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節 往川西去

出動校場外,父老鄉親們夾道相送!

動用的都是川兵,沒有外援部隊,他們的出動並不是什麼軍事秘密,你想快也快不了,因爲你要修路修到拉薩!

當楊展騎馬出到門外,看到的是路邊的民衆非常多,挨着校場這裡有成都府的差衙把守,能過來的大多是武將家眷,他們有能力來到這裡,而更遠的街道上則是士兵家眷,拖老攜幼的,不時叫着軍隊裡官兵的名字,官兵們則微微揮手,一本正經地走着。

見到是大隊騎兵護衛着高級武將出來,民衆就停止了喧鬧,眼巴巴看着楊展。

楊展向他們拱了拱手,用四川土語道:“各位鄉親,楊某一定盡力,把孩子們都帶回家!”

父老鄉親們紛紛向他鞠躬道:“多謝楊大將軍!謝謝楊大將軍!”

楊展與鄉親們揮手作別,拍馬離開,路上他謂諸將道:“我曾經有幸在今上麾下聽用,受到今上的教誨,今上治軍理政,首重是人,人!”

“白花花的銀元誰都喜歡,今上的銀元多呵,然而他全部花出去,造鉅艦大炮,大炮嘛……”他說道:“今上講究的是更粗、更大和更硬!”

諸將面現笑容,都不喜歡更粗、更大和更硬的東西!

“軍艦上官兵有鉅艦厚厚的木牆保護,用大炮殺敵,單兵有更多的火槍,還有裝甲,以前哪一個朝代能夠做得到!”楊展感慨地道:“我們這些大頭兵現在的收入,吃的伙食是前明根本沒有的!”

衆將官齊刷刷地點頭,兩中華行先軍政治,軍人們的待遇遠遠好過前明。

就拿川兵來說吧,

楊展提醒諸將道:“今上關心的是士兵的性命、生活,不可讓士兵們做無謂犧牲,只要槍彈能夠去到的地方,就不要上人!錢沒了可以賺,人沒了就什麼都完了!”

衆將轟轟應諾,爲自己身處這樣的軍隊而驕傲。

出動時是平原,道路多,路也好,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田野之間並行的幾條大路上全是軍隊。

遠近還有許多百姓在田野間眺望,看着這宏大的場面;這種視線好的地方,行軍場面十分顯眼。

當進入山區後,長蛇般的隊伍漸漸匯聚進一條大路,在路口處有套着紅袖章的“憲兵”去管制交通與軍紀。

路上除了聚集當值的護衛軍隊,絕大部分人馬並不是那麼整肅威壓,因爲大夥兒出門行軍紮營帶着很多東西,大包小包的,水壺起碼兩個,還有工兵鏟、斧頭等,人們牽着騾馬揹着東西,一般十人人就配給一頭毛驢或騾子。

軍隊後面還有許多推獨輪車、趕驢車的民夫;

要不是隊伍很有秩序,到處都有旗幟,看起來倒更像密集逃荒的一大羣人。

軍隊出動的第一步是到達川西,一路行軍,十分暢通。

動用部隊五萬,成分是三萬山地軍,一萬五千工程兵和五千輜重兵。

無論是周正儒還是楊展,都清楚進軍西藏的第一敵人不是人,而是氣候與環境!

民工能省錢,但民工肯定比不上軍隊令行禁止,面對着險惡的情況,民工會逃跑而不能對他們軍法論處,軍隊顯然不能逃跑,只有控制在手裡的力量才最可靠。

川西指的是成都平原以西地區,即打箭爐、甘孜等高原藏區,若開發出來,包括有鼎鼎大名的黃龍、九寨溝、四姑娘山,峨嵋山也可以歸納入川西!

現時,川西盡是崇山峻嶺,道路崎嶇不平。

去年,官府大肆修建往川西的道路,動用了工程兵與民工一起上,人數達到二萬人,修成了半條水泥大路!

半條路?

水泥已經從東南國推進到大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大力推廣,首先在各州建一個水泥廠,然後發展到各縣建一個,先是官營,之後變爲私營,發展很快,民間已經廣泛使用水泥建築。

終究產能有限,而且水泥死沉,需要的運輸力量實在不少,調運不容易,川西附近地區水泥廠的水泥都給官府包圓了還是不夠,而外地調運則成本極高。

所以成都到川西打箭爐的道路上水泥路,水泥不夠,寬度只有三米,以此爲基礎,使用三合土修路,即石灰、粘土和細砂配製、用馬驢拖動夯實,擴展道路到六米。

因地制宜,若經過的地方石頭多,那就鋪石頭路!

近河流,則採河砂,將黃土、河砂與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用竹片或者木槌不斷地煉打、翻動,放置一段時間使其融合、老化最終成路。

爲增加堅固度,還加進了桐油、糯米漿起到黏合的作用。

他們使用了人力、畜力去運輸,再有吊機吊運物資、滾筒壓路,成本非常大!

古代修路就是麻煩,路稍遠一些沒有人路而是馬路,是馬走出來的路,比如茶馬古道就是條馬路。

這樣的道路在川西乃至於去西藏肯定不合格,風雪雨水齊至,還有落石山崩,一旦西藏有事,而路況不好,內地的兵馬資源不能迅速進入,豈不危哉!

所以這次朝廷痛下決心,下大本錢,無論如何也要修川藏線,修出一條好路來。

眼下這條路從成都到川西已經成形,再無險阻,而在平坦道路兩邊,每隔一段距離可以見到一批漂亮的成規模的房子,這是工部下屬的交通管理衙門派駐的公路管區,他們負責維護公路,也起到服務區的作用,一般合二爲一。

以前的道路沒有專職人員管理,由各州縣地方官自已組織維護,要不沒錢,管你民衆走路兩腳泥,要不就是錢下來了,不見路,整一個大烏龍。

如今朝廷新設公路衙門,專門管理修路之事,組織修路,修好路之後進行維護,同時還少不得顏小強帶來的天-朝特色---收費站!

在以前,道路收費可以是收空氣,普羅大衆的活動範圍很小,甚至不超過五里地。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衆走出了家鄉,他們或做生意、或遊學、或旅遊、或送快遞書信等等,走在修建的道路上,收費站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花的錢纔有回報。

成都到川西既然修了好路,建立了公路維護站,則道路暢通,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地流向川西。

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086節 快與慢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306節 地域黑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697節 分錢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5節初議事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1243節 夜茶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124節刺客(二)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2009節 哈立德·奧利夫帕夏的不解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756節 糧寨被焚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160 帝都之亂第181節大海戰(三)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578節 鬧劇一場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1644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一)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23節都在演戲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522節 咬骨頭咬碎牙的白皮狗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555節 此起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275節 不殺人第1712節 西伯利亞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365節 血崗!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
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086節 快與慢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306節 地域黑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697節 分錢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5節初議事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1243節 夜茶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972節 上了一課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124節刺客(二)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2009節 哈立德·奧利夫帕夏的不解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107節 大美人,濫好心第756節 糧寨被焚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160 帝都之亂第181節大海戰(三)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578節 鬧劇一場第187節副提督的家事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1644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一)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606節 奶茶要乘熱來喝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273節斯皮克的擔憂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1913節 議破背坡戰術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23節都在演戲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1522節 咬骨頭咬碎牙的白皮狗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555節 此起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275節 不殺人第1712節 西伯利亞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365節 血崗!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