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李巖的依仗

“分兵……”高名衡沉聲道:“當年薩爾滬之戰就是所謂各路齊進,以至於顧此失彼。這個分兵的法子,我看不妥。削弱了我們的力量,對李自成一戰勝敗就難料了。”

“我卻不以爲如此。”虎大威道:“既然李茂春都能戰勝李巖,追到了平定州門口收復失地去了,那分兵一路,也並無大礙。”

就連傅淑訓也贊同分兵:“李自成一個敗軍之將,不值得關注。強敵還是外虜啊。”

衆人紛紛開腔,你一言我一語,大多數說的卻都是支持分兵的。

談到最後,大家忽然都噤聲了。原來是來了兩個文士,這幾個文士是黃宗羲伴着的,幾人從沙盤上挪開身子走來,這才被衆人看清楚了面目。

原來,方纔緊急軍情一出,沙盤又得改了。

改沙盤的,就是黃宗羲以及身後那兩人。見了這兩人,不少大臣都是驚訝出聲。因爲,這兩人都是鼎鼎大名之輩。

爲先一人,姓崔名子忠。身着一身尋常樞密院軍師的淡藍色軍裝,看起來與尋常文職軍師一樣,但此人面目露出來以後,頓時與其餘幾個製圖的軍師紛紛引起了衆人的側目。

因爲,這崔子忠可是京中有名的人物。

崔子忠是大明有名的畫家,字道母,是個生員,曾經遊學董其昌的門下。崔子忠善畫人物,規模顧、陸、閻、吳名跡,唐以下不復措手。白描設色能自出新意,與陳洪綬齊名,號南陳北崔。不僅如此,京中不少喜好詩畫之人都明白崔子忠孤傲絕俗,對高官貴戚與其交往都避之不及。偏偏,崔子忠性情高潔,私德上佳,故而得到京中許多人推崇。

至於另一人,熟悉熱絡一些的就多了。

這是一個僧人弘仁,是新安畫派的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大家。與崔子忠因爲孤傲絕俗揚名不同,三十四歲的弘仁則是走的僧人傳統路子,與朝中高官多有往來。

唯一相同的是,這兩人在歷史上都是愛國人士。尤其崔子忠更爲特殊,歷史上崇禎松山上吊後不久,崔子忠亦是追隨而去。

眼下,朱慈烺爲大明新帝,自然沒有煤山上吊的故事。兩人卻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這裡,爲大明出力繪製沙盤。

“沒想到,六奇與道母都出仕朝廷,爲國家效力了!”傅淑訓讚歎道:“真是可喜可賀。”

崔子忠朗聲道:“國有明君,學生自當爲國效力。古有班超投筆從戎,今日學生爲大軍繪製機密沙盤,亦是效仿先賢!”

“阿彌陀佛,小僧雖爲僧人,亦是爲大明的僧人。自當爲國效力。”弘仁跟着一說,在場氣氛頓時緩和下來,變得積極而樂觀,將方纔漠南蒙古來襲的陰影驅散了一些。

朱慈烺盯着兩人,心中感嘆這兩人隨便一幅畫留下來到後世,可就是幾百萬的價格了。

過了這麼一個小插曲,朱慈烺開腔了:“國有列位賢人各得其用,各自發揮本事爲國效力,這纔是復興的象徵啊!好了,回到此次軍務上吧!”

衆人紛紛躬身一禮:“臣等恭聽聖命。”

“北疆的襲擾,必須堅決打回去。”朱慈烺定了性:“大同不能亂,南邊的寧武關正值順軍進攻,山西鎮已經一頭亂麻了,大同鎮這時候不能再亂。宣府也是如此,錦衣衛儘快加強力量打掉漢奸分子。總之,這個勢弱的口子絕不能開!而且,我注意到歷來建奴南下入關,都是有大將跟隨。上上次的阿巴泰,上一回的多爾袞,都是建奴朝中核心人物。這一回的正黃旗固山額真算得上是個八旗骨幹,在建奴朝中只是一個總兵的分量。這一次漠南蒙古方面沒有建奴郡王親王坐鎮,這意味着建奴一說明力量已經衰弱,二還未下定決心。”

“這個空檔,就是我們的機會!”倪元璐嗅到了其中機會。

衆人聽了朱慈烺的分析,都覺得有道理,氣氛更加鼓舞了一些。

“可若是我們在這裡露了怯,讓建奴找到了機會……”朱慈烺冷聲道:“那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麻煩,更多的口子和難以堵上的漏洞就出來了!”

