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叩關

見胤禎滿臉驚訝之色,方苞頓覺這一個多月來的辛苦沒有白費,微微沉吟,便侃侃說道:“因爲禁海閉關,日本德川幕府高度重視蒐集情報,爲此創建了一種“唐船風說書”制度。

德川幕府規定,在長崎入港的唐船船主,必須經常向管理外貿事務的長崎奉行報告海外消息,這種報告就是所謂的“唐船風說書”,其內容包括大清國內情形、航海情況、貿易狀況、船員的情況等,這唐船不僅是大清,南洋各國船隻亦都通稱唐船。荷蘭的船主亦要奉行報告,稱爲“阿蘭陀(荷蘭)風說書”。

不僅如此,德川幕府還設有‘唐通事’‘阿蘭陀通事’到船上詢問船員水手,以完善他們的‘風說書’。由此可見,日本禁海閉關,但對我大清、南洋、甚至是歐洲的消息卻並不閉塞。”

胤禎聞言不由點了點頭,日本國小民寡,孤懸海外,憂患意識甚強,時時都如履薄冰,自然是極爲在乎外面的消息,特別是大清的情況,這是島國的民族特性。

而大清疆域遼闊,向以泱泱天國自居,自大慣了,根本就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是何等情形,對大清來說,來自內部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外部,即便是有憂患意識,那也是針對國內,誰會在意國外的情形?

胤禎慢慢的啜着茶,默默的盤算着,日本既然有這個“唐船風說書”制度,那對大清這幾年的變化應該很清楚,大清海軍的建立,澎湖之戰,南洋的勝利,甚至是遠征歐洲美洲的動向,他們都應該瞭若指掌。

日本與大清沒有官方往來,而且也不稱臣納貢,在元朝時又被兩度攻擊本土,對大清必然極度防範,大清海軍的迅速崛起,必然引起他們的恐慌,日本會如何應對?

想到這裡,胤禎不由皺起了眉頭,無法收集日本的情報,這纔是最爲頭痛的事情,看來,要想收集日本的詳細情報,必須先讓日本開關通商!只是現在兵力抽調不過來,思忖了一陣,他纔對外揚聲道:“請十三爺過來。”

一聽請胤祥過來,方苞不由一怔,十四爺什麼意思?難道這時節要對日本動武?日本可不好徵,元朝二徵日本,都是大敗而回,徵日本與徵西班牙的呂宋,完全是天壤之別,想道這裡,他忙說道:“十四爺,大清海軍在這幾年異軍突起,應該早已引起日本的警惕,況且,兩年前,京報上刊文,將十四爺在廣州遇刺一事栽贓給日本,德川幕府這幾年應該做足了準備。”

見方苞提起這茬,胤禎不由微微一笑,當時栽贓的時候,還真沒想到,日本還有個“唐船風說書”制度,不過,也無所謂了,他縱然全力防範又如何?還能擋得住大清海軍?拼兵力,拼火炮火槍,拼經濟拼貿易,大清現在隨便都能玩死日本!

“這事,我自有分寸。”胤禎點頭道:“曹家對日的情報刺探,難道就沒一點有用的?”

“曹家的情報刺探能力還是很強的,他們應該收買了些日本人,不過,所得甚微。”方苞沉聲道:“德川幕府的將軍現在是德川家繼,第七代將軍,年僅五歲,才繼位不久。輔臣系間部詮房、新井白石二人,主幼則自然臣強,幕府的實際掌權人是間部詮房。

另則,前任德川家宣之正室天英院,與現任將軍德川家繼之母月光院,爲爭權奪利,彼此對立傾軋。再有,便是日本的火槍火炮皆是仿製葡萄牙和荷蘭,聽聞他們自己也創新了不少。”

有創新?能創到什麼程度?胤禎不由撇了撇嘴,難道還能超過大清,那可就沒天理了。

胤祥正在大木桶裡泡熱水澡,聽的護衛在外稟報,老十四請他過去,不由微楞了下,這不才散席,沉吟了下,他才問道:“十四爺沒說什麼事?”

前來傳話的護衛忙道:“十四爺與方先生談話,突然吩咐小的來請十三爺。”

與方苞夜談?胤祥急忙起身穿衣,方苞這段時間在收集分析海上貿易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半途叫他,定然是有關海上的事情,一邊快速穿衣,他一邊暗忖,難道是哪裡的情況有了變化?有仗打?想到這裡,他一陣興奮,麻利的穿戴好,三步並做兩步趕了過去。

一進屋,便見老十四和方苞二人端着茶杯圍着火盆,一看就是一副長談的架勢,胤祥不由笑道:“十四弟,是否出了新的狀況?”

胤禎瞅了他一眼,含笑道:“歸順的海盜鄭盡心一行,如今在哪裡?”

怎麼無端問起鄭盡心來了?胤祥落座後,便道:“他們那一羣海盜的水手都留在了南洋,其餘三百餘人都留在廈門進行隊列訓練,那些人懶散慣了,匪氣太重,不折磨一番,不堪使用。”

胤禎點了點頭道:“那些海盜,訓練之後,表現好的留下,差的就移民澳洲,別帶壞了海軍風氣。”沉吟了一下,才接着道:“我記得鄭盡心說過,他們在東海曾經和日本的幾撥海盜交過手,我想了解一下日本海盜的情況,你去信讓他在上海海軍學院候着。”

胤祥點了點頭,才試探着道:“日本那小島有動靜?”

