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造船作坊

於是,張正書還沒過上兩天的“腐朽封建地主階級”的生活,就苦哈哈地開始了他的任務。幸好有曾瑾菡陪着,不然張正書都覺得自己成了後世的打工仔,拼命工作只爲三餐。

第一站,自然是考察曾五叔曾懋是怎麼收購絲綢的了。

在江南,曾家絲綢大名鼎鼎,特別是在絲綢興盛的杭州,那更是響噹噹的牌子貨。

要知道,杭州街巷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在織絲。在宋朝,早就出現了完全脫離農業生產,專門從事紡織生產的家庭作坊——機戶。機戶不同於富戶豪門經營的作坊,僅依賴家庭成員不僱傭或很少僱傭勞動力。其經營方式是官府提供原料,機戶織造的產品則由官府統一收購。

曾家,就是這些機戶的收購商,一次性收購絲綢不計其數。

還有曾家自營的絲綢作坊,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朝廷設置的綾錦院、內染院、文繡院、錦院、綾院、織羅局、綾綺場等等,可見大宋的絲綢生產是多麼驚人了。生產多了,絲織物就便宜了,所以大食人也好,歐羅巴人也罷,看到宋朝百姓個個穿着綾羅綢緞,哪裡能不驚掉下巴?要知道,絲綢在他們國家,可是等同黃金的價格!

但是對於大宋百姓來說,絲綢什麼的,實在算不得什麼奢侈品。

尋常人家,也穿得起。而且大宋的絲綢種類也很多,綾、羅、緞、織錦、紗、絹、緙絲……要是再細分,可能上百種都可以分得出來。絲綢的價格有高有低,高者如綾,是規定爲官服所用,還被經常用來裝潢書畫。低者紗絹,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能買得起。

所以,曾家的策略也很簡單,就是利用江南絲綢的低價來衝擊市場。畢竟曾家有渠道優勢,所以曾家能把絲綢的價格壓得很低。

從宋朝起,北方的絲綢產量就不及南方了,所以南方的絲綢價格要比北方低,量也大。越是往南靠,絲綢的價格就越低。所以,曾懋不僅僅會在杭州收購絲綢,也會前往明州、溫州等地去收購,像嘉興、無錫、蘇州等地,也是產絲綢的地方。

對於價格的敏感,使得曾懋的行蹤並不確定。當天聽聞某地的絲綢便宜,曾懋就立馬趕過去收購了。曾家做生意的手段很高超,曾懋只收質量好的絲綢,當然價錢也會給高一點。機戶也好,作坊也罷,樂得把上好的絲綢賣給曾懋。

曾懋收了絲綢之後,按照分類,把最上等的絲綢銷往汴梁城等中原大城市,然後次一等的,就經過海船,經海上絲綢之路把絲綢賣到高麗、東瀛、琉球等地。至於東南亞地區,曾家是不會去的。無他,就是因爲海盜猖獗。雖然這些海盜盜亦有道,只求財不殺人,但是曾家來回一趟耗費巨大,卻錢沒賺到,反而虧了,這就划不來了。

所以,曾家能不去南邊航線販絲就不去,就算是去,曾家也會轉包給大食人。

沒錯,就是轉包。聽到這個做法,張正書都嚇了一跳,宋人居然這麼聰明,懂得轉嫁風險了?

不過嘛,這也是人之常情。

雖然說富貴險中求,但像曾家這樣有着穩定銷量的絲綢大商家來說,風險是極度厭惡的。即便海盜向來不殺人,可萬一船員反抗,海盜殺紅眼了呢?這不是人財兩失嗎,曾文儼不會做虧本生意。再者,大食人原本是印度洋的霸主,現在霸主地位被宋人搶了過去,但是大食人還是堅持往來宋朝與歐羅巴之間的。曾文儼看中了大食人尋求財富的心情,所以把風險轉包給大食人,倒是個明智的選擇。

