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不解

貞武緩緩的啜了口茶,瞥了胤祉一眼,才道:“胤祉意志不堅,遇難則退,爲臣尚可,豈能爲君?”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這是皇阿瑪對三哥的評語。”

聽聞是康熙對他的評語,胤祉不由大爲沮喪,想想也確實如此,太子胤礽兩度廢立,他都大有機會,卻是稍遇挫折,便偃旗息鼓,康熙有此評語,亦不爲怪。

見胤祉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貞武放緩了語氣,道:“二哥被廢時,朕早有言再先,一衆兄弟皆是皇子,有爭儲之心,乃是人之常情,與八哥的君子之爭就不說了,與四哥勢如水火,朕也只是譴他去歐洲,回來之後,還要大用,三哥在佔盡優勢之時,尚不能如願,難道如今仍然放不下?”

這話可就重了,胤祉凳子還未坐熱,忙又跪了下來,磕頭道:“皇上明鑑,臣絕無此心,皇上繼位,乃是皇阿瑪親口傳詔,得位之正,天下皆知,微臣豈敢再生覬覦之心,況且,自天津之變後,臣便已絕了爭儲之心,豈能到如今仍放不下?”

說到這裡,他已是明白了貞武的心意,忙接着道:“臣身爲親王,自當爲君分憂,爲朝廷效力,皇上若有所譴,微臣必定竭心盡力,勤謹辦差。”

見胤祉還算識趣,貞武微微點了點頭,略微沉吟,才道:“朕非器宇狹小之輩,亦非不能容人,亦不恥於鳥盡弓藏之事,三哥無須猜忌顧慮,非獨是你,大哥、二哥,朕不日亦會放出來,允准他們展其所長。

三哥精於律算,擅於西學,這些年一直忙於編撰《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成績不菲,如今大清西學人才奇缺,朕欲在京創建大清皇家科學院,不僅要攬盡大清律算、歷學、雜學人才。更要重金招攬歐洲的各色人才,科學院的院長就由你來擔任,選址籌建,招攬人才,都由你操辦,一應費用,朕由內帑劃撥。

另外。大清的官學、書院、西學也由你抓起來,朝廷如今財力寬裕,會逐步分批對全國所有的書院、西學撥款,並且擴大官學規模,十年數木,百年數人,大清要想民富國強,必須得依靠人才。特別是西學人才!”

聽到這裡,胤祉已是有些蒙了,大清皇家科學院!擴大官學規模。給全國的書院、西學撥款,這銀子還不淌水似的往外流,老十四有多少錢?聽到沒聲音了,他纔回過神來,忙躬身道:“微臣領旨。”

貞武呷了口茶,瞥了他一眼,道:“三哥不要小瞧了這份差事,皇家科學院乃是歷朝歷代未有之創舉,更是關係到大清數百年的國運興衰,三哥做爲首任院長。足以讓你留芳百世。

教育亦是國之大事,再窮,朕也要咬牙堅持投入,隨着官學、書院、西學的規模擴大,教育這一塊遲早會獨立成部,朕希望三哥能成爲大清首任教育部尚書。”

胤祉聽的不由一呆。成立教育部?那不是變成七部了?大清皇家科學院又是什麼性質的學院?何以老十四如此看重?如此說來,老十四交辦的這份差事並非是苦差,而是名利雙收的肥差?他也不敢多想,忙躬身道:“皇上有此宏志,實乃大清子民之福,臣胤祉不才,唯有竭心盡力,勤謹辦差。”

貞武微微頜首道:“目前,朕的攤子鋪得大了點,處處都要花錢,教育這塊更是開支巨大,你務必要挑選得力人才,手長貪墨的,朕絕不姑息放縱。”

“臣謹記皇上訓誨。”胤祉忙躬身道。

貞武接連發出的三道諭旨,不到半天時間就傳遍了京師,六部的幾位尚書不由都暗暗鬆了口氣,誰也未料到貞武會以如此溫和的方式奪取六部的掌控權,六部尚書除了刑部滿尚書哈山倒黴透頂,被革職外,基本未動。

這種結果,極爲不合貞武的行事風格,剛剛開衙署事的一衆官員也沒什麼事情,立時就開始三、五成羣的扎堆議論起來,紛紛猜測琢磨,貞武接下來會否對六部的二品大員大幅度是調整?或者是對六部就此罷手,將目標轉移到各院、寺、監、府的大員?

就在一衆官員忐忑不安,胡亂猜測之時,貞武又發出一道諭旨:調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和禮、爲本旗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德勒慎,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調鑲藍旗蒙古副都統翩圖,爲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和克屯,爲鑲藍旗蒙古副都統。調正白旗蒙古副都統睦森、爲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升前鋒參領溫普,爲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升正黃旗滿洲副都統鄂代,爲鑲紅旗蒙古都統。

這道諭旨一出,京師衆官員都來了精神,看來,貞武是準備在開年第一天就一步到位,調整了武將之後,自然就輪到文官了,揣摩的不錯的話,接下來,應該對京師各部院的二品大員進行調整了。

一衆二品大員提心吊膽的等到休衙,也再未見有諭旨傳出,不由都暗鬆了一口氣,看來,對各部院的二品大員和各寺、監、府的三品大員調整,要放到明天去了。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貞武都沒有動靜,再未進行人事調整,這可將一衆二品、三品官員給煎熬壞了,一個個也無心處理公務,每日都眼巴巴的等着諭旨,可接連幾天,貞武都沒有動靜,一衆官員心裡也是大爲疑惑,這到底還調不調整?與其整日裡提心吊膽,還不如來個痛快的。

二月初二,貞武御駕啓程前往天津。

整個京師官員都長長的鬆了口氣,看來,在短時間內,貞武是不會進行人事調整了,放下心來,一衆官員卻又大爲疑惑,琢磨不透貞武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難道就這麼調整一下,便算完事了?這是哪門子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更讓人費解的是,貞武才升遷調換了這麼多武將,又讓十三阿哥總掌兵部對駐京八旗進行清理整頓,按理他此時該坐鎮京城,爲何卻選在此時去了天津?

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97章 誘導第169章 會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710章 揉搓第397章 誘導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216章 四方天第717 章 女工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180章 朝會(一)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7章 小朝會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277章 僱傭軍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67章 不解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233章 掃盲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195章 毒師爺第151章 招撫第616章 江南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212章 不甘心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2章 好色貪婪第715章 捷報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156章 敲竹槓第539章 誤猜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36章 督撫之爭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70章 天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03章 出紅差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44 康熙病危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52章 相親的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07章 朝陽門第645章 內務府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715章 捷報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277章 僱傭軍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70章 天道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22章 家務事第507章 報喜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77章 勸輸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410章 吃早茶第522章 遊說
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97章 誘導第169章 會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710章 揉搓第397章 誘導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216章 四方天第717 章 女工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180章 朝會(一)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7章 小朝會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277章 僱傭軍第73章 一折驚心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67章 不解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233章 掃盲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195章 毒師爺第151章 招撫第616章 江南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212章 不甘心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2章 好色貪婪第715章 捷報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156章 敲竹槓第539章 誤猜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36章 督撫之爭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70章 天道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03章 出紅差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44 康熙病危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52章 相親的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07章 朝陽門第645章 內務府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715章 捷報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277章 僱傭軍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70章 天道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22章 家務事第507章 報喜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77章 勸輸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410章 吃早茶第522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