將日本的“唐船風說書”制度說了一遍,胤禎才道:“日本雖然國小,卻野性爲泯,侵略成性,實不可小覷,更不能疏忽。”

“十四弟可是擔心海軍遠征歐洲美洲之後,日本乘機擾亂我東南沿海,破壞天津、上海的造船廠和一應工廠作坊?”胤祥沉聲問道,心裡卻是暗自欣喜。

方苞卻是暗忖,這不是杞人憂天嗎?日本現在還在禁海閉關呢,略一沉吟,他便道:“日本禁海閉關已經七十餘載,這種可能微乎其微,德川幕府能有這膽子?再說他也沒那麼多兵力。”

胤祥聽的一急,正待駁斥,胤禎已是神情肅然的開了口,“方先生此言差矣,前明萬曆二十年,二十五年,日本豐臣秀吉兩次出兵朝鮮,兵力分別是十五萬和十六萬,其意便欲以朝鮮爲跳板侵略我中國,豐臣秀吉更屢有言語欲征服我中華,足見日本欲亡我中國之心早已有之。

另外,自前明立國,荼毒、侵擾我江南的倭寇之亂便時斷時續,延續了近二百年,即便是禁海閉關之後,東南沿海倭寇亦不鮮見,這背後豈能沒有日本地方大名的支持?

由此可見,日本不僅有膽子,而且膽大包天,十餘萬的兵力他們還是有的,大清海軍的崛起,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安危,一旦海軍遠征,不排除他們有狗急跳牆的可能。

咱們不能冒這個風險,也承擔不起這個後果,更不能讓德川幕府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打與不打,怎麼打,何時打,都必須掌控在我們的手上,由咱們說了算。”

一聽這話,胤祥登時大爲興奮,急切的說道:“十四弟,這話聽着解氣,咱們是否先不清剿海盜,而是去探探日本的虛實?”

“探什麼虛實?”胤禎微笑道:“十三哥也忒小心了,咱們在遠征之前,打小日本一頓,毀了他所有的船隻和造船廠,逼迫他增開關口貿易,逼迫他稱臣納貢。如此才能夠完全的掌握主動權,才能全面刺探日本的情報,以後才能想隨心所意的蹂躪他。”

方苞一聽就傻眼了,萬沒想到,日本一個“唐船風說書”制度,竟然刺激的十四爺做出如此大的舉動來,十四爺此舉不僅斷絕了日本偷襲東南沿海的可能,更欲徹底的控制日本的海外貿易,聽他語氣,不是意在征服,而是以蹂躪爲目的,真不知十四爺何以對日本如此深惡痛絕?

胤祥卻是眉開眼笑,老十四竟然被刺激的提前徵日本了,這次可以好好過把癮了,正欲再好好加把火,將日本變成練兵場,方苞卻突然問道:“這事,皇上會同意嗎?”

“一舉兩得之舉,皇上爲何不同意?”胤祥不假思索的說道。

胤禎沉吟了下,才道:“雖然名義上是徵日本,實際上不過是叩關而已,不須登陸做戰,只摧毀日本沿海的造船廠,在江戶耀武揚威而已,不存在多大的損失,反倒是可以起到實戰練兵的作用,再說,讓日本稱臣納貢,亦是皇上的一大功績,增開商埠,於國於民皆是大利,皇上定會欣然應允。”

胤祥卻是有些擔憂的道:“十四弟,咱那十二艘戰艦是否少了點?”

胤禎白了他一眼道:“十二艘戰艦去叩關?我丟不起那個人,怎麼着也的派出二十艘戰列艦,否則何以揚威?又如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稱臣納貢,增開商埠?”

調集南洋的戰艦?這麼大規模?那還有我什麼事?胤祥不由試探着道:“十四弟應該不會去吧,南洋還要搶劫歐洲的商船,還要調運遠征的各種後勤補給物質,總得有人坐鎮吧。”

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695 章 反應第212章 不甘心第582章 倉鼠第457章 壽禮第571章 試探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685章 狗咬狗第696章 顧慮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277章 僱傭軍第571章 試探第524章 豆汁飯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344章 扳腕子第722章 解惑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592章 收兵權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222章 放貸第164章 方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23章 晉封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532章 托兒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99章 自做孽第307章 朝陽門第365章 抱火鍋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30章 皇見皇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7章 戰功封爵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461章 放不下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615章 撫卹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528章 不賣帳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554章 自保第370章 嚴打?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45章 奪權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l85章 京報第307章 朝陽門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14章 調教舉子第64章 失算了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87章 王頊齡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587章 準備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07章 報喜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613章 拿捏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後記5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73章 一折驚心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675章 下馬威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362章 什麼香?第420章 請君入甕
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695 章 反應第212章 不甘心第582章 倉鼠第457章 壽禮第571章 試探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685章 狗咬狗第696章 顧慮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277章 僱傭軍第571章 試探第524章 豆汁飯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344章 扳腕子第722章 解惑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592章 收兵權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222章 放貸第164章 方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23章 晉封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532章 托兒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99章 自做孽第307章 朝陽門第365章 抱火鍋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30章 皇見皇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7章 戰功封爵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461章 放不下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615章 撫卹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528章 不賣帳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554章 自保第370章 嚴打?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45章 奪權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l85章 京報第307章 朝陽門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14章 調教舉子第64章 失算了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87章 王頊齡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587章 準備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07章 報喜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613章 拿捏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後記5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73章 一折驚心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675章 下馬威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362章 什麼香?第420章 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