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老四反應

胤禎到十三府邸探望胤祥,在書房密談了兩刻鐘的情況,很快就傳到了康熙和雍親王胤禛的耳裡。

康熙對此是大爲不解,老十四是什麼意思?難不成還想拉老十三入夥?老十三雖然是在德妃身邊長大,又跟十四同一老師,兩人關係尚可,但十三自分府後就一直跟着老四胤禛,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根本不可能倒向老十四。

想到老十四先是爲法海求情,法海起復後,又與十三密談,一環扣一環,要說不是企圖拉攏老十三,還真說不過去,可十三的情況,他明明知道,爲何還要如此做?以老十四的風格,他不可能做無謂之舉。

康熙輕輕嘆了口氣,十三乃性情中人,爲人豪俠仗義,卻又膽大包天,若是不嚴加管束,難得善終,多加磨礪,倒不失一個好臂助,只是磨礪之後,他還是原來的十三嗎?想到這裡,他眉頭微微一蹙,老十四難道是想把十三弄到海軍去?

老十四是什麼意思?海軍是他一手一腳創建起來的,他就不怕十三去了分他的權?就算是想以海軍拉攏十三,可十三遠在海上,對他能有何助益?難道僅僅只是想拉十三一把,把十三拉出京城這個是非圈?不過,海上風險太大,讓十三出海,亦是甚爲堪憂,康熙一時間不由有些患得患失。

而雍親王胤禛聽到這個消息,卻是驚出一身冷汗,密談?這個老十四該不會把遇刺的事告訴胤祥,以胤祥的機靈和對他的熟悉,一聽就該猜到是他‘粘杆處’的手筆,如此一來,胤祥會如何看自己?

想到這裡,他對鄔跛子一肚子意見,刺殺老十四,現在看來是一着臭不可聞的臭棋,當初怎麼就會採納了他的意見?現在倒好,老十四沒除掉,反而惹了一身的麻煩。轉念想到李光地入了十四黨,老十四現在已經是一飛沖天,他又不覺一陣煩悶,鄔跛子看的倒是賊準,只是也是以陰謀爲主,跟自己一個路子,有失偏頗。

‘粘杆處’的那羣人也真是酒囊飯袋,出動二百人竟然都無功而返。胤禛在心底恨恨的罵了一陣,拔腳往後花園而去,一路尋思,該尋一個陽謀爲主的人才,陰陽相濟,方爲正道。

南院菊花,鄔思道獨自一人悠然自得的擁爐品酒賞雪,雖然胤禎回京之後,京城風雲變幻,但一切均在他預料着中,眼下這段時間,沒什麼事值得他操心費神,他樂的逍遙自在。

胤禛來到菊花,見此情形,不由輕笑道:“先生好雅興。”

“四爺見笑了。”鄔思道拱手一揖,微笑道:“思道生於南方,最喜圍爐賞雪飲酒,今日天公做美,頓生閒情逸致。四爺何不拋開心思,一道觀賞?”

“呵呵,我是個俗人,專爲煞風景而來。”胤禛笑着坐下,自斟自飲了一杯,才道,“李光地入了十四黨,老十四現在可謂是聲勢大振,法海也起復了,遷大理寺卿。”

鄔思道悠然說道:“四爺何必爲此煩惱,十四黨也好,八爺黨也罷,興衰皆在於聖上一念間,興也由他,衰也由他,無非是過眼煙雲,四爺何必爲表象迷惑?法海起復,倒是值得四爺關注,可是十四爺爲其求的情?

法海乃十三爺和十四爺的老師,因十三爺獲罪,又因十四爺升遷,際遇之奇,莫過於此,不知道聖上對法海的起復是純看在十四的功勞上,還是心裡的怨恨已經消了,仰或是兩者皆有?四爺倒可敲敲邊鼓,十三爺可是四爺的一大臂助。”

胤禛卻是一臉的苦笑,沉聲道:“老十四今日去探望十三弟了,兩人在書房密談了兩刻鐘,送十四走後,十三弟的神情顯的少有的輕鬆。”

鄔思道神情登時一凝,身子不自覺的往前一傾,“四爺是擔心十四爺會將被刺的事告訴十三爺?”

胤禛沒做聲,只是凝重的點了點頭。

沉吟良久,鄔思道才道:“聖上極重名聲,十四爺遇刺一事,他定然會囑咐十四爺不得外傳,而十四爺亦不是不知道輕重之人,在沒任何線索的情形下,豈會與十三爺談及此事?十三爺神情輕鬆,許是因爲法海起復的消息,讓他感到振奮,讓他感到解脫。”…。

胤禛卻是緩緩搖了搖頭道:“老十四亦是久經大事之人,若僅是法海起復之事,豈有必要密談?先生不必諱言,本王做事,歷來是未謀勝,先謀敗。”

見胤禛如此說,鄔思道也不藏着掖着,肅然說道:“最壞的情形,莫過於十四爺告訴了十三爺被刺的情形,十三爺自此對四爺疏遠,但以四爺與十三爺的感情而言,還不至於背叛,十三爺豪俠仗義,若是背叛四爺,不可能會流露出輕鬆的神情。

十三爺爲人開朗,性情豁達,但自廢太子之後,又受聖上降旨責罰,當着一衆兄弟面羞辱,其心裡承受壓力極大,僅是法海起復,他不會在送十四爺之後流露出如此明顯的輕鬆神態。

思道斷定,十四爺定然是承諾了十三爺極爲嚮往的事,他纔會如此輕鬆,什麼事是十三爺嚮往的?什麼事又是十四爺能辦到的?

離京,海軍,離開京城,十三爺就不會再遭受一衆兄弟的白眼,而且十三爺早就在我們面前流露過離京去海軍剿海賊的想法,而海軍是十四爺一手建造的,由他出面懇請聖上,讓十三爺去海軍,聖上定然是欣然允准。”

聽完鄔思道抽絲剝繭一般的剖析,胤禛已經是深信不疑,兩人對十三的性情、習慣都甚爲了解,這番剖析可謂是絲絲入理。

鄔思道卻是接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十

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86章 述職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133章 祈雨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591章 反應第143章 手銃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621章 反應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02章 李衛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571章 試探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後記5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章 恩威並施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622章 棘手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8章 發行銀票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620章 下血本第3章 探病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495章 徵日(四)第92章 德妃第180章 朝會(一)第636章 猜不透第554章 自保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04章 錢法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181章 朝會(二)第704章 錢法第9章 票號(上)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477章 升級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72章 君心難測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489章 出征第725章 西花園第678章 敲打第216章 四方天第660章 對比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22章 遊說第544 康熙病危第644章 暢春園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360章 分田地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41章 允准出京後記四
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86章 述職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133章 祈雨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591章 反應第143章 手銃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621章 反應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02章 李衛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571章 試探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後記5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2章 恩威並施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622章 棘手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8章 發行銀票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620章 下血本第3章 探病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495章 徵日(四)第92章 德妃第180章 朝會(一)第636章 猜不透第554章 自保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04章 錢法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181章 朝會(二)第704章 錢法第9章 票號(上)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477章 升級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72章 君心難測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489章 出征第725章 西花園第678章 敲打第216章 四方天第660章 對比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22章 遊說第544 康熙病危第644章 暢春園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360章 分田地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41章 允准出京後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