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利之所在

寶鼎請秦王政立儲,其所立儲君不但鎮戍山東,還遙領封國,這等於大大增強了儲君的實力。

在寶鼎看來,儲君實力大了,既有助於增加中央的權威,增強對地方的控制,也有助於他自己通過儲君之力來有效控扼中原和兩淮,再加上他對江南的控制,那麼寶鼎可以從戰略上達到把北疆強悍武力所造成的威懾傳遞到大河流域和大江流域的目的,繼而對功臣們形成間接壓制。

但這一戰略對秦王政來說就是個威脅了,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威脅。寶鼎已經擁有北疆,假如再讓他把手伸到山東和中原,將來再加上江南和嶺南,那寶鼎的實力太可怕了。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寶鼎利用蓼園的鉅商富賈和本勢力的地方官員等各種公私渠道,從河北、山東和中原等地獲得糧食以緩解北疆的糧食危機,那咸陽還拿什麼鉗制他?

秦王政不會相信寶鼎的誓言,兄弟兩人的合作是以利益爲基礎,一旦這個利益基礎不存在了,雙方還有合作的可能嗎?

另外,最讓秦王政擔心的就是儲君和功臣們聯手脅逼咸陽宮打開分封之門。

誰敢保證儲君不會與中央對抗?所以,秦王政認爲,如果立儲,儲君就一定要在咸陽,而且其實力要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儲君的勢力龐大到可以抗衡咸陽宮甚至凌駕於咸陽宮之上,那儲君還是儲君嗎?如果儲君和功臣們聯手,而寶鼎又倒戈一擊,大秦的王統肯定要更替,秦王政肯定要灰飛煙滅,而更替了王統的大秦因爲政局上的劇烈動盪,還能守得住“法治”的堤壩嗎?“法治”的堤壩一旦崩潰,分封諸侯必然成爲現實,於是大秦陷入分裂和戰亂。

寶鼎主張即刻立儲,是從他的立場和利益出發,而從秦王政的立場和利益出發,目前顯然不具備立儲的條件。

兄弟兩人不歡而散。

寶鼎並沒有就此放棄,立儲的事情關係到他自身的存亡,他不得不全力以赴。

寶鼎主動邀請琴氏家主隗清,由她從中斡旋,讓後宮的懷德夫人和右丞相隗狀務必鼎力相助。懷德夫人和隗狀一直在爲扶蘇立儲的事而殫精竭慮,現在得知寶鼎要利用這次機會全力以赴幫助扶蘇上位,當然是喜出望外。

不過寶鼎有交換條件,那就是熊氏外戚必須繼續控制荊宛。荊宛是熊氏的根基之地,東南熊氏走了,到西南去東山再起了,但留下來的力量不能給別人,關中熊氏可以趁此機會出京,代替東南熊氏繼續控制荊宛。

寶鼎若要長期控制江南,控扼嶺南,必須得到荊宛的支持,但以寶鼎目前的處境,不可能再拿到荊宛的控制權,而楚系是控制荊宛的最好人選,秦王政不可能不考慮這一點,所以寶鼎拿出了這個建議,讓關中熊氏出京,這符合秦王政的心意,讓關中熊氏控制荊宛,這符合楚系的利益。

懷德夫人和隗狀已經知道東南熊氏要去遠征西南,以開闢西南之功東山再起,此策對楚系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問題是東南熊氏一旦離開荊宛,楚系再想拿到荊宛的控制權就難了。秦王政肯定想控制荊宛,宗室、老秦人上次利用東南熊氏全面“隱退”的機會也已經把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爲了爭奪這一地區的控制權必定有一番爭鬥。現在寶鼎要與楚系聯手奪取荊宛的控制權,這對懷德夫人和隗狀來說是個大大的驚喜。

但合作歸合作,雙方的關係卻沒有因此而改善,彼此間的裂痕也沒有因此而得以彌補。

寶鼎又與太尉公子騰、駟車庶長公子豹等宗室重臣商量。

王統繼承關係到國之存亡,但秦王政十三歲繼位,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就是不立儲,這在大秦歷史上是極爲罕見的事情。過去昭襄王在太子死後也是遲遲不立儲,結果政治風暴不斷,當然這些政治風暴的爆發與王統沒有直接關係,但每一次政治風暴都牽扯到了王統之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政治風暴的複雜性和破壞力。

