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露崢嶸

奉旨在家休養了十餘日,胤禎的身體已基本恢復,這一日,胤禩、胤禟、胤誐三人又來探望,胤禎聞報急忙迎了出去,這一段時間,他考慮了很多,雖然康熙最恨結黨,但“八爺黨”他是不可能退出了,一則,現在自身的根基太淺,以後很多事,都還需要他們呼應。二則,不能給人造成他胤禎是牆頭草的印象,官場自有官場的規則,牆頭草的結果就是四面不討好。

更爲主要的是康熙,康熙絕對不會喜歡一個搖擺不定的皇子,這是臣子的大忌,更是君王的大忌。

既是決定要在“八爺黨”裡面混,胤禎便打算露點鋒芒,先把老二的位置佔住,一旦老八胤禩失敗,自己則順理成章的成爲“八爺黨”的領軍人物。

將老八等三人讓進書房,稍事寒暄,四人便天南海北的閒侃一通。在聊到施琅的次子施不全(施世綸)時,胤禎順勢就將年羹堯盤出,年羹堯是胤禛爭奪皇位的得力干將,而且在八爺黨和老四胤禛之間總是搖擺,若是現在能把他徹底的拉過來,倒是一着好棋。

“八哥,年羹堯其人,你有何看法?”

“年羹堯?”胤禩微微一怔便輕笑道:“這小子可是我大清官場一大異類,從四十四年到現在,短短四年時間,就從一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升到正二品的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連升五品十級,聖眷之濃,超乎想象,其父年遐齡,曾任湖北巡撫十二載,家資豐厚。總而言之,這人嫺辭令,工墨翰,長於實務是個難得的人才。”

胤禎開門見山的問道:“既然八哥如此賞識,爲何不將此人網入名下?”

頗爲詫異的瞥了胤禎一眼,胤禩稍稍沉思,才以不容置疑的道:“不可能,雖然年羹堯的原配是明珠的孫女,繼室是輔國公蘇燕之次女,與你八哥、九哥、十哥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年家一族所屬佐領在四十二年就撥在了四哥的名下,這年羹堯現在就是四哥的奴才,而且四哥對他們一家也極爲籠絡,把年羹堯的妹妹納爲側福晉。”

暈,原來是這樣,難怪年羹堯會予人留下搖擺的印象。胤禎大爲失望,這胤禛的運氣還真是好,分封個佐領居然就平空得了個難得的人才。

胤禟這時卻是忍不住問道:“十四弟,你平日裡很少留意大臣,這年羹堯雖說爬的快,但現在也不過是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雖是二品,卻非要職,十四弟爲何對他如此看重?”

胤禎心中暗自苦笑,總不能告訴他們,這年羹堯將來會成爲四哥胤禛的左膀右臂吧,稍稍沉吟,他便道:“年羹堯極受皇阿瑪的賞識,有消息說,他很快就會被外放四川巡撫,四川,天府之國,西北一旦有戰事,其位置便極爲顯赫,飛黃騰達不過早晚而已。”

一番話將胤禩三人震的半天沒反應過來,半晌,胤誐纔怪怪的盯着胤禎道:“十四弟,你這說的也太玄了吧。”

胤禟卻一臉不能置信的問道:“老十四,你哪裡聽到的消息,年羹堯要外放四川巡撫?”

見胤禎沉吟不語,胤禩沉聲問道:“十四弟,你方纔說西北一旦有戰事,這是推斷還是確有消息?”

“推斷!”胤禎毫不猶豫的說道:“準噶爾部狼子野心,葛爾丹雖死,但策妄阿拉布坦卻又是一條養不家的野狼,一旦恢復元氣,必然再次禍亂西北,十年之內西北必有大戰。”

“十年,是不是考慮的太遠了。”胤禟幽幽的道。

“不遠。”胤禩狠狠的盯了胤禟一眼,沉聲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皇阿瑪春秋正盛,別說十年,就是十五年也不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更何況我們……。”胤禩說着話頭一轉,“十四弟,有關年羹堯的消息可準確?”

胤禎沉聲道:“絕對可靠。”

出了宮,胤禟便擠上了老八胤禩的轎子,一落座他便說道:“八哥,十四弟可不簡單吶,這些年來,咱們楞是沒看出來,今兒可算是初露崢嶸啊。”

“豈止是不簡單。”胤禩說着長嘆了一聲,“其心機之深,眼光之遠,我看,衆兄弟中,沒人能比的上他。”

“八哥......”

胤禩擺了擺手,沉聲道:“真是沒想到,他竟然在皇阿瑪身邊佈下了暗子,這些年還真沒看出來。奇怪的是他今兒怎麼獨獨提起年羹堯,爲什麼?難道是提醒我們提防老四?”

“老四?他不過是胤礽的一條狗,防他做什麼?”胤禟絲毫不以爲意的道。

胤禩不以爲然的搖了搖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胤禟見狀笑道:“八哥,有什麼好想的,老十四他用得着跟我們打啞迷?”

“那倒不是。”胤禩皺着眉道:“有些東西,只怕十四自己也沒琢磨透,這纔是我要琢磨的地方。”

胤禟嘀咕道:“有什麼琢磨的,老四跟老二是一體,年羹堯既是老四的奴才,自然就是老二的人了。”

“不會這麼簡單。”胤禩緩緩搖着頭道:“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先看看這個年羹堯是否能巡撫四川?”

乾清宮西暖閣,康熙正在批閱奏摺,四周一片安靜。

突然,門外傳來一句低低的問話聲,“皇阿瑪今天心情好不好?

康熙留神聽了一下,是老十四的聲音,應該是在問侍侯在門外的小太監,便對李德全道“叫他進來,鬼鬼祟祟的。”

等胤禎請過安之後,康熙才擡起頭來,“什麼事,要乘朕心情好的時候才說?”

“皇阿瑪聖明燭照,兒臣一點小心思難逃聖鑑。”胤禎說着又是一個千兒。

康熙微笑道:“免禮,有什麼事說吧,少給我巧言令色。”

胤禎含笑道:“是這樣的,兒臣最近看了些雜書,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請皇阿瑪指正。”

康熙本身就學貫中西,博覽羣書,聽了這話登時來了興致,隨口問道:“都看了些什麼書?”

“回皇阿瑪,是徐光啓的《農政全書》,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王楨的《農桑通訣》王象晉《羣芳譜》,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第569章 大旱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660章 對比第495章 徵日(四)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716章 管理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410章 吃早茶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21章 善後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556章 心結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492章 徵日(一)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72章 君心難測第115章 施世驃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95 章 反應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128章 公行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581章 返京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89章 出征第64章 失算了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251章 亂了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64章 失算了第579章 捐納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67章 不解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57章 壽禮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92章 大變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702章 密謀第711章 商鞅立木後記九第635章 一拍即合後記七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115章 施世驃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12章 匯通天下第722章 解惑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68章 潑天大案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55章 宴請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307章 朝陽門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271章 海軍部第252章 不殺俘虜
第569章 大旱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660章 對比第495章 徵日(四)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716章 管理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410章 吃早茶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21章 善後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556章 心結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492章 徵日(一)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72章 君心難測第115章 施世驃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695 章 反應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128章 公行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581章 返京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89章 出征第64章 失算了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251章 亂了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64章 失算了第579章 捐納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67章 不解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57章 壽禮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92章 大變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702章 密謀第711章 商鞅立木後記九第635章 一拍即合後記七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115章 施世驃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12章 匯通天下第722章 解惑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68章 潑天大案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55章 宴請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307章 朝陽門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271章 海軍部第252章 不殺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