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上海知縣

胤礽走出大門時,已是換上了一副笑臉,老十二、老十四、老十五三人都聚在門外閒聊,見他出來,忙着迎了上去見禮,胤礽甚是親熱的跟三人寒暄了一陣,才上轎打道回府。

胤禔聽聞胤禎與老十二、老十五一同前來探視,不由暗歎這老十四謹慎,急忙立在二門上等候。

進的院門,胤禎留意了下,雖然被圈禁了,但府邸仍然是收拾的井井有條,就連草木也明顯是有人經常侍弄,心裡不由暗道,這圈禁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到得二門,見胤禔立在門口迎接,胤禎三人忙急走幾步上前見禮,胤禔很是親熱的拉着三人的手,感嘆的道:“一圈三年多,大哥真沒想到,竟然還能見到你們幾兄弟。”說着,很是誠懇的對胤禎一揖,道:“十四弟此番恩情,大哥只能銘記於心了。”

胤禎急忙回禮道:“十四不過爲全兄弟情誼而已,不值當大哥如此感激。大哥該謝皇阿瑪天恩浩蕩纔是。”

禔自失的一笑,“圈了三年,規矩都忘了。”說着,伸手將三人讓進客廳。

十二阿哥胤祹對大阿哥胤禔並無好感,不過是來走走過場,因此並不多話,老十五胤禑亦是如此,他看了看四周站立的幾個一臉嚴肅的宗人府看守人員,知道見面說的話有可能都會記錄呈報上去,就更不願意多話了。

一路走,胤禎一路打量了下胤禔,胤禔今年不過才四十歲,圈禁前甚是精悍壯實,不過三年時間,卻已開始發福,想是心灰意懶,疏於鍛鍊的緣故。

落座後,胤禎便道:“大哥身體看着還結實,我國族人丁甚少,大哥可要多愛惜身體,爲皇室開枝散葉,也算是份孝心。”

胤禎這三年來的情況,胤禔基本上都知道,對這個以前從來不曾多留意的兄弟,他現在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所以對胤禎的話,也格外的留心,聽說要他愛惜身體,胤禔心裡就是一跳,老十四這話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十四弟此話有理,大哥現在基本就是廢人一個,也只能在這方面多努力,以報答皇阿瑪的恩情了。”胤禔情緒甚爲低落的說道。

胤禎微微笑道:“皇阿瑪寬厚慈愛,大哥何必做小兒女態?爲皇族繁衍子嗣,可是所有兄弟的本份。”

什麼叫小兒女態?胤禔心中一楞,老十四難道對自己有想法?想到這裡,他再不跟胤禎說話,而是跟十二、十五兩人閒扯了幾句,胤禎也不再插話。

送走三人,胤禔那顆沉寂已久的心又開始躍動起來,總感覺老十四有對他示好的意思,可現在明珠一黨已經煙消雲散,自己又深陷囚籠,哪裡還有絲毫拉攏的價值?冥思苦想了半天,他才眼睛一亮,難道是軍方?自己兩度遠征,當年手下的不少低級軍官,現在應該都開始冒出頭了,難道老十四是衝着這點來的?

想了想,胤禔又覺沒這可能,老十四遠在江南,這些力量,他根本就用不上,也沒機會用,再說,太子這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以老十四的精明,豈會重蹈覆轍?

胤禎回到府上,卻是聞報張鵬翮在花廳候着,他不由一喜,直接就奔西花廳而去。

張鵬翮今日一早就回到了京城,遞牌子向康熙彙報之後,也未回府,直接就趕了過來,聽聞胤禎去探望大阿哥胤禔,料知他必然很快回來,便在花廳候着,方苞聞聽之後,便到花廳相陪,一見胤禎進門,二人都忙起身請安見禮。

胤禎含笑道:“張中堂無須多禮。”待二人落座,他才接着道:“這幾日大雪,我一直擔心你們會被困在路上。”

“多謝王爺掛懷,一路行來,還算順利。”張鵬翮欠身說道:“江南科考案一應犯官已經全部押解至刑部大獄,此案已移交九卿嚴查,此案得以順利審結,全仗王爺施以雷霆手段。”

胤禎問道:“噶禮,樑世勳二人,張中堂可曾審訊?”

