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

大明對後金的策略是以城市作爲支撐點,堅城防守,野戰部隊背城而戰,打不過就回城,受到城市掩護,起碼敢戰。

在主持軍務的帝師孫承宗認爲,明軍建立寧遠----錦州的防禦體系,錦州重要,爲了進一步保障錦州的安全,因此他計劃前出錦州,修建大淩河城,以連接錦州、松山和杏山等城,經崇禎皇帝批准,於是明總兵祖大壽、何可綱等率領十餘名副將及軍隊、民夫等前往修建大淩河城。

後金黃臺吉聞訊後對諸酋道:“坐視漢人開疆拓土,修建城郭,繕治甲兵,使得完備,我等豈能安處耶!”

於是在七月下旬,黃臺吉出動八旗軍隊,從瀋陽出發,又徵召蒙古部族軍隊,於八月初直逼到大淩河城下。

此時的大淩河城,城高險峻,已完工達八成之多,且軍隊有上一萬五千,伕役商賈亦有一萬五千,且存糧可支三個月,守城器械齊備,形勢不錯

之前,臺灣顏常武拜訪孫承宗,孫與顏說起大淩河之事,顏只說後金必定來搗亂,因爲顏在過去曾說過後金軍必繞過寧遠錦來攻北平,說中了,孫承宗對於大淩河築城倍加重視,集結了更多的人手,下令加速築城,以致於後金軍見到齊整已現規模的城池和城上精神煥發的守軍,無不皺眉三分。

後金軍聲勢浩大,守城明軍不敢出戰,但後金軍也不想冒着損失過大的危險去攻城。

先前,後金軍破城多用奸細,內外呼應,得城不費吹灰之力,但明軍吃得虧多,嚴防奸細,此計不售。

後金軍自行鑄炮,然而重炮始終上不得臺階,無法用來破城。

沒辦法,黃臺吉下令沿大淩河城外築起長圍,挖起壕溝,計劃長期圍困,如若城內守軍出擊,輒戰之,再有圍點打援,此乃以已善於野戰之長攻敵不善野戰之短也!

計較已定,大陵河城外被壕溝環繞,其廣五尺,深七尺五寸,再建圍牆,高一丈,牆上有垛口可用來放箭,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

他們在城外土工作業,祖大壽派騎兵百餘騎出動攻打北面,不必作戰,只向作業人羣遠射弓箭即可。

但是他們剛剛離城,後金軍反應靈敏,守把北門的的嶽託親率精騎出動,明騎望風而逃!

嶽託者,老野豬皮之孫,代善之子,卻與其父代善關係不良,反倒與黃臺吉友善,得黃臺吉重用,成爲黃臺吉得力干將,其攻打察哈爾部,打旅順口等有功,爲黃臺吉看重。

他遙嚮明軍中遙發一箭,中馬不中人,馬匹倒地,馬上騎士摔了個七葷八素的動彈不得。

明軍見兄弟下馬,竟無一人敢回馬相救,只顧逃命,那個倒黴騎士淪爲後金軍俘虜,一問,用是都司王延祚也,後金軍得了頭彩。

接下來圍繞大淩河城,明軍和後金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祖大壽派兵試探各門,後金軍確有一手,明軍望風披靡,只好專心守城,好在糧多,暫時心安。

見到明軍老實,黃臺吉遣使招降,但城內明軍不爲所動。

圍了不到半個月,八月十六這一天,松山守軍兩千前來增援,由於衆寡懸殊,被金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第一次救援失敗。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六千前來救,後金大酋阿濟格率兵迎敵,再次殺敗明軍,明軍的第二次增援也失敗了。

到得九月,金兵哨探報告明總兵吳襄和宋偉再次率兵來援,黃臺吉親自出動迎戰,他與弟弟多鐸自率二百騎爲前導,後金大軍在後面跟進,結果明軍見到後金軍勢大,停駐不敢戰,黃臺吉和多鐸率二百騎直衝足足七千人的明軍,明軍竟然一鬨而逃,實在可悲可嘆!