現在也是一樣,現在中土大勢和大秦政局與昭襄王中後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每一次政治風暴都能看到王統之爭的影子,尤其隨着王子出鎮地方,封國的建立,王子的實力都在不斷增加,王子不可避免地要被捲進政治風暴,而愈演愈烈的王統之爭一旦與政治風暴相結合,其產生的巨大威力足以摧毀一個王國,所以宗室重臣們對立儲的事越來越關注,越來越迫切。

然而,秦王政在這件事上不僅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而且非常固執,一意孤行,就是不立儲,這使得王統之爭不但日趨激烈化,也讓咸陽政局陷入嚴重危機。

王統繼承既是宗室家事,也是重大國事,但考慮到非宗室大臣的立場,所以主導王統繼承的還是宗室和外戚,也就是說,推動秦王政立儲的主要力量,應該是宗室和外戚。宗室和外戚們以寶鼎爲首,一次次地推動秦王政立儲,但遺憾的是,直到現在,大秦的儲君還是虛位以待。

這次寶鼎提出立儲,時機把握的比較好,因爲宗室力量越來越強大,尤其是王子們都長大了,扶蘇、高、將閭、嶠都出鎮一方,而扶蘇和高之間的競爭隨着中土局勢的發展和咸陽政治格局的變化,已經危及到宗室內部的穩定,立儲不是勢在必行,而是迫在眉睫了。

公子豹、公子騰、公子成、公子莊都表示支持寶鼎推動秦王政立儲,但他們明確反對扶蘇在成爲儲君之後,繼續出鎮地方,遙領封國。

寶鼎頭痛欲裂。雖然他在回京之初直言告誡宗室,要保持內部的團結,要維持咸陽宮的權威,要保證大秦的統一,但從近期宗室大臣們一系列的舉措來看,分歧依舊很大,宗室們同樣對分封抱有極大的慾望,很多時候他們與寶鼎意見相左,甚至根本不在一個步調上,這導致寶鼎愈發感覺到自己的“孤立”,感覺到自己處境的危險。

寶鼎實力強大直接推動了宗室勢力的發展,但強大過份了,那對宗室本身來說就是個潛在的威脅。秦王政和寶鼎兄弟相殘,損失最大的是誰?就是宗室和老嬴家。假如寶鼎的目標僅僅是割據北疆,做一方諸侯,那等同於摧毀“法治”的堤壩,打開了分封的大門,宗室將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但假如寶鼎的目標是篡位謀國,是要取秦王政而代之,那宗室是否還能從中獲取最大利益?顯然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宗室的心態很矛盾,既不願意看到寶鼎太強大,損害到老嬴家的利益,又不願意看到寶鼎和秦王政兄弟同心,斷絕了宗室尋求分封之路。這種矛盾的心態導致他們既想限制寶鼎實力的過度膨脹,又想利用王統更替來平穩而順利地改變國策,繼而打開分封的大門。

說白了就是宗室們希望和寶鼎齊心協力更替王統,把秦王政這個阻止分封的最大障礙清除了,大家你好我好,都能從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取最大的一塊利益,至於大秦的未來是統一還是分裂,暫時無須考慮,那太過遙遠了。

扶蘇做了大秦儲君,回京,那麼山東鎮戍重任由誰擔當?是再派一個小王子,還是讓宗室大臣出鎮?或者由功臣直接鎮戍?很明顯,這種局面下,小王子出鎮地方就是個擺設,無法幫助中央控制山東,而功臣直接鎮戍,有割據地方對抗中央之禍,所以最佳鎮戍者當然是宗室。將來分封諸侯,鎮戍宗室搖身一變就是一國之君,這片疆土還是老嬴家的疆土,無損於老嬴家對中土的實際控制嘛。

至於燕南封國,本來就在寶鼎的控制之下,誰去鎮戍都是一樣,都是寶鼎的地盤。

在這些宗室大臣看來,你現在實際上已經是一方諸侯了,而你有今天,和宗室的“保駕護航”是分不開的,現在你發達了,總該提攜幫助一下其他宗室吧?不能說好處都是你一個人的,“吃獨食”始終不是長久之計,遲早都會被別人吞噬。

