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農業

第373章 農業

衆將士紛紛點頭表示贊成,畢竟對秦軍而言,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屯田都不過時。

如果可以,秦軍都會把莊稼種到月亮上去。

魏呴補充道:

“屬下以爲楊將軍所言甚是。”

“且西套北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活,雖是乾旱缺水,但我等可引黃河灌溉。確是屯田耕種的一片好地!”

西套地形由北到南可分爲兩個區,分別是北部川區和南部山區。

原始部落族羣更喜生活在南部山區,因爲南部山區有大片的天然草場,有許多野生動物,原始部族主要依靠狩獵爲生,所以自然就聚集在南部山區。

北部平坦的川區就是秦軍這些種田人最喜歡的了,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乾旱少水。

但這缺點根本就算不上缺點,東邊就是黃河,以秦軍此時發達的水利灌溉技術,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這片荒地變成良田。

於是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許應身上。

在這方面許應是專家,所以當然要由他下結論。

但許應卻於反常態的一言不發,直到這時他纔不得不迴應。

許應看了看地圖,就皺眉說道:

“在此地發展農業確是可行。”

“只是……”

說着許應遲疑了下,就對扶蘇拱手說道:

“屬下以爲有兩點難處。”

“其一,若是興修水利必等我調來大批勞力,我等可有如此多的人手?”

王賁回答:

“去九原調一批來便可。”

此時的北地已有二十餘萬百姓,且還在不斷的增加,調個幾千或上萬勞力沒什麼困難。

許應想了想,又接着問道:

“那麼便有其二:我等可有充足的食物供勞力及駐軍食用?”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帳蓬內的將士就紛紛點頭。

沈兵暗道這許應不愧是農家,知道凡事都不可一蹴而就。

西套這地方的確可以發展農業。

西套在現代就是寧夏地區。

它與西部的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並稱西部的“五大糧倉”,被中外經濟學家譽爲“發展農業不可多得的地區。

問題是此時的西套尚未開發,一沒有勞動力二沒儲糧,距離中原糧食產地距離又遠……

此處距五原八百里。

八百里雖不算遠,但因爲北地過了農期所以五原、九原、雲中等郡都不產糧。

這些地區的糧食全都來自中原補給再加上雲中郡織布換糧。

也就是說,糧食主要來自雁門郡。

而雁門郡距離五原就有一千五百里,這幾乎已經到了北地運輸的極限……以糧草日行五十里計算,這一千五百里都要走一個月,運輸隊往返一次就要兩個月。

這也是五原郡發展最緩慢的主要原因。

試想,若遷了大量勞力和軍隊駐守五原郡,那就會成級數的提高運輸隊的困難。

這還是在雁門至五原之間有路可循的基礎上……在沈兵的秦軍進駐這一帶之前,趙國李牧就在此經營多年,於是本身就有路。

但五原至西套的八百里卻只有匈奴南下騎軍踩出的一條小道,有些地方甚至無路可尋。

若是要從雁門郡將糧食運到這裡,少說也要兩個月。

從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到咸陽也有一千五百里,而且南面到處是山地連小道都沒有,運輸更是困難。

在這情況下,別說調來一萬勞力,便是調來一千勞力只怕都很難生存。

於是許應說道:

“是以屬下以爲西套應暫緩經營。”

“待明年五原屯田產糧,再經營西套便輕鬆許多。”

扶蘇點頭說道:

“先生此言有理。”

許應說的的確有道理。

五原此時正在修築水利並做屯田準備。

等明年開春也就是三、四月就可播種,七月就成熟。

到時糧食就可以從五原運輸,運輸線就縮短至八百里。

若事先再修路做好準備,明年在西套修建水利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想了想,扶蘇又皺眉說道:

“然而……”

“若明年待五原產糧後再經營西套。”

“要西套產糧便需後年。”

“亦即還需兩年時間西套才能稍有規模。這……”

兩年肯定是等不了的。

秦軍之所以要發展西套,就是想以西套爲起點聯繫西域以制匈奴。

如果還要等兩年而且兩年後纔剛開始發展……匈奴這邊只怕黃花菜都要涼了。

於是帳蓬內一時陷入沉默中,扶蘇則不自覺的將目光轉到沈兵這方向。

沈兵只說了一句:

“據我所知,匈奴有萬餘兵馬在此地與月氏作戰。爲何匈奴可以生存?”

