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6章 唱大風歌

柴火餛飩實在是太好吃了!

沒有招牌,沒有店面,一根顫顫悠悠長扁擔,挑起了餛飩販整個營生:扁擔一頭,燒柴火的大鍋冉冉冒着熱氣;另一頭的廚櫃裡,包好的餛飩,盛着皮、餡、佐料的瓶瓶罐罐,繽紛誘人。

看着碗裡,餛飩皮薄如蟬翼,裹着極鮮的肉餡,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豬油的葷香混在木柴的煙火氣裡,讓人忍不住想連着湯水一起鯨吞。碧綠的蒜花,嫩黃的榨菜,透明的蝦皮,打着滾浮上水面,油花泛開飄出陣陣香氣。

還有絕對不能少的辣油,往碗裡甩半勺,很快就化在湯裡,那叫一個香啊!一碗下肚,身心熨帖。

再來一個茶葉蛋,拿着一份新鮮出爐的燒餅,看着腳邊裝得滿滿當當的袋子,陳子龍覺得這趟回南京,所獲甚豐哪。

……

陳子龍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在大啖南京柴火餛飩時,他的老大顏常武也正在吃着早餐:三鮮餛飩。

這是他回到臺灣北港的第一個早上,吃到的三鮮餛飩乃是蟹肉、蝦肉與豬腿肉制餡,味道鮮美,即使是吃慣好東西的顏常武也贊好。

他招呼道:“各位卿家,來來來,多吃一點,吃完後我們上街去!”

伴駕大臣戴維先生與劉孔昭陪着一起吃,齊呼好味道。

北港正是顏常武起家的老巢,顏常武就在此繼位臺灣大龍頭,之後一飛沖天,不可收拾!

吃過飯,迫不及待地與一干人等微服上街,探訪民情。

與以前相比,北港更漂亮了!

街道寬敞,衛生清潔,人來人往,穿衣打扮多是絲綢,人人氣色良好,個個精神抖擻!

顏常武移駕南下,北港乃至於臺灣均未放棄,人力、物力與財力源源不斷地投入,讓臺灣充滿了活力。

一乃臺灣是顏常武的龍興之地,在古人看來,乃是風水寶地,不可輕棄。

輕棄者會帶來運氣上的變壞,還有臣民們的異樣眼光。

你對自家寶地都看不上眼,還會把誰放在心上?

二來臺灣地方重要,正是南華箝制北華的重要基地。

三來嘛,要讓海峽對面的明人看得見,心生羨慕,取得心理優勢。

看到北港的狀況如此之好,顏常武心中高興,以至於他在召見北港臣民的大會上唱起了“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顏常武聲音洪亮地唱起來,這首歌可不是一般人能唱的。

他哈哈大笑着,高舉酒杯道:“來,喝!”

他一向不貪杯,一宴頂多三杯,今天則翻倍來了六杯。

衆人一起舉杯應和,場面熱烈。

在之前建好的臨海行宮裡,顏常武見到了以前的尊長、朋友,有的尊長還在,有的變老不在了,有的成長起來,帶着家人來見顏常武,一些老人親熱地叫道:“大龍頭好!”

臺灣大龍頭這個名稱自顏常武之後,再無第二人,能夠叫他的只有臺灣人了。

顏常武喜得雙眼都眯了起來,親手給小朋友們發金幣,給老尊長們送上龍頭柺杖!

隨手扔出一爪,小兒輩們瘋搶,顏常武樂不可支。

他起兵南下東南亞,帶走了許多北港子弟,現在也帶回來不少,在軍中多是將校級別,雖然他們的名聲不顯,但地位重要,很多都是貼衛侍衛,很受信任。

顏常武說他們乃子弟兵,北港就是他第二個故鄉!

事實上,他在十五歲前一直漂泊,居無定所,唯有北港與臺灣,浸透了他的心血,感情最深,是真正意義的故鄉。

他問衆人生活,不錯,很不錯!