朱慈烺說着,劃到了山海關上。這裡,剛剛崔子忠又列上了三順王的漢軍旗。足足一樣有二十餘個小人,相比之下,在薊鎮與之對峙的陳永福部則只有三個小人,勢單力薄。

衆人微微呼吸一陣緊張,他們明白,朱慈烺要下決斷了。

“分兵北上!”朱慈烺冷聲道:“虎大威,你派一個營選三千京營戰兵星夜援救大同、宣府二鎮。”

“末將得令!”虎大威領命而去。

“李國楨,你領京營將士維護後路,保障糧道,配合本地官服疏通京師到真定沿途道路安危。”朱慈烺又看向虎大威身後的李國楨,這是襄城伯,京營提督。

李國楨心中一喜,京營這一回也跟隨出京,但京營是個什麼成色誰都明白,接下這後路的任務讓李國楨心下很是放鬆:“末將領命。”

“史可法,你兼任樞密院軍機處首席軍師,負責從各部抽調識字伶俐的軍師,組建巡邏執法隊,全軍上下,從朕到後路的京營,膽敢有違反軍紀者,嚴懲不貸!”朱慈烺說罷,李國楨頓時凜然。

其餘衆將紛紛驚醒,不少文官尤其是保定本地的官吏都是大喜。

史可法面無表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肅然領命:“老臣遵旨。”

“其餘各部,隨朕開拔,向真定出發!”朱慈烺環視羣臣。

衆人齊齊高喝應命,隨後各自退出。

散場之中,倪元璐忽然發現李定國有些悶悶不樂,顯然有些心事,問道:“定國,你心中想着什麼事情呢?”

“西相……”李定國看着倪元璐,輕聲道:“陛下的分兵是基於眼下對戰李自成還算順利的情況。可屬下就是心中有些不確定,總覺得哪裡有些問題呢。”

“哦?”倪元璐很是重視,拉着李定國單獨走了出來,眼見左近人員減少,細細問道:“你覺得哪裡有些問題?”

“屬下要是將話說出來,還望西相不要笑話。”李定國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這麼一說,老夫反而更加好奇了。但笑話麼,就更加不能保證了。行了行了,直言吧。軍國大事,哪裡有笑話不笑話的,心思端正一些。”倪元璐說笑完了,板起了臉。

李定國這下子反而放開了心中擔憂,道:“屬下是覺得,太順利了。”

“順利?”倪元璐一臉驚訝:“蒙古人那邊……”

“是對陣李自成的這一路。建奴的惡毒心思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李定國輕聲道:“李茂春的勝利,反而是期盼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了。那一顆顆首級……總覺得哪裡有些問題,有些熟悉。”

“地方官軍越來越不能打,這是常理。李茂春的確是異數,那麼,鴻遠你的意思是……”倪元璐喊起了李定國的字。

“我們的分兵,是建立在李茂春可靠,對陣李自成之戰能夠順利施展,短時間內收復太原再北上解邊鎮之危的。可要是李自成這一關上面掉了鏈子,那麼邊鎮的分兵……”李定國說到這裡,就看到倪元璐表情漸漸難看起來。

如果李茂春不可靠,那再分兵,就是自斷臂膀了。

要是李自成這一關跟不上,就難以繞路北上救山西鎮。救不了山西鎮,大同鎮和宣府的安危就難以預料了……

……

嘩啦啦……

平定州又下了一場雨,雨很大,彷彿上蒼看不下去人間的爭亂,非要下一場大雨沖刷一切污垢不可。

傅青主心中這麼一個念頭閃過,想起了前些時日聽到的軍情。他跟在一支順軍的輜重隊身後朝着平定州出發,沿途還未來得及感受臥底的忐忑不安就被另一種糟糕的情緒所掩蓋:道路泥濘不堪,一路行軍都稱得上是巨大的折磨。

好在,在這個六月一的上午,傅青主趕到了平定州的西門。

因爲一場暴雨,明軍又悄然退了出去,撤開了對平定州的圍攻。

或者按照領隊的順軍將領張泓守的說法,這是因爲這六千餘人抵達的緣故!張泓守就帶着六千餘人馬,押運着全軍的軍資而來。這裡頭小部分是李巖的軍需,其餘的都是提前爲了李自成主力大隊伍的消耗。

雨雲似乎是朝着西面向東去的,平定州一場大雨,西邊一些的官道上卻是已經曬乾,夏日的烈日下,李自成已經率領主力還有三五日的功夫就能抵達平定州。

跟着小隊伍抵達平定州的傅青主進了城,然後便在一個本地的小兵帶領下朝着李巖的軍隊走去。

帶隊的小兵是個一臉疲容的壯年男子,看起來約莫二十來歲,傅青主問了名號,才知道這個叫做劉三喜的男子其實才是十七歲。

似乎預感到了傅青主的驚訝,劉三喜道:“俺們這些爛命一條的小百姓,哪個不是日夜辛苦,這才能飽食一頓活下來的?”