王賁不由奇道:

“大將軍。”

“匈奴可以以劫掠爲生,搶了月氏的財物和牛羊以戰養戰。”

“此時我等便是想劫掠,月氏也已撤出了河西。”

“我等又如何能學那匈奴?”

楊端和贊同王賁的說法:

“以劫掠爲生萬不可行。若是如此,我等又與匈奴何異?”

沈兵回答道:

“若匈奴只以劫掠爲生,到了冬季無法作戰時又該如何過冬?”

王賁與楊端和不由愣了下。

過了一會兒王賁才說道:

“以劫掠儲備的食物過冬。”

沈兵問:

“還有呢?”

許應突然明白過來,他說道:

“大將軍是說……我等可以像匈奴一樣放牧?”

沈兵反問:

“有何不可?”

“南部山區大面積天然草場,卻是有千萬畝之多。”

“若將羊羣趕至山區放養並以牧養耕,如此又何需等兩年?”

許應不由大點其頭:

“大將軍所言有理,只是這卻需要大批牛羊。”

“不知北地……”

沒等許應說完王賁就回答道:

“北地有牛羊。”

說着王賁就吃驚的望了沈兵一眼。

北地的確有牛羊。

那牛羊卻是從匈奴那換來的……

正如之前所言,沈兵不惜虧本也要將匈奴火藥原料的源頭壟斷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這說“虧本”其實只是相對而言……高價從邊境百姓買入原料,再低價賣給匈奴,當然是虧本。

但其實並不虧。

因爲與匈奴做買賣是以物易物,而且沈兵對這買賣唯一的要求,就是用牛羊交換……

這事只有王賁等幾人知道。

王賁吃驚的,是如果沈兵早就想到這一步,這遠見就有些太恐怖了吧!

然而這還不算完。

沈兵拱手對扶蘇說道:

“不過屬下以爲,西套不應以農業爲主。”

(本章完)

第238章 狼煙第331章 補給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50章 大結局第406章 騎軍第15章 釜底抽薪第75章 樂趣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95章 力量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94章 藍氏第84章 桔槔第241章 援軍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30章 汝陰第10章 摩擦力?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6章 眼見爲實第91章 代田法第394章 智慧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16章 截殺第54章 休整第352章 心態第329章 訓練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03章 獵鷹第537章 楊端和第209章 權力第219章 戰法第220章 撤軍第415章 引信第499章 出兵第69章 一己私慾第366章 礦第300章 牀弩兵第537章 楊端和第443章 改革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22章 浮力第8章 公士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37章 借刀殺人第85章 水車第217章 項絡第123章 探子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42章 大水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73章 榨醬面第379章 党項第287章 分別第246章 圍城第411章 信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99章 三危山第49章 許昌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86章 仙人第49章 許昌第481章 試探第8章 公士第252章 消息第402章 勸降第353章 學習第449章 改革第276章 傳單第451章 交易第275章 宣傳戰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54章 大將軍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105章 真相第50章 虛張聲勢第101章 荊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0章 摩擦力?第508章 霍木桑第519章 火器第184章 包圍第173章 天意第341章 雲畋第114章 首級第536章 龜茲王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131章 淳于越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23章 探子第126章 水網第148章 辦法第52章 李牧亡第461章 改革
第238章 狼煙第331章 補給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50章 大結局第406章 騎軍第15章 釜底抽薪第75章 樂趣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95章 力量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94章 藍氏第84章 桔槔第241章 援軍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30章 汝陰第10章 摩擦力?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6章 眼見爲實第91章 代田法第394章 智慧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16章 截殺第54章 休整第352章 心態第329章 訓練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03章 獵鷹第537章 楊端和第209章 權力第219章 戰法第220章 撤軍第415章 引信第499章 出兵第69章 一己私慾第366章 礦第300章 牀弩兵第537章 楊端和第443章 改革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22章 浮力第8章 公士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37章 借刀殺人第85章 水車第217章 項絡第123章 探子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42章 大水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73章 榨醬面第379章 党項第287章 分別第246章 圍城第411章 信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99章 三危山第49章 許昌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86章 仙人第49章 許昌第481章 試探第8章 公士第252章 消息第402章 勸降第353章 學習第449章 改革第276章 傳單第451章 交易第275章 宣傳戰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54章 大將軍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105章 真相第50章 虛張聲勢第101章 荊軻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0章 摩擦力?第508章 霍木桑第519章 火器第184章 包圍第173章 天意第341章 雲畋第114章 首級第536章 龜茲王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131章 淳于越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23章 探子第126章 水網第148章 辦法第52章 李牧亡第461章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