寶鼎毫無辦法,只能做出妥協。

扶蘇回京,宗室出鎮山東,而燕南封國有兩個處理辦法,一個是宗室大臣以守相的身份暫領,一個是由宗室大臣輔佐某個小王子到燕南建功立業,如果能贏得遠征遼東的勝利,徹底滅殺燕國,那麼小王子也就可以做封君,領封國了。

這一計策讓宗室各方都能獲利,各方都很滿意,而相比起來,寶鼎的原定計策是再度發展自身,他的本意是自身實力強大了,纔能有效控制中土局勢,但這是不現實的事,你發展了自己,同時也就遏制了別人,你當別人都是空氣啊?不要說秦王政不答應,宗室們當然也是堅決反對。

寶鼎與王綰、王翦、麃公、王戊等老秦貴族商議。雙方現在隔閡很大,矛盾也很突出,但因爲彼此淵源太深,政治利益也是錯綜糾纏,所以始終維持着脆弱的聯盟關係。

在交談中,寶鼎意識到,老秦人對王統的重視程度已經如往昔大不一樣,指望說服老秦人支持自己把扶蘇推上儲君之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老秦人的想法改變了太多。

權力和財富必須依附而土地而存在,沒有實際控制的土地,權力和財富如何體現?老秦人曾是大秦的根基,但那時候大秦疆土有限,就一個關中而已。到了昭襄王時代,大秦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巴蜀、荊宛、隴西、北地、晉中紛紛納入版圖,老秦人開拓了疆土,建下了輝煌功業,然而,這個輝煌隨着武安君白起的死去,隨着郿城孟西白和夏陽司馬氏的禁錮,灰飛煙滅了。

老秦人迅速由盛轉衰,甚至在王齕死去,王陵老邁之後,連軍隊的領導權都被蒙驁這個“外來戶”搶去了。這是老秦人最爲黑暗的一段時間,與此同時熊氏外戚也遭到了重創。昭襄王很強悍,壯士斷臂,一口氣斬斷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寧願國力大損,也要集權於中央,阻止功臣們對權力和財富的過度掠奪,維持大秦的“法治”道路,讓大秦繼續行進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

昭襄王死了,繼任者孝文王也死了,大秦的權柄落入華陽太后的手中,於是熊氏外戚捲土重來,而老秦人依舊是暗無天日。

就在這段時間裡,在華陽太后和楚系主政之際,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開始逐漸旁落。關中當然是各方勢力盤駐之地,荊宛落入熊氏手中,巴蜀被隗氏所控制,晉中則被關東人所把持,老秦人因爲在中樞沒有話語權,徹

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只能在軍隊裡頑強掙扎。至於宗室,也就只剩下管理王族事務這最後一點權力。

寶鼎橫空出世,楚系大將桓齮和關東系大將蒙武先後戰敗於河北,老秦人和宗室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

在最近幾年裡,秦軍先後攻佔了中原、河北、代北、燕南、江南、山東和淮北,其中宗室和老秦人直接控制了河北、代北、燕南和江南,而中原因爲戰略位置太過重要,秦王政和中央始終要控制在手,所以各方勢力在中原都未能佔據優勢。

中原決戰之後,宗室和老秦人又控制了山東和淮北,但宗室和老秦人的親密關係也到此結束,寶鼎不能任由老秦人繼續控制地方了,假如老秦人拿下了整個大江流域,把兩淮和江東全部收入囊中,那勢必引發中央和地方的對抗,大秦必將有分裂之禍。

寶鼎和老秦人反目成仇,老秦人的損失太大,首先老秦人失去了北疆的控制權,雖然北疆大軍里老秦將領至少佔據了一半以上,但這些人不足以威脅到寶鼎對北疆的控制。其次老秦人失去了江南的控制權,雖然公子高是江南封國的封君,但江南軍政兩屆幾乎都是江南楚人和十八方鎮的趙人,他們只聽寶鼎的命令,假如寶鼎暗中摯肘,這一次渡淮作戰的前後夾擊恐怕難以實現,大軍渡淮作戰的難度將成倍增加。

老秦人因爲武安君一案,遭到的打擊太大了,雖然現在恢復了元氣,但距離老秦人的鼎盛時期還差得太遠,所以老秦人若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與寶鼎合作,與宗室合作,繼續發展自己,直到足以抗衡中央爲止。

