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

閱兵誓師前最後一期的大唐日報,果然在民間帶來了巨大的反響,首先就是百姓們知道,糧食該賣給誰了,朝堂官倉收糧食的價格,與市價相當,而且,童叟無欺,絕對實稱實價。

而且,賣給朝廷,那是愛國,爲國家做貢獻,這是皇帝親口說的。

所以,從次日開始,被糧商們一壓再壓,快要降到冰點的糧食價格,居然開始企穩回升了,百姓們都不傻,知道這次是皇帝怕自己這些人受損,特意出手談調控,所以,即便那些收糧的商人把價格一提再提,他們也還是選擇,將糧食賣給了朝廷官倉,反正官倉的價格也是跟着商人提價,保持市價在收購,他們知道官倉的糧食多了,以後,就算他們缺糧食,也能低價的去官倉買回來,自然就不會賣給商賈了。

現在那些商人不敢那麼不理智的一直跟朝廷擡價了,因爲畢竟關中今年豐收,而且,明年,後年,可能會繼續豐收,他們怕糧食砸在手上,所以,當糧食價格漲到了每石一百三十幾錢的時候,他們就不敢再加價了,同時,也讓他們手上儲備的糧食數量,定格在了當下,因爲,越是漲價,越是沒有百姓願意把糧食賣給他們,百姓們通過報紙的宣傳,已經形成了一些危機意識,賣給官府,他們才放心。

其次,就是民間對於李世民的一片歌功頌德,百姓們自發的白送給他數萬車糧食,他都不要,還生怕百姓過的不夠好,糧食價格賣的太賤,吃虧。這樣的好皇帝,哪裡去找?這樣的明君的話,誰能不聽。

所以,次日,賣了糧食,得了錢的百姓們,特別願意消費,皇帝可都說了,百姓有了錢,就要買好些的衣物,新式的農具,牲畜等,提高自己的生產力。多吃些肉食,鹽,養好身體,才能更好的生產,這也是對國家,對皇帝的幫助,百姓們當然是要聽皇帝的話的。

所以,長安,以及關中各州縣的牛馬牲畜市場,異常火爆,就連製衣廠推出的那種款式簡單的棉布夏衣,也銷量暴增,其餘如渭南工廠裡面產出的鐮刀,鐵鍬,鐵鏟,曲轅犁,人力板車,騾馬車等等,也都大量出貨,有了這些東西,他們今後耕種起來的效率,會大大的增加。

還不光是這,就是各縣城街道上的小吃攤位,生意也火爆了不少,長安夜市上,逛街吃東西的人絡繹不絕,很多手藝不錯的小攤,甚至出現了客滿的情況,這就是田地豐收,經濟形勢向好的表象。

舍龍對這些東西有了一點點的感觸,隨他而來的張誠,卻是感觸更深,李唐真的如王浩所說,已經具備消滅周邊蠻夷的實力了,索性,他這次來長安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了,吃喝玩樂,等李世民出征之後返回雲南便是。

可不知道爲什麼,他走在長安繁華的街頭的時候,心裡莫名升起了一絲惆悵和不捨,從小在特殊的環境下長大的他,不敢對王浩產生絲毫質疑和叛逆之心,他只是覺得,這麼美好的畫面,不應該被破壞。

張樂求進已經徹底的在長安腐化掉了,都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他就有些捨不得離開這裡了,李世民賜給他的府邸確實很大,那些婢女之中,有兩個新羅婢,三個倭國婢,都已經被他給睡了。

據說,在大唐,這些戰俘,罪犯之類的三等公民,是可以任由像他這樣的權貴處置的,只要不死人就好。

他還想花錢買更多這樣的婢女來伺候自己,只可惜,他每個月只有五百貫的俸祿,而這些婢女的價格,已經達到了上百貫,他還想買一些更加性感的胡姬,可那種頂級貨色的價格,高達千貫。

然之後,他想到了皇帝給他指派的那個管家的建議,將族人遷到關中來,他們能幫自己賺大量的錢,供自己花用,在長安這樣的地方,只要你有錢,就能獲得任何你想象不到的舒爽體驗,別說一個白子國王,就是皇帝,都有人不願意去做,因爲,做皇帝都沒有胡亂花錢享受來的爽快。