後金軍不僅悍勇,還狡猾,黃臺吉渴盼援軍的急切心態,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壽差點上當被擒,好在部下們都英勇無比,拼命廝殺,總算沒有被活捉,狼狽地逃回城中,從此再也沒有出過城。

……

咚咚咚……寧遠城內,軍鼓激響,督師孫承宗點將!

各路軍官齊聚帥府,鬚髮俱白孫承宗頭戴烏紗帽,身穿一品大員官衣,臉色冷峻地坐在帥案後,諸將向他行過軍禮,孫承宗首先介紹一人,乃監軍道張春。張春,舉人出身,在收復永平四城中,表現突出,爲孫承宗看好。

不過這時孫承宗有更好的選擇,趙率教還在!

趙率教與祖大壽、何可綱一起被袁崇煥稱之爲遼東三傑,作戰素質一流,現在孫承宗麾下的得力野戰戰將,因此孫承宗派他與張春搭檔,趙率教爲主將,張春爲監軍,率軍五萬前往救援大淩河。

張春作爲監軍,還是知兵的,深知明軍劣性,打順風仗可以,一打硬仗就逃,與趙率教商量該當如何治理軍紀,趙率教道:“我部下有臺灣衛火槍兵五千,可作一觀!”(新到臺灣軍隊三千多,顏田亦領軍一千,另有一千遼兵,合爲五千軍)

於是張春檢閱了臺灣衛火槍兵,但見得軍容與精神皆在大明諸軍之上,不由驚奇!

他請了臺灣衛火槍兵軍官一敘,有顏田、鄧天彥、周全斌、顏樂和左良玉五將近前,張春一看,就知道非凡品也!

一水的精明強悍,身材絕沒有普通大明軍官的臃腫,滿眼盡是殺氣!

張春大喜,虛心請教。

顏田也不瞞他,將臺灣衛主要治軍之法列舉:

一爲嚴格訓練,這訓練不是走過場,叫作“達標”,以軍官爲例,每年都要進行個人素質考覈和指揮能力考覈。

每天的體能訓練、軍姿、槍械、戰術走位、負重行軍、拉練、對抗……等等,確保訓練時間,每年考覈!

一級監督一級,不是說軍官就可以免訓,相反,軍官訓得更厲害!

以高級軍官爲例,他們的考覈是最高層親自主持,並派出身邊近侍下到部隊進行監督。

考覈不及格的官兵發警告,扣工資,多次不及格就清出軍隊!

二是進行政治教育,例如“精忠報國”和“遇敵必戰”等,這樣的教育貫穿軍隊的每個時段,樹立軍人們良好作風。

三是嚴明軍紀,頒佈《十殺令》,敢退者斬!

四是獎罰分明,立功有獎,而且是重獎,再做好軍人死亡與傷殘的撫卹工作,如果軍人陣亡,其名下的田地就歸其直屬親戚繼承,發給十個月薪水的燒埋銀子,再發三十個月的撫卹金,享受四時祭祀,地方官員每年慰問……

聽得張春倒抽了一口涼氣,這等精兵強將,又有錢,好在他們也是官軍,否則北後金南臺灣一起作反,那還得了!

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597節 航行中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310節 明義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7節刺殺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31節非戰不可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263節衆香之城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0節修路風波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591節 好籤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05節人生大樂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1266節 降與戰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45節 千葉合戰之一念之差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1112節 呸!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726節 皇室家務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686節 過大洋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90節 夜襲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
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731節 朱由產教子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170節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第597節 航行中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310節 明義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7節刺殺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131節非戰不可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263節衆香之城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10節修路風波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591節 好籤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1944節 爲伙食而拼命第99節顏常武之野望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060節 我的命還是值錢的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05節人生大樂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1266節 降與戰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45節 千葉合戰之一念之差第138節中倭高峰會議(二)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1112節 呸!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346節 湯神父帶出的大學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726節 皇室家務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686節 過大洋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1090節 夜襲第1532節 嚇寶寶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