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

京城,崇文門,步軍統領衙門。

皇太子胤礽臉色陰沉的坐在簽押房內,進京半日,沒有一個好消息,壞消息卻是源源不斷,感覺上整個京城就象一個巨大的陷阱,他不由擰眉凝思,京城的佈局是出自誰的手筆?坐纛兒的兩個皇子是老五、老九,老五爲人敦厚,又素不參與爭儲,老九雖然陰險,卻不似有這分能耐,否則老八一黨何至於現在這光景?

上書房留值大臣是蕭永藻,張鵬翮,二人分屬八黨和十四黨,此二人倒是一文一武,聯手佈局倒是有幾分可能,難道老八與老十四早就暗中聯手了?那倒甚是可慮。

正自傷神,護衛索安泰急步走了進來,行禮之後,卻是欲言又止,胤礽無所謂的笑了笑,道:“今日聽的壞消息夠多了,再多一件亦無妨,說吧。”

索安泰躬身道:“稟皇太子,內務府三旗三千兵馬控制着皇宮景運門、隆宗門、順貞門、神武門等要害之地,奴才前去與內務府總管赫奕交涉換防,赫奕斷然拒絕。”

“恩?”胤礽眉頭一跳,這幾門不換防,他如何能放心住進皇宮?內務府總管赫奕這人他很清楚,歷來眼裡就只有康熙,性子極爲冷淡,很不好打交道,略微沉吟,他才沉聲問道:“他怎麼說?”

猶豫了下,索安泰才道:“他說沒有皇上的確切消息,他不會考慮換防。”

“混帳東西!”胤礽低聲咕噥了一句,便默然不語,內務府三旗在京城有七千兵馬,皆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組成,這些兵馬將領極不容易收買,若是來硬的,只能逼反他們,現如今他手頭兵馬奇缺,可損失不起,再說。內務府三旗雖然不能爲他所用,至少能幫着守護皇宮和暢春園,爲他節約不少兵力,沉吟半晌,他才道:“去跟赫奕說,把景運門讓出來即可,否則我如何回毓慶宮?”

“喳。奴才這就去。”索安泰鬆了口氣,忙躬身退出。

胤礽卻是煩悶之極。他的一衆黨羽、心腹盡皆被轉移出城,一個也不曾給他留下,庫存的火藥也被悉數毀去,連火藥作坊的工匠都被帶走,城牆上的火炮都成了擺設。內務府三旗七千兵馬又調動不了,城外還有數萬大軍虎視耽耽,真可謂是內外交困。

正自頭痛,卻聽的親衛在門外稟報道:“稟太子,王掞,王中堂到了。”

王掞亦是康熙的老臣。大學士,上書房大臣,歷任刑部、工部、兵部、禮部尚書,曾給胤礽授過課。是老牌子的太子.黨,一聽他來了,胤礽一喜,立刻起身迎了出去。

王掞已經六十有七,卻身體康健,精神矍鑠,對於太子兵變挾持羣臣宗親,他是極爲不滿。雖然知道太子此舉是被逼無奈,但此舉無異於篡位。即便繼位,身後也會落下罵名。連帶着他,也將被牽累,他此番前來,便是儘量爭取說服太子釋放人質,稍稍挽回一點影響。

見胤礽迎了出來,他忙上前請安見禮,“微臣王掞給皇太子請安。”胤礽急忙上前一把架住,道:“藻儒不必多禮。”

二人進房落座,王掞便道:“海軍三千孤軍北上,想來皇上已是龍馭上賓,太子若是多等幾日,情形恐將大不一樣。”

迂腐!胤礽暗罵了一聲,臉上卻是一副悔之晚矣的神情,稍稍沉吟,他才道:“事已至此,悔之不及,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目前局勢不穩,一衆大臣、宗室親貴亦不能總是羈押不放,藻儒有何建議?”

