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返城

尉遲寶林的婚後生活註定是很忙的,陪着東珠在漠北各部不斷的開巡迴演唱會,就是他的政治任務,估計在漠北沒有新的人取代東珠之前,他這個任務都不會停止。【.aiyoushen】

而孫享福,也是藉着李世民走訪各部的機會,好好觀查了一下漠北的地形。

在後世,這裡最出名的農作物就是向日葵,但並不是說這裡的環境不適合種植其它農作物,這個時期整體神態環境比後世要好的多,日照更加充足,而且由於海拔的原因,這裡的晝夜溫差很大,如果真是在這裡種地的話,某些特定作物,產量一定會很高,當然,這是孫享福下一步發展漠北纔會考慮的事情。

向北走了**日,過了杭愛山,水系就越發的發達了,這裡有色楞河,渾河的諸多支流,多大小湖泊隨處可見,以在後世的地裡來看,這裡差不多就到了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附近了。

“陛下,這裡,正是建立薛延陀汗城的最佳位置。”綜合分析之後,孫享福向李世民建議道。

“是嗎?朕還打算再往北走走呢!這裡還不夠遠啊!”

全精銳騎兵一人雙馬,輕裝簡行,從大唐最北邊的定襄城算起,這一路可是走了差不多半個月了,一天至少也有兩百里左右的行程,到了現在這個位置,距離善陽,差不多有三千里以上的直線距離,足夠遠了。

“陛下,夷男不傻,這裡水草豐茂,地勢平整,是漠北之地最佳的放牧區域,又在整個漠北地區的中心,再往北,可就更加寒冷,不適宜居住了。

而且,咱們明面雖然是給夷男建汗城,其實是給咱們自己建城,孤懸於外太遠,今後只怕不好控制。”

以夷男如今控制的軍力,如果不想跟大唐交鋒的話,往西,往北發展也是有空間的,那些位置在後世被稱之爲中伯利亞和西伯利亞,在漢朝時期就被漢人統治過,現在應該也有不少文明程度很落後的小部落,不過人種特徵和亞洲人有些差異。

孫享福給李世民這樣的建議,自然是有他的考量的,地方太遠了,不適合善陽與之通商,三千多裡的距離,也就是精銳的軍隊在本土人的帶領下行軍,才能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到達這裡,普通商賈從善陽摸索着走到這裡,差不多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路遠,則會擡高運輸成本,從而提升商品價格,還會降低商業往來的頻繁度,這與孫享福主張的通過頻繁往來,加快文化傳播的宗旨不符。

“陛下,臣以爲,正明說的有理,此地乃是平原地帶,山石較少,萬一薛延陀今後有什麼異動,我等帶兵來攻,他們也無地勢可守······”

李世民之所以帶這麼多大將軍一起來漠北,就有讓大家實地熟悉地裡環境的意思,在李靖做出了戰略分析之後的建議道出之後,李世民頓時就放心了,很快,他與夷男共同選定了一塊靠河岸的地方,工匠們就開始初步測繪了。

當然,這個時候,孫享福也要根據大唐的實際利益,來忽悠夷男了。

“夷男可汗,您見識過了善陽城的宏偉,卻未必知道他爲何會保持繁榮,陛下體恤你們薛延陀人的管理經營才能不足,特意爲你們制定了一套高效管理百姓的官制,只要你將幾大世家爲你提供的人才任命爲官,他們就能很好的幫你管理部衆的生產生活,這會大大加快薛延陀汗國的經濟發展。”

聞言,夷男點了點頭,這一點,李世民之前跟他談過,他自己也覺得,應該學習大唐的先進管理制度,於是點頭道,“孫都督所言正是,本汗稍後便會按照大唐的官制任命他們,如果有成效的話,必定重金聘請更多的漢人來我薛延陀當官管事。”

孫享福笑了笑道,“夷男可汗的雄才大略,勝頡利,突利之輩多矣,如此的話,漠北之地不出幾年,便能擺脫現在貧困落後的局面,當然,真正想要富裕起來的話,還需要在更多的方面向善陽學習。”