張正書恍然大悟,怪不得曾文儼能把絲綢生意做得那麼大了。

別說汴梁城的絲綢銷量,就算是東瀛、高麗和琉球的絲綢銷量,也不少了。再加上賣給大食人的絲綢,曾家絲綢的出貨量,大概都能佔到整個宋朝的幾十分之一之多。別小看了這個幾十分之一,要知道宋朝此時全國絲綢生產量,起碼在八百萬匹之多。幾十分之一,曾家能佔到幾十萬匹,已經是巨無霸了。

這一日,曾懋在杭州的收購已經接近尾聲。趁着這個機會,張正書帶着曾瑾菡來到了杭州的造船作坊。宋朝海貿、河運發達,所以造船也多,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明州、溫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製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作坊,也有很多民間的造船作坊。官營作坊打造戰船、漕船、綱船(漕運船)、座船(官員客船)、馬船等,民營作坊打造商船、遊船。

到了元符二年這時候,兩浙的明州、溫州、台州、婺州等地,江西的虔州、吉州,荊湖的潭州、鼎州等地,陝西的鳳翔府斜谷,福建沿海四個州軍,都已成爲造船業的中心。要說到海船的建造,還是屬福建路的造船作坊厲害。

不過,張正書手裡握着更先進的造船技術,海船質量當然會更好,所以也沒必要再到福建沿海去。

要是可能的話,張正書還是想在杭州這裡造船。

首先,汴梁城到杭州,要說順風順水,不到一月就能到了,有地利在。其次,是杭州的人多,工匠水平也還不錯,這是人和。最後,則是張正書的私心了。他知道歷史進程,要是真的歷史無法扭轉,北宋還是亡了,那麼趙構逃到杭州,杭州就是南宋都城了。到了杭州變成臨安的時候,南宋不得不重視水師發展,畢竟憑江而守,沒有水師就等於空門大開啊!張正書要是提前佈局造船作坊的話,還能刺激刺激趙構興起雄心壯志,發展水師,助岳飛收復河山!

當然,這是後手。

更重要的是,杭州這個出海口十分不錯,再往東去,就是舟山羣島。

萬一真的要跑路的時候,從杭州出逃自然要比在其他地方,比如明州啊、泉州啊、溫州要快吧?

當然了,張正書可不打算只建立一個造船作坊而已,他是打算在廣州、泉州、明州等地都建立造船作坊的。這造船作坊,可以說是大宋暫時第二大手工業,僅次於紡織的手工行業。不僅造一艘船有經濟效益,還能帶動大宋的工業技術發展,算得上是頂好的行業了。

張正書要攪動風雲,肯定要廣泛佈局的。但是,有一纔能有二,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這個先後次序不能搞亂。

