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商鞅立木

貞武這一番話既有用工商雜稅革新以補貼廢除耗羨所帶來的損失,又承諾大力改善官員在離職期、致仕後的俸祿福利,同時還保障婆羅洲的莊園福利補貼兩年後就能受益,雖然不乏有畫餅充飢之嫌,卻也無異於給一衆官員吃了顆大大的定心丸。

即便是心有不甘的官員此時亦不敢再貿然出聲反對,貞武的這些舉措已經將原本鐵板一塊的一衆官員分成了兩大塊,清水衙門,沒有額外進項或是爲官清廉的官員如今定然是倒向了貞武一邊轉而大力支持新政,此時再出聲反對,不僅要遭到貞武的打壓,還要遭受支持新政的官員攻訐,實屬不智,當下一衆官員便紛紛謝恩稱頌。

貞武也沒指望畫幾個大餅就能讓所有官員歸心,能夠分化拉攏一批,再加上滿籍官員,推行新政基本就不存在多大的阻力,見無人再做仗馬嘶鳴,他亦稍稍鬆了口氣,大清的官員總數不多,朝廷發放俸祿的,也就二萬人左右,想比起後世數以百萬計的官員,實是不值一提,提高官員俸祿,他的壓力並不大。

再則提高官員俸祿福利,保障官員在離職期、致仕後的俸祿福利不僅能夠分化推行新政的壓力,也是大力整飭吏治,推行廉政的先決條件,這筆賬,不論怎麼算,都是相當合算。

待的一衆官員頌揚之聲稍減,貞武纔開口道:“大學士,內閣學士,六部、九卿主官留下,餘者暫且退下。”

衆人一聽便知這是要開始早朝了,紛紛行禮躬身退出,一應與早朝相關的官員,也就是備貞武和六部主官有事諮詢的官員,則退出門外侯着,以便隨時諮詢,能夠隨叫隨到,與早朝無關的官員則紛紛趕回署衙,精心準備爲新政搖旗吶喊的文章。

由於是貞武出巡晉陝回京的第一個早朝,事情繁多,待的早朝結束,已是日上三竿,下朝回到澹寧居前殿,貞武呷了口茶,略一沉吟,便吩咐道:“宣胤祉、胤禩、胤祥、胤禑、張鵬翮、蕭永藻、嵩祝、趙申喬、鄂爾泰、田從典覲見。”

聽的貞武報出一長溜的名字,包福全忙謹慎的複述了一片,見貞武點頭,他才躬身退出,隨後便吩咐一衆小太監飛快的去傳旨。

貞武則乘着這空擋稍事洗漱更衣,換了一身常服,隨後又用了些餑餑,包福全待他淨手喝茶,才躬身進來稟報道:“皇上,誠親王胤祉、廉親王胤禩等大臣已在外侯着。”

貞武放下茶盅,點了點頭,道:“讓他們進來。”

胤祉、胤禩一衆人亦不清楚貞武召見他們的目的,一個個都是滿肚子納悶,新政事宜已經定了下來,還有何事?而且還同時召見那麼多人,衆人魚貫而入,在胤祉、胤禩兩人的帶領下齊齊叩首道:“奴才胤祉等,恭請皇上聖安。”

貞武微微擡手道:“免禮。”稍稍一頓,他才接着道:“都賜座。”

俟衆人謝恩落座,貞武瞥了一眼趙申喬,才從容道:“趙申喬在早朝上對士紳監督地方官員有所質疑,此事,朕與上書房大臣商議過,行使監督之權的士紳,將由本地士紳公舉,名額是有限制的,最多也就三、五人。

自明以來,州縣官員的主要職責已經變成了徵收賦稅、力役和維護地方統治秩序,在推行新政之後,因爲利益的關係,士紳與官員必然形成對立的局面,由士紳監督地方官員,不僅提高了士紳的地位,也是出於保護士紳的利益的考慮,同時,也能防止地方官員貪賄害民,而且有利於宗族保護自身的權益。”

趙申喬沒料到貞武一來就解釋這事,更未想到這條新政背後還有如此多的益處,至少貞武所說的在表面上是立得住腳的,他忙躬身道:“皇上高瞻遠矚,微臣着實愚鈍,渾未意識到這條新政竟是一舉數得的利國利民之舉。”

貞武點了點頭,便看向在座的衆人,沉吟着道:“春秋以來,影響甚巨的變法有四,即商鞅變法,王莽新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然而,除了商鞅變法堪稱成功之外,餘者皆是人亡政息,是何緣由?諸位皆是大清棟樑,議議這個中原因,諸位儘可暢所欲言,朕不以言罪人。”

衆人一聽這話,登時就明白過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廢除耗羨、士紳監督地方官員等四條新政堪稱是第五大變法,貞武這是要他們以史爲鑑,吸取歷代變法的經驗教訓,爲順利推行新政做準備,看來,新政可能在短期內就會推行。

在座衆人中,胤祉、趙申喬、鄂爾泰、田從典四人皆是是第一次被貞武召集參與如此重大事情的商議,老三誠親王胤祉微微有些動容,老十四此舉,無異是表明欲將他納入核心圈子,趙申喬倒是頗爲淡然,攤丁入畝一直就是他跟進的,鄂爾泰、田從典則大爲激動,因爲這無疑是貞武要重用他們的信號。