夷男點頭稱是,又道,“孫都督有什麼好的建議,還請告知本汗,本汗稍後必有重謝。”

孫享福擺了擺手笑道,“談謝就見外了,咱們現在都是大唐的臣子,爲大唐的子民繁榮富強盡力,是份內之事,本督可當不起夷男可汗的重謝。”

孫享福客氣的拒絕了夷男的好意,又道,“其實,讓百姓富裕起來,也沒有什麼訣竅,興商貿足以,你也去過兩次善陽了吧!應當知道,善陽之所以富,是因爲過往的商賈多,貨物交易量大,才帶動了全民富裕。”

聞言,夷男似乎覺得自己找到了點子上,點頭道,“正是,善陽原本是一塊比這裡還有荒蕪的地方,正是因爲孫都督你建立了城市,發展起了商貿,才讓其變的富裕起來,你是說,本汗的汗城如果興商貿的話,也能像善陽一樣,快速的富裕起來?”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當然,此次我帶來不少願意來薛延陀汗城開設商鋪的商賈過來,你只要調撥一定的人口勞力給他們,他們就能快速的幫你發展起城裡的商業。

比如,煤炭業,有一個叫韋興善的人,在咱們大唐,可是專做這個產業的韋氏的子弟,你要是能給他一些人手,他馬上能在漠北之地幫你找到煤礦,並且開採製作成像善陽那樣好用的蜂窩煤塊。

這樣,你就可以大量的建造暖棚,供牛羊過冬,只要牛羊在冬季的時候不出現凍死的情況,來年,只怕數量會多到你吃都吃不完。

而另一些商賈,比如那個叫蕭琦的,他能幫你把薛延陀產出的牛羊馬匹都販賣出去,同時,販賣一些薛延陀需要的商品過來,你只需在城裡收他的稅,就能得利不少。

其它還有很多行業,我就不一一贅述了,這些漢人商賈,你到時候多和他們溝通,給他們一些優待和支持,如果能讓他們帶領更多的商賈來你的汗城經商,那麼,你這裡想不富裕都難啊!”

在夷男看來,孫享福說的這些話,可算是字字字珠璣,事實上,孫享福說的這些,本就是實實在在的能讓夷男富裕的策略。

然而,未來薛延陀汗城並非是像善陽那樣,商品種類多,質量好,稀有,他們只是在牛羊皮貨上的產出比較大而已。

這就會形成另外一種局面,薛延陀的百姓雖然因爲暖棚的原因,產出加大了,卻會因爲各種好用,昂貴的商鋪的引進,讓他們花錢的地方多了,實際上,普通的牧民百姓只是將這些多出來的產出,低價輸送給了大唐,他們本身並不能實現富裕,更有像那些習慣了奢靡的貴族首領,會因爲花銷越來越大,反而變的貧窮。

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負責收稅的夷男確實會富裕,卻會逐漸的失去了民心,他旗下那些貴族和小部落首領想要持續的富貴,奢靡下去,就需要更多的錢,而這種渴求,夷男滿足不了他們,他們就會開始對夷男離心離德。

夷男滿足不了他們,可有人能夠滿足的了啊!

大唐皇帝就能輕易的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屆時,不管是管理民生的官員,還是底層的百姓,亦或是貴族,部落首領的心裡,都是支持大唐皇帝來直接管理這片土地,那麼,這個時候基本就可以宣判夷男的時代結束了。

接下來的兩天,夷男果然很上道的會見了孫享福帶過來的各路商賈,並將其奉爲貴賓,一天兩頓的飲宴討教。

李世民則是帶領着數萬將士,以及薛延陀部陸陸續續趕過來幫夷男修建汗城的二十幾萬民衆,爲新汗城的地基挖了一天土之後,就準備跟大家告別了。

臨走前,李世民將不必要帶回去的一些生活物質,全部贈送給了薛延陀的牧民百姓,更加的加深了這些薛延陀百姓對於他的好感,於是,輕裝簡行上路的大隊伍,返程的時候走的很快。

由於汗城的建設纔剛剛開始,夷男脫不得身,這次薛延陀部參加大比的人馬,就由桑傑帶隊了,總共約兩千人,隨李世民的隊伍一同出發,反正見識過了唐軍的強大之後,夷男也沒打算自己屬下的人能夠獲得多少冠軍。

至於大唐內部,則熱鬧了,當宣傳這場比賽的報紙和那本小冊子被大量印出來發行之後,這事就瞬間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

天下第一啊!誰不想?

