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想不通

因是接見藩屬使節,胤禩穿着極爲正式,頭戴金龍二層朝冠,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身着石青色五爪行龍蟒袍,兩肩前後各繡有一團五爪行龍,胸前面掛着一串金黃絛串起的珊瑚朝珠,腰繫金黃色朝帶,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二,端座高塌之上,極爲顯眼。

新井君美只進屋時瞟了一眼,並不敢多看,雖是一瞥,卻也有了個大致的印象,這京城百官稱頌的‘八賢王’蓄着八字鬍,麪皮白淨,兩眼狹長,頗爲有神,雖是神情肅然,但卻予人一種親善的感覺,想來是極有親和力。

在禮部主客司主事的介紹指點下,新井君美一行數人恭敬的上前行禮,清國如此是天朝上國,胤禩又是郡王,身份貴重,比之江戶的幕府將軍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倒也沒有絲毫的牴觸情緒。

禮畢,胤禩微微擡了擡手,開口道:“《江戶條約》去年便已簽定,何以拖到如今方纔朝覲?”

“回廉郡王。”新井君美躬身道:“鄙國乃是將軍幕府執政,稱臣納貢事關重大,須的請示敝國國王,國王不住在江戶,而是在平安京,一來二去,耽擱了出海的季節,是以開年之後,早早便趕來朝覲。”

新井君美一口江戶口音,臨時請來的兩個範家子弟聽的大爲吃力,只能是連蒙帶猜,結結巴巴的勉力翻譯。

聽的對方詞不達意,日方的翻譯不由微皺了下眉頭,忙將這一情形低聲告訴了新井君美,新井君美微微點了點頭,已是明白,對方翻譯可能只熟悉長崎的方言,因爲日本對外開放的唯有長崎港。

稍一沉吟,他便用官話,放緩了語速重新說了一遍,如此一來。範家子弟才大致聽懂,跟着也重新翻譯了一遍。

一看這情形,胤禩便知兩個翻譯不得力,當下也不廢話,直接就說道:“日本使團前來朝覲,上表請封和和親之事已有禮部官員循例辦理,你求見本王,是爲何事?”

聽的翻譯。新井君美微微沉吟了片刻,便開門見山的道:“去年給天朝上國進貢了黃金二百二十萬兩,鄙國的幣制已是處於崩潰邊緣,求見廉郡王,是希望能夠代爲懇祈皇上,暫緩今年的六十萬兩黃金進貢。”

幣制崩潰?暫緩戰爭賠款?胤禩聽的不由一楞,今年北方數省春旱,貞武不花費國庫分毫,獨力賑濟。那銀子就跟流水似的往外流,雖說募集了不少的捐款,天知道貞武自個墊了多少?再說。天津紫竹林的軍工作坊,老三的皇家學院,聽說還要擴大各地的官學規模,還有禁衛新軍,澳洲移民,哪一處不要大額的銀子?這六十萬兩黃金折價就是九百多萬兩白銀,暫緩?貞武會同意?那可真是見鬼了。

微微沉吟,他才斟酌着道:“此事,本王可以爲你上達天聽。不過,今年春旱嚴重,波及數省之地,皇上允准的可能較爲渺茫,再則。日本歷來盛產金銀,區區數百萬兩黃金,何至於幣制崩潰?”

新井君美這幾日對這場旱災的情形也有所瞭解,對暫緩賠款抱的希望並不大,提出來。不過是爲了鋪墊,不過聽的胤禩說日本盛產金銀,他不得不解說一下,以免清國貪的無厭,略一沉吟,他便沉聲道:“鄙國盛產金銀純系誤傳,鄙國不過是孤懸海外幾座小島,島上幾座金銀礦經過數十年的挖掘,已經枯竭。

近些年來,鄙國對外貿易皆是以金銀支付,導致金銀銅大量流出,幣制本就岌岌可危,去年的鉅額進貢,更是雪上加霜。”

看來,江戶幕府已是國庫空虛,稍一沉吟,胤禩便道:“既是如此,本王爲你代爲轉奏,你且耐心等待。”

耐心等待?這要等到何時?明知貞武不允,何必爲此浪費時間?機會難得,新井君美可不想如此輕易被打發走,再說,他也想探探清國究竟有何企圖,當下,他便躬身道:“廉郡王高義,下官先行謝過。”

說着,他微微一頓,便沉吟着道:“大清上國皇帝陛下若是不允暫緩進貢,能否另行提供一點援助?”

援助?不可能是要錢,哪還有什麼援助?火器?兵馬?胤禩微微一笑道:“將你們的困難具體說說,本王一併轉奏,皇上不知原委,如何援助?”

對於日本現在的情況,新井君美根本就沒打算藏着掖着,商貿的旺季一到,一切都無法掩飾,根本沒有隱瞞的必要,況且,要想得到清國的援助,總的拿出點誠意來不是,是以,他雖然明知胤禩在套問日本的底細,但仍是坦言道:“自去年稱臣納貢以來,國庫空虛,正在實施的貨幣改鑄隨之中斷,以至物價高漲,幣制混亂,不僅朝中重臣不滿,各地強藩亦是蠢蠢欲動,就連中御門國王亦是異動連連,大變迫在眉睫。”

聽的日本竟然自己亂了起來,胤禩不由心頭一喜,這可絕對稱得上是個好消息,稍一沉吟,他才問道:“你們需要什麼援助?”

