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節 一石多鳥

典故來源於春秋時原楚國大臣伍子胥因家仇而瘋狂向楚王報仇,他的好友申包胥來勸他,他就說了這句話。

這樣不負責的回答自然不能讓孫承宗滿意,他瞪了顏常武一眼。

“好吧,好吧!”顏常武擺手道,他開始講述他的理由。

“土地問題從來都是歷代王朝存在的問題,歷朝歷代往往是大亂到大治,大治到大亂,王朝末年,土地兼併特別嚴重,導致王朝傾覆,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王朝末年,一想到幾千萬的農民沒有土地,老實說,我就睡不了覺,孫先生可曾睡得着覺?”顏常武問道。

“睡得着覺!睡得很好。”孫承宗出人意料地道。

“怎麼可能?”顏常武吃驚地問道。

“天崩下來有高個子頂着,因爲有領袖在嘛!”孫承宗幽上一默道,意思是讓領袖頭痛去。

“我拷,先生怎麼可以這樣捏!”顏常武翻白眼道。

“先生也知道,我有兩個地盤,每一個地盤都很重要,我不能長期呆在一個地盤上,否則另一個地盤就會出問題!”顏常武做了個下切的手勢道:“所以我得快刀斬亂麻!”

“我觀北方之事,李自成佔據北京後,北虜必不甘寂寞,一定入關,如此兩寇相爭,北方亂會亂上好一陣子,正好給我搞事,北方亂,南方也亂,大家亂對亂,誰都打不了誰,此乃千載良機,我不想等我北伐時,背後有人捅我刀子!”顏常武冷酷地道:“如此,我先下手爲強!”

孫承宗頓時明白了顏常武乃是引蛇出動,好找藉口,聚而殲之。

南明藩王、勳貴、文官、軍隊、讀書人、農民、商人等勢力交錯,目前文官因東林黨之事而氣焰消退,軍隊初步穩定,讀書人階級忙於準備科考,且書生造反,三年未成,至於農民,除少數富農之外,攤丁入畝和土地階梯式收稅,這是在割地主、富農的肉,對於數量廣大的貧苦百姓是半點傷害也無。

反倒是個利好,農民不會造反,且無地農民,則顏武武給了他們出路:一是去東南亞,免費送達,還有安家費;二去打工;反正肯定有活路。

至於商人,嘿嘿,他們根本不敢動,因爲他們正在被感動着-----他們給東林黨行賄,證據確鑿,顏常武還沒捉他們,感動哩!

要是他們有什麼異動的話,二罪並罰,殺人誅九族,抄家奪產等着他們,顏常武對他們是引(弓)而不發,他們豈敢再把身體擋在火槍前!

藩王、勳貴、文官佔有了大量的土地不交稅,這稅收着落在他們的身上。

一陣明悟在心頭,孫承宗明白了顏常武正張網以待,等着那些傢伙來,讓他們試試顏大少的大炮夠不夠粗、大、硬!

“不過,他們的勢力很大啊!”孫承宗打了一個寒噤道。

這可是南明柱石,國家根本,一打起來的話,無論誰勝誰敗,南明都有得亂。

想想後果,那將殺得血流成河啊。

“怕怕?不怕!”顏常武豪情壯志地道:“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他站起來道:“我這是一石多鳥之計,我還有一件重要之事:瓦解地方宗族勢力!”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宗族勢力龐大無比,以致於官府政令不出城市,城市外的廣大農村,則是宗族勢力的統治範圍。

他們不講國法,只論鄉約道德,譬如“浸豬籠”,男女私通者沉塘,這種剝奪人命的行爲,只要族長、長老們開個會,討論一下就成了。

國法比他們要先進得多!

如有人犯了殺人大罪,地方官捕到犯人,要經過州、省官員審覈,再送到京城刑部由刑部按律判決,刑部有權擬定罪名,但殺人權沒有,必須由皇帝勾決才行。

重大案件要三堂會審,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員們一起審理,對那個犯人定死罪須“全堂闋諾”,即“九卿畫押”,缺一不可。

即刑部尚書、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正卿、(二個)少卿,共計九個堂官,一個個在奏稿上畫行,少一個堂官不肯下筆,則該人不會死,除非皇帝自行下旨,但這種旨意被認爲是不合法的。

國法治理肯定好過宗族(你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吧!)。

且中國人的本質,顏常武算是看透了,他們往往有宗族觀念、鄉土之情,沒有國家概念。

無它,宗族影響力非常大,哪怕權傾一時的地方政府大員,或者是擁兵自重的武將,遇到宗族長老,都要客客氣氣地不敢輕易得罪。

一個宗族的興盛不是一羣窮老百姓就能支撐起來的,那需要富貴人家作爲頂樑柱,他們也是地主士紳‘權利’的來源。

包括族長、地主、富農等士紳,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籍此在宗族裡呼風喚雨。

顏常武限制土地兼併,分級收繳農稅的政策,正是用來瓦解那些支撐宗族存在的那大富大貴之家。

五百畝地以上,農稅就是十分之一,整整超過最低等的一倍之多。顏大少不認爲諸多中小地主能忍下如此大的虧,他們肯定會把土地分散到全家子弟的名下。

而利益這東西,分起來容易,可日後想要再聚起來就千難萬難了。沒人會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給‘宗族’的!

哪裡都會有損公肥私、貪污中饋的事情,官場有,宗族有,且不少。

顏常武準備來“實名制”,子民有戶口本,在官府冊上,實施“保護私有財產”,如準備出臺的土地法中,律文明確規定,誰人名下的土地即算是誰人的,屬於正規的受國法保護的私人財產。

這麼一來,那些地主們,地分還是不分!有得頭痛和爲難了!

得顏常武的再三解釋,孫承宗臉色稍雯,他埋怨道:“這麼做風險還是太大了,”

“有何風險?”顏常武無賴地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我就坐上戰列艦逃回臺灣,怕什麼!”

他還洋洋得意地道:“難不成他們能過海峽來打我?”

有一種“我跑後,管它洪水滔水”和“管殺不管埋”的態度,“你這個死小孩!有這樣處理國家大事的?!”孫承宗不由得激動起來,咬牙切齒,想伸手去掐他,讓他清醒過來!

沒等他發作,顏常武取出一箋道:“偶有所得,請指教。”

孫承宗接過來仔細一看,頓時楞住了,半晌後長出一口氣道:“就衝着領袖這首詞,我把殘軀盡付給領袖,有何惜哉!”

大作,又見大作!

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517節 八點檔的狗血大劇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2196章 登臺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211節劉之鳳歸心第1765節 進攻的標準姿勢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人物、年代大事記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179節大海戰(一)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1671節 打城牆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2033節 恰似一座人間大屠場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62節打進廈門港!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660節 天津保衛戰之殺殺殺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516節 撤退(一)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748節 北伐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1150節 拆城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
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517節 八點檔的狗血大劇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466節 攻打安汶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617節 外蒙古的建設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2196章 登臺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1312節 滅虜會議(一)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211節劉之鳳歸心第1765節 進攻的標準姿勢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人物、年代大事記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686節 兵發西藏第179節大海戰(一)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1671節 打城牆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710節 心有萬匹泥馬過境的顏大少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2033節 恰似一座人間大屠場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62節打進廈門港!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632節 黃臺吉不傻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660節 天津保衛戰之殺殺殺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516節 撤退(一)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2080節 騎士的憤怒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748節 北伐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1842節 《百年海軍》第1150節 拆城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969節 運氣盡在我手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1184節 你有火槍,我有阿三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