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皇見皇

見衆人滿臉疑惑,貞武也知道他們不可能說的出原因,呷了茶,他才接着道:“相較於弓矢刀劍,火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不斷的改良更新,改良火器的威力可謂是有目共睹,朕明確的告訴你們,火器的改良如今纔算是起步,大清十年或是二十年後的火器威力將遠甚於當前之改良火器。”

聽的火器威力還能夠大幅提高,幾人皆是將信將疑,大清如今之改良火器就已經如此犀利,還能夠提高到何種地步?倒是胤祥不太懷疑,老十四的海軍就是靠改良火器之利而戰無不勝的,老十四對火器的改良亦極爲重視。

他在天津就組織了大量的人手在進行火器和火藥的改良研究,鍊鐵、鑄造作坊亦同樣是大力提倡改良。以老十四無利不起早的個性,肯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去從事改良研究,定然會卓有成效的,十年二十年怕是都不要,火器就將迎來新的改良。

老十四的意思是,只要大清總是掌控着最新式的威力巨大的火器,就根本無須擔心會出現‘三藩之亂’那樣的情形,這倒是事實,只要海軍和禁衛新軍不象八旗兵丁那樣迅速的跨掉,確實不存在封國禍亂的可能。

微微一頓,貞武便繼續說道:“朕對火器火藥的改良信心十足,亦正是基於這點,朕才根本不慮周邊封國會出現尾大不掉,割據自立等弊端,況且,大清如今疆域遼闊,在四周邊疆分封,與漢唐宋元明以及國朝開國之初的情形皆是大爲不同,根本不慮封國有禍亂大清的機會!

四周邊疆分封可謂是有分封之利而無分封之弊,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分封,周邊藩屬將盡納入大清之版圖,不再是名義上,而是實實在在的大清疆土!朕不介意再多劃出幾個行省。”

十月十八日,天氣晴朗。

京師通往承德的御道上,貞武率領着五百扈從一路縱馬急馳,這條全長四百二十里的御道不僅是大清最好的道路,亦足以堪稱是整個世界最好的一條道路,御道寬十尺,厚一尺,用沙子、石灰和土混合而成,這些材料被一層層拌勻,鋪好,再用力夯實,整條御道的路面皆像水泥一樣堅硬,光滑而清潔,而且養護的十分周全,每年皆要大修兩次。

承德,熱河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

煙波致爽殿西暖閣是康熙的寢宮,牆壁與紫禁城一樣皆爲爲雙層,外層是磚牆,內層爲木板牆,外面雖是寒風蕭瑟,但屋裡卻是溫暖如春,年老體弱自然分外懼寒,自天氣寒冷之後,康熙一天到晚的活動範圍就沒離開過煙波致爽殿。

經過一年多的調養,康熙的中風症狀已大有起色,雖然說話還有些慢有些費力,但吐詞清晰已與常人無異,只是身體仍是十分虛弱,行走艱難。不過,他對於京師的關注卻是沒有放鬆過。

貞武輕騎簡從往承德而來的消息不過大半日工夫就傳到了避暑山莊,聞報後,康熙半晌沒有做聲,沉吟良久,他才吐出一句:“做賊心虛。”

第四日一早,貞武一行便趕到了避暑山莊,大門外一如平常,並無盛大儀式恭迎聖駕,唯有康熙身前的領侍衛內大臣伊德、富爾丹和總管太監李德全帶着一衆兵丁和太監恭候在門口,見此情形,貞武心裡反而微微鬆了口氣。

不待貞武下馬,伊德、富爾丹、李德全便快步迎了說來,就地跪叩道:“奴才伊德等恭請皇上聖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的三人禮畢,貞武才含笑道:“皇阿瑪在何處?”

“回皇上。”李德全起身恭敬的道:“太上皇在煙波致爽殿,特令奴才等前來恭迎皇上。”

貞武點了點頭,便邁步前行,伊德、富爾丹、李德全忙跟了上去,避暑山莊貞武並不陌生,以前經常隨康熙前來,只是這幾年下江南之後,他才未來,一路緩行,到的煙波致爽殿外,他便見康熙一身便服在兩名太監的攙扶下立在大門口,忙急步上前,一撩袍子,跪下道:“皇兒胤禎恭請皇阿瑪聖安。”

見貞武亦是一身便服,康熙微微點了點頭,微笑着道:“外面冷,進來吧。”

貞武忙起身上前,親自攙扶康熙進入西暖閣,侍候康熙落座,他卻未敢就坐,康熙伸手指了指早就準備好的一張太師椅道:“坐。”

貞武早就留意到那張太師椅與康熙的炕乃是一般高,忙躬身道:“皇兒不敢。”

康熙微笑着道:“皇帝無須拘禮。”說着又對李德全指了指,李德全忙招手叫外面的小太監奉茶,見康熙再無指示,便領着一衆太監宮女退了出去。

貞武謹慎的坐了半個屁股,便直言不諱的道:“皇兒聽聞皇阿瑪龍體大有起色,便快馬趕來探視,皇阿瑪龍體康泰,實是大清之福,大清皇室之福。”

“這得益於你請來的藏醫。”康熙緩慢的說道:“邀天之幸,能在有生之年,優遊養性,親眼目睹大清之變化,時時聽聞皇兒之令名,朕已此生無憾。”

見康熙一來就明確表態要優遊養性,不插手朝廷事物,貞武不覺有些不安,知道他看破了自己的來的目的,正琢磨該如何解說,康熙已接着問道:“歐洲大捷可真?”