新井君美略一沉吟,便開口道:“江戶人口衆多,並不卻武士,只是缺乏武器,上國能否援助一批火炮、火藥,另外,糧食、鐵料、藥材、牛皮目前亦是奇缺。”

糧食、鐵料、藥材、牛皮等雖說都是戰爭物質,但也不是不能援助,但火炮火藥卻是海軍稱霸的依仗,豈能輕易送人?胤禩微微沉吟了一下,江戶幕府如今既是風雨飄搖,倒是難得的乘火打劫的機會,且試試看他們是什麼態度?

稍一思忖,胤禩便試探着道:“維護藩屬國正常的統治秩序,天朝上國責無旁貸,不過,日本乃是新附之藩屬,能否譴人來京師求學?”

押質?新井君美眼皮一跳,將軍德川家繼不過才六歲,他們想以將軍爲人質?清國想做什麼?徹底控制日本?這沒理由,清國大大小小的藩屬國數十個,連緊靠着遼東的朝鮮,他們也絲毫沒有干涉內政,也未聽說清國插手或是控制過其他藩屬國,何以對日本如此苛刻?難道僅僅是因爲這些年一直不肯歸附?

這也說不通,中國曆朝歷代對於藩屬國都是本着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宗旨,即便是之前有仇怨,只要肯歸附,也是概不追究,何以對日本例外?又是鉅額賠款,又是強令和親,如今又要押質,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新井君美微皺了下眉頭,這背後的原因短時間是想不明白的,不過這條件卻是萬萬應承不的,即便是江戶幕府斷送在他和間部詮房的手中,也不能答應!默然半晌,他才擠出一個微笑,開口道:“上國之文化禮儀博大精深,鄙國素來仰慕,下官回國便組織大型使團,安排官員、武士、學者、僧人前來上京求學。”

見他有意裝糊塗,胤禩也不爲已甚,他目前也不過是試探而已,得知他的態度,便足夠了,微一沉吟,他便含笑道:“如此甚好,本王近日便轉奏皇上,煩請稍待幾日。”

出了會同館,胤禩仰頭看了看天色,眼見不過才申初時分,便上了大轎,徑往宮裡而去,貞武對日本的情況極爲上心,而江戶幕府如今的情形又不太好,此事還是要貞武早做決斷,他自然也不敢隨意耽擱。

乾清宮東暖閣,貞武批閱完奏摺,正吩咐傳膳,宮裡規矩,皇帝每日是早晚兩正餐,當然,他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加餐,一般夏季晚膳的時間就是下午三至五點,他雖然不喜御膳房的菜品,卻也不能裁撤,總是開小竈,難免爲人所乘,這些事雖小,卻是必須得注意。

雖說是皇帝,但他每日的膳食,菜品卻完全不由他做主,更不能象酒樓一樣隨意點,他的膳食,按例先由御茶膳房官員開列出膳單,經內務府主管大臣審閱、備案後,才能烹飪製作,吃什麼完全不由他做主。

膳食一般爲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鍋、粥、湯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幾品,御膳房基本都是先做好,也正因爲這原因,御膳房上菜的速度堪稱一流,傳膳的旨意一下。

膳房太監便立即揹着三張桌子進來,成品字擺好,鋪上桌單,而後一隊手捧紅漆盒太監們便排着隊進來,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規定位置擺放好,無關人員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監。

貞武這時才步入膳桌坐東朝西坐下,四名太監則垂手立於他身後,一名年長的侍膳太監則站在一旁,負責給他佈菜。這還不能開吃,得等膳房太監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塊試毒牌驗毒,驗過之後,太監再親口將每道菜嘗一口,謂之“嘗膳”,這之後,才輪到他開始用膳。

當然,這段時間,他也不是沒事可做,小太監這時就會託着膳牌過來,所謂膳牌也是綠頭牌,晚上要召幸哪個妃子,這時候就翻牌子定下來,因爲被召幸的妃子也是要花時間準備的,至少在飲食上要注意,不得吃韭菜、大蒜之類東西。(未完待續)

第222章 放貸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622章 棘手第54章 帝王心術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620章 下血本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516章 小議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19 忽悠康熙第9章 票號(上)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497章 徵日(六)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56章 心結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24章 豆汁飯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671章 老辣第28章 恂貝勒第469章 意外第511章 工人?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622章 棘手第600章 有雨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93章 徵日(二)第563章 放縱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90章 徹查第709章 失控第136章 不厚道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69章 大旱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351章 試探第8章 傳教士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396章 插手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27章 不賣帳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17都是聰明人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605章 後宮第23章 妖孽謀士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621章 反應第4章 初露崢嶸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500章 徵日(九)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677章 薄懲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02章 發飆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98章 徵日(七)第607章 想不通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292章 大變第28章 恂貝勒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
第222章 放貸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622章 棘手第54章 帝王心術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620章 下血本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516章 小議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19 忽悠康熙第9章 票號(上)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497章 徵日(六)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56章 心結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24章 豆汁飯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671章 老辣第28章 恂貝勒第469章 意外第511章 工人?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622章 棘手第600章 有雨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93章 徵日(二)第563章 放縱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90章 徹查第709章 失控第136章 不厚道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569章 大旱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351章 試探第8章 傳教士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396章 插手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27章 不賣帳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17都是聰明人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605章 後宮第23章 妖孽謀士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621章 反應第4章 初露崢嶸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500章 徵日(九)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677章 薄懲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02章 發飆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98章 徵日(七)第607章 想不通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292章 大變第28章 恂貝勒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