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帝王心術

皇太子胤礽爲了在康熙面前洗脫自身的嫌疑,而且他對徐元正的陰險也是恨之入骨,這番奏對,可是毫不留情,欲將徐元正置於死地。僅僅‘離間骨肉之親’這罪名就足以讓徐元正抄家滅族。

徐元正也沒料到最先跳出來的居然是皇太子,而且安的罪名大的嚇人,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於朝廷的罪名足以滅他徐家九族的了,登時臉色就雪白一片,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只能強制自己鎮靜,死死的扣住地面的金磚,不讓別人看出內心的怯弱。

佟國維身爲上書房大臣之首,本來是準備站出來喝斥徐元正一番,稍稍替康熙和胤楨挽回一點顏面,胤礽這一出頭,立時就將他嚇住了,這灘水看樣子深的很,形勢不明,還是先觀望的好。

另一位資深上書房大臣馬齊,自去年公推太子一事被康熙毫不留情面的打壓之後,一直就小心謹慎,一看這情形比兩黨之爭還複雜,立馬就三緘其口,張耳傾聽。

都察院左都御史穆丹卻是又急又怒,他是滿大臣,都察院一滿一漢兩個左都御史,卻是以滿爲尊,徐元正此舉根本就沒與他通氣,萬一康熙震怒,怪罪下來,他一個尸位素餐或者是同流合污的罪名是怎麼也跑不掉的,可胤礽安的罪名實在太大,他枉自着急,卻也不敢於在種情形爲自己開脫,只能暗暗在心中咒罵不休。

殿中其他一衆皇子、大臣見到這種奇峰突轉的情形,都不由大感鄂然,同時心裡也是一陣迷糊,這個徐元正難道不是太子一黨的人馬?那他這個急先鋒是哪個陣營的?後面還有沒有後援?

胤楨是最爲意外的一個,這個徐元正既然不是太子一黨又是何方神聖?不會是上海人啊,上海籍官員自己可都調查過,沒他的名字,難道是四哥的陰招?四哥跟太子沒通氣?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從一品的實職大員,就這麼犧牲了?而八條罪狀也着實嚇了他一跳,果然是少做少錯多做多錯,還好,在上海買地的事他們還不知道,否則就是九條罪狀了,要說其它的罪狀,他完全沒在意,可私自回京這條,他確實是疏忽了,忘了自己還兼有個欽差的身份,真是忙糊塗了。

康熙見不是太子胤礽指使,心裡也鬆了口氣,雖然疑惑徐元正的動機,但眼前卻不是盤查的時候,問題是徐元正所列胤楨的罪狀條條屬實,該怎麼迴護?掃了一眼仍然跪在下面的胤楨,卻見他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不由眉頭一揚,“胤楨,對於徐元正的彈劾,你可有回辯?”

胤楨一聽就傻眼了,老康,做人不能這麼不厚道,也不帶這麼玩的,這可是衆目睽睽之下,我什麼事都徵求你意見了,你也都同意了的,這可是有密信爲證的,見康熙眼裡隱隱的笑意,胤楨無奈的想道,今兒是萬壽節,就當哄你開心了,“回皇阿瑪,兒臣所納之妾早已被我門下包衣聶格里齊布琛收爲義女,也擡入漢軍旗,何來漢族民女一說。至於納妾不能提親招搖,兒臣着實慚愧,因爲是初次納妾沒有經驗,不慎被人鑽了空子,下次納妾,兒臣保證不再上當。”

康熙和一衆大臣聽他說到這裡,都差點忍俊不住,卻聽胤楨繼續說道:“至於說私募海關吏員,兒臣也是沒法,江海關吏員都請辭不幹,朝廷又不派人,這江海關總不能不開印辦事,只好先請人了,說到邀買人心,兒臣在上海的名聲可是‘好色貪婪’,要是這也算是邀買人心,兒臣也就無語了,誰愛這個名聲,誰自個去買,兒臣不稀罕。”