“回皇阿瑪,歐洲大捷已經證實。”貞武忙回道:“自歐洲返航的商船隊,船員水手不少,更有護航之海軍戰艦,歐洲海戰大捷,確是事實。”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征伐歐洲,不僅關係到大清海外分封的成敗,亦關係到南洋澳洲能否徹底鞏固下來,事關大清國運,他自然是最爲關心,如今既是海戰大捷,至少說明大清海軍的火炮要強於歐洲,如此,即便是在美洲要與歐洲各國聯軍打一場陸戰,亦無所畏懼,海戰尚且不懼,何懼陸戰?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問道:“西北可有異動?”

西北?貞武知道定是調動一萬禁衛新軍前往西安之事引起了康熙的擔憂,他忙欠身道:“回皇阿瑪,西北目前尚無異動消息,皇兒加強西安的兵力,乃是未雨綢繆,亦是有意將西安擴展成一大軍事中心,以震懾輻射整個西北,西安的禁衛新軍,皇兒預計逐步增加到六萬。”

六萬禁衛新軍!這可是大手筆,以禁衛新軍的戰力,貞武這個部署就不是單單對付準噶爾了,看來他是準備在西北大打出手,繼續開疆拓土了,想到這裡,康熙不由瞥了貞武一眼,這個老十四果然是比他更有野心。

沉吟片刻,他便緩緩問道:“對於兵制的革新,你是如何想的?”

見康熙終於問到兵制問題,貞武亦稍稍鬆了口氣,八旗制度是大清的根本,康熙若是不問,問題可就嚴重了,略一沉吟,他便開口道:“皇阿瑪,海軍和禁衛新軍皆是全部裝備火器,一色的火槍和火炮,戰力遠甚於八旗綠營,取代八旗地位,已是必然,駐防八旗在解除了束縛之後再通過滿漢聯姻,完全可以與綠營合成一體擔負起駐防地方之重任,這實際與之前的八旗綠營之分沒有多大的區別。

皇兒如今已經盡收下五旗兵權,一統八旗兵權,下一步則是打破八旗壁壘,不再以旗統兵,繼而逐步擴大旗人的數量,徹底改變以少馭多的局面,至於平衡和牽制,皇兒擬在京師、盛京、西安、成都、江寧、廣州、噶羅巴、暹羅、澳洲設立九大軍事中心。”

康熙聽的眉頭一皺,西安是作爲軍事中心的試點?老十四在西安一地就部署了六萬兵力,九大軍事中心,至少就是近六十萬人,再加上海軍和駐防地方的八旗綠營,大清的兵力豈非要上百萬?以此來牽制平衡倒是沒有問題,只是朝廷養的起嗎?

微一思忖,他便明白了貞武的想法,噶羅巴、暹羅、澳洲三地的兵丁根本無須朝廷供養,不僅不需要朝廷供養,而且還能爲朝廷增鉅額的收入。

微微點了點頭,他才接着問道:“大量的擡籍,會否再度引發旗人生計問題?”

“不會。”貞武毫不猶豫的說道:“皇阿瑪,在二十年內根本無須擔憂旗人生計問題,如今大清正加速海外和大陸擴張,旗人數量即便翻一番亦無法滿足兵力的擴張需要,因此,皇兒準備大量輸入奴隸,並且準備大舉從民人中徵召兵丁。”

“大舉徵召民人入伍?”康熙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

貞武點了點頭,肯定的道:“是的,皇兒一直未將海軍中非旗籍者擡籍,便是欲以海軍爲垂範,在禁衛新軍中亦大量徵召民人,大清不獨是旗人的大清,是所有旗人和民人,是所有滿漢蒙回藏各族的大清,所有大清子民皆有爲大清開疆拓土,保衛大清的職責。

必須讓大清所有的子民皆能夠享受大清開疆拓土帶來的榮耀和財富土地名利地位,唯有如此,他們日後纔會義無反顧的擔起捍衛大清權益,守護大清疆土的職責,唯有如此,大清才能夠徹底改變以少馭多的局面,才能穩如磐石,綿延千秋!”

(未完待續)

第587章 準備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561章 入營第607章 想不通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628章 困境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93章 探望十三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102章 發飆第202章 李衛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129章 刺殺(上)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636章 猜不透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90章 兄弟同心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4撩撥康熙第77章 胤楨印象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14章 大局第645章 內務府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66章 關係網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394章 黃帶子後記6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219章 打狗港第509章 突破點第125章 十三行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104章 沙船協會後記三第76章 康熙偏心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292章 大變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26 提點老八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607章 想不通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202章 李衛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448章 倭子國第653章 尋開心?第698章 失控?第522章 遊說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422章 家務事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143章 手銃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後記5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92章 德妃第77章 胤楨印象弟111章旁觀者清第714章 大局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313章 合流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603章 出紅差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
第587章 準備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561章 入營第607章 想不通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628章 困境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93章 探望十三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102章 發飆第202章 李衛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129章 刺殺(上)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636章 猜不透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90章 兄弟同心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4撩撥康熙第77章 胤楨印象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14章 大局第645章 內務府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66章 關係網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394章 黃帶子後記6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219章 打狗港第509章 突破點第125章 十三行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104章 沙船協會後記三第76章 康熙偏心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292章 大變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26 提點老八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607章 想不通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202章 李衛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448章 倭子國第653章 尋開心?第698章 失控?第522章 遊說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422章 家務事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143章 手銃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後記5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92章 德妃第77章 胤楨印象弟111章旁觀者清第714章 大局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313章 合流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603章 出紅差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