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喜

聽到提及法海,康熙便由法海的被黜想到了老十三,再聯想到老十四的被刺,他臉上頓時就有點難看,老十三恣意妄行,不忠不孝,法海身爲老師自然是逃不了干係,不是憐惜其才,早就流放了。

不過,想到法海也是老十四的老師,老十四爲他求情也是本份,從這點反而還可以看出老十四的品行,康熙的心裡又平和下來,十三、十四都是法海教的,兩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輕輕“恩”了一聲,康熙不置可否的問道:“還有什麼想法?”

胤禎哪裡知道,康熙這一瞬間轉了這麼多念頭,見他臉色稍緩,不由暗自鬆了口氣,心裡卻是暗忖,不知道老十三到底做什麼事,以至在事隔二年多,康熙仍然不解恨,連帶着法海也跟着倒黴,看來,康熙在一日,老十三是無出頭之日了。

聽到康熙再問,他急忙說出了昨日晚上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回皇阿瑪,京報不僅兼有邸報作用,亦是朝廷強有力的宣傳工具,負有正面引導輿論的責任,必須有嚴格的監督。最終的審覈,自然是皇阿瑪,不過皇阿瑪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篩選,兒臣竊以爲,京報應設一總編,負責篩選、定稿,懇請皇阿瑪爲京報指派一名德高望衆的老臣爲總編。”

德高望衆的老臣?既是京報總編,那自然是才學出衆之人,老十四暗指的誰,李光地?想及此,康熙不由恍然大悟,難怪老十四看不上在押的那羣官員,他竟然是打的這個主意,他頓時不知道說什麼好,朕特意安排讓你去挖太子的牆角,老八的牆角,你偏偏不挖,倒跑來挖朕的牆角,這膽子可真是不小。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進士,進翰林,遷內閣學士、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康熙四十四年晉文淵閣大學士。

李光地現年已經六十八歲,是康熙朝碩果僅存的老臣之一,與他同朝的索額圖、明珠、徐乾學、高士奇都已是昨日黃花,唯他榮寵不衰,越老越受康熙寵信,堪稱熙朝一大異數,他在朝多年,又在吏部尚書、上書房大臣任上多年,門生故吏可謂遍佈天下,雖未結黨,其勢力亦不容小覷,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也都多次對他進行拉攏,但李光地爲人謹慎,平日裡亦是寡言慎行,加上康熙對他恩寵之至,他也根本就不屑於結黨。

康熙也沒想到老十四竟然膽大包天,居然打李光地的主意,而且還要他親手把李光地塞進十四黨,他登時就沉吟不語,李光地若是進了十四黨,朝中以李光地馬首是瞻的一干門生故吏自然是紛紛緊隨,十四黨的實力立刻就會暴增,憑藉着李光地的名望,十四黨在聲望上還要反壓老八一黨。

老十四要負責江南的遠洋艦隊,長期不在京城,也確實需要如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給他挑大樑,更可恨的是老十四根本不急於擴充他的十四黨,放着如此好的機會也不加以利用,就象是吃定了他一樣。

康熙頗爲鬱悶的瞅了胤禎一眼,恨恨的想到,朕既能予之,亦能取之,還怕你能翻得了天?想到這裡,他頓覺釋然,卻是促狹的說道:“朝中才華出衆,又德高望衆的老臣朕倒是想不出來有誰,你心中可有人選?”

這下輪到胤禎鬱悶了,你不想給,不給就是,何苦裝傻賣乖?不過,臨門一腳,不管進與不進,踢還是要踢的,他恭敬的回道:“回皇阿瑪,大學士李光地爲官清廉,長於實務,政績顯著,而且才華出衆,擅於理學,精於義理,在士林中聲譽卓著,出任京報總編,引導輿論,實乃不二人選。”

康熙微點了下頭,“京報總編一職,李光地確實是不二人選,不過,李光地年老多病,卻是難以勝任。”

胤禎一楞,這倒是給還是不給?能不能痛快點?咱倆心裡誰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必要拿年老多病來塞搪?稍稍思忖,他便琢磨出康熙的語氣頗爲鬆動,便決定不再藏着掖着,再狠狠的燒把火,把李光地爭取過來,“皇阿瑪,兒臣這兩日對京報的作用苦思良久,京報發行到地方,僅僅只是單方面的作用,兒臣在想,能否在起到反饋的作用?”

康熙一聽,神情立時專注起來,原本他是心裡不痛快,想吊吊老十四的胃口,沒想到老十四竟然還憋着寶,看來,以後得多多擠壓他才行,他興致盎然的道,“接着說,不要怕說錯。”

禎見把康熙的胃口吊了起來,忙接着道:“京報在各省、府、縣都有發售的網點,傳遞京報的人員回來亦是空手,兒臣在想,能否允許、鼓勵各級地方士紳把當地的一些趣聞、雜談反饋到京城來,各地的飽學大儒亦可以把他們的文章寄來,京報可以從中篩選出精品刊發,這差事繁雜細瑣,僅靠總編一個是忙不過來的,下面須得再設幾名副總編、主編,如此,李中堂便無須太過勞累,掌總就行了。”

康熙一聽,眉頭不由微微一蹙,老十四這是說的隱晦,實際上,這是發動天下的士紳進行監督,與武則天設舉報箱,朱元璋下詔求直言大同小異,這法子倒是不錯,不過那些齷齪官員有的是法子破壞,難以見效,還不如密摺有效。

但是,這法子對於籠絡天下的士子倒有大用,商人重利,文人好名,能夠在京報上刊發文章,對於文人而言,確是揚名的好機會,不愁他們不趨之若騖。

反正閒着也是閒着,能有一點收穫亦是意外之喜,康熙頗爲欣賞的看了胤禎一眼

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30章 龍虎鬥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後記6第225 章賞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654章 苦肉計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30章 皇見皇第330章 龍虎鬥第459章 千叟宴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620章 下血本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82章 九門提督第277章 僱傭軍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69章 意外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154章 收曹顬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606章 接見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11章 棘手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313章 合流第3章 探病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570章 天道第713章 倭奴第66章 關係網第410章 吃早茶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32章 托兒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1章 火器人才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182章 朝會(三)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37章 流寇第354章 羣封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69章 會審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194章 老四反應後記十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669章 啓程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396章 插手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7章 分府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09章 突破點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715章 捷報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706章 割辮子第164章 方苞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30章 龍虎鬥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後記6第225 章賞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654章 苦肉計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30章 皇見皇第330章 龍虎鬥第459章 千叟宴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620章 下血本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82章 九門提督第277章 僱傭軍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69章 意外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154章 收曹顬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606章 接見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11章 棘手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313章 合流第3章 探病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570章 天道第713章 倭奴第66章 關係網第410章 吃早茶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32章 托兒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1章 火器人才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182章 朝會(三)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37章 流寇第354章 羣封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69章 會審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194章 老四反應後記十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669章 啓程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396章 插手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7章 分府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09章 突破點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715章 捷報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706章 割辮子第164章 方苞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