而且,這種比鬥,並不限於打鬥廝殺。

跑步,投標槍,跳高,跳遠,誰不會?有些認爲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就很想去試試。

當然,最上心的,就是那些上州的刺史或者都督,十萬貫的團體大獎,誰不想得?即便拿不到團體大獎,單項的一個冠軍,可也是一千貫的獎勵啊!雖然那是三年以後的比賽,但現在應該去觀看一下,累積一些比賽經驗,至少知道怎麼比吧!

幾乎是看到報紙的第一時間,很多刺史就下了招募令,邀請了地方的一些豪門大族,準備選拔人才聯合組團參賽,對與他們來說,賺取利益只是一方面,在皇帝,或者在天下人面前露臉,則更加重要。

對於這種競技類的東西,實力雄厚的世家子們自然是最上心的了,他們比平常人更加渴望天下第一這樣的名頭,幾乎想都不用想,各家的家主就下令,以所在州郡的名義,組建團隊參賽,爭對項目,在自家的門客和家兵中挑選人才的同時,還花重金,在各地尋訪各種天賦異稟的人才,錢對他們來說是小意思,天下第一的名頭,必須要爭。

一時之間,武人的地位水漲船高,成了大唐各方勢力爭搶的對象,這很好的達到了孫享福的預期效果,保持,甚至發揚大唐百姓的尚武精神,使得武人,也有了許多的晉身通道。

於是,當八月上旬,李世民的大隊伍回到善陽的時候,被善陽街道上熱鬧的場面嚇壞了,偌大的一個善陽城,寬達數丈的大街上,居然能夠出現人踩人,肩擦肩的場景。

到城外迎接李世民的褚遂良第一時間就被喊過去問話了。

“陛下,十餘日前,各地的百姓就開始涌入善陽,人數不下十餘萬,現在每天還在增加,而在長安走完貨的西域胡商團隊,也在這個時候返回善陽上貨了。

加上朝廷北巡的數萬大軍,以及官員和隨從家屬等,善陽城內現在匯聚了差不多三十萬外來人口,比平時多了兩倍多,是故,街道上十分擁擠。”

善陽可不像長安那麼大,住一百多萬人,還顯得空曠在,這裡只有長安的四分之一大,住七八十萬人,又是街區制,當然會顯得人滿爲患。

不過人滿歸人滿,次序卻並不見亂,尉遲寶林的治安署長被去職了,新上任的治安署長叫郭達,是郭破的族弟,原先在安北軍中任校尉,到了治安署之後,他隨時還能找安北軍借調人馬幫忙管理城內治安,倒是沒出什麼大事。

當然,這與孫享福之前和褚遂良商議的一些,對人口暴增而產生的各方面問題,做出的應急預案也有關係,提前有了諸多準備,做起事情來自然就不會亂了。【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467章 鏖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463章 困惑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481章 大進項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51章 發動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15章 下揚州第211章 戰略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282章 談心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576章 中計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64章 驚變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30章 計策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751章 發動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14章 談妥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469章 自救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125章 審訊第770章 大結局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77章 王旭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18章 九垸行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65章 會夷男第三十章 面聖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165章 忽悠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508章 鉅額集資
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467章 鏖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463章 困惑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481章 大進項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51章 發動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15章 下揚州第211章 戰略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282章 談心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576章 中計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64章 驚變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30章 計策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751章 發動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14章 談妥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469章 自救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125章 審訊第770章 大結局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77章 王旭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18章 九垸行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65章 會夷男第三十章 面聖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165章 忽悠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508章 鉅額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