所以,他將自己帶來的一些隨從派了回去,另外,還請舍龍回去之後,幫幫忙,他知道,舍龍並不希望張氏一族繼續留在雲南舊地。

樂不思歸的,不僅僅是張樂求進,還有嶺南的育彌父子,黑察,以及來自中原周邊各地的少數民族酋長,現在,他們非常羨慕那些同意朝廷的安排,遷到了關中來的百姓。

這些百姓來到關中之後,不僅有房屋,有良田,還在第一季夏糧收割的時候,就獲得了兩年都吃不完的糧食,其中有一些,甚至已經購買了牲畜和騾馬車子,據說,明年的時候,他們會住進寬敞的磚瓦房。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來關中的這些日子,那些酋長和部落首領們都去新農村參觀過,關中,截止今年五月,已經有九個縣,實行了新農村建設改造,據說年底的時候,就能達到十幾個,而到了明年年底,會全面建設完畢,也就是說,連那些高句麗被遷過來的降民,也都會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那麼,他們有什麼理由阻止自己的族人過上這麼好的生活呢?

在山溝溝裡,他們就算是天王老子又怎麼樣?有這邊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玩的好嗎?

沒有。

所以,他們最近都在四處求告,希望皇帝允許他們遷來關中,而這件事情被李世民得知之後,已經在找有司統計田地,房屋之類的數據,看看關中最多還適合遷多少百姓過來。

報紙上的政治單位,最大的版面上,還刊登了另一個消息,大唐要復漢制,設日南郡了,一個叫巴木的林邑國部落首領,將那邊方圓千里之地獻給了朝廷,並且,已經建立起了城池,叫做廣治城,李世民封了巴木爲日南郡刺史,鎮守將軍。

如果只是一塊南方蠻夷之地,大家對其還並沒有什麼直觀的映像,但報紙上面說了,那裡,就是占城稻的原產地,再看看日南郡刺史巴木給朝廷上貢的禮物,大家就更加不敢小瞧這塊地方了,因爲,就算是中原的上州,一年未必有這麼多財稅上繳給朝廷。

光是金絲楠木,巴木都拉了五十船來,每船有上好的金絲楠大木百根,這種金絲楠大木料,一根,在長安的市價就是十貫起,一船的價值,就是千貫,五十船,五萬貫。

另外,還有檀香萬斤,沉香三千斤,大象十頭,犀牛十頭,五色大鳥十隻,成年蛟龍十條,黃金礦石,各色寶石,共一船,白銀礦石五船,銅料十船,雖然裝這些貴金屬的都是兩三千石的小船,但這些種類每一樣的價值都不低,加起來,絕對超過百萬貫。

一個郡的地方,一下子給朝廷上貢超過百萬貫價值的東西,誰敢輕視?

這已經不是一個蠻夷小部落的歸順問題了,這是爲朝廷開疆擴土千里富饒之地,因爲,上貢的這些東西,都是那塊土地裡面自產的。

當巴木押送着這些東西出現在渭水碼頭的石頭,成千上萬的百姓擁擠到碼頭上觀看,那些長鼻子的小象,長着大獨角的犀牛,還有一叫喚,就把尾巴伸展開,成好大一片扇子形狀的彩色大鳥,其實,就是孔雀。

至於那些被繩子綁住了嘴巴,都十分猙獰的蛟龍,更是叫普通百姓們嘖嘖稱奇,其實,那就是鱷魚。

這些東西對於中原百姓來說,可不僅僅是奇,當看到它們被制服,老老實實的被關在鐵籠子裡面的時候,老百姓的第一直觀感受就是,這個國家越發強大了,連這麼兇猛的野獸,都得臣服。

清晨,數匹快馬自西而來,爲首的漢子,穿着一身髒兮兮的軍裝,胸前的扣子敞着,露出了濃密的毛髮,馬蹄鐵在寬闊的水泥路上不時的磕出火星,但他的視線,一點也沒有關注這個了。

“這它孃的是關中?老子怎麼有點回錯家了的感覺?”