傅青主對民間疾苦多了一點認識。

這一回他不是衝着這個來的,隨口應了幾句,傅青主一臉擔憂地提起了最近與李茂春部作戰的近況:“我來的似乎也不是時候呢。本來想着跟着李制將軍這位蓋世英豪立下功勳,沒成想,這纔剛到呢,就收兵回城,聽說是大敗了一場。”

傅青主剛剛說完,劉三喜就漲紅了臉,道:“甚麼大敗?分明是那投降的陳陸詐降,惹得西風臺上一敗大敗,制將軍要不是爲了保全大軍不受潰兵衝擊,哪裡會讓李茂春得了這麼個好名頭!”

“哦?這緣由倒是真有道理。只是,三喜你一個小孩子,也知道這麼多?制將軍真是帶兵有方啊。”傅青主笑道。

劉三喜摸着腦袋,嘿笑了起來,有些不好意思:“沒有沒有。這不,軍中也有許多人不服呢,制將軍這才親自解釋,左右最近都說着這事兒,說多了,也記住了。其實數一數,咱們軍中除了投降的陳陸一部,也沒少幾個人。”

“哦……”傅青主感覺到了一些意思:“那爲何李茂春都圍上了平定州了,還未能出戰擊潰之?”

“這小人就不曉得了。也許,跟着西營有個將軍染病有關罷……也許您這般大老爺進了衙,肯定就明白了。”王三喜陪着笑,側身一讓。

傅青主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御林軍的駐地,也就是李巖的府衙。

丟了幾個碎銀子給王王三喜,傅青主邁步進去,赫然發現府衙內來來往往,將官衆多,顯然是開大會了。

傅青主小心翼翼地在小路里朝着自己的駐地走去,卻未想到迎頭就見到了帶隊來的張泓守。

張泓守見了傅青主,很是驚訝:“你也趕到了啊。哦,記起來了。你是太原那裡蒐集的大夫吧。真是巧了,這次的軍議也跟治病有關,你也別先去那良醫所了,讓你手下人先將東西卸下來,你隨我一起去吧!”

“是……”傅青主心下提了一下,既是激動又有些緊張。

激動是能探聽順軍的軍議,定然有許多機密。緊張的則是軍議裡面肯定有些明軍將領,萬一有個認識傅青主的可就有些危險了。好在,錦衣衛能人衆多,早就對傅青主進行過易容喬裝。加上傅青主本就所學龐雜,醫學也是精通,此刻提着藥箱,完全讓人想不到那個在太原跟着巡撫大人守城的名士。

軍議的地點就在原來的州衙上,審案斷事的正堂此刻兩旁位列一羣武將,端坐上首一位身材適中,目光灼灼的男子,赫然就是大順御林軍制將軍:李巖。

張泓守進來以後,不少人側目望去,都在傅青主身上打量了起來。

李巖微微有些皺眉:“怎麼帶來了個生人?”

張泓守連忙道:“回稟制將軍,這是馬將軍在太原蒐集的大夫,末將聽聞此次軍議有醫病的事情,就自主主張帶過來了。”

“要大夫的事情是我提的。”李巖聽完點點頭:“罷了,那就一旁聽好。人來齊了,本將就說了。朱慈烺已經快到真定府了,今日議定東進收取井陘關之戰!”(未完待續。)

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六十七章:新的征途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八章:通州大營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八十四章:決定帝位的時候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九章:搖錢樹第十八章:中興一式步槍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三章:權柄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第八十二章:追亡逐北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八十六章:歸服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六十三章:北極熊的威脅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八章:兵圍漢城第八十三章:升職加官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一百零六章:不簡單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章:漢城之內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十四章:最高級的利益捆綁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77章:來自瑤池的殺手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三十三章:報復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四十五章: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富婆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
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六十二章:韻致撩太子第六十七章:新的征途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七十八章:太平洋東岸的中國海盜第八章:通州大營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五十四章:柳生十兵衛的最後一樣美第二十七章:喂罰酒,堆京觀第八十四章:決定帝位的時候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九章:搖錢樹第十八章:中興一式步槍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三章:權柄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第八十二章:追亡逐北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八十六章:歸服第六十七章:傳我軍令:進攻第六十三章:北極熊的威脅第二十一章:朝議平亂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八章:兵圍漢城第八十三章:升職加官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一百零六章:不簡單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章:漢城之內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十四章:最高級的利益捆綁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77章:來自瑤池的殺手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三十三章:報復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一百六十四章:勝局已定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四十五章: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一百三十六章:薩爾滸突圍第二十一章:年輕人的理想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三章:島津光久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富婆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