“嚴密控制內城,暫時封閉城門,釋放一衆王公大臣。”王掞沉吟着道:“太子如今第一要務就是招攬人心,爲登基做準備。實則很多大臣都已經預料皇上已經駕崩,海軍一旦抵達京城,必然會有更多人相信這點,羈押不放,既不得人心,微臣亦不便遊說,而且無端造成緊張氣氛。”

一聽王掞主動提出幫他招攬人心,胤礽不由大喜,王掞歷任要職,門生故舊不少,有他從中斡旋,定然能夠拉來不少大臣,封閉城門,再釋放大臣宗親,不過是羈押的範圍大點而已,也不慮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樣來,他當即便點頭道:“行,我馬上安排。”

一見太子同意,王掞亦甚爲欣喜,當下又道:“這兩日,太子最好抽出點時間,到一些大臣府邸探訪一下,以撫慰、招攬人心。”

胤礽點頭道:“理該如此。”

送走王掞,胤礽心情稍好一點,若能順利招攬一半的大臣宗親,不要一半,只要有三成,他就大可登基繼位,一旦御極,何事不可爲?

正想到得意處,又聽親衛稟報:“稟太子,朱天保在外求見。”

朱天保!胤礽一喜,他怎麼來的如此快?當初爲了保住朱天保,特意找人將他安排放了外任的,他忙一迭聲的道:“快叫進來!”

朱天保一進來,便大禮參拜,“奴才朱天保給太子爺請安。”

見朱天保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胤礽心裡一熱,忙道:“九如不必多禮,你這是從何而來?”

朱天保起身才道:“奴才外放的昌平州知州,離着京城不遠,聽聞天津有變,立即就兼程趕回。”

“來人,上茶。”胤礽吩咐了一聲,才道:“九如來的正好,我現在是內外交困,人手奇缺。”說着,就將目前的情況詳細的說了一遍。

凝神靜聽完,朱天保默然半晌才道:“他們在京城如此佈置,意欲何爲?”

“自然是阻止我登基。”胤礽不屑的說道。

稍稍沉吟,朱天保才道:“這應該只是其中一個目的。”

“還有其它目的?”胤礽微覺詫異,盯着他問道。

“太子爺是當局者迷。”朱天保沉聲說道:“要阻止太子爺登基,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太子爺拒之城外,而且他們有足夠的兵羍8aψ璧蔡右刖!?br/

“未必盡然,我手上可是握有衆多的大臣和宗親。”胤礽不以爲意的道:“他們若是阻擋我入城,殺一批宗親就足以令內城自亂陣腳,哪家宗室府邸沒有成百的僕從家丁,誰又願意眼睜睜看着自家的主子在城門口被殺?”

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498章 徵日(七)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397章 誘導第446章 叩關第24撩撥康熙第26 提點老八第75章 各自算計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695 章 反應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618章 觸底線第694章 規劃第636章 猜不透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7章 分府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79章 食色性也第660章 對比第24撩撥康熙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45章 奪權第203章 埋刺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99章 徵日(八)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04章 晾幾天第219章 打狗港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498章 徵日(七)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397章 誘導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626章 捆綁海商後記七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75章 大忽悠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章 探病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607章 想不通第595章 嚴懲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119章 機會第566章 收服第562章 開局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187章 王頊齡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63章 老八解凍第125章 十三行第581章 返京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98章 白費勁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
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498章 徵日(七)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397章 誘導第446章 叩關第24撩撥康熙第26 提點老八第75章 各自算計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695 章 反應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618章 觸底線第694章 規劃第636章 猜不透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7章 分府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79章 食色性也第660章 對比第24撩撥康熙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45章 奪權第203章 埋刺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99章 徵日(八)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04章 晾幾天第219章 打狗港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498章 徵日(七)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397章 誘導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626章 捆綁海商後記七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75章 大忽悠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章 探病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607章 想不通第595章 嚴懲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119章 機會第566章 收服第562章 開局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187章 王頊齡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63章 老八解凍第125章 十三行第581章 返京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98章 白費勁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