罵孃的人,正是程處默,貞觀元年,他和尉遲寶林一樣,被自己老爹打發到軍中歷練,出了關中,然之後,就再沒有回來,先是在銀州折衝府當了一年的校尉,後來,程咬金出鎮玉門關,就把他帶過去了,再後來,自然是滅頡利,大軍一路向西,佔據伊州,吾州,庭州,西州等地。 Wωω● tt kan● c ○

他就是在西州吃了兩年的沙子,才終於逮到一個機會,返回長安。

來時他老爹程咬金說了,東征之戰,程家必須去人,就是跑死一百匹馬,他也得在大軍出征之前,趕到長安,於是,連續一個多月,他每天只睡兩個多時辰,在馬背上顛**個時辰,屁股上的老繭比手板上還厚的他,終於在大軍誓師閱兵的前一天,趕到了關中。

然之後,就出現了剛纔的一幕,水泥他並不陌生,作爲望江樓的監工之一,他是大唐最先接觸到水泥的人之一,然而,將水泥如此厚實的鋪滿整個關中大地所有的主幹道,這就讓他有些懵逼了。

然之後,他發現,現在趕夜路,不需要擔心城門關閉了,因爲關中已經完全取消了宵禁,他隨便在一處縣城的街道下馬,便能馬上在街邊的小攤吃上東西,各種原先只有孫府纔可能有的糕點,飲品,這些路邊小店都有賣,直接營業到午夜,吃完東西,他可以馬上翻身上馬趕路。

最它孃的氣人的是,當他來到涇陽縣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騎鐵馬的傢伙,也是個官宦子弟,以前在長安還被他欺負過,當這傢伙看到自己騎的喘的快要口吐白沫的戰馬的時候,居然露出了嘲笑的表情。

他堂堂盧國公世子,居然被別人嘲笑,能忍得?於是,程處默下馬,搶了那小子的鐵馬,可惜,這鐵馬只有兩個輪子,他不會騎,一坐上去,就摔了一跤,又被那傢伙笑話了。

然之後,膝蓋疼的程處默就被忽悠了,那小子跟他打賭,他的騎鐵馬,和程處默騎戰馬,誰先到達長安,就是贏,輸的人,要給贏的人一千貫賭注。

程處默起先看那鐵馬也不怎麼快,自然就答應了,所以,他剛到長安城門前,就欠了別人一千貫的債。

鐵馬雖然在短時內的速度可能沒有戰馬快,但是,那傢伙居然可以一直騎,而且,一旦那小子用力騎,速度能快到不可思議,而自己的戰馬,連續快速跑了一個時辰,就差不多快廢了。

最後,他眼睜睜的看着那小子先到了長安。

程處默怎麼說也是盧國公世子,不能做食言而肥的事情,欠一千貫他認了,藉着立字據的機會,他便開始向那小子打聽了這鐵馬出處,怎麼騎,然後,他很想再用一千貫,把那小子的鐵馬買下來。

也幸好他沒有帶那麼多現錢,想要欠賬,那小子沒有當場答應,等他牽着走路都費勁的戰馬準備回府的時候,他發現,長安稍微有些品級的官員出行,都已經不用馬車了,而是一種三個輪的車子,由一個車伕蹬踩騎行。

而且,誰他麼把城裡的坊牆都拆了?

此刻,整個長安對於程處默來說,都無比陌生,當他回到府邸的時候,居然找不到拴馬的馬廄了,而原本馬廄的位置,停着好些個製作精美的三輪車,拜見了母親崔氏之後,他才從弟弟妹妹那裡陸陸續續的得知了長安的一些情況,一臉懵逼的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錯過了什麼很有意思的東西。

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561章 錯失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47章 豐收樂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149章 歸來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115章 下揚州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131章 去交趾第277章 玩脫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197章 獻策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367章 起塘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三十章 面聖第266章 帳中敘話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69章 自救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562章 利益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267章 受邀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09章 大招工第338章 返城第567章 宴會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
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561章 錯失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47章 豐收樂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149章 歸來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115章 下揚州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131章 去交趾第277章 玩脫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197章 獻策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367章 起塘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三十章 面聖第266章 帳中敘話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69章 自救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562章 利益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267章 受邀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09章 大招工第338章 返城第567章 宴會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