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

八月初九,三年一次,全國爲之矚目的鄉試(又名秋闈)在各省省城舉行。

鄉試之所以如此令人矚目,是因爲取中之後便有了舉人的身份,考中舉人,纔可以參加全國性的會試,而且就算會試未能取中,也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科舉取士分爲三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有資格參加鄉試的都是府州縣學的生員、國子監的貢生和監生。鄉試的主考官、副主考官皆是由康熙欽派,考試亦由主考官命題,各省和學區的學政官不得參與。

鄉試有專門的考場,即各省單獨設立的貢院,但江南卻略有不同,江南省在康熙六年分置爲江蘇、安徽兩省,但兩省的地望仍沿稱江南,兩省的鄉試仍合併在江寧的江南貢院舉行,因此江寧貢院就是江南科場。

‘澹泊居’後院,當所有的人都在關注鄉試,託合齊、齊世武、耿額等幾人又藉機悄然聚集在一起,一杯酒入肚,託合齊就長嘆了一聲,“兩年的心血,皇上稍稍撥弄一下,就全部付之東流了。”

齊世武卻是盯着耿額問道:“耿大人,你是兵部尚書,皇上這番頻繁調動滿蒙八旗將官的舉動,你怎麼看?”

耿額沉吟着道:“類似這種情形的調動,每隔五至八年,都會有一次,這次的調動距離上次已有六年,兵部對此並不意外。”頓了一下,他又才接着說道:“不過,皇上這次的調動有二點特別之處,滿蒙對調的多,護軍營將領調動的多。”

託合齊也盯了過來,沉聲道:“你的意思是……。”

“滿蒙對調,完全就是將不知兵,兵不識將。”耿額語調沉重的說道:“護軍營將領調動的含意,就不用贅言了吧。”

“皇上有所察覺了。”託合齊喃喃的說道。

三人一時間盡皆無語,半晌,耿額才道:“也未必盡然,此次調動,跟咱們親近的統領調動的並不多。”

齊世武沉聲道:“皇上應該只是有所察覺,並不知曉詳情,此番舉動,亦有可能是防範於未然。”

“但願如此。”託合齊道:“太子隨駕去了熱河,信息來往不便,咱們亦不敢稍有差池。”

齊世武輕嘆了一聲,“還是靜觀其變吧,按慣例,皇上在九月初就會回京。”

自五月以來,北方各省雨水也算充足,各省搶播的度荒農作物已經開始逐漸的進入收割期,再加上新糧流入市場,各省糧價開始平穩的回落。

總攬在北方推廣高產抗旱農作物的施世綸原本也跟其他大臣一樣,對胤禎送來這些飄洋過海的外來農作物沒抱什麼指望,不過跑了幾個地方親自視察之後,他心裡卻是充滿了驚喜。

番薯還未成熟,情況還不能確切,馬鈴薯卻是已經收穫,產量確實不錯,而且吃起來,味道也不錯,只是種的太少了點。

最讓他欣喜的還是玉米,玉米的情況可說是大好,雖然還差點時間才能夠收穫,但收成已經可以初步估計,比起粟谷、蕎麥、高粱、豆類之類的要高出不少。

而且玉米完全可以與冬小麥搭配種植,收割之後就正好可以種冬小麥,只是他跑的地方不多,僅限於直隸,其它地方究竟如何,還得等各地彙報上來才知。

上海,眼見糧價已經開始平穩的回落,胤禎便按捺不住,開始自掏腰包對上海進行規劃改造,初步的計劃是改造縣城,並且把洪港與上海縣城連接起來,這個任務自然是落在完顏海鋒與徐世楨兩人的身上。

這一工程一開工,就得到了上海所有人的支持和讚譽,完顏海鋒、徐世楨二人雖然又苦又累,卻是幹勁十足,十四爺掏錢幫他們撈政績,這種好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怕是再苦再累,兩人也是咬着牙抗着,每天都是神完氣足的在縣城各地指揮。

九月初九,康熙終於從熱河回到京城。

同一天,也是江寧城鄉試放榜的日子,一衆秀才對這一天早就翹首以盼,一大早,放榜的地方就擠滿了各色人等,當然最多的還是心懷忐忑,一臉焦急的秀才,在一衆人殷殷的期盼中,龍虎榜終於張貼了出來。

一羣秀才急忙圍了上去,焦急的在榜上搜尋自己或是朋友的名字,榜上有名的自然是欣喜若狂,有手舞足蹈、有大聲歡呼,有喜極而泣的,名落孫山的則是神情陰鬱,默然不語,也有跌足長嘆,放聲悲嚎的。

鄉試,每一省的民額都是有定數的,榜上有名的也就寥寥二百餘,絕大多數秀才是註定要名落孫山的,就在一衆落第秀才鬱鬱寡歡準備轉身離去之時,突然有人高聲悲憤的喊道:“吳泌怎得上榜了?”

大多數秀才不認識吳泌這人,一見這情形,不由四下打聽,吳泌是揚州鹽商吳宗傑的獨子,家資豪富,當鋪、錢莊遍佈江淮,但卻是胸無點墨的一個草包。也算是揚州一名人,知道他的不在少數,口口相傳之下,一衆落第秀才立時間就轟動起來。

很快就有人叫道:“這裡還有一個程光奎,也是個草包,蘇州鹽商的兒子。”

這一下,所有的秀才又呼啦一下圍上前去看榜,這次不是看自己中榜沒,而是想在榜上找找看有沒有自己認識的草包榜上有名,很快就又有人叫道:“沒天理啊,餘繼祖也榜上有名。”

很快,榜上鹽商鉅富、達官貴人的子弟被一個一個的揪了出來,這時也沒誰去探問這些人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了,僅僅是二百餘人的榜上,竟然有四十多人是鹽商鉅富、達官貴人子弟,這其中的貓膩,那是一眼便知。

一羣原本落寞的落第秀才一下就變的悲憤莫名,羣情激奮的他們立時就成羣結隊的衝下了大街,不到一個時辰,科場舞弊的風聲就傳遍了江寧城的每一個角落。

江寧城的各個茶館、酒樓、青樓,街頭巷尾,都有義憤填膺的落第秀才們在肆意痛罵,不滿的情緒很快就蔓延開來。

(未完待續)

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章 初露崢嶸第564章 發作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89章 眼紅第88章 廢了他第623章 晉封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64章 方苞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06章 割辮子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05章 糾結第489章 出征第102章 發飆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74章 海軍招兵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532章 托兒第566章 收服第129章 刺殺(上)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00章 機會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702章 密謀第9章 票號(上)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630章 無意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18章 發行銀票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197章 替罪羊第123章 旱情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00章 機會第397章 誘導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186章 述職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19 忽悠康熙第612章 爭執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560章 考覈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32章 牛B總督第496章 徵日(五)第654章 苦肉計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616章 江南第577章 勸輸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704章 錢法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283章 下馬威第58章 海關改革第560章 考覈
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章 初露崢嶸第564章 發作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89章 眼紅第88章 廢了他第623章 晉封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64章 方苞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06章 割辮子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205章 糾結第489章 出征第102章 發飆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74章 海軍招兵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532章 托兒第566章 收服第129章 刺殺(上)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00章 機會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702章 密謀第9章 票號(上)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630章 無意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18章 發行銀票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197章 替罪羊第123章 旱情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00章 機會第397章 誘導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186章 述職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19 忽悠康熙第612章 爭執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560章 考覈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32章 牛B總督第496章 徵日(五)第654章 苦肉計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616章 江南第577章 勸輸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704章 錢法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283章 下馬威第58章 海關改革第560章 考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