衆人思忖了半晌,胤禩便率先開口道:“皇上,臣竊以爲,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離不開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商鞅變法十八載,已足夠在變法中獲益階層壯大到足以抗衡反對階層的地步,而其他三次變法,王莽新法,王安石變法皆時間太短,無法培植得利階層,張居正變法雖然時間稍長,卻也不足以培植得利階層,而且反對階層實力太過強盛。”

聽的這話,衆人心裡都是一緊,攤丁入畝實則就是張居正變法的延伸,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廢除耗羨這二條甚至更狠,同樣是得罪遍天下的官員士紳,這反對階層同樣強大,不過一想到貞武是皇帝,而且今年才二十七歲,衆人便不由的鬆懈下來,只要這主子不中途變卦,就不存在任何風險,當然,對於事事都要革新,皇權高度一統的貞武,他們根本就不擔心他會中途變卦。

貞武微微點了點頭,含笑道:“說的在理,商鞅獎勵軍功,推行制定軍功爵制不僅減小了變法的阻力,分化了舊有利益階層,也壯大了變法獲益階層。”

見胤禩拔了頭籌,胤祉亦跟着道:“臣竊以爲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在於秦孝公堅定不移的支持,而王安石變法宋神宗是中途對變法產生動搖、張居正變法的明神宗則是最後變卦,使的變法難以徹底貫徹。至於王莽,雖然沒有變卦,但其新法實是復古,不合時宜。”

貞武微微笑道:“朕極力推行新政,自不會有半途變卦之慮。”

張鵬翮一直沒有吭聲,心裡卻在琢磨貞武讓他們討論四大變法的用意,以史爲鑑,這主子推行新政最想遵循哪一個經驗?

見無人開口,蕭永藻微微欠身道:“皇上,奴才竊以爲,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乃是遵循了循序漸進的結果,商鞅變法實則是分爲先後兩個階段。

初步階段,商鞅是以獎勵耕戰爲主,此階段長達十年之久,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變法經驗、也積攢了人脈,培養了支持變法的力量和階層,爲日後的深度變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商鞅推動秦王遷都咸陽,覺的時機成熟了,才進行第二階段的深度變法,在極小的阻力下,順利貫徹新法,一舉徹底改變了整個秦國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

也正是因爲如此,秦孝公死後,殺死商鞅的秦惠王爲了國家的穩定,不得不繼續執行商鞅之法,這一切皆得益於其深厚的基礎。”

循序漸進?貞武眉頭微微皺了皺,才沉吟着道:“攤丁入畝實則便是源於張居正的變法,在試行,以及江南全面推行攤丁入畝之時,不少州縣實則已經實行多年,此時全面推行,亦算是循序漸進。”

聽的這話,趙申喬一躬身道:“皇上,雖然如此,但在江南推行攤丁入畝亦是阻撓重重,士紳富戶多有反對,各地署衙不時有刁民藉故生事,譏諷怒罵之聲不絕於耳,如今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廢除耗羨,不少地方官員亦勢必從中作梗,微臣懇祈在推行新政之時,加大對吏治的整飭力度。”

聽的這話,張鵬翮登時明白過來,忙緊跟着道:“皇上,推行新政與整飭吏治不可混爲一談,推行新政首重豎立朝廷威信!必須言出如山,令行禁止,如此才能震懾地方官員、士紳豪強,商鞅立木,便是爲了取信於民,亦正是基於此,商鞅變法才得以成功。”

貞武極爲讚賞的看了他一眼,又掃了衆人一眼,才道:“變法之成敗,因素很多,但朝廷之威信,信譽至關重要,要讓官紳士民相信朝廷,信任朝廷,新政才能得以徹底貫徹執行!朝廷能穩如磐石!

對於朝廷而言,政治危機、經濟危機、軍事危機皆不足道,朕最怕的是信任危機,如果官紳士民對朝廷的政令皆不信任,朝廷分崩離析亦就爲時不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實則便是信任二字。”

(未完待續)

第344章 扳腕子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501章 徵日(十)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242章 出征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52章 佈局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556章 心結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9章 票號(上)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570章 天道第556章 心結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572章 紫竹林第57章 戰功封爵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21章 善後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133章 祈雨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7章 分府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69章 大旱第509章 突破點第6章 都是精英第588章 試探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02章 發飆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561章 入營第51章 海關制度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446章 叩關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729章 去熱河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77章 勸輸第622章 棘手第313章 合流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77章 薄懲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722章 解惑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91章 工商雜稅第127章 不賣帳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599章 使團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612章 爭執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643章 捅馬蜂窩
第344章 扳腕子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501章 徵日(十)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242章 出征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52章 佈局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556章 心結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9章 票號(上)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570章 天道第556章 心結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572章 紫竹林第57章 戰功封爵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321章 善後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133章 祈雨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7章 分府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69章 大旱第509章 突破點第6章 都是精英第588章 試探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02章 發飆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561章 入營第51章 海關制度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446章 叩關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729章 去熱河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77章 勸輸第622章 棘手第313章 合流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77章 薄懲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722章 解惑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91章 工商雜稅第127章 不賣帳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599章 使團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612章 爭執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643章 捅馬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