光是大米他們就賺翻了,臺灣地處亞熱帶,陽光充足,近海又有足夠水份,土地肥沃,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好,是海那邊商家購買的最重要商品!

然後臺灣的蔗糖久負盛名,顏常武當年靠種蔗糖發家,同樣地,臺灣的蔗糖糖分高,品質好,賣給大明及倭國、朝鮮之外。

朗姆酒亦是重要的商品,僅是大米、蔗糖和朗姆酒就發了大財。

說起來臺灣的地形不算很好,僅西海岸有平原,多是山地,但思維開放的臺灣人充分利用山地,發展養豬業與養雞業,又種起水果、蔬菜與花卉,並且除了海上捕撈之外,還發展了養殖漁業,反正什麼能賺到錢的就做什麼!

北港市長是個不到四十歲的年青人,還是顏常武認識的一個老尊長的兒子,他特別感謝皇帝,一是大興水利資源,讓民間能夠用上水,又不受其害。

臺灣的水資源豐富,但處理不當就爲害,通過大量的水溝、水渠、運河和水庫等,在作物需要水時供給,不需要水時排開,帶來了明顯的效益。

再有感謝國內的便宜肥料!

是的,南華帝國土澳大陸的畜牧業發達,牲畜多拉的屎多,當地人得顏常武教導,一陀屎都不放過,善加利用,利用到極致!

比如建沼氣池,生成沼氣用來燒火,再把裡面的糞肥曬乾,裝袋,運到農田。

屎最大的用途就是堆肥生產硝石,用過的屎一樣可以做肥料。

不要小看糞肥,這是門大生意!

南華帝國的戰爭機器轉動得這麼猛,就少不得硝石!

要知道,農作物想要好,水肥來當家,當時沒有化肥,動物糞便就是最重要的肥料。

老農們一點都不嫌棄糞肥骯髒,伸手去抓起袋子的肥料來看質地!

所以土澳大陸的糞肥賣得極好,供過於求,有錢也買不到!

臺灣得國內青睞,保證供應,農民伯伯施肥下田,農作物長得好,哪怕大明在催谷發展農業,但真的是沒辦法與臺灣比---水資源不如臺灣豐富,農田水利設施不如臺灣的好,陽光不夠臺灣地區的充足,更沒有土澳大陸的糞肥那麼多!

加上島上還有一些礦產資源,通過開發礦產資源,建立起一些手工業,因此臺灣地區民衆的收入絕對是一流的。

他們過得好,顏常武也開心,不吝賜下大筆金幣給親朋好友們,現給當地送出一百萬銀元發展經濟與民生,衆人皆山呼萬歲,願大龍頭萬壽無疆!

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192節 一槍在手,天下我有!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404節 速下城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80節大海戰(二)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61節追殺敵船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363節 殺倭!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98節女婿強撐!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403節 瘋狂的作戰計劃第1297節 火槍出世界變(二)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784節 集郵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09節和氣交易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957節 王子的軍旅生涯第120節殿上歡唔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66節落子(一)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93節喜與悲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7節刺殺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85節暗流洶涌第242節英明的李英
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192節 一槍在手,天下我有!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404節 速下城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80節大海戰(二)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61節追殺敵船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363節 殺倭!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98節女婿強撐!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1474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二)第209節劉之鳳的質問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403節 瘋狂的作戰計劃第1297節 火槍出世界變(二)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784節 集郵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1114節 來生願爲領袖帳下一小兵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248節到呂宋之屈辱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764節 處置之殺漢奸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109節和氣交易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1736節 唱歌給藏人聽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957節 王子的軍旅生涯第120節殿上歡唔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1755節 黑武士那恐懼的大傢伙第166節落子(一)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2070節 國號南華帝國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54節做好戰鬥的準備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93節喜與悲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845節 旭日港的夜火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7節刺殺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85節暗流洶涌第242節英明的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