“未奉旨,下官不敢簪越。”張鵬翮微微沉吟着道:“不過,藩臺馬逸姿、督糧道臺李玉堂、寧國知府陶衛等人都已是供認不諱,各項證據也取的殊爲紮實,不慮噶禮二人有翻身之機會。”

這起案子,證據確鑿,胤禎原本也不甚擔心,略微思忖,他才道:“上海海商張元隆賄賂噶禮鉅額銀兩,以水師戰船倒賣稻穀入海的案子,現在就一併報上去吧,至於張元隆,我自去皇上那裡爲他求情。”

一聽胤禎提到這起案子,張鵬翮微微一怔,此時將這起案子翻出來,可謂正是時候,想到去年胤禎要他將這起案子拖一年,他頓覺有些駭然,十四爺難道早就預料到噶禮會出事?他忙欠身回道:“王爺深謀遠慮,噶禮再牽連到此案,斷難有脫罪的機會。”

胤禎也不欲在這個話題上糾纏,忙岔開了道:“我在京時間不長,李中堂、噶敏圖、施世綸、王頊齡、法海等人,張中堂有暇要多多聯繫,咱們人少,有事要聯繫,無事也要多走動,好在你們都是文人,不缺乏共同話題。另外,發現有操守有才幹的官員也可以拉攏,不過,聲勢不要大,我不在京師,凡事謹慎爲上。”

張鵬翮知道談話結束了,忙起身一揖道:“下官謹尊王爺鈞旨。”

送走張鵬翮,胤禎纔對方苞道:“丈夫是江南人,對新任的上海知縣查嗣庭可有了解?”這個上海知縣是康熙點名的,胤禎查了下他的資料,卻是不多,這纔有此一問。

方苞點了點頭,道:“查嗣庭,字潤木,浙江海寧袁花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查家是海寧有名的望族,人才輩出,尤以這一代最爲耀眼,先後有七人中進士,號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在江南名望很大。

胤禎微微點了下頭,這查嗣庭背後還有那麼大的家族,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不過此人已經五十一歲,又無料理地方政務經歷,康熙把他調到上海是何意圖?

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70章 驛站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526章 理關係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337章 撂挑子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493章 徵日(二)第143章 手銃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642章 聖喬治旗後記七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29章 刺殺(上)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528章 不賣帳第695 章 反應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197章 替罪羊第710章 揉搓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09章 割地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28章 不賣帳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62章 開局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125章 十三行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516章 小議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600章 有雨第79章 食色性也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66章 關係網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501章 徵日(十)第623章 晉封第528章 不賣帳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90章 兄弟同心第84章 回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81章 朝會(二)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623章 晉封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566章 收服第584章 出路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7章 分府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497章 徵日(六)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85章 狗咬狗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394章 黃帶子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187章 王頊齡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00章 機會第164章 方苞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363章 打秋風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35章 秘密立儲
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670章 驛站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526章 理關係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337章 撂挑子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493章 徵日(二)第143章 手銃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642章 聖喬治旗後記七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29章 刺殺(上)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528章 不賣帳第695 章 反應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197章 替罪羊第710章 揉搓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09章 割地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28章 不賣帳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62章 開局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125章 十三行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516章 小議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600章 有雨第79章 食色性也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66章 關係網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501章 徵日(十)第623章 晉封第528章 不賣帳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90章 兄弟同心第84章 回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81章 朝會(二)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623章 晉封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566章 收服第584章 出路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7章 分府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497章 徵日(六)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85章 狗咬狗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394章 黃帶子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187章 王頊齡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00章 機會第164章 方苞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363章 打秋風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35章 秘密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