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節 選擇道路

且說祖大壽、何可綱等輩爲第二批登陸臺灣的錦州軍,先前錦州軍大部隊已經在臺南登陸,入住臺南近郊的大軍營裡。

祖何等人的到來受到了東南府的熱烈歡迎,孫承宗代表領袖歡迎他們。

都不用領袖出面,孫承宗的資歷,是他們的老上級,在那裡一站,祖何等人的膝蓋統統軟了,當場要下跪!

孫承宗呵呵笑道:“我東南府有新風,除非拜見領袖,否則都不行跪拜禮了!”

他們恭敬地請領袖金安,孫承宗告訴他們道:“領袖率領艦隊在海上訓練未歸,等他回來你們再去晉見吧。”

“領袖還親自訓練軍隊啊?”錦州軍諸人訝道。

“是的,領袖從來都是勤練不綴!”孫承宗說道。

身爲領袖是不容易,他訓練艦隊,巡視軍隊與地方,批改文件,處理政務,軍政兩手抓,並不輕鬆。

祖大壽、何可綱等輩到東南軍的一個軍營裡暫歇,他們到得地方,但見得是宿舍是樓房,水泥建築,刷着白灰,內裡是套間,八人一間,而普通軍官則是兩人一間,高級軍官則是一人一間,如祖大壽、何可綱兩人則有“將軍樓”是單幢別墅而住。

軍營裡綠樹成蔭,訓練場地衆多。

在軍營食堂裡,孫承宗親自給他們接風,陪客有戴維先生、周全斌、顏典、左良玉等東南籍軍官,包括了海軍陸軍陸戰隊等軍官數十人,顯示了對他們的重視。

“這是周全斌,攻佔巴達維亞的英雄!”孫承宗介紹道。

“久仰!久仰!”錦州軍官道。

自然是水陸畢陳,臺灣的上好菜餚一一送上餐桌上,還開了酒禁,大家盡餘友誼,吃得開開心心。

東南府人非常客氣,對錦州軍給予高度的評價,稱他們是對付北虜的中流砥柱,功在千秋!

孫承宗舉杯,大聲說道:“北虜肆虐,爲禍北方,幸得諸位力挽狂瀾,抵禦北虜,還北方一個清淨!”

錦州軍人則愧不敢受地道:“資政言重了!”

祖大壽代表他們發言道:“我等只能保北方一隅之地,北虜繞道而過,橫行於北方,我等卻無能爲力,實在慚愧!”

“不然,能讓北虜繞道而過,不得不走窮鄉僻壤,亦是大功一件!”孫承守高叫道:“來,讓我們爲英雄乾一杯!”

“喝!”

大家盡歡而散,祖大壽來到將軍樓,但見得用具都按遼東之制設置,不由得大爲滿意。

他的兒子祖可法(實爲養子)在頭一批到達臺南的部隊,來見他告訴他道:“東南府給我們頭一批部隊送來了一批馬,說要組建騎兵部隊,給我們進行訓練,但沒有對我們進行招募,沒有納入東南軍的說等您回來了再說!”

“這麼說東南府還是尊重我們的!”祖大壽高興地道。

接下來就是軍官及士兵代表被安排到東南府各處參觀。

他們見識了高雄軍港裡軍艦滿港的盛況,還有另一支艦隊在海上!

他們參觀了東南府海軍、陸軍、海軍陸戰隊三軍,包括軍營、造船廠、軍隊訓練等。

東南府的高造船廠,佔地宏偉,船臺上兩條在建的“東南亞級”戰列艦格外醒目。

軍隊訓練,他們看到了東南府的步炮合練,如同滾滾洪流,任何敵人敢直擋其鋒,必招致重大損失!

讓他們震驚的是兩樣:

一是東南軍的陸軍相當多,全程陪同他們參觀的左良玉道:“我們已經擴軍,由旅改成師,我已經是個師長了!”

東南府一個師有一萬人,如今錦州軍到臺的不足五千人,祖大壽嘆息道:“我們真是越混越回去了!”

二是在東南軍的陸軍隊伍序列中有不少的騎兵部隊!

騎兵部隊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約有三千人左右,勉強成旅級編制,騎着矮馬在操場上奔馳,他們裝備有馬刀、弓箭和火槍,讓祖大壽吃驚的是,他們的弓箭並不差,與錦州軍有得比,騎術倒是差過錦州軍。

左良玉說這是領袖以臺灣原住民,那些少數民族組建的騎兵部隊,他們天生就懂得使用弓箭,遂將他們徵召入伍。

東南府以火器稱雄,但這支騎兵部隊依舊使用弓箭。

另一支騎兵部隊則人多了,爲龍騎兵師,是左良玉統率,多以北方移民爲主,他們可在馬上劈殺(敵不過正規的騎兵),亦可下馬組建火槍陣迎敵。

說明原理,左良玉說道:“領袖用兵對敵,沒有條件亦要創造條件上,我們雖然騎兵不如北虜,但能夠對付騎兵的只有騎兵,因此我們也組建了龍騎兵,至少不能讓北虜把我們的速度拉得太遠。”

“真要騎兵對騎兵,不見得北虜能勝!”左良玉傲然地道。

祖大壽頜首,心中的驕恣不由得減弱三分。

還參觀了東南槍炮總廠、糖廠、菸廠、貿易中心、行政中心、學校、大學、軍校、市政、民居等等。

各處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南府的富裕和強盛讓他們不能不服,以前只是耳聞,今日是親見,歎爲觀止!

參觀過後,左良玉在濱海的臺南大酒店請他們喝夜茶,他這邊的陪客有周全斌,請的是祖大壽、祖大弼、何可綱和趙率教的兒子趙海陽。

兩個東南府軍官都軍裝齊整,胸前掛着的勳章閃閃發亮,他們表情嚴肅,這讓錦州軍諸人明白:“東南府要和我們攤牌了!”

“你們的出路有兩種!”周全斌開口道:“一種是加入我們東南軍,但我們東南軍與明軍是不同的。”

“所有的軍人,都向領袖宣誓效忠,軍隊不爲已私有,再沒有明軍那種家丁制,即無有私軍。”周全斌聲明,錦州軍官們默默地點頭,他們已經在參觀時被有意無意地說明情況時知曉了。

明軍將領在收到軍餉後,剋扣軍餉的同時,給出一部分給自己私兵,這些私兵得到將領賞賜的較好裝備,甚至憑藉功績得以主人以父子或者爺孫相稱,收入十倍于軍士,他們只聽將領的話,不聽大明調遣,是爲家丁制度。

“另一條出路則是你們過海去大明,你們爲國立了大功,我們願意送你們一筆費用,感謝你們爲國效勞!”

周全斌淡淡地道:“請你們好好考慮吧!”

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893節 銀元實在收人心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275節 不殺人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243節遇敵必戰!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337節 茶事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223節改造戰艦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1470節 洗澡很重要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852節 兩老賊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4節得位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2094節 退兵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
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893節 銀元實在收人心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43節艦員結構(一)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275節 不殺人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45節艦上一天(一)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243節遇敵必戰!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1097節 攻城戰五之味臭聲悅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527節 不眠之夜(三)第866節 紅毛番來了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1144節 火力壓屎奧斯曼人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1337節 茶事第761節 鯉魚躍龍門,乘風入九重第223節改造戰艦第716節 柳如是的動作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1021節 開羅城裡的暗流第1470節 洗澡很重要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852節 兩老賊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587節 有功不賞第413節 安排爪哇事務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4節得位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2094節 退兵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