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三百七十三章:南邊奇貨第八百七十四章:尷尬的時間點第兩百三十章:妙到巔毫第四百八十章:畸形稅收第五百七十八章:一路吃下去第七章:狠狠地奚落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八百五十六章:消金窟第兩百七十四章:多事之秋第三百三十六章:產、學、研一體第十三章:張羅親事第六百一十九章:繁瑣的禮儀第六百三十三章:造海船第十六章:李行首第七百二十一章:脆弱的農業經濟第三十三章:婚約第五百八十七章:治標之法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言不慚第八十五章:佳人來訪第一百三十三章:月娥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四百八十八章:有夢想的鹹魚第八百四十五章:誤會大發了第三百四十八章:有競爭是好事第五十章:書鋪第兩百二十九章:神乎其技第三百零六章:達成共識第五百四十七章:飲鴆止渴第四百一十四章:有前途的工作第八百八十一章:獻殷勤第六百五十章:工業力量初顯第六百八十八章:拿出實證第一百七十六章:禮畢第七百章:范蠡也比不上我!第三百六十一章:耳提面命第七百一十九章:京師恐慌第九百五十七章:人質第三百五十四章: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第六百一十三章:老奸巨猾第五百一十五章:狗血第五百七十一章:癬疥之疾第九百零五章:不捨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第五百二十三章:緊張了第八百五十四章:這都啥事!第七百七十五章:達到目的第九百三十一章:煙花和火藥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四百三十章:是來看戲的第四百二十章:杜仲膠第九十七章:瑾菡其姝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第九百六十八章:放鬆警惕第四百八十五章:犯了禁忌第九十一章:明日登門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五百九十三章:天生勞碌命第九百二十七章:特製馬車第四百五十三章:確認過眼神第三百八十章:艱難的決定第兩百九十章:案件重演第三百八十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七章:禁軍弊病第兩百零四章:遊戲之作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兩百一十五章:臉皮薄第六百零一章:風帆技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奇襲涿州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六百四十一章:說多了都是淚第七百四十七章:敲山震虎?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兩百二十七章:無力吐槽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第兩百一十二章:揣摩第兩百四十一章:兩難第兩百六十章:耿直的章惇第四百零四章:推崇第四十七章:繼續敗家第二十二章:麥田第三百三十五章:“好”官人第四百七十一章:一家哭何如一國哭!第三百一十五章:航速太慢第四百零九章:文武並行第兩百二十章:差僱匠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四百五十一章:喜聞樂見第七百三十七章:匪夷所思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兩百五十八章:果真好膽第八百五十一章:什麼世道第七百五十二章:差點就信了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兩百九十三章:安保第四百二十七章:外包業務(上)
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三百七十三章:南邊奇貨第八百七十四章:尷尬的時間點第兩百三十章:妙到巔毫第四百八十章:畸形稅收第五百七十八章:一路吃下去第七章:狠狠地奚落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八百五十六章:消金窟第兩百七十四章:多事之秋第三百三十六章:產、學、研一體第十三章:張羅親事第六百一十九章:繁瑣的禮儀第六百三十三章:造海船第十六章:李行首第七百二十一章:脆弱的農業經濟第三十三章:婚約第五百八十七章:治標之法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言不慚第八十五章:佳人來訪第一百三十三章:月娥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四百八十八章:有夢想的鹹魚第八百四十五章:誤會大發了第三百四十八章:有競爭是好事第五十章:書鋪第兩百二十九章:神乎其技第三百零六章:達成共識第五百四十七章:飲鴆止渴第四百一十四章:有前途的工作第八百八十一章:獻殷勤第六百五十章:工業力量初顯第六百八十八章:拿出實證第一百七十六章:禮畢第七百章:范蠡也比不上我!第三百六十一章:耳提面命第七百一十九章:京師恐慌第九百五十七章:人質第三百五十四章: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第六百一十三章:老奸巨猾第五百一十五章:狗血第五百七十一章:癬疥之疾第九百零五章:不捨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第五百二十三章:緊張了第八百五十四章:這都啥事!第七百七十五章:達到目的第九百三十一章:煙花和火藥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四百三十章:是來看戲的第四百二十章:杜仲膠第九十七章:瑾菡其姝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第九百六十八章:放鬆警惕第四百八十五章:犯了禁忌第九十一章:明日登門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五百九十三章:天生勞碌命第九百二十七章:特製馬車第四百五十三章:確認過眼神第三百八十章:艱難的決定第兩百九十章:案件重演第三百八十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八十七章:禁軍弊病第兩百零四章:遊戲之作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兩百一十五章:臉皮薄第六百零一章:風帆技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奇襲涿州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六百四十一章:說多了都是淚第七百四十七章:敲山震虎?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兩百二十七章:無力吐槽第三百零八章:武人地位第兩百一十二章:揣摩第兩百四十一章:兩難第兩百六十章:耿直的章惇第四百零四章:推崇第四十七章:繼續敗家第二十二章:麥田第三百三十五章:“好”官人第四百七十一章:一家哭何如一國哭!第三百一十五章:航速太慢第四百零九章:文武並行第兩百二十章:差僱匠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四百五十一章:喜聞樂見第七百三十七章:匪夷所思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兩百五十八章:果真好膽第八百五十一章:什麼世道第七百五十二章:差點就信了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兩百九十三章:安保第四百二十七章:外包業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