

畢竟東南府與他們同文同種,畢竟東南府已經有了好些大明的官員在那裡過得很好,帶了一個好頭!

給大明官吏豪紳階層有得選擇的話,他們肯定選東南府,不會選擇蠻夷,更不會向流寇低頭!

大明在走向盡頭,而東南府種的樹要開花結果了!

週六一嘆了口氣,收拾一下情懷,作出決定。

他叫來老成家人,低聲吩咐幾句,老家人面露詫異之色,悄悄離開。

很快地,東南府駐松江辦發現了大量的災民擁過來,七嘴八舌地問他們到東南府的細節,辦事人員喜出望外,鼓起如簧之舌,極力遊說。

一天就收進了五千災民,準備移民東南亞!

這是一個極大的突破,松江人有錢,地方富裕,一年移民的不到十來個人,以前設在松江的代辦點門可羅雀,現在是門庭若市了。

富甲天下的蘇州府也取得了突破,一天移民二千人!

湖州以絲綢出名,要知道中國的絲綢除了自用,許多都出口到倭國和歐洲,賺取大量白銀,湖州人非常有錢。

但一天也收到移民三千人!

移民中許多人都是有技術的,他們種地,還把養蠶繅絲技術帶到了東南亞,那裡雖然熱帶,但有山有高低,一樣找得到地方養蠶,從此,東南亞的絲綢業漸起,至少自給自足。

江南地區大量流失民衆,當地的官紳富豪卻是麻木不仁,因爲那些民衆拋棄的土地,可以被他們獲得……

國之將亡,必有天災橫禍!

蒲州府大飢!

草木皆被吃光,府民於東南府的辦事處前踊躍集合,領取賑糧,之後行路或者坐車,踏上登程。

好在有東南府的力量介入,否則官府於城門外掘坑以埋餓死者,埋且滿,飢甚無食的人爭到坑內割食其肉,至有父子夫婦相食者!

又有山東沂州蝗災。

崇禎十三年(1640),蝗遍野盈尺,百樹無葉,赤地千里,鬥麥二千錢---接近二兩銀子一斗。

此時,東南府的傢伙們笑嘻嘻而來

幸虧有他們來了,否則當地民掘草根剝樹皮,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人多自豎草標求售,輾轉溝壑者無算。

接着在明年春疫癘繼起,死亡過半。

慘事沒有發生,大量民衆離開之後,山東地區就食壓力緩解----至少沒那麼多人掘草根剝樹皮,就有得吃了。

也有的地方官和士紳擔心流失人口過多,遂降了糧價,地主對於自己的佃戶給予支持,社會矛盾緩和。

在廬山修行的大和尚空隱,此人與熊文燦相熟的,素有道行,聞知東南府行徑,稱爲“功德無量!”

而朝廷中的劉宗周聞訊後大怒,嚴詰戶部爲什麼不搶險救災,是尸位素餐,無能之輩,他義正辭嚴,把戶部侍郎給罵得擡不起頭來!

清流一如既往,火力全開,對戶部羣起而攻之,罵得戶部官員們全體跪低請罪!

然後又罵東南府是食屍鬼,在大明危難之機下黑手,此等不仁不義之輩,早該剿除他們了。

當聽聞清流想要他下罪已詔時,崇禎皇帝黑着臉不發一言!

以大學士身份管戶部的姚明恭素來好脾氣,見劉宗周罵得實在太過分了,站出來道:“說得容易,做起來難。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你們昨天罵這個,明天罵那個,後天還在罵,統統罵遍了,能夠罵死北虜和流寇,能夠罵出糧食和銀兩嗎?”

不待清流們反應過來,姚明恭將官帽摘下來,往地上一放道:“陛下!道不同不相爲謀,老臣受夠了,耳朵都被人吵聾了,聽不見,不能再爲陛下分憂,臣請致仕!”

竟不待皇帝說什麼,也沒得到准許,徑自離開大殿,揚長而去!

皇帝和所有的大臣們驚得呆了!

下面的一堆戶部官員,也把官帽統統摘下來道:“臣等無能,請陛下治罪!”

那個戶部侍郎更是捉狹地道:“劉(宗周)大人的大道理一堆堆,臣以爲,他很合適戴臣的帽子,必有成效!”

“對!”六部官員們齊齊贊同道:“說這麼多幹什麼,你行你上啊!”

“你們!”清流官員們一向罵人罵得爽快,做夢也沒想到有這麼一着,劉宗周此人,老而彌辣,大怒道:“臣彈劾姚明恭……”

不等他借題發揮,崇禎皇帝站起來,龍袍一揮,乾脆利落地道:“退朝!”

朝臣們冷笑一聲,紛紛離場,留下一衆清流在那裡發呆!

那姚明恭回到家裡,寫了辭章,着家人於第二天天亮前送通政司,他也不等詔書下來,即刻離京。

崇禎皇帝知道他的委屈,感同身受,對他的無禮,竟亦不問!

大明朝廷上鬧出這等風波,前所未見!

清流濁流狗咬狗,崇禎皇帝無計可施,一葉知秋,大臣們各懷心思,如之前所講的一顆紅心,二種準備。

而東南府這邊風光獨好,一船船的移民自江南而來、自內陸而來、自北方、中原大地,自大明處處地方而來。

涓涓細流,匯成大江。

“領袖,我們東南府最新的人口統計,突破了五百萬人!”陳衷紀高興地道!

“我們幹得可真的是不賴啊!當浮一大白!”顏常武欣喜萬分地道!

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552節 我軍進攻之將軍殞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169節落子(四)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05節 戰地溫情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795節 顏常武是聖人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63節風向改了?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787節 江濱閱兵式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404節 速下城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671節 打城牆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461節 老傢伙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445節 救女神第1748節 在昌都過冬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人物、年代大事記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938節 戰5渣的三鍋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806節 秦淮之樂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
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552節 我軍進攻之將軍殞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169節落子(四)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05節 戰地溫情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795節 顏常武是聖人第1344節 千葉合戰之戰鬥歷程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1605節 高琪勸降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63節風向改了?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053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一)第405節 周全斌的傳奇(一)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787節 江濱閱兵式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165節 倭人阿部賢六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404節 速下城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156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三)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671節 打城牆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461節 老傢伙第1821節 吃光抹盡第445節 救女神第1748節 在昌都過冬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人物、年代大事記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1251節 我是柿子?第847節 理想國度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921節 七天下城之火油桶的壓力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938節 戰5渣的三鍋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806節 秦淮之樂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314節 滅虜會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