如何才能維持與寶鼎的合作?當然是最大程度地壓制寶鼎,限制寶鼎實力的發展,不斷地擠壓寶鼎生存的空間,蓄意挑起寶鼎和秦王政、和其他勢力之間的矛盾,從而迫使寶鼎不得不向老秦人求助,不得不竭力維持與老秦人的聯盟。

老秦人的目標是什麼?是分封諸侯。他們世世代代爲大秦奮戰,幾百年了,如今終於統一了中土,大秦應該賞賜他們什麼?老嬴家應該如何報答?既然你秦王政不願意分封,那麼我們就自己來,我們拿我們應該得到的權力和財富。

既然目標是分封諸侯,那麼大秦的儲君是誰,老秦人其實並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土地的大小,是自己實力發展的快慢,是未來分封時自己所能獲得利益的多少,所以,“王統”就成了他們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成了他們壓制寶鼎、激化寶鼎和秦王政以及與其他勢力之間矛盾的手段。

寶鼎現在要聯合朝堂上的所有勢力把扶蘇推上儲君之位,那好,老秦人可以鼎力相助,但條件是,你必須改變策略,全力支持老秦人把統一大戰進行到底。

寶鼎拒絕了。

老秦人也不強求,畢竟秦王政已經做出了決策,中樞也通過了這一決策,假若再改,秦王政和中樞的威信何在?那麼就退而求其次,把山東和荊宛的控制權讓給我們。

老秦人無意與寶鼎爭奪北疆和江南的控制權,但山東的控制權絕對不能給關東人,荊宛的控制權絕對不能給楚系,這是原則性問題,關係到老秦人自身發展的問題,不容妥協。

老秦人說得有道理啊。統一大戰都是誰打的?誰出的力最多?當然是老秦人,但老秦人得到了什麼?到目前爲止,老秦人控制了河北兩個郡,中原一個郡,然後就是剛剛佔據的淮北兩個郡了,這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

我們是盟友,我們一直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如今你寶鼎掌控了北疆三地五個郡,中原兩個郡,江南一個郡,這之間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關東系在統一大戰中出了多少力?楚系在統一大戰中又出了多少力?如果扶蘇做了儲君返回京城,山東十有八九由關東系鎮戍,而楚系目前正在力圖奪回荊宛,咸陽何曾考慮過老秦人的利益?

寶鼎無言以對。宗室勢力現在非常龐大了,假如由宗室出鎮山東,恐怕上至秦王政,下至楚系、關東系和老秦人都會反對。

寶鼎黯然離去。

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2章 野蠻公子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64章 序幕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245章 操控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95章 殺敵去第433章 反擊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59章 悍將王賁第95章 殺敵去第208章 出武關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6章 白衣張良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79章 斬首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25章 退一步第63章 如此大兄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231章 定計第287章 過江龍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78章 無間道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407章 魚死網破第62章 老將王翦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240章 換帥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405章 歸來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12章 大敗而走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387章 回家第324章 斡旋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237章 攻魏第208章 出武關第8章 云溪谷地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99章 進攻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87章 回家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295章 逼迫第316章 神仙家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92章 桓齮笑了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05章 相信你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94章 江南事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35章 坑殺?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55章 琴氏大匠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
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210章 獨輪車和翻車第32章 野蠻公子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382章 拭目以待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364章 序幕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245章 操控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281章 價值幾何?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95章 殺敵去第433章 反擊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12章 荊軻給我做陪練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48章 公開反間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59章 悍將王賁第95章 殺敵去第208章 出武關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6章 白衣張良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79章 斬首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25章 退一步第63章 如此大兄第11章 我是不是太狠了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231章 定計第287章 過江龍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21章 再見黑衣第78章 無間道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407章 魚死網破第62章 老將王翦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240章 換帥第331章 掘堤之人第405章 歸來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412章 大敗而走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387章 回家第324章 斡旋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237章 攻魏第208章 出武關第8章 云溪谷地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第399章 進攻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387章 回家第80章 金磚拍死你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44章 馬兒要吃草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295章 逼迫第316章 神仙家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34章 淚水背後的殺機第298章 咸陽和江南第92章 桓齮笑了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205章 相信你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223章 打造新人第394章 江南事第408章 我不再是我第235章 坑殺?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55章 琴氏大匠第269章 改變歷史的代價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