聽到這裡,終於有人忍不住笑了,康熙心知這傢伙是在賣乖博取自己開心,卻也禁不住面顯微笑,胤楨一直覷着康熙的臉色,見他開了笑臉,不由略感輕鬆,接着說道,“說到哄擡棉布價格,兒臣只能說徐大人不懂經濟了,棉布收購要設店鋪,要倉儲要轉運,自然就要加價了,虧本買賣的話,兒臣着實填不起這個窟窿。

第六條任用私人掌控棉布貿易,兒臣在上海要監督江海關要造船,要建海軍學院,總不能事事躬親,這請人就在所難免了,這以私廢公,欺君妄上的罪名,兒臣敬謝不敏。惟獨第七第八兩條,兒臣是思念皇阿瑪,想在萬壽節給皇阿瑪一個驚喜,還請皇阿瑪責罰。”

衆人見胤楨一味的插科打諢,而康熙也是面帶微笑,心情也就慢慢輕鬆下來。

康熙對胤楨的應變能力頗爲滿意,點了點頭,才道:“恂貝勒胤楨,不知檢點有違禮儀,着罰俸一年,不奉旨而私自回京,有違朝廷章法,着革去貝勒爵,降爲貝子。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正不守人臣之道,罰俸一年,降三級留任,回家閉門思過三月。”

有沒有搞錯?胤楨登時無語,罰俸也就算了,不指靠那點俸祿,削爵,這處分可嚴重了,可康熙金口一開,他也沒法,只得老老實實的磕頭謝恩,“兒臣謝皇阿瑪隆恩。”

徐元正本以爲等待自己的會的雷霆之怒,卻沒想到竟然這麼輕,當下也忙磕頭謝恩,起身離開大殿回家去思過。

一衆皇子大臣見康熙已開笑顏,本以爲這事會就這麼揭過去,沒料想,結果卻處分的這麼嚴厲,不由的都爲之一寒。未曾料到康熙卻又笑問道:“恂貝子,心裡可是不服。”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兒臣豈能有不服之心,更何況兒臣確有過錯,皇阿瑪賞罰分明,兒臣心服口服。”胤楨心裡卻是暗罵,不帶這麼作踐人的,削了爵,還要當衆調戲,這是什麼口味?口中他卻接着回道:“今兒是皇阿瑪的萬壽節,能讓皇阿瑪開心,也不妄兒臣千里迢迢赴京進孝了。”

“小滑頭。”康熙暗暗笑罵了一句,而後撫了撫鬍鬚,微笑着道,“你的壽禮應該到了吧,還不快呈上來。”

呆在榜上時間不多了,該收的就收得拉。

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125章 十三行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l85章 京報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669章 啓程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07章 想不通第709章 失控第313章 合流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675章 下馬威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14章 調教舉子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277章 僱傭軍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618章 觸底線第633章 揚威第678章 敲打第698章 失控?第139章 滿漢比例後記十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61章 放不下第563章 放縱第32章 牛B總督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611章 棘手第321章 善後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591章 反應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90章 徹查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277章 僱傭軍第90章 兄弟同心第74章 海軍招兵第370章 嚴打?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89章 眼紅第195章 毒師爺第360章 分田地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296章 密謀第127章 不賣帳第226章 玉佩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54章 苦肉計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53章 遭彈劾後記6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169章 會審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457章 壽禮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72章 君心難測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17都是聰明人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7章 滿漢之爭?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1章 胤禎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704章 錢法
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125章 十三行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l85章 京報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669章 啓程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07章 想不通第709章 失控第313章 合流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675章 下馬威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14章 調教舉子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277章 僱傭軍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618章 觸底線第633章 揚威第678章 敲打第698章 失控?第139章 滿漢比例後記十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61章 放不下第563章 放縱第32章 牛B總督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611章 棘手第321章 善後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591章 反應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90章 徹查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277章 僱傭軍第90章 兄弟同心第74章 海軍招兵第370章 嚴打?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89章 眼紅第195章 毒師爺第360章 分田地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296章 密謀第127章 不賣帳第226章 玉佩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54章 苦肉計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53章 遭彈劾後記6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169章 會審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457章 壽禮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72章 君心難測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17都是聰明人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7章 滿漢之爭?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